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位器或编码器的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0644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电位器或编码器的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式电位器及旋转式编码器,尤指一种用于电位器或编码器的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电位器或编码器可以通过马达旋动,当然,手动也可以旋动它。马达电位器及马达编码器广泛应用于影音设备、仪器仪表、工程机械等。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裸体式马达电位器(公告号CN201044194,专利号200720119664. 5),其中作为驱动装置的马达、传动减速装置和摩擦带动装置(也称打滑装置)存在以下不足其一,传动减速装置装配困难,效率低下;其二,产品的电气稳定性还不能满足高档产品的要求;其三,蜗轮与摩擦座之间的摩擦接触轻重不一,使旋转轴心的扭力不一,致使对电位器或编码器的控制不易到位,调节的精度不够。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及市场需求,提供一种用于电位器或编码器的传动机构。其传动减速装置易装配,效率高;蜗轮与摩擦座之间的摩擦轻重均一,使旋转轴心的扭力均一,致使电位器及编码器的电气稳定性提高。为此,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位器或编码器的传动机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构造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位器或编码器的传动机构,包括轴心、摩擦装置、减速传动装置及马达,轴心自上而下与摩擦装置穿设;减速传动装置包括减速箱及设置于减速箱内的输入蜗杆、传动蜗杆、传动蜗轮及上蜗轮,马达的输出端伸入减速箱内与输入蜗杆连接,传动蜗杆与输入蜗杆啮合,传动蜗轮与传动蜗杆啮合,上蜗轮连接于传动蜗轮的中心轴,将马达的转动减速传动为上蜗轮的转动;摩擦装置包括被传动蜗轮的中心轴穿过并设于上涡轮之下的卡圈及螺旋弹簧,螺旋弹簧垫于卡圈与上蜗轮的下表面之间,卡圈使螺旋弹簧及上蜗轮在传动蜗轮的中心轴上定位;摩擦装置还包括设于上蜗轮之上的扭力垫片及摩擦座,扭力垫片垫设于上蜗轮的上表面与摩擦座之间,摩擦座具有一与座面垂直的向下凸伸的摩擦座中心轴,所述摩擦座中心轴穿过扭力垫片的中心通孔及上蜗轮的中心轴孔并与卡圈相卡接,使摩擦座及扭力垫片形成随上蜗轮转动的摩擦配合;摩擦座的座面上开制与轴心的下端匹配的轴孔,轴心的下端伸插于摩擦座的轴孔使轴心随上蜗轮转动。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所述扭力垫片用毛毡材料制作。摩擦装置位于减速箱内。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其一、采用输入蜗杆、传动蜗杆、传动涡轮及上涡轮的减速传动配合,使结构简化,便于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有效克服了齿轮传动的噪音及虚位等。其二,摩擦装置的一致性好,蜗轮与摩擦座之间的扭力垫片采用毛毡材料制作,有效解决了蜗轮与摩擦座之间的摩擦接触轻重不一的问题,使马达旋转轴心的扭力均一,致使对电阻的控制不易到位,调节的精度提高。其三, 产品的电气性能稳定,能满足高档产品的要求。其四,产品采用扣合方式,方便组装与维修。 其五,与电位器及编码器的适配性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部件分列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电位器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编码器的示意图。图中1、轴心;20、电位器轴套;30、电位器上碳片;40、电位器外壳;50、电位器胶转片;60、 限位套;70、电位器下碳片;200、弹性垫圈;300、编码器轴套;400、止动座;500、编码器本体;600、编码器碳片;700、编码器端子;800、编码器端子;900、编码器胶转片;1000、编码器外壳;8、上盖;9、摩擦座;91、摩擦座中心轴;10、扭力垫片;11、上蜗轮;12、螺旋弹簧; 13、卡圈;14、传动蜗轮;15、传动蜗杆;16、减速箱;17、输入蜗杆;18、下盖;19、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位器或编码器的传动机构,包括轴心1、摩擦装置、减速传动装置及马达19,轴心1自上而下与摩擦装置穿设;减速传动装置包括减速箱16及设置于减速箱16内的输入蜗杆17、传动蜗杆15、 传动蜗轮14及上蜗轮11,马达19的输出端伸入减速箱16内与输入蜗杆17连接,传动蜗杆 15与输入蜗杆17啮合,传动蜗轮14与传动蜗杆15啮合,上蜗轮11连接于传动蜗轮14的中心轴,将马达19的转动减速传动为上蜗轮11的转动;摩擦装置包括被传动蜗轮14的中心轴穿过并设于上蜗轮11之下的卡圈13及螺旋弹簧12,螺旋弹簧12垫于卡圈13与上蜗轮11的下表面之间,卡圈13使螺旋弹簧12及上蜗轮11在传动蜗轮14的中心轴上定位;摩擦装置还包括设于上蜗轮11之上的扭力垫片 10及摩擦座9,扭力垫片10垫设于上蜗轮11的上表面与摩擦座9之间,摩擦座9具有一与座面垂直的向下凸伸的摩擦座中心轴91,所述摩擦座中心轴91穿过扭力垫片10的中心通孔及上蜗轮11的中心轴孔并与卡圈13相卡接,使摩擦座9及扭力垫片10形成随上蜗轮11 转动的摩擦配合;摩擦座9的座面上开制与轴心1的下端匹配的轴孔,轴心1的下端伸插于摩擦座9的轴孔使轴心1随上蜗轮11转动。所述扭力垫片10用毛毡材料制作。摩擦装置位于减速箱16内。减速箱16的外表扣盖下盖18及上盖8。图2所示了本实用新型与电位器配装的实例。如图2所示,电位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电位器轴套20、电位器上碳片30、电位器胶转片50、限位套60及电位器下碳片 70,电位器上碳片30的下表面及电位器下碳片70的上表面分别制有碳层及银层的电阻电路,其碳层及银层的电阻电路分别连接电位器端子以便与外电路连接;电位器胶转片50的中心位置制有轴孔让轴心1的下端穿过,并使电位器胶转片50随轴心1转动;电位器胶转片5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固设电位器金属刷子,电位器胶转片50的上表面的电位器金属刷子分别与电位器上碳片30上的碳层及银层滑动接触,电位器胶转片50的下表面的电位器金属刷子分别与电位器下碳片70上的碳层及银层滑动接触;限位套60的轴孔被轴心 1的下端穿过并使轴心1在电位器胶转片50处轴向定位;电位器轴套20、电位器上碳片30、 电位器胶转片50及电位器下碳片70设置于电位器外壳40并固装呈整体。还设置下盖18及上盖8,电位器外壳40的下端与上盖8固装,下盖18及上盖8与减速箱16扣盖,使电位器、上盖8、摩擦装置、减速传动装置、减速箱16、下盖18及马达19 构成整体。用手向下推轴心1,可减小上蜗轮11和扭力垫片10间的压力,从而减小上蜗轮11 和扭力垫片10间的摩擦力,此时,可轻松的用手旋转轴心1,调节电位器的阻值。图3所示了本实用新型与编码器配装的实例。如图3所示,编码器包括弹性垫圈 200、编码器轴套300、止动座400、编码器本体500、编码器碳片600、编码器刷子700、编码器端子800及编码器胶转片900,弹性垫圈200被轴心1穿过且垫于编码器轴套300的上端;编码器轴套300的下表面制有一腔体,止动座400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止动座400被轴心1穿过并能随轴心1转动;编码器本体500贴设于编码器轴套300的下表面,编码器本体 500的下表面制有一空腔,在该空腔内设置编码器碳片600、编码器刷子700及编码器胶转片900,编码器碳片600上连接编码器端子800,编码器刷子700紧固于码器胶转片900并与编码器碳片600接触,码器胶转片900被轴心1穿过并随轴心1转动,使与编码器刷子700 改变与编码器碳片600接触位置产生编码信号从编码器端子800输出。还设置编码器外壳1000并与减速箱16、编码器本体500及编码器轴套300铆接或扣装,使本实用新型与编码器构成整体。用手向下推轴心1,可减小上蜗轮11和扭力垫片10间的压力,从而减小上蜗轮11 和扭力垫片10间的摩擦力,此时,可轻松的用手旋转轴心1,调节编码器。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电位器或编码器的传动机构,包括轴心、摩擦装置、减速传动装置及马达, 轴心自上而下与摩擦装置穿设;其特征在于减速传动装置包括减速箱及设置于减速箱内的输入蜗杆、传动蜗杆、传动蜗轮及上蜗轮,马达的输出端伸入减速箱内与输入蜗杆连接,传动蜗杆与输入蜗杆啮合,传动蜗轮与传动蜗杆啮合,上蜗轮连接于传动蜗轮的中心轴,将马达的转动减速传动为上蜗轮的转动;摩擦装置包括被传动蜗轮的中心轴穿过并设于上蜗轮之下的卡圈及螺旋弹簧,螺旋弹簧垫于卡圈与上蜗轮的下表面之间,卡圈使螺旋弹簧及上蜗轮在传动蜗轮的中心轴上定位;摩擦装置还包括设于上蜗轮之上的扭力垫片及摩擦座,扭力垫片垫设于上蜗轮的上表面与摩擦座之间,摩擦座具有一与座面垂直的向下凸伸的摩擦座中心轴,所述摩擦座中心轴穿过扭力垫片的中心通孔及上蜗轮的中心轴孔并与卡圈相卡接,使摩擦座及扭力垫片形成随上蜗轮转动的摩擦配合;摩擦座的座面上开制与轴心的下端匹配的轴孔,轴心的下端伸插于摩擦座的轴孔使轴心随上蜗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位器或编码器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垫片用毛毡材料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位器或编码器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摩擦装置位于减速箱内。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电位器或编码器的传动机构,涉及旋转式电位器及编码器。包括轴心、摩擦装置、减速传动装置及马达,轴心自上而下与摩擦装置穿设;减速传动装置包括减速箱及设置于减速箱内的输入蜗杆、传动蜗杆、传动蜗轮及上蜗轮;摩擦装置包括被传动蜗轮的中心轴穿过并设于上蜗轮之下的卡圈、螺旋弹簧、扭力垫片及摩擦座,摩擦座及扭力垫片形成随上蜗轮转动的摩擦配合。有益效果是减速传动结构简化,便于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摩擦装置的一致性好,蜗轮与摩擦座之间的扭力垫片采用毛毡材料制作,有效解决了蜗轮与摩擦座之间的摩擦接触轻重不一的问题;同时,与电位器及编码器的适配性好。
文档编号G01D5/02GK202034153SQ20112002404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6日
发明者苏廷贵 申请人:广东升威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