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7910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测定临床生理指标的检测装置,尤其是快速測定生化指标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干化学试纸检测方法常被用于测定液体样本中是否存在某种成分或该成分含量,例如测定血液样本中葡萄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干化学试纸依据一次性可測定的样本数量和測定指标种类的不同,分为测定单个分析物的测试试纸和测定多个分析物的测试试纸。例如美国专利US7087397所公开的单个分析物测试试纸用于測定血液中高密度脂肪酸。在这篇美国专利中还包括装载测试试纸的装置,所述的装置具有加样孔的上板和具有观察窗的下板,在上板和下板之间紧压着測定 高密度脂肪酸的试纸。如果要測定同一样本中不同的生化指标,例如同时测定高密度脂肪酸、低密度脂肪酸、甘油三酯含量吋,则必须使用三个US7087397所述的检测装置来測定。在需同时測定多个生化指标时,使用这类单个分析物测试试纸会影响检测效率。美国专利US7625721的图8所示实施例中,将不同的单个分析物测试试纸整合到ー个装置中,每个检测项目对应ー个加样孔。这种结构的检测装置可以减少检测装置的用量,避免发生使用不配套检测装置的错误。但是操作者还是要分别对每一个检测项目加一次样品。例如检测三个项目,就要滴加三次样品。因此加样品的工作量还是很大。US6524864和US7494818均公开了一次加样就能完成多个测试项目的检测装置。US6524864专利包括ー个加样孔和多个测试块,并且在加样孔和多个测试块之间增加ー个分配层,该分配层能将滴加的样品均匀地分配到多个试剂块上。这样的结构实现了仅加一次样品完成多个检测项目的功能。在US7494818专利中,也同样掲示了实现上述功能的检测装置,通过分配层实现样品在多个测试模块上地分配。这种在加样孔和试剂块间増加分配层的设计会使装配检测装置的生产过程中多一道エ序,不仅影响生产周期,在生产过程中还可能増大试剂块被污染的概率。美国专利US5962215的图34至图36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加样孔和多个试剂块中并不存在液体分配层,而是通过上板中的凹槽实现液体在多个测试模块间的液体分配。加入的液体样品在凹槽中传递的同时,原先存在于凹槽中的气体通过凹槽在上板两端的开ロ排出,从而减少凹槽中的气体阻力顺利实现液体在凹槽中的传递。在该专利所述的方式中如果加入的样品量过大,试剂块来不及吸收的样品就会从上板两端凹槽的开ロ处流出,不仅污染了周围环境,也可能沾染到操作者造成危险。另ー个不足之处在于,针对不同的检测项目所使用的化学试剂不同,因此作为试剂块的载体材料其膨胀度也会因为处理在其上的化学试剂的不同而不同。如US5962215专利图34至图36所示,当一个测试试纸上安排了多个试剂块时,可能会造成不同试剂块的上表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测试块的高度不均一,测试块上表面与上盖凹槽之间的距离就不相同。在上表面与凹槽距离大的部位,液体传输的速度慢。在上表面与凹槽距离小的部位,液体传输的速度就慢。液体传输速度的不同,使得各试剂块接收到样品的时间就不能控制,造成获取测试结果的时间不可控,给结果的读取时间造成困扰,影响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现有技术中不同的检测区之间没有试剂阻断装置,当液体在测试试纸上传递时,不同检测区内的试剂就会随着液体的传递进入其他的检测区上,污染了其他的检测区。另外,在现有的产品和公开的文献中,例如US20080112848A1所述的专利申请中,检测装置的周边以及图20所示的检测仪的部件都是硬质和不可压缩的材料制成的。如果要使检测装置顺利地放入检测仪中并且又不会从检测仪中轻易地滑落,这就要求检测装置和检测仪之间有很高的吻合度。在生产的过程,如果某ー批次的检测装置其尺寸大于预先设计的值时,该批检测装置就不能顺利的插入检测仪中,只能做报废处理。如果某ー批次的检测装置的尺寸小于预先设计的值时,虽然能顺利的插入到检测仪中,但由于尺寸小,很容易从检测仪中滑落。同样的,如果检测仪加工得不是很准确,也会出现上述检测装置不能插入或检测装置容易从检测仪中滑落的现象。因此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检测装置和检测仪,生产过程中所允许的误差范围很小,这就对生产エ艺提出很高的要求,増加了生产成本,否则产品的报废率会比较高,增加了物料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ー在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能有效传递液体样品。所述的检测装置包括上盖、与上盖相结合的底板和位于上盖与底板之间的测试试纸,其特征在于测试试纸包括至少ニ个检测区和与该至少ニ个检测区连接的覆盖层,上盖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贯穿上、下表面的加样孔,上盖的下表面与测试试纸之覆盖层相对,上盖在下表面处设有导流结构,在上盖的加样孔、所述导流结构、测试试纸的覆盖层以及所述至少ニ个检测区之间形成液体传输通道。进ー步的该检测装置所述的导流结构包括设置在上盖之下表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轮廓面与测试试纸的覆盖层之间形成一个横截面尺寸大致均匀的液体传递腔。更进一歩的所述导流结构包括设置在上盖之下表面的封闭墙,封闭墙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轮廓面与测试试纸的覆盖层之间形成一个横截面尺寸大致均匀的液体传递腔。优选的,所述的凹槽宽度为O. 1-2毫米,深度为O. 01-0. 5毫米。更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宽度为I毫米,深度为O. 3毫米。另ー方面测试试纸上的至少ニ个检测区分别包括有试剂块,所述覆盖层位于试剂块的上方。优选的在测试试纸上的每个检测区之间用间隔块103隔开,覆盖层粘附在检测区和间隔块之上。进ー步的导流结构横跨在所述测试试纸上的至少ニ个检测区,所述的覆盖层与导流结构形成一个腔体均匀的液体传递腔。再一方面,所述底板上还包括排气ロ。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流结构表面或覆盖层或上述两者用包括有亲水性物质。本实用新型目的之ニ在于提供ー种具有高度调节装置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上盖、与上盖相结合的底板和位于上盖与底板之间的测试试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检测仪适配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的至少ー个面是检测装置与检测仪接触的至高点或至低点。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为ー弹性部件。更优选的,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是ー种拱桥形或半圆球形或近似半圆球形结构。另ー方面,在上盖或底板的两侧具有侧翼,该侧翼与检测仪器配合引导检测装置进入检测仪器。另ー方面,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装配在上盖、底板或侧翼上。优选的,检测装置具有不连续的侧翼,拱桥型高度调节装置横跨在检测装置同侧的两个侧翼间。再一方面,分析模块所測定的被分析物选自葡萄糖、胆固醇、高密度脂肪酸、低密度脂肪酸、甘油三酷、尿酸、胆红素、总蛋白、血红蛋白、酮体。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了ー种测试试纸具有间隔块的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上盖、与上盖相结合的底板和位于上盖与底板之间的测试试纸,测试试纸包括至少ニ个检测区和与该至少ニ个检测区连接的覆盖层,其特征在于,测试试纸上的每个检测区之间用间隔块隔开,覆盖层粘附在检测区和间隔块之上。进ー步的,所述每个试剂块的两侧都有间隔块,覆盖层的两端搭接在最外面的两个间隔块上,覆盖层中间部分粘附在中间的间隔块上。更进一歩的底板上还包括测试试纸存放槽。优选的,每ー个带有试剂块的检测区及隔离块粘附在基材上,所述基材装入测试试纸存放槽中。更优选的,所述的间隔块为非亲水性的材料。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检测装置的导流结构、测试试纸的覆盖层以及所述至少ニ个检测区之间形成液体传输通道,能够将样品均匀的分配到测试模块上,并减少了生产エ序。2)导流结构周围的围栏设计,能有效的防止液体从导流结构中流出。3)检测装置底板上的高度调节装置,能使检测装置很好地配合检测仪器,防止检测仪或检测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加工精度不够准确,而无法顺利地放置在检测仪内。由于高度调节装置的存在,降低了对生产エ艺的精度要求,减少了生产成本,减少产品报废率。4)测试试纸上的每个检测区之间用间隔块隔开,这样就防止了不同检测区中试剂块之间的交叉污染。
图I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组合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上盖。图4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上盖的另一个实施例。图5是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下板。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I实施例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I实施例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7中区域C的放大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高度调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10是本实用新型高度调节装置的另ー个实施例。[0045]图11是检测仪卡槽尺寸合适时,与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配合的示意图。图12是检测仪卡槽尺寸偏小时,与本实用新型检测装置配合的示意图。图13是现有技术中检测仪卡槽尺寸合适时,与检测装置配合的示意图。图14是现有技术中检测仪卡槽尺寸偏小时,与检测装置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仅仅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下的有限列举,并不排除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把现有技术和本实用新型结合而产生的其他具体的实施方案。如图I至8所示,检测装置I包括上盖2,与上盖相结合的底板3和位于上盖与底板之间的测试试纸100。所述上盖包括上表面4和下表面5以及贯穿上、下表面的加样孔·6。上盖在下表面处设置有导流结构7。所述的测试试纸100包括至少ニ个检测区101,还包括一覆盖层102覆盖在上述检测区101上。上盖的下表面与测试试纸的覆盖层相対。在上盖的加样孔、导流结构、测试试纸的覆盖层之间形成液体传递通道8。当液体样品从加样孔加入后,液体样品将沿着液体传递通道被传递。导流结构包括设置在上盖下表面5的凹槽9,所述凹槽的轮廓面与测试试纸的覆盖层之间形成一个横截面尺寸大致均匀的液体传递腔8。如图4所示的一个实施例中,导流结构可以是设置在上盖下表面的封闭墙10,封闭墙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轮廓面与测试试纸的覆盖层之间形成一个横截面尺寸大致均匀的液体传递腔8。凹槽的宽为O. 1-2毫米,深度为O. 01-0. 5毫米,优选方案是凹槽的宽为I毫米,深度为O. 3毫米。导流结构横跨在测试试纸上的至少ニ个检测区,所述的覆盖层与导流结构形成一个腔体均匀的液体传递腔。上盖2两端还可以包括压筋11,上盖的四周包括有铆钉12。在测试试纸被安装在上板和底板之间时,压筋11可以按压住测试试纸的两端,防止试纸的两端翘起以保持测试试纸的平整。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底板3上具有测试试纸存放槽13。通过直接放置或粘贴的方式将测试试纸放置在存放槽13内。底板上具有测试结果观察窗14,测试试纸中每个检测区对应于ー个观察窗。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底板上还可包括方便操作者拿捏的检测装置手持部15。底板上的锁孔16与上盖的铆钉12过盈配合将上盖和底板紧密地装配在一起。在另ー个实施例中上盖并没有铆钉,底板没有锁孔,上盖和底板之间通过超声焊接的方式紧密装配在一起。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上盖和底板之间通过超声的方式装配在一起,则底板上还包括排气ロ。如图6至8,测试试纸100上至少有ニ个检测区101和ー层覆盖层102覆盖在测试试纸上。所述的测试试纸100上的检测区下都有ー个观察窗14。测试试纸可以直接放置在相应的观察窗之上,也可以是预先将每ー个带有试剂块的检测区粘附在塑料等材质的衬片上后再装入底板的测试试纸存放槽13中。测试试纸上的每个检测区之间用间隔块103隔开,覆盖层粘附在检测区和间隔块之上。所述的间隔块为非亲水性的材料,这样就防止了不同检测区中试剂块之间的交叉污染。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试剂块的两侧都有间隔块,所述的间隔块为非亲水性的粘性材质,覆盖层102的两端搭接在最外面的两个间隔块103上,覆盖层中间部分粘附在中间的间隔块上。在测试试纸上粘附的ー层覆盖层102会对检测区产生有效的按压作用,使得所有检测区的上表面保持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当测试试纸被夹持在上盖和底板之间时,覆盖层102与导流结构7形成了一个腔体均匀的液体传递通道8,也即测试试纸的不同部位与导流结构之间的距离是相同。如图8所示,当样品滴加在加样孔后,在液体传递通道8内液体向检测装置的两侧均匀地传递,并通过覆盖层到达每ー个检测区上。样品到达检测区后,又以垂直方向扩散方式传递液体样品从而完成测试反应。由于样品是被匀速传递的,因此测试结果的读取时间就可控。在一个实施例中,用特定的化学试剂处理该覆盖层或选择特定尺寸的网孔材料作为覆盖层,覆盖层还可以起到过滤样品杂质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传递液体样品,导流结构表面或覆盖层或上述两者预先用亲水性物质进行处理。
如图I、图5和图9至1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检测装置上还包括检测装置与检测仪适配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的至少ー个面是检测装置与检测仪的至高点或至低点。在检测装置插入检测仪过程中,高度调节装置的高度可缩短,降低了检测装置插入部位的高度,以确保在检测仪尺寸偏小的情况下顺利地进入检测仪中。高度调节装置可以是用弹性材料制作的弾性部件,也可以是通过机械结构组合而成的可伸縮部件。如图5所示的高度调节装置是ー个拱桥形的弾性部件20。如图9至10所示的高度调节装置是ー个圆球形的弾性部件21。高度调节装置可以装配在检测装置的上盖、底板等部位。如图5所示实施例中,底板外边缘的两侧延伸出侧翼30,侧翼沿着检测仪卡槽210将检测装置插入到检测仪中,直到检测装置到达检测仪的测定位置。在该实施例中,侧翼是不连续的,拱桥形弹性部件20横跨在两个同侧的侧翼间。所述的拱桥型弹性部件20的至少ー个面是检测装置与检测仪接触的至高点或至低点。在检测装置插入检测仪器过程中,所述的弹性部件可被挤压,减小检测装置插入部位的高度,以确保在检测仪尺寸偏小的情况下顺利地进入检测仪器并紧固的放置在检测仪器中。如图11和图13所示,检测仪上接收检测装置的卡槽210加工后的尺寸与预先设计的尺寸相同,即在不被压缩的情况下,检测装置拱桥型弹性部件20的最顶端到底板底面的高度与检测仪卡槽的高度H正好相同。检测仪卡槽高度H是指检测仪两卡槽板211相对面间的距离。因此检测装置并不需要通过拱桥形的弾性部件20的变形就能顺利进入检测仪的卡槽210内。如图12和14所示的检测仪上接收检测装置的卡槽210的尺寸比预先设计的尺寸要小,即检测仪卡槽两卡操板之间的距离h比图11的准确距离H小吋。本图12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测装置可以通过弾性部件受卡操板挤压变形,从而降低弾性部件顶部到底板底面的高度,使得检测装置能顺利地进入尺寸偏小的检测仪卡槽210内。而图14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检测装置就不能进入检测仪卡槽。反之,如果检测装置的加工エ艺不精准,比预先设计的尺寸要大,则也同样可以通过压缩弾性部件的方法将检测装置I顺利地插入到检测仪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测装置可用于葡萄糖、胆固醇、高密度脂肪酸、低密度脂肪酸、甘油三酷、尿酸、胆红素、总蛋白、血红蛋白、酮体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測。
权利要求1.一种检测装置,包括上盖、与上盖相结合的底板和位于上盖与底板之间的测试试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检测仪适配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的至少一个面是检测装置与检测仪接触的至高点或至低点。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为一弹性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是一种拱桥形或半圆球形或近似半圆球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盖或底板的两侧具有侧翼,该侧翼与检测仪器配合弓I导检测装置进入检测仪器。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装配在上盖、底板或侧翼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测装置具有不连续的侧翼,拱桥型 高度调节装置横跨在检测装置同侧的两个侧翼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包括上盖、与上盖相结合的底板和位于上盖与底板之间的测试试纸,还包括与检测仪适配的高度调节装置,所述的高度调节装置的至少一个面是检测装置与检测仪接触的至高点或至低点。所述的检测装置降低了对生产工艺的精度要求,节省生产成本,减少产品报废率。本检测装置可用于葡萄糖、胆固醇、高密度脂肪酸、低密度脂肪酸、甘油三酯、尿酸、胆红素、总蛋白、血红蛋白、酮体等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
文档编号G01N33/52GK202614758SQ201220201209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8日
发明者商涛, 王春明, 刘胜强, 唐林勇 申请人: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