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28700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字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数字编码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码器,具体涉及数字编码器。
技术背景[0002]现有的数字编码器,其AB输出相位差(ΔΤ)主要是通过各导电刷的长短来控制的,因为各导电刷在实际生产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导致组装后,编码器在个别定位点时的相位差过小,如果相位差过小,则会判定为毛刺或突跳,不会有信号输出,因此容易出现误操作的现象,使产品性能不稳定。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数字编码器性能不稳定,容易出现误操作现象的问题。[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数字编码器, 包括转柄、上壳体、编码盘和基座,所述上壳体、编码盘和基座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所述转柄上设有转盘,所述转盘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且通过定位装置实现周向多点定位,所述转柄的上端向上穿出所述上壳体,所述编码盘上设有编码片,所述编码片由沿所述编码盘的中心周向均布设置的左、中、右编码片组成,所述左、右编码片上分别设有多个条形通孔,所述左、右编码片上的条形通孔分别左、右对称设置且多个条形通孔沿周向呈圆弧形分布,所述左、中、右编码片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输出端子连接;所述转盘的底面上固定设有导电刷,所述导电刷的外圆周面上均布设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引脚分别弹性与所述编码片相抵。[0005]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弹性定位片和弧形凸块,所述转盘的外圆周面呈波浪状,所述上壳体的底面上设有凹坑,所述凹坑的侧壁上设有通向所述上壳体的内腔的开口,所述弧形凸块固定在所述弹性定位片上,所述弹性定位片插装在所述凹坑内,且所述弧形凸块从所述开口穿出与所述转盘的外圆周面保持弹性接触。[0006]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编码盘的上、下端面上分别设有多个安装柱,上壳体和基座分别插装在相应的安装柱上,并通过支架固定为一体。[0007]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架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向下延伸的固定臂,每个固定臂的端部均设有U形开口,所述上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固定臂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固定臂分别穿出相应的通孔,并通过将U形开口的两个端部向两侧弯折将所述上壳体、编码盘和基座卡装为一体。[0008]本实用新型,通过编码片的结构改进,使得数字编码器的输出保持同相,避免出现误操作的现象,使产品性能更加稳定。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由上至下);[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由下至上);[0013]图5为转盘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6为转盘和导电刷的安装示图;[0015]图7为定位装置示意图;[0016]图8为定位装置的安装示意图;[0017]图9为编码盘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10为编码盘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0020]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数字编码器包括转柄1、上壳体 2、编码盘8、基座10和支架11。[0021]上壳体2的下端敞口,编码盘8的上、下端面上分别设有四个安装柱85,上壳体2 和基座10分别插装在相应的安装柱85上,并通过支架11将上壳体2、编码盘8和基座10 卡装为一体。具体结构如下[0022]支架11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向下延伸的固定臂112,每个固定臂的端部均设有U形开口 113,上壳体2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有与固定臂112相适配的通孔 21,固定臂112分别穿出相应的通孔21,并将U形开口 113的两个端部向两侧弯折,从而将上壳体2、编码盘8和基座10卡装为一体。支架11上还设有向上延伸的卡爪111,用于将编码器安装到PCB上。[0023]转柄1自上而下穿入上壳体2内,且通过挡圈3限位。[0024]转盘5置于上壳体2内且固定在转柄1的下部,转盘5的结构如图5、图6所示,转盘5的外圆周面呈波浪状,其底面上固定设有导电刷7,导电刷7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引脚 71、72、73,上述三个引脚互连为一体且沿转盘5的周向均布设置。[0025]转盘5通过定位装置实现每一次的多点周向定位。请参见图7、图8,上壳体2的底面上设有凹坑23,凹坑23的侧壁上设有通向上壳体2内腔的开口 22,定位装置包括弧形凸块6和弹性定位片4,弧形凸块6固定在弹性定位片4的中部,弹性定位片4插装在凹坑 23内,且弧形凸块6从开口 22穿出与转盘5的外圆周面保持弹性接触,随转盘5的转动,弧形凸块6依次与转盘5外圆周面的波峰、波谷接触,当弧形凸块6位于波谷内时,实现转盘 5的一次周向定位。[0026]再参见图9、图10,编码盘8上设有编码片9,编码片9由沿编码盘8中心均布的左、中、右编码片91、92、93组成,左、右编码片91、93上分别设有多个条形通孔95,左、右编码片91、93上的条形通孔95分别左、右对称设置且多个条形通孔95沿周向呈圆弧形分布, 左、右编码片91、93分别与第一、第三输出端子81、83连接,中编码片92与第二输出端子82 连接。编码盘8上设有与条形通孔95相对应的凸块84,凸块84的上表面与编码片9的上表面平齐,编码片9与编码盘8 一体注塑成型。[0027]编码盘8与转盘5相对设置,转盘5上的第一、第二、第三引脚71、72、73分别弹性地抵靠在编码片9上。[00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0029]转动转柄1,带动转盘5同步转动并通过弧形凸块6进行每一次的定位,每一次的定位角度通过转盘5外圆周面上波谷的数量决定。随着转盘5的转动,导电刷7作周向旋转,于是第一、第二和第三引脚71、72、73在编码片9上滑动,当第一、第三引脚71、73分别位于左、右编码片91、93上的条形通孔95上,第二引脚72位于中编码片92上时,第一、第三输出端子81、83分别与第二输出端子82断开,于是第一、第二输出端子81、82之间输出编码“1”、第二、第三输出端子82、83之间也输出编码“1” ;当第一、第三引脚71、73分别离开左、右编码片91、93上的条形通孔95,第二引脚72位于中编码片92上时,第一、第三输出端子81、83分别与第二输出端子82导通,于是第一、第二输出端子81、82之间输出编码 “0”、第二、第三输出端子82、83之间也输出编码“0”。由于左、右编码片91、93上的条形通孔95分别左、右对称设置,因此,第一、第二输出端子81、82之间和第二、第三输出端子82、 83之间输出的编码同相,没有相位差。[0030]本实用新型,通过编码片9的结构改进设计,使得数字编码器的输出保持同相,避免出现误操作的现象,使产品性能更加稳定。[0031]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数字编码器,包括转柄、上壳体、编码盘和基座,所述上壳体、编码盘和基座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所述转柄上设有转盘,所述转盘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内且通过定位装置实现周向多点定位,所述转柄的上端向上穿出所述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盘上设有编码片, 所述编码片由沿所述编码盘的中心周向均布设置的左、中、右编码片组成,所述左、右编码片上分别设有多个条形通孔,所述左、右编码片上的条形通孔分别左、右对称设置且多个条形通孔沿周向呈圆弧形分布,所述左、中、右编码片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输出端子连接; 所述转盘的底面上固定设有导电刷,所述导电刷的外圆周面上均布设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引脚,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引脚分别弹性与所述编码片相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弹性定位片和弧形凸块,所述转盘的外圆周面呈波浪状,所述上壳体的底面上设有凹坑,所述凹坑的侧壁上设有通向所述上壳体的内腔的开口,所述弧形凸块固定在所述弹性定位片上,所述弹性定位片插装在所述凹坑内,且所述弧形凸块从所述开口穿出与所述转盘的外圆周面保持弹性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盘的上、下端面上分别设有多个安装柱,上壳体和基座分别插装在相应的安装柱上,并通过支架固定为一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字编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向下延伸的固定臂,每个固定臂的端部均设有U形开口,所述上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固定臂相适配的通孔,所述固定臂分别穿出相应的通孔,并通过将U 形开口的两个端部向两侧弯折将所述上壳体、编码盘和基座卡装为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数字编码器,包括转柄、上壳体、编码盘和基座,转柄上设有转盘,转盘设置在上壳体内且通过定位装置实现周向多点定位,编码盘上设有编码片,编码片由沿编码盘的周向均布设置的左、中、右编码片组成,左、右编码片上分别设有多个条形通孔,左、右编码片上的条形通孔分别左、右对称设置且多个条形通孔沿周向呈圆弧形分布,左、中、右编码片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输出端子连接,转盘的底面上固定设有导电刷,导电刷的外圆周面上均布设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引脚,第一、第二和第三引脚分别弹性与编码片相抵。本实用新型,通过编码片的结构改进,使得数字编码器的输出保持同相,避免出现误操作的现象,使产品性能更加稳定。
文档编号G01D5/00GK202304849SQ2011204305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日
发明者李金洲, 江波, 黄三来 申请人:宁波永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