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机车称重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车称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机车称重台。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机车各轮重量的分布均勻,通常通过对机车称重后再调整机车弹簧来调整机车的重量分布。各种机车的轮对之间的轴距及轨距规格各有不同,而现有的机车称重台上通常设置不可动的轨道,同时用于称重的称重单元也固定分布在轨道下方与车轮匹配的位置,应用该种称重台测量不同规格的多种机车,测量结果不精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车称重台,以解决现有称重台在称重不同规格的机车时测量不精确的缺陷,提高机车测量精度,保证机车质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车称重台,包括轨道基础平台、轨道和至少八个称重单元,所述轨道固定安装在所述轨道基础平台上,所述轨道与所述轨道基础平台之间还设置有称重单元,其中,所述轨道基础平台上表面开设两个以上的纵向凹槽,所述轨道包括移动轨,当轨道间距合适时,所述移动轨固定安装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凹槽中,当需要作轨道间距离调整时,移动轨可以移动;所述轨道由多段钢轨首尾组装而成,所述多段钢轨包括至少八个与被测机车的车轮位置相匹配的称重轨,所述称重单元固定设置在所述称重轨的下方。如上所述的机车称重台,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轨道均由移动轨组成;或所述轨道由移动轨与固定轨组成,所述固定轨固定安装在所述轨道基础平台上。如上所述的机车称重台,其中所述纵向凹槽的数量为三个。如上所述的机车称重台,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移动轨通过支撑块安装在所述凹槽中;所述移动轨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凹槽固定安装。如上所述的机车称重台,其中所述支撑块具有本体和下底板,所述下底板开设有对称的横向长圆通孔,所述长圆通孔通过螺栓与所述凹槽固定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机车称重台利用移动移动轨来改变轨道间距,以适应轨距不同的机车,通过移动称重轨及称重单元来改变称重点的位置,以适应轴距不同的机车,使称重台在测量多种机车时可做适当调整,提高了测量精度,根据称重的结果对机车的结构做调整,提高了机车的质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车称重台总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车称重台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车称重台中的支撑块结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车称重台中的支撑块结构仰视图。附图标记1-轨道基础平台;2-轨道;3-称重单元;4-机车;5-车轮;6-称重轨;7-移动轨; 8-凹槽;9-支撑块;10-长圆通孔; 11-本体;12-下底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车称重台总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车称重台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车称重台,包括轨道基础平台1、轨道2和至少八个称重单元3,其轨道2固定安装在轨道基础平台1上,轨道2与轨道基础平台1之间还设置有称重单元3,称重单元3的结构可以与轨道的形状相似,内部设置压力传感器等部件,以传递来自车轮的压力,轨道2 可以通过支撑结构安装在轨道基础平台1上。其中,上述轨道基础平台1上表面开设两个以上的纵向凹槽8,轨道2包括移动轨7,如图3所示,当轨道间距合适时,移动轨7固定安装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凹槽中,当需要作轨道间距离调整时,移动轨可以移动;通过安装在不同的凹槽8可使移动轨7的安装位置不同;轨道2由多段钢轨首尾组装而成,如图2所示, 其中多段钢轨包括至少八个与被测机车的车轮位置相匹配的称重轨6,由于通常每个机车都有两组转向架,每一个转向架下边至少包括两组轮对,在上述轮对所处位置对应的设置称重轨6,称重单元3固定设置在称重轨6的下方。 在实际应用中,将机车4驶入或运入机车称重台上,将机车4对应转向架下方的车轮5置于称重单元3上方的称重轨6上,由于不同规格的机车4可能有不同的轨距,所以针对轨距调节相应的轨道2之间的距离会使机车4的称重更精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移动轨7 安装在不同的凹槽8来实现轨道间距的改变。如图3所示,凹槽8沿轨道2长度方向纵向开设在轨道2基础平台1的上表面,任意两个相邻的凹槽8可以固定移动轨7的位置,选择不同的凹槽8即可以调节轨道2的间距。轨道2由多段钢轨首尾组装而成,其中多段钢轨包括称重轨6,如图2所示,当针对不同轴距的机车4时,可以将称重轨6连同称重单元3 —同拆下,选择合适的位置重新与其他段钢轨组装,同时配合将多段钢轨设计为多段不同的长度尺寸,以改变称重点的位置;称重轨6与称重单元3位置的调整适应了不同机车4的轴距,从而使测量更精确。众所周知,机车轨道通常为两根钢轨,本实施例中,轨道2的两根轨可以均为移动轨7,以适应调整轨道2间距;两根轨也可以分别为固定轨和移动轨7,即其中一条轨为固定轨,固定轨可通过在轨道基础平台上开设凹槽后,利用螺栓固定安装的方式安装后,在工作过程中不再移动,另一条轨为安装在上述凹槽8中的移动轨7,固定轨和移动轨7的组成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成本较低,并能满足实际测量需求。轨道基础平台1上开设的纵向凹槽8可以为三个,选择不同的两组凹槽8,即可以实现轨道2之间的两种不同间距。如果两条轨均设置为移动轨,则在轨道基础平台1上与两条轨对应的位置均开设三个纵向凹槽8,每条轨选择其中的任意两个凹槽8固定安装;如果两条轨中包括一条固定轨,则在轨道基础平台1上与固定轨对应的位置可开设一个纵向凹槽8,以将固定轨固定安装在轨道基础平台1上。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移动轨7优选的是通过支撑块9安装在凹槽8中;移动轨 7固定安装在支撑块9的上表面,支撑块9的下表面与凹槽8固定安装。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车称重台中的支撑块结构主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车称重台中的支撑块结构仰视图,进一步地,支撑块9具有本体11和下底板 12,下底板12开设有对称的横向长圆通孔10,长圆通孔10通过螺栓与凹槽固定连接,如图 4和图5所示,该长圆通孔10通过螺栓与凹槽8固定连接。当将移动轨7安装在不同的凹槽8后,还可通过调整支撑块9来进一步精确调节轨道2之间的距离沿轨道2宽度方向横向移动支撑块9,当达到所需轨道间距后,在长圆通孔10内旋紧螺栓。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车称重台利用移动移动轨来改变轨道间距,以适应轨距不同的机车,通过移动称重轨及称重单元来改变称重点的位置,以适应轴距不同的机车,使称重台在测量多种机车时可做适当调整,提高了测量精度,根据称重的结果对机车的结构做调整,提高了机车的质量。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机车称重台,包括轨道基础平台、轨道和至少八个称重单元,所述轨道固定安装在所述轨道基础平台上,所述轨道与所述轨道基础平台之间还设置有称重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基础平台上表面开设两个以上的纵向凹槽,所述轨道包括移动轨,所述移动轨固定安装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凹槽中;所述轨道由多段钢轨首尾组装而成,所述多段钢轨包括至少八个与被测机车的车轮位置相匹配的称重轨,所述称重单元固定设置在所述称重轨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称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均由移动轨组成;或所述轨道由移动轨与固定轨组成,所述固定轨固定安装在所述轨道基础平台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称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凹槽的数量为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机车称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轨通过支撑块安装在所述凹槽中;所述移动轨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块的上表面,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与所述凹槽固定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车称重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具有本体和下底板,所述下底板开设有对称的横向长圆通孔,所述长圆通孔通过螺栓与所述凹槽固定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车称重台,包括轨道基础平台、轨道和至少八个称重单元,轨道固定安装在轨道基础平台上,轨道与轨道基础平台之间还设置有称重单元,其中,上述轨道基础平台上表面开设两个以上的纵向凹槽,轨道包括移动轨,固定安装在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凹槽中轨道由多段钢轨首尾组装而成,多段钢轨包括至少八个与被测机车的车轮位置相匹配的称重轨,称重单元固定设置在该称重轨的下方。本发明提供的机车称重台解决了现有称重台在称重不同规格的机车时测量不精确的缺陷,针对轨距和轴距不同的机车可相应调整轨道间距及称重单元的位置,提高了机车的测量精度,保证了机车质量。
文档编号G01G21/08GK102506974SQ20111036338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6日
发明者潘传宇, 王育军, 陈莉 申请人: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