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氧乙炔的特种环境材料响应在线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4841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氧乙炔的特种环境材料响应在线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ー种试验装置,具体地说是ー种基于氧こ炔的特种环境材料响应在线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超高温防/隔材料、红外透波等特种环境材料的表征和评价需要一系列的地面模拟和材料响应在线测试方法和装置,主要的地面模拟设备有风洞、电弧加热器、氧こ炔等;材料响应在线测试装置主要包括红外热成像仪、比色高温计、热电偶測量材料表面温度,内部分层温度;应变片,激光引伸计测量材料应变。高超声速风洞、激波风洞以及电弧加热器等地面模拟设备受到使用范围局限、设
备安装调试复杂、试验成本高等诸多限制,很难进行简单的实验室操作和大規模的实验研究。氧こ炔装置可用以评价特种材料热冲击、烧蚀性能,并且运行时间长、模拟范围广、操作方便,在特种环境材料热冲击、烧蚀机理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地面模拟环境下材料的响应特性将为特种环境材料的优化设计,真实服役环境下的响应测试与研究提供试验支撑和试验基础,因此地面模拟试验过程中特种环境材料响应的在线测量对材料抗热冲击、烧蚀及高温力学性能的评价与表征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以氧こ炔为代表的地面模拟装置,受到高温、压カ等诸多恶劣试验环境的限制,传统的接触式在线测试装置不能满足试验要求,对于特种环境材料表面温度、应变的在线测试需要采用非接触式在线测量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氧こ炔的特种环境材料响应在线测试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氧こ炔的特种环境材料响应在线测试装置由氧こ炔试验平台,こ炔瓶、减压阀、压カ表、流量计、调节阀、限流阀、氧こ炔喷枪、轴承、特种环境材料试样、密封隔热胶垫、夹具、氧气瓶、滤光片支架、解码放大器、激光位移传感器、控制器、变换器、热电偶传感器、数据采集仪、固定支架、滤光片、比色高温计、三维调节云台和三脚架组成,こ炔瓶上设有减压阀,こ炔瓶上的减压阀通过管道与限流阀连接,管道上设有压カ表、流量计和调节阀,氧气瓶上设有减压阀,氧气瓶上的减压阀通过管道与限流阀连接,管道上设有压力表、流量计和调节阀,限流阀与氧こ炔喷枪连接,氧こ炔喷枪通过轴承与固定支架连接,夹具内设有密封隔热胶垫,特种环境材料试样被夹在密封隔热胶垫内,特种环境材料试样的背面设有热电偶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变化器连接,变化器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仪连接,两个传感器通过隔热夹具固定于试验台上,两个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仪连接,三维调节云台下面设置有三脚架,比色高温计放置在三维调节云台上,比色高温计和特种环境材料试样之间设有两个滤光片支架,滤光片支架上设有滤光片,比色高温计通过滤光片捕捉特种环境材料试样表面温度响应信号,比色高温计通过数据线与解码放大器连接,解码放大器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仪连接。本发明可实现氧こ炔试验过程中对被测特种环境材料表面温度、内部温度以及应变进行在线测试、且能够方便地进行參数调节。以氧こ炔装置为核心,辅以支撑子系统和多种特种环境材料响应在线检测和监控设备,建立廉价、操作方便、测试范围宽。


图I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内部温度传感器封装结构图;图3、图4和图5为ZnS红外窗ロ材料不同状态下表面温度及内部温度历程图;图6为ZnS红外窗ロ材料不同热流密度下应变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说明如图I所示,一种基于氧こ炔的特种环境材料响应在线测试装置由氧こ炔试验平台,こ炔瓶I、减压阀2、压カ表3、流量计4、调节阀5、限流阀6、氧こ炔喷枪7、轴承8、特种环境材料试样9、密封隔热胶垫10、夹具11、氧气瓶12、滤光片支架13、解码放大器14、激光位移传感器15、控制器16、变换器17、热电偶传感器18、数据采集仪19、固定支架20、滤光片21、比色高温计22、三维调节云台23和三脚架24组成,其特征在于こ炔瓶I上设有减压阀2,こ炔瓶上的减压阀2通过管道与限流阀6连接,管道上设有压力表3、流量计4和调节阀5,氧气瓶上设有减压阀2,氧气瓶上的减压阀2通过管道与限流阀6连接,管道上设有压カ表3、流量计4和调节阀5,限流阀6与氧こ炔喷枪7连接,氧こ炔喷枪7通过轴承8与固定支架20连接,夹具11内设有密封隔热胶垫10,特种环境材料试样9被夹在密封隔热胶垫10内,特种环境材料试样9的背面设有热电偶传感器18,热电偶传感器18通过数据线与变化器17连接,变化器17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仪19连接,两个传感器15通过隔热夹具固定于试验台上,两个传感器15通过数据线与控制器16连接,控制器16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仪19连接,三维调节云台23下面设置有三脚架24,比色高温计22放置在三维调节云台23上,比色高温计22和特种环境材料试样9之间设有两个滤光片支架13,滤光片支架13上设有滤光片21,比色高温计22通过滤光片21捕捉特种环境材料试样9表面温度响应信号,比色高温计22通过数据线与解码放大器14连接,解码放大器14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仪19连接。结合图I和图2,氧こ炔气体通过氧气、こ炔瓶经减压阀,压カ表,流量计,调节阀,限流阀与氧こ炔喷枪相连,通过调节支杆固定在试验台上,绕轴承实现360°旋转,并通过调节流量计控制氧气こ炔的进气量实现热流密度的调节。特种环境材料试样、传感器封装于专用夹具中,传感器输出信号经热电偶传输至变化器,由数据采集仪实时采集内部温度数据。激光位移传感器置于试样背面,两传感器通过隔热夹具固定于试验台上垂直放置,通过移动与试样距离调节试样表面待测区域位置,输出数据通过光纤与控制器相连,通过エ业接ロ传输至数据采集仪。比色高温计置于三维调节云台由三脚架固定,通过滤光片捕捉 材料表面温度响应信号,输出信号经放大和解码器传输至数据采集仪。整个材料响应在线控制由数据采集仪通过专用软件统ー控制,获得被测材料表面温度、内部温度及应变响应数据。本发明的工作流程是首先将传感器置于特种材料试件待测位置,通过专用夹具隔热封装后装配到试件台架,调节台架与氧こ炔喷嘴之间的距离,三脚架和激光传感器隔热夹具位置以满足试验要求。开启氧こ炔气瓶和供气阀门,将工作气体的送入。开启数据采集仪,通过中央控制系统调节红外比色高温计、激光位移传感器及内置传感器參数;调节流量计控制进气比例后点火,形成氧こ炔射流,经喷枪流出,对试件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后,关闭气瓶及阀门,通过数据采集仪获得试验响应数据。
米用ZnS红外窗ロ材料制作的试验试样,尺寸为Φ30Χ20ι πι3。将抛光后封装后试样装夹于夹具中,然后固定于装夹台上,水平烧蚀角度为0°,垂直烧蚀角度为90° ;调整三维定位平台,喷嘴至试样横向距离为10mm,喷嘴中心与试样中心重合。控制调节阀和减压阀,试样表面温度、内部温度如图3至图5所示,应变响应如图6所示。试验测试表明,本发明可以实现特种环境材料表面温度250-3000°C,内部温度0-1500°C、应变精度O. I %的在线响应测试,能够满足特种环境材料高温热冲击、超高温烧蚀试验及部分使用性能地面模拟试验的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氧乙炔的特种环境材料响应在线测试装置,由氧乙炔试验平台,乙炔瓶(I)、减压阀(2)、压力表(3)、流量计(4)、调节阀(5)、限流阀(6)、氧乙炔喷枪(7)、轴承(8)、特种环境材料试样(9 )、密封隔热胶垫(10)、夹具(11)、氧气瓶(12)、滤光片支架(13)、解码放大器(14)、激光位移传感器(15)、控制器(16)、变换器(17)、热电偶传感器(18)、数据采集仪(19)、固定支架(20)、滤光片(21)、比色高温计(22)、三维调节云台(23)和三脚架(24)组成,其特征在于乙炔瓶(I)上设有减压阀(2),乙炔瓶上的减压阀(2)通过管道与限流阀(6)连接,管道上设有压力表(3)、流量计(4)和调节阀(5),氧气瓶上设有减压阀(2),氧气瓶上的减压阀(2)通过管道与限流阀(6)连接,管道上设有压力表(3)、流量计(4)和调节阀(5),限流阀(6)与氧乙炔喷枪(7)连接,氧乙炔喷枪(7)通过轴承⑶与固定支架(20)连接,夹具(11)内设有密封隔热胶垫(10),特种环境材料试样(9)被夹在密封隔热胶垫(10)内,特种环境材料试样(9)的背面设有热电偶传感器(18),热电偶传感器(18)通过数据线与变化器(17)连接,变化器(17)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仪(19)连接,两个传感器(15)通过隔热夹具固定于试验台上,两个传感器(15)通过数据线与控制器(16)连接,控制器(16)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仪(19)连接,三维调节云台(23)下面设置有三脚架(24),比色高温计(22)放置在三维调节云台(23)上,比色高温计(22)和特种环境材料试样(9)之间设有两个滤光片支架(13),滤光片支架(13)上设有滤光片(21),比色高温计(22)通过滤光片(21)捕捉特种环境材料试样(9)表面温度响应信号,比色高温计(22)通过数据线与解码放大器(14)连接,解码放大器(14)通过数据线与数据采集仪(19)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氧乙炔的特种环境材料响应在线测试装置,由氧乙炔试验平台,乙炔瓶、减压阀、压力表、流量计、调节阀、限流阀、氧乙炔喷枪、轴承、特种环境材料试样、密封隔热胶垫、夹具、氧气瓶、滤光片支架、解码放大器、激光位移传感器、控制器、变换器、热电偶传感器、数据采集仪、固定支架、滤光片、比色高温计、三维调节云台和三脚架组成。本发明可实现氧乙炔试验过程中对被测特种环境材料表面温度、内部温度以及应变进行在线测试、且能够方便地进行参数调节。以氧乙炔装置为核心,辅以支撑子系统和多种特种环境材料响应在线检测和监控设备,建立廉价、操作方便、测试范围宽。
文档编号G01N25/00GK102661964SQ20121015486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8日
发明者丁小恒, 孟松鹤, 朱燕伟, 杨强, 金华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