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21627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恒温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恒温槽。
背景技术
如图I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恒温槽。该恒温槽控制的温度主要在室温,可控制范围最高可到300°C。恒温槽主要用于检测温度计、温度表等。现有技术中的恒温槽,由温度测控系统、电机搅拌系统、外壳3、外壳3上的温度计插孔5和外壳3内部设置的隔板6等结构组成。其中,温度测控系统包括控温仪表11、温度传感器12和加热器13 ;控温仪表11 和温度传感器12之间通过测温线路111相连接,控温仪表11和加热器13之间通过控温线路112相连接。电机搅拌系统包括电机21和搅拌器22。恒温槽装入足够量的导热介质4 (油或水),通过温度测控系统中的控温仪表11设定温度,电机搅拌系统中的电机21带动搅拌器22转动,使的导热介质4循环流动,保证内部导热介质4受热均匀。控温仪表11的测温线路111测量恒温槽内的实际温度,根据实际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偏差,计算出应输出的电压,通过控温线路112调节加热器13的电压,加热导热介质,达到设定温度。将标准温度计和被检测的温度计固定在温度计插孔5进行比对。如图I所示,在温度计插空孔6以下浅层的导热介质(如图中A-B层),由于比较接近室内空气,漏热效应非常明显。从内部深处向上,越接近液面(从B向A),温度越低。 在检测比较短小的温度计时,由于短小的温度计插入深度很浅,如在(A-B层),导致检测的温度计数值与处于较深处的标准温度计数值相差很大,影响检测质量。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恒温槽检测质量不准确,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温槽,通过其解决了现有的恒温槽检测质量不准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温槽,包括温度测控系统、电机搅拌系统、外壳和该外壳内部设置的隔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插孔盖板,所述插孔盖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上表面,该插孔盖板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插孔盖板采用长方形的外壳结构,该外壳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进一步地,其中,将所述长方形外壳的插孔盖板横向水平设置在恒温槽的上表面。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插孔盖板中的加热器设置在所述长方形外壳内部靠近水平下方位置。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插孔盖板的长方形的外壳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直径为3mm 的孔。进一步地,其中,将所述温度传感器插入并设置在所述直径为3_的孔中。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插孔盖板内部的温度传感器通过测温线路与所述温度测控系统相连接。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插孔盖板内部的加热器通过控温线路与所述温度测控系统相连接。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插孔盖板内部的温度传感器采用热电偶结构。进一步地,其中,所述插孔盖板内部的加热器采用2_3mm厚度的加热膜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温槽能够在不改变现有恒温槽主要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具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的插孔盖板这样的热补偿装置,来减少浅层的漏热效应,提高浅层的温度使其更接近深层标准温度。这样恒温槽在检测温度时,就可以减少甚至消除漏热带来的影响,保证了检测质量。

图I是现有技术中所述的恒温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恒温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恒温槽内的插孔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恒温槽,该恒温槽包括温度测控系统、电机搅拌系统、外壳3、外壳3上设置的温度计插孔5和外壳3内部设置的隔板6,其特征在于,该恒温槽还包括有一插孔盖板7 (如图3所示),该插孔盖板7设置在外壳3上的温度计插孔5位置,该插孔盖板7主要由温度传感器71和加热器72组成。如图3所示,插孔盖板7设计成长方形结构,且该插孔盖板7由插孔盖板的外壳和包含有温度传感器71、加热器72的内部结构组成,将该插孔盖板7横向水平设置在恒温槽的外壳3上的温度计插孔5位置,即恒温槽的上表面。其中,该插孔盖板7的外壳表面设置有多个直径为3mm左右的孔,为的是将多个温度传感器71插入并设置其中,当然这里也可以采用至少一个直径为3_的孔;同时,将加热器72设置到插孔盖板7的内部结构里面,并通过控温线路114与温度测控系统相连接,同时,温度测控系统还通过测温线路113与温度传感器17相连接。且所述插孔盖板7中的加热器72设置在所述插孔盖板7的长方形外壳内部靠近水平下方位置。这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插孔盖板7的加热器72之所以采用上述设置,是用于贴近恒温槽内的导热介质 4,以测定恒温槽上表面(如图中A-B层)温度。其中,插孔盖板7中的温度传感器71均采用热电偶结构。插孔盖板7中的加热器 72采用2-3mm厚度的加热膜结构。本实用新型主要的改进在于,将原有的温度计插孔5所在的位置替换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插孔盖板7,同时在将原有的单路输入、单路输出的温度测控系统I更换为具有双路输入、双路输出的温度测控系统I,即将插孔盖板7内设置的温度传感器71和加热器72也引出一条测温线路113和一条控温线路114 (如图2所示),并与所述温度测控系统I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恒温槽,其主要是首先,通过所述温度测控系统中的控温仪表11设定温度;
4[0028]其次,电机搅拌系统中的电机21带动搅拌器22进行转动,使的导热介质4循环流动,保证内部的导热介质4受热均匀;第三,控温仪表11的测温线路111测量恒温槽内的实际温度,并根据实际温度和设定温度的偏差,计算出应输出的电压,通过控温线路112调节加热器13的电压,加热导热介质4,达到设定的温度;第四,插孔盖板7内设置的温度传感器71随时监测恒温槽上表面的温度,并与插入深层的温度传感器12进行比较,如果上表面的温度数值低于深层温度,则通过插孔盖板 7内设置的加热器72进行加热,提高上表面的温度,直至达到与深层的温度相同。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温槽就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的恒温槽主要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建设简单小巧的对温度计插孔5的改造,来解决浅层温度偏低的问题,并可以进行短小的温度计的检测。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温槽能够在不改变现有恒温槽主要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具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的插孔盖板这样的热补偿装置,来减少浅层的漏热效应,提高浅层的温度使其更接近深层标准温度。这样恒温槽在检测温度时,就可以减少甚至消除漏热带来的影响,保证了检测质量。上述各实施例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其目的在使熟知该技术者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而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揭示的精神而完成的等效修饰或修改,仍应包含在以下所述的申请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恒温槽,包括温度测控系统、电机搅拌系统、外壳和该外壳内部设置的隔板,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插孔盖板,所述插孔盖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上表面,该插孔盖板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盖板采用长方形的外壳结构,该外壳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长方形外壳的插孔盖板横向水平设置在恒温槽的上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盖板中的加热器设置在所述长方形外壳内部靠近水平下方位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盖板的长方形的外壳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直径为3_的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温度传感器插入并设置在所述直径为3mm的孔中。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盖板内部的温度传感器通过测温线路与所述温度测控系统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盖板内部的加热器通过控温线路与所述温度测控系统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所述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盖板内部的温度传感器采用热电偶结构。
10.如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所述的恒温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盖板内部的加热器采用2-3mm厚度的加热膜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恒温槽,包括温度测控系统、电机搅拌系统、外壳和该外壳内部设置的隔板,其中,还包括一插孔盖板,所述插孔盖板设置在所述外壳上表面,该插孔盖板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恒温槽能够在不改变现有恒温槽主要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具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器的插孔盖板这样的热补偿装置,来减少浅层的漏热效应,提高浅层的温度使其更接近深层标准温度。这样恒温槽在检测温度时,就可以减少甚至消除漏热带来的影响,保证了检测质量。
文档编号G01K15/00GK202305057SQ2011202961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6日
发明者张克 申请人:张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