一种名优绿茶品质评鉴方法

文档序号:6007732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名优绿茶品质评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名优绿茶品质评鉴技术方法,具体说就是研制一种快捷、客观、准确的名优绿茶品质评审与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茶类丰富的中国,绿茶历史最悠久、产区最辽阔、品种最丰富、产量最多、消费区域最广,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茶类。在世界绿茶贸易中,中国绿茶更是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于是,因品质优良而驰名中外的名优绿茶便成了茶世界中的翘楚。名优绿茶因为质优叶鲜、 加工技术精湛,而具备干茶色泽翠绿;茶汤清绿透亮;叶底明亮,色绿、黄绿或嫩绿;香气清新、高长或有板栗香;滋味醇鲜爽口 ;即外形美观、色泽翠绿、香气高长、滋味醇爽等特点。 更因其富含营养保健成分,多饮利于健康,得到人们的喜爱。在国内外,茶叶品质大多数是通过人的感官评定的,其原因是由于茶叶的成分比较复杂,茶叶的品质并不能通过某种成分的量化就能表达的,它是各种茶叶成分的综合反映。感官审评包括干看审评外形、开汤审评内质两个方面,分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等五个评审项目,每个项目又包含许多因子。茶叶感官审评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来评价茶叶的特征和品质,是一门应用感官分析技术的学科。人的感觉器官的灵敏度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改变,从而影响评定的准确性。如人的嗅觉分辨力易受外界异杂气味干扰,人的味觉敏感度易受其它刺激性食物及其温度的影响,人的视觉涉及到光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等诸多因素,不同的人辨色能力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审评人员感觉器官的灵敏度还受到其它因素影响,如地域性差别、性别不同、精神状态及身体状况等因素。由于人的感觉器官的灵敏度易受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影响评定结果的准确性。为了在茶叶生产、流通过程中有一个严格、一致的标准,采用仪器测定茶叶,用科学计量上的品质指标来评价茶叶品质是必要手段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茶叶感官审评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建立了用仪器来测定的干茶叶和茶汤的色泽参数和茶叶感官品质的直接的数学函数关系,这为了解决在茶叶评审,特别是绿茶评审中主要依靠人为主观凭肉眼观察和舌头品尝及鼻子嗅闻来评审的非客观性。另外也提供一种种操作简便、快捷,设备投入少、且用途广泛,不受周围环境影响,在小型茶叶合作社也可进行的名优绿茶品质评鉴技术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评鉴的方法,其中感官品质的分数采用如下公式计算=Tzf = 17. 2+0. 15(2^)-0.4(^+3 );其中L1和B1分别代表经过S-处理法读干茶叶色泽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的平均值;L2和%分别代表经过S-处理法读取茶汤的扫描或拍照获得数字图片的色泽参数的平均值,Tzf代表茶叶的总的感官品质分数。该公式主要通过对30多个茶样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干茶色泽及茶汤色泽与茶叶感官审评获得的品质间关系,利用线性回归进行数据拟合而获得的,利用该线性关系可以直接的或自动的获得茶叶感官评价分数。优选的,考虑到可能存在部分因素的影响,如茶叶掺假及茶汤中异味等,该环节审评分值经过数次模拟,优选的方式中,还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正,例如添加印象分数T值作为修正。当然也可以不进行修正,就直接获得绿茶的感官颜色评价的方法,只是这种评价获得是颜色评价的结果。其中干茶叶外观色泽的测试方法如下,该方法包括(1)、待测试的干茶样IOg放进置于扫描仪平板上直径为13cm、高度为0. 3cm的纸圈环中,茶样自然均勻平放在纸圈环内,并完全填满整个纸圈环;O)、用扫描仪对茶样进行扫描获得扫描图片,其中扫描仪的参数设置为亮度10-30,对比度45-65,分辨率至少为200dpi ;C3)采用S-处理法读取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并计算代表该样品的色泽参数值的平均值,分别记录为Lp %。采用这样的扫描参数的设置,可以准确反映绿茶的本来颜色特征,等同用肉眼所看到的茶叶颜色一样。其中,茶汤的测定方法包括(1)、对待测的茶样5g,按照茶叶开汤评审方法进行泡茶,取茶汤置于评审碗中,叶底置于叶底盘中,对茶汤进行色泽参数值的测定,分别记录为 L2 λ °茶叶开汤评审方法进行泡茶的方法为本领域的标准方法,为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进行,再次不再重复叙述。可以按照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进行。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对茶汤的色泽参数值的测定的一种方法可以是用分辨率在 350-800dpi像素的数码相机,对茶汤进行拍摄照片,数码相机拍摄模式为P模式,每个茶样重复拍摄3次,并对拍照获得的照片采用S-处理法读取茶汤图片的色泽参数,并计算代表该样品的色泽参数值的平均值,分别记录为L2、ii2。对拍照获得的数码照片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进行S-处理方法直接获得茶汤数码照片的色泽参数。当然,为了避免照相主观性太强,可以做个固定相机的支架,相机距离茶碗开口平面的距离一样,例如固定距离为15-45厘米,可以为20、30、35或45厘米的距离,拍摄的模式也一样,获得的照片效果也就相同,可以反映茶汤的真实颜色照片,这样相片拍摄效果可以一致,可以进行多次不同茶叶的评审中茶汤的颜色照片拍摄。对茶汤的色泽参数值的测定的另一种方法可以是把茶汤放置一容器中,容器中的开口被一透明的盖体盖合,其它部分为非透明的,把容器倒置到扫描仪上对茶汤直接进行扫描,其中扫描的参数设置为亮度10-30,对比度45-65,分辨率为至少200dpi以上,并对获得的扫描图片采用S-处理法读取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在另一个方式中,可以将茶汤倒入一个特制茶杯中,茶杯底部为透明玻璃,杯壁是磨砂玻璃,大小依次为茶碗的碗口直径3/4、 高度为茶碗的3/4深度,这样茶汤的深度可以扫描,让茶汤有足够的深度,这样可以真实反映茶汤的本来自然颜色。最后再把扫描的照片进过S-处理法进行处理,获得茶汤数码照片的色泽参数的值。更好的方式就是扫描至少3次,获取色泽参数的平均值。在另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茶叶感官品质的分数采用如下公式计算TZF = 17. 2+0. 2 5T+0. 15(2^)-0.4(^+3 );其中L1和 分别代表茶叶色泽扫描图片并经过S-处理法读取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的平均值;L2和%分别代表茶汤经过扫描获得的数字图片或直接拍照获得数字图片并经过S-处理法读取该图片的色泽参数的平均值,Tzf代表茶叶的总的品质分数;T代表茶叶的整体印象分数。印象分数T可以为100,表示茶叶外形均勻、老嫩一致、无异物,茶汤无异味等,也可以为小于100的任何值,例如1-100之间的任意值。
茶叶整体印象分数T的评分依据,主要观察茶叶外形是否均勻(20分)、老嫩是否一致(15分)、有无杂物(30),茶汤中是否有不愉悦的异味(35);判断标准与传统感官审评相同。整体印象分数T值经过数次模拟,其系数为0. 25。更优选的,关于扫描参数的选择,例如亮度可以为10、15、25、30 ;对比度可以为 45、50、55、60或65,分辨率可以为200、250、300、400、500、或600dpi。最好的,对于茶叶的
扫描和茶汤照片或茶汤直接扫描采用同样的扫描参数并采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获得色泽参数值。这些参数选择的关键就是真实反映茶叶或茶汤的真实颜色,而不要让扫描的照片失真。经过我们的实验(具体数据略),亮度为10-30,对比度为44-65,分辨率至少为200dpi 以上可以获得真实反映自然状态下茶叶或茶汤颜色的图片。另外,对于对茶汤进行拍照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替换方式进行,例如把泡制好的茶汤盛装在和评审碗一样的容器18中,但是该容器带有一个透明的盖子,把盖子盖在该容器中,然后倒置在扫描仪器中进行扫描。如图6所示当然,容器11包括盖口 12,在12处密封一个透明的盖子,容器中装有茶汤10,容器的底部为白色底版11,这样减少了背景,最大限度的反应茶汤的真实颜色;15为扫描仪器的上盖,容器10与上盖结合在一起,扫描仪器的透明板13下为扫描的发光元件14,这样可以让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可以直接照射到茶汤上并生成反映茶汤的颜色数字照片。获得数字照片后也可以采用S-处理法读取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以平均值代表该样品的色泽参数值。最好的,容器的高度和材质与茶汤评审碗一样,这样可以准确的反映茶汤的真实颜色。所用的评茶碗的具体参数为高55mm,上口外径 95mm,内径89mm,容量200ml ;评茶杯、碗纯白瓷烧制。也可以在本身用于茶汤的评审碗上盖上透明的盖子,然后把评审碗倒置在扫描仪器上对茶汤进行扫描处理(如以上介绍的具体方式进行),并对茶样色泽参数值进行计算。 采用以上方法获得的茶汤色泽参数值与采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并扫描的结果一样(实验数据略)。这样克服了拍照的技术误差,同时结果可以保存,获得的结果也客观公正,避免了常规的主观性。优选的可选方式中,进行茶汤的色泽参数值的方法包括将茶汤倾入直径为评审碗3/4碗口直径,高度为评审碗3/4深的玻璃杯中,该玻璃杯底部透明、杯壁磨砂,然后将盛有茶汤的玻璃杯置于步骤(3)中的扫描仪上,并进行与步骤(3)同样参数和方法的扫描,获得茶汤的色泽参数值。优选的,特征玻璃杯的底部透明,杯壁磨砂,是为了便于茶汤扫描,这样可以省略拍照片的程序,让整个茶叶外形和色彩,以及茶汤的评审可以自动完成,结果更客观公正。在一些具体的方式中,该方法可以为如下1)、取准备评鉴的绿茶2份,并对茶样分别编号为Cp C2 ;2)、将编号为C1的茶样IOg放进置于扫描仪平板上的直径为13cm、高度为0. 3cm 的纸圈环中,让C1茶样自然均勻平放在纸圈环内,并完全填满整个纸圈环;3)、按照以下方法对步骤2中的茶样进行扫描将安装有photoshop 7. 0软件的电脑,与扫描分辨率200dpi以上的扫描仪连接调试好,将扫描仪参数设置为亮度10-30,对比度45-65,分辨率为200-600dpi,在 photoshop7. 0中选择USB输入,重复扫描3次,采取S-处理法读取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并计算代表该样品的色泽参数值的平均值,分别记录为1^ ;
4)、将编号为C2的5g茶样,按照茶叶开汤评审方法进行泡茶,取茶汤置于评审碗中,叶底置于叶底盘中,对茶汤进行色泽参数值的测定,分别记录为“、% ;5)、按照茶叶感官评审要求对编号C1茶叶的外形和编号为C2的叶底和茶汤异味三个指标综合起来打一个百分制的分数,记录为T ;6)、将步骤 3)、4)和 5)中的数据依次带入公式:TZF = 17. 2+0. 25T+0. 15(2^+^)-0. 4 (ai+3a2),进行计算,所得的Tzf值就是该名优绿茶品质评鉴总分。优选的,进行茶汤的色泽参数值的方法包括用分辨率在350_800dpi像素的数码相机,对茶汤进行拍摄照片,数码相机拍摄模式为P模式,拍摄距离为30厘米(镜头和茶汤表面之间的距离)每个茶样重复拍摄3次,并对照片进行与步骤3处理扫描结果同样的方法进行图片色泽处理,获得色泽参数值。在另一些方式中,也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1)按照名优绿茶感官审评传统茶叶取样方法,分别取准备评鉴的浙江名优绿茶西湖龙井、开化龙顶及大佛龙井各6份,3份10g,3份5g,其中四份审评用,相应两份是预防评审出现意外留着备用;2)将3种茶叶的5个茶样依次编号为XijyXyXp)^、)^ (西湖龙井),HyKy K4、K01, K02 (开化龙顶),D” D2、D3、D4、D01、D02 (大佛龙井),并准备好其它茶叶评鉴需要的设备和装置;3)将编号为X1, X2, K1, K2和Dp D2的IOg类茶样,依次放进置于扫描仪平板上直径为13cm、高度约为0. 3cm的纸圈环,自然均勻平放,厚度一致,不得露出空隙,准备好待扫描,每次扫描一个茶样;4)茶样图谱扫描方法如下将安装有photoshop 7. 0软件的电脑,与扫描分辨率可以达300dpi的扫描仪连接调试好,将扫描仪参数设置为亮度10 30,对比度45 65,分辨率200 600dpi,在 photoshop7. 0中选择USB输入,每个样品重复扫描3次,采取S-处理法读取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以平均值代表该样品的色泽参数值(L、a、b),分别记录为LX1、axl, bxl,LK1、aK1, bK1,
Ldi、aDi、b^i ;5)将编号为X3、X3, K3、K4和D3、D4的5g类茶样,依次按照茶叶开汤评审方法进行泡茶,取茶汤置于评审碗中,叶底置于叶底盘中,用分辨率可以在350 800dpi像素的数码相机,对茶汤进行拍摄照片,数码相机拍摄模式选为大家比较熟悉的程序自动曝光模式即 P模式即可,每个茶样重复拍摄3次,照片处理方法同扫描后流程,获得该茶样色泽参数值 (L、a、b),分别记录为Lx2
、ax2、 ‘Lk2 λ aK2、bK2 Ld2 λ aD2、bD2 ;6)按照茶叶感官评审要求对茶叶的外形和叶底两个指标综合起来打一个百分制的分数,分别记录为TX、TK、TD;7)将检测数据依次带入 Tzf = 17. 2+0. 25T+0. 15 (2“+“) -0. 4 (&1+3β2),进行计算, 所得的Tzf值就是该名优绿茶品质评鉴总分,等同于常规茶叶感官审评分值。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方法与评审人员的经验素质关系不是太大,相对来说评分客观度增加。 采用本发明的公式可以准确的反应机器扫描或拍照获得色泽参数和感官评审分数建立了直接的联系,可以直接把扫描或拍照或其他任何方式获得感官参数带入到本发明的公式中进行计算就获得感官分数。这样直接有效,标准统一。另外这两个指标(茶叶颜色和茶汤颜色)虽然检测对象不同,但检测方法一样,检测工具比较常规,就是我们普通使用的电脑、 照相机、扫描仪,成本低、操作简单,检测场所要求不高,检测技术人员培训快。尽管茶叶品质主要取决于茶叶的内含成分高低及成分组成比例,但是对于,讲究外形美观的名优绿茶,其品质审评必须兼顾到外形一致、老嫩均勻等外观指标,其中最主要的指标就是颜色的评价。而且这些指标相对来说,仅凭人眼就可获得,但是不同的人所获得的结果并不一致,这就导致了感官评价的结果差异很大。本发明方法的置信度ρ <0.01,标准误差|e| <2. 3,并且能够一次取样,永久保存,解决当前名优绿茶评审不能保存标准茶样的难题,还可以开展异地评审的业务,有效杜绝假冒地方名优绿茶的现象,另外克服了认为评价方法的主观性,才本发明的方法评价茶叶客观公正。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茶叶的扫描图片;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茶汤照片的扫描图片;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茶叶的扫描图片;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茶汤照片的扫描图片;图5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获得茶汤扫描照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扫描发光元件14,扫描底板13,扫描盖15,容器18,容器底11,茶汤10,容器的透明盖12。具体实例方式实例1本发明的方法与传统绿茶外观感官品质评价方法比较1)取待评鉴名优绿茶西湖龙井约300g,按照名优绿茶感官审评传统茶叶取样方法,取西湖龙井3份,1份10g,1份5g,1份3g,其中IOg份作为干茶色泽审评用,5g份作为茶叶汤色评审用。3g份作为请3位评审专家按照感官评审方法传统审评,其余茶样放在把洋盘中与叶底一起留作茶叶外形综合评审(作为对照)。2)将编号为&的IOg西湖龙井茶样,放进置于扫描仪平板上直径为13cm、高度约为0. 3cm的纸圈环,自然均勻平放,厚度一致,无露出空隙,准备好等待扫描;3)茶样图谱扫描方法如下将安装有photoshop 7.0软件的电脑,与CanoScan 8400F扫描仪连接调试好,将扫描仪参数设置为亮度15,对比度50,分辨率400dpi,在ph0t0Sh0p7. 0中选择USB输入,每个样品重复扫描3次,采取S-处理法读取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以平均值代表该样品的色泽参数值(L、a、b)。其中L,a,b各代表的意思为三个基本坐标表示颜色的亮度(L*,L* = 0生成黑色而L* = 100指示白色),它在红色/品红色和绿色之间的位置(a*负值指示绿色而正值指示品红)和它在黄色和蓝色之间的位置(b*负值指示蓝色而正值指示黄色)。) 记录如下表(扫描图片如图1)
权利要求
1.一种绿茶品质评鉴技术方法,其中该绿茶的感官品质的分数采用如下公式计算TZF =17. 2+0. 15(2^+^)-0.4(8^3 );其中L1和B1分别代表经过S-处理法读取干绿茶叶色泽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的平均值;L2和%分别代表经过S-处理法读取该绿茶茶汤的扫描或拍照获得数字图片的色泽参数的平均值;Tzf代表茶叶的总的感官品质分数。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干茶叶外观色泽的测试方法包括(1)、待测试的绿茶干茶样IOg放进置于扫描仪平板上直径为13cm、高度为0. 3cm的纸圈环中,茶样自然均勻平放在纸圈环内,并完全填满整个纸圈环;(2)、用扫描仪对茶样进行扫描获得扫描图片,其中扫描仪的参数设置为亮度10-30,对比度45-65,分辨率至少为200dpi ; (3)采用S-处理法读取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并计算代表该样品的色泽参数值的平均值,分别记录为 Lci、acl。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茶汤的颜色测定方法包括(1)、对待测的茶样5g,按照茶叶开汤评审方法进行泡茶,取茶汤置于评审碗中,叶底置于叶底盘中,对茶汤进行色泽参数值的测定,分别记录为L2、ii2。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茶汤的色泽参数值的测定的方法包括用分辨率在350-800dpi像素的数码相机,对茶汤进行拍摄照片,数码相机拍摄模式为P模式, 相机镜头距离茶汤的距离为20-45厘米,每个茶样重复拍摄3次,并对拍照获得的照片采用 S-处理法读取茶汤图片的色泽参数,并计算代表该样品的色泽参数值的平均值,分别记录为 L2 λ °
5.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把所述的评审茶碗中的茶汤放置一容器中,容器中的开口被一透明的盖体盖合,其它部分为非透明的,把该容器倒置到扫描仪上对茶汤直接进行扫描,其中扫描的参数设置为亮度10-30,对比度45-65,分辨率为至少200dpi以上,并对获得的扫描图片采用S-处理法读取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把所述的评审茶碗中的茶汤放置一容器中, 该容器底部为透明玻璃,杯壁是磨砂玻璃,容器的开口直径为所述茶碗的碗口直径的3/4、 高度为茶碗的3/4,倒置到扫描仪器上进行茶汤颜色的扫描,其中扫描的参数设置为亮度 10-30,对比度45-65,分辨率为至少200dpi以上,并对获得的扫描图片采用S-处理法读取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
7.—种绿茶品质评鉴技术方法,其中该绿茶的感官品质的分数采用如下公式计算TZF =17. 2+0. 25T+0. 15(2“+“)-0· 4(ai+3a2);其中L1和Ei1分别代表茶叶色泽扫描图片并经过 S-处理法读取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的平均值;“和%分别代表茶汤经过扫描获得的数字图片或直接拍照获得数字图片并经过S-处理法读取该图片的色泽参数的平均值;Tzf代表茶叶的总的品质分数;T代表茶叶的整体印象分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方法,其特征在于印象分数T为100的时候,表示茶叶外形均勻、 老嫩一致、无异物,茶汤无异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茶品质评鉴技术方法,其中该绿茶的感官品质的分数采用如下公式计算TZF=17.2+0.15(2L1+L2)-0.4(a1+3a2);其中L1和a1分别代表经过S-处理法读取干绿茶叶色泽扫描图片的色泽参数的平均值;L2和a2分别代表经过S-处理法读取该绿茶茶汤的扫描或拍照获得数字图片的色泽参数的平均值;TZF代表茶叶的总的感官品质分数。采用此方法和传统人工评价差异不大,而且评价方法简单,客观,结果容易保存。
文档编号G01N21/29GK102279160SQ20111008823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周晓红, 张星海, 石元峰, 龚恕 申请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