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接线路三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

文档序号:5841440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T接线路三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T接线路三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
背景技术
T接线路一般具有输送功率大,负荷重等特点,快速、准确地确定T接线路的故障点位置,可加快永久故障的修复,及时消除隐患以避免大量瞬时性故障的再次发生,对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T接线路故障测距,国内外已经提出了多种方法,按其原理主要分为阻抗法和行波法两大类。阻抗法受线路结构不对称、过渡电阻、线路参数沿走廊分布不均匀以及互感器变换误差等因素的影响,测距误差较大。行波法基本不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已经在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行波故障测距原理可分为单端原理和双端原理。单端原理测距利用反射波和入射波之间的时间差进行故障测距。然而在T接线路中,故障发生在不同的位置,其行波的折反射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如何区分来自故障点和那一条对端母线的反射行波成为一个难题。目前单端行波测距原理还难以自动给出正确的测距结果,仍不能在T接线路中单独使用。双端原理是通过计算故障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时间差来计算故障位置,其测距精度基本不受线路的故障位置、故障类型、线路长度、接地电阻等因素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表明,虽然双端行波原理能够在线自动给出故障测距结果,但必须首先判断出故障点发生的分支才能可靠、准确的实现。当故障分支判断出现较大误差时,双端原理测距结果是不可信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适用于T接线路的T接线路三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其技术方案为采用以下步骤I)选择参考测量点用M、N、P表示T接线路三端;测量点I、测量点2、测量点3分别位于T接线路的M、N、P三端,其所在的分支线长度依次为I1, I2, I3 ;k为故障点,故障点到测量点I、测量点2、测量点3的距离分别为llk、l2k、l3k ;时间LU为在时钟完全同步的情况下,故障初始行波浪涌到达测量点I、测量点2、测量点3的绝对时间;v为行波在线路中传播的速度;选取测量点I为参考测量点,则T接线路接点O与故障点k的距离Ift为
Iol =I1! m测可以得到下列方程组⑴和方程组(2)
IAk — W,lk〉,1)
hk + ,2k + hk = ,1 + ,2 + ,3 + iOk
r -, hk — 4k = V(T1 -T1)I, ,Cl)
Jok = A - hi
权利要求
1.一种T接线路三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 1)选择参考测量点用M、N、P表示T接线路三端;测量点I、测量点2、测量点3分别位于T接线路的M、N、P三端,其所在的分支线长度依次为I1, I2, I3 ;k为故障点,故障点到测量点I、测量点2、测量点3的距离分别为llk、l2k、I3k ;时间!\、T2、T3为在时钟完全同步的情况下,故障初始行波浪涌到达测量点I、测量点2、测量点3的绝对时间;ν为行波在线路中传播的速度;选取测量点I为参考测量点,则T接线路接点O与故障点k的距离Ift为iok =Ii1 —'K1')测可以得到下列方程组(I)和方程组(2)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T接线路三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该方法首先从三个测量点中选取一个参考测量点,利用时间同步情况下获得的各测量点的时间,列出故障初始行波传播的距离和T接线路分支线长度之间的关系方程组;然后,通过对上述方程组进行求解,获得可能的故障点位置;最后,根据故障点到参考测量点的距离和参考测量点所在分支的线路长度关系来实现最终故障测距。本方法的优点在于直接利用故障初始行波到达T接线路三端的绝对时间进行故障测距,无需进行故障分支的判断,计算简单,并且消除了故障时行波发生的复杂的折反射对故障测距的影响,进而提高了故障测距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文档编号G01R31/08GK102967801SQ20121053956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陈平, 李传兵, 谭博学, 魏佩瑜 申请人:山东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