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光特性测量装置和配光特性测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06378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配光特性测量装置和配光特性测量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量光源的配光特性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和配光特性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从光源照射的光的特性之一,已知配光特性。配光特性是指光源的光度(或者亮度)的空间分布。作为配光特性,使用绝对值配光和相对值配光中的任一个。绝对值配光是对光度的绝对值的空间分布进行测量而得到的,利用于求出光源所产生的总光通量的情况等。另一方面,相对值配光是对光度的相对值的空间分布进行测量而得到的,利用于求出配光图案的情况等。通常,不容易测量具有复杂的配光图案的光源、特性未知的光源的配光特性。关于这种配光测量,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7029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节省空间的装置,该装置具备使测量对象的发光源试样旋转360度的机构,通过使受光器相对于Z轴向一个方向仅移动±90度,能够测量三维配光特性(例如,参照[摘要])。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上述先行技术所公开的装置中,不容易测量发光面较大的光源的配光特性。即,当要测量发光面较大的光源的配光特性时,存在装置变得复杂和大型这种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增加装置结构就能够有效地测量光源的配光特性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以及面向该配光特性测量装置的配光特性测量方法。按照本发明的某一局面,提供一种用于测量光源的配光特性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配光特性测量装置具备以具有规定的相对关系的方式配置的多个检测器。一个检测器的检测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与邻接的其它检测器的检测范围重复。配光特性测量装置还具备:驱动单元,其将多个检测器作为一体来进行驱动,由此更新多个检测器相对于光源的位置关系;以及计算单元,其根据由多个检测器在相同时刻获取到的各个检测结果,进行与多个检测器的相对关系和检测范围的重复两者之中的至少一方相应的处理,计算光源的配光特性。优选的是,多个检测器配置成各自的光轴方向相互平行并且各自的检测范围的一部分与其它检测器的检测范围重复。更优选的是,计算单元对于重复的检测范围仅使对应的多个检测器计算出的各个结果中的一个检测器计算出的结果有效化。或者,优选的是,多个检测器配置成各自的光轴方向朝向预先决定的基准点并且各个检测范围实质上一致。更优选的是,计算单元将第一检测器在某一时刻获取到的第一检测结果与第一检测器的位置信息相关联地保存,并且将第二检测器在该时刻获取到的第二检测结果与根据第一检测器和第二检测器之间的相对关系对第一检测器的位置信息进行校正而得到的位置信息相关联地保存。优选的是,计算单元对检测器的检测范围所包含的多个测量点中的各个测量点计算配光特性。优选的是,驱动单元在不同的两个轴方向上分别独立地变更光源与多个检测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局面,提供一种用于测量光源的配光特性的配光特性测量方法。该配光特性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置步骤,将多个检测器以具有规定的相对关系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以使一个检测器的检测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与邻接的其它检测器的检测范围重复的方式进行配置;更新步骤,将多个检测器作为一体来进行驱动,由此更新多个检测器相对于光源的位置关系;以及计算步骤,根据多个检测器在同一时刻获取到的各个检测结果,进行与多个检测器的相对关系和检测范围的重复两者之中的至少一方相应的处理,计算光源的配光特性。根据与附图相关联地理解的与本发明有关的以下详细说明可知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局面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实施方式的关联技术而用一台照相机来测量光源的配光特性的方法的图。图2A和2B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实施方式的关联技术而用一台照相机来测量多个发光面的配光特性的方法的图。图3A和3B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实施方式的关联技术而分别使用照相机和照度计来测量光源的配光特性的方法的图。图4A和4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的概要的图。图5A和5B是用于说明拍摄光源的情况下的照相机的设置位置的图。图6A和6B是表示在图5A和5B示出的各个设置位置拍摄得到的图像例的图。图7是表示对图6B示出的各个图像进行合成而得到的合成图像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测量光源的色度的情况下的照相机的设置位置的图。图9是表示对由图8示出的照相机拍摄得到的各个图像进行合成而得到的色度测量结果的图。图10是表示根据图9示出的色度测量结果计算出的光源表面的配光特性的图。图11是表示根据图10示出的配光特性计算出的壁面照度的计算结果的图。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的结构例(光源移动型)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的结构例(检测器移动型)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的电气结构的示意图。图15是表示图14示出的计算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16是表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的配光特性测量的整体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图17A和17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中的X轴和Y轴的移动方法的图。图18是表示图16的步骤S7示出的数据保存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图19是用于说明图18中的照相机视场范围内的测量点的选择处理和测量值的获取处理的图。图20A和20B是用于说明图18中的测量空间坐标值的计算处理的图。图21A和21B是用于说明图18中的测量角度的计算处理的图。图22是用于说明图18中的测量角度的计算处理的图。图23是用于说明图18中的测量摄像坐标值的计算处理的图。图24A、24B以及25是用于说明图18中的测量值的获取处理和保存处理的图。图26是表示图16的步骤S10示出的照度计算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图27A和27B是用于说明图26中的照度计算位置的决定处理的图。图28是用于说明测量点相对于图26中的照度计算位置的预测角度的计算处理的图。图29是用于说明图26中的预测角度的亮度的搜索处理的图。图30A和30B是用于说明图26中的测量点处的亮度计算处理的图。图31是用于说明向图26中的照度保存数据加上光度的加法处理的图。图32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中平行配置了多个照相机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3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中将多个照相机以偏离规定角度的方式进行配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4是用于说明使用了多套的照相机群的情况下的光度的加法处理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A、1B:配光特性测量装置;2、2A、2B:光源;10、11、12、13:照相机;20、30:底座;21:检测器支承部;22:Y轴支承部;23:Y轴旋转臂;24:光源支承部;25、35:X轴电动机;26、36:Y轴电动机;32:X轴旋转臂;33:检测器支承臂;100:计算机;101:CPU;102:主存储器;103:HDD;104:通信接口;105:显示部;106:输入部;107:总线;110:触发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对图中的相同或者相当部分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而不重复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例示能够对采样光源(以下还简单称为“光源”)的配光特性(典型地说,配光亮度特性)进行测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但是,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并不限定于测量简单的配光特性,还能够对根据配光特性计算出的、光源的色度和波长信息以及从光源照射的总光通量等各种光学特性进行测量。<A.关联技术>首先,为了理解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关联技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关联技术,说明配光特性的测量方法。(a1:关联技术的配光特性测量)图1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实施方式的关联技术而用一台照相机来测量光源的配光特性的方法的图。如图1所示,能够使用具有规定的摄像视场的照相机10(一种二维传感器)来测量作为测量对象的光源2的照度的配光特性(或者光度的配光特性)。在该情况下,照相机10设置在能够拍摄光源2的发光面整体的位置处,其光轴方向与发光面垂直。在此,对于由照相机10拍摄得到的图像,将左右方向设为X轴,将上下方向设为Y轴。另外,将照相机10的光轴方向与光源2的发光面垂直的状态定义为X轴角度=0°、Y轴角度=0°。下面,还将该状态称为“初始状态”。使照相机10相对于X轴和Y轴各自在±180°的范围内移动并且用照相机10来拍摄光源2,由此能够获取光源2的发光面的配光特性(配光亮度特性)。接着,考虑存在多个发光面的情况。图2A和2B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实施方式的关联技术而用一台照相机来测量多个发光面的配光特性的方法的图。在图2A和2B中,作为存在多个发光面的情况下的典型例,示出多个光源2A、2B相距规定间隔配置的例子。如图2A所示,在X轴角度和Y轴角度均为0°的位置设置了照相机10的情况下,能够获取位于照相机10的正面的光源2A的表面的0°处的配光特性。此时,能够同时获取处于照相机10的摄像区域内的其它光源2B的配光特性。这些点处的配光角度相当于照相机10的设置位置与发光点之间所形成的角度。接着,如图2B所示,在照相机10在Y轴上移动角度θ的情况下,它们所形成的角度成为对Y轴角度为0°的状态下的各个配光角度加上Y轴上的移动角度θ而得到的角度。这样,通过一边改变角度一边用照相机10来拍摄光源2A、2B,来计算各个观测点处的配光角度。根据这些配光角度,能够求出各个光源表面的配光特性。在此得到的数据成为作为测量对象的光源2A、2B固有的特性。图3A和3B是用于说明按照本实施方式的关联技术而用照相机和照度计分别测量光源2的配光特性的方法的图。根据通过图3A示出那样的方法获取到的光源表面的配光特性,能够计算将光源2视作点光源的距离处的、全方位的面照度。如图3B所示,本来的配光特性相当于在将光源2的发光面视作点的距离处测量得到的结果。通过这种方法获取到的测量结果成为照度的配光特性,通过换算为光度能够计算光度的配光特性。这样通过基于光源表面的配光特性的计算,能够计算任意的位置处的照度。(a2:关联技术中的缺点)在使用图3A示出那样的照相机(二维传感器)来测量配光特性的情况下,在使用透镜会聚来自测量对象的光源2的光之后,由二维传感器来接收,根据该接收的结果来测量光源2的表面亮度。根据该方法,能够不依赖于相对于光源2的距离地测量光源2的表面亮度。并且,在以两轴测角仪的光源2为中心的整个球面/半球面上用二维传感器来测量光源2,由此能够获取光源2的表面亮度的配光特性。并且,根据光源2的表面亮度的配光特性,计算将光源2视作点光源的距离处的照度,将计算出的照度变换为光度,由此能够获取光源2的光度的配光特性。在该方法中,为了提高光源表面的信息的空间分辨率,采用使用高清晰度的二维传感器和/或使与光源2之间的距离接近来进行测量这种方法。与此相对,在发光面大的情况下,采用使光源2与照相机(二维传感器)之间拉开距离和/或使用用于扩大视场范围的广角透镜这种方法。另外,为了从光源2获取多个信息(色度和波长信息等),采用在照相机(二维传感器)的前级安装光学滤波器和/或使用分束器等按每个二维传感器将光路分开来进行测量这种方法。关于使用了这种二维传感器(照相机)的配光测量,可举出以下那样的缺点。(1)在使用一台照相机来测量如荧光灯那样横长光源的配光特性的情况下,需要使照相机离开能够拍摄光源整体的距离,在以在摄像范围内包含光源的整体的方式设置照相机的情况下,在摄像范围的纵向方向上产生多余的空间(无法利用于光源测量的信息),空间分辨率下降。(2)对于具有相互分离的多个发光点的光源,需要使用能够拍摄这些发光点的距离和/或能够拍摄这些发光点的广角透镜,空间分辨率下降。(3)在照相机(二维传感器)的前级安装了光学滤波器的情况下,需要适当地切换光学滤波器,需要与滤波器数相应的整体测量时间,并且在使用分束器的情况下,光量下降、受到多次反射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使用图3B示出那样的点传感器(照度计)来测量配光特性的情况下,需要在将采样光源视作点光源的距离处设置点传感器。另外,对于具有指向性的光源,需要在不容易受其指向性影响的距离处设置点传感器。通过这样设置的点传感器来测量照度,将测量得到的该照度换算为光度,由此能够获取作为对象的光源的光度的配光特性。关于使用了这种点传感器的配光测量,可举出以下那样的缺点。(1)当光源变大时,需要在更远离光源的位置处设置点传感器,测量装置大型化。(2)对于具有指向性的光源,根据距光源的距离,其特性不同,因此难以正确地测量配光特性。(3)无法通过一次测量来计算使距光源的距离不同的情况下的测量结果。<B.本实施方式的概要>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的概要。图4A和4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的概要的图。参照图4A和4B,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使用以具有规定的相对关系的方式配置的多个检测器(二维传感器/照相机)。此外,如后文中所述那样,设定为一个检测器的检测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与邻接的其它检测器的检测范围重复。图4A示出适合于对发光面大的光源和/或具有多个发光点的光源的配光特性进行测量的结构例。图4B示出适合于从光源测量多个数据(色度和波长信息等)的结构例。以下,概要说明这些结构例。(b1:发光面大的光源/具有多个发光点的光源)按照上述关联技术,在用一台照相机来测量相对大的光源的情况下,采用拉开光源与照相机(二维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和/或使用用于扩大视场范围的广角透镜这种方法。另外,在用一台照相机测量具有多个发光点的光源的情况下,也采用同样的方法。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使用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照相机11、12。照相机11、12各自的光轴方向(摄像的朝向)被设定为与光源表面的垂直方向一致。即,多个检测器(照相机11、12)配置成各自的光轴方向相互平行并且各自的检测范围的一部分与其它检测器的检测范围重复。通过采用这种照相机11、12,能够有效地拍摄对光源进行测量的配光特性所需的区域。即,通过并列地设置照相机11、12,能够对光源进行放大拍摄(测量)。例如,在用一台照相机对荧光灯那样横长的光源进行测量的情况下,以在摄像范围的横向方向上包含光源全部的方式调整照相机的设置位置等,但是当这样进行调整时,在摄像范围的纵向方向上产生多余的空间(无法利用于光源的测量的信息),空间分辨率下降。另外,产生对包含无法利用于光源的测量的信息的图像数据进行传送的无用的时间。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使用多个照相机11、12的方法,对于上述荧光灯那样的横长的光源,在横向方向上配置照相机11、12,由此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摄像范围来拍摄光源。由此,不损失空间分辨率,能够有效地测量光源的配光特性。另外,不需要改变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或者根据光源的大小来变换透镜。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存在以下那样的优点。(1)不会受到光源大小的影响,能够在维持空间分辨率的同时测量配光特性。(2)对于具有相互分离的多个发光点的光源,与各个发光点对应地分别设置照相机,由此能够在维持空间分辨率的同时测量配光特性。(3)不需要根据光源的大小等来改变照相机相对于光源的距离。(4)不需要根据光源的大小等来改变透镜的种类。(5)即使在发光点之间的距离相对大的情况下,通过与各个发光点配合地设置照相机,不需要无用地增加测量空间。(6)对于现有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通过追加与现有的照相机相同的照相机,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b2:多个数据(色度和波长信息等)的测量)按照上述关联技术,为了从光源获取多个信息(色度和波长信息等),采用在照相机(二维传感器)的前级安装光学滤波器和/或使用分束器等按每个二维传感器将光路分开来进行计测这种方法。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4B所示,将多个照相机11、12、13排列设置成距光源的距离相同,由此获取多个信息(色度和波长信息等)。更具体地说,照相机11、12、13均配置成通过共用的测角仪的旋转能够以与光源2的设置位置对应的点为中心进行旋转。照相机11、12、13各自的光轴方向(摄像的朝向)朝向旋转轴的中心(光源2)。各照相机11、12、13到旋转轴的中心的距离相互相同。即,多个检测器(照相机11、12、13)配置成各自的光轴方向朝向预先决定的基准点(配置了光源2的中心位置)并且各个检测范围实质上一致。邻接的照相机与旋转轴的中心所形成的角度被设定为与测角仪对照相机11、12、13进行旋转驱动的角度步长(每次移动的角度)的整数倍一致。这样,通过将照相机11、12、13设定为角度步长的整数倍的角度,在使用测角仪使照相机11、12、13旋转的情况下,各照相机最终在相同位置(空间和角度)进行测量,能够再现相同的光路。另外,能够使各照相机11、12、13同时进行拍摄,因此能够缩短测量整体所需的时间。因而,所设置的照相机的台数没有限制,只要根据所要求的测量时间等来设置规定数的照相机即可。照相机的台数没有限制,因此不需要使用分束器等,不会受到分束器所导致的光量下降、多次反射的影响,能够高灵敏度地进行测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存在以下那样的优点。(1)仅对现有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单纯地追加照相机,就能够追加获取所需的信息。(2)通过对现有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单纯地追加照相机,能够实现同时测量,由此能够缩短测量整体所需的时间。<C.应用例>接着,说明上述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的应用例。在以下应用例中,说明将汽车前灯作为采样光源的情况。(c1:配光特性测量)首先,说明对汽车前灯的配光特性进行测量的例子。图5A和5B是用于说明拍摄光源2的情况下的照相机的设置位置的图。图6A和6B是表示在图5A和5B示出的各个设置位置拍摄得到的图像例的图。汽车的前灯横长,因此为了用一台照相机10来拍摄光源2的整体,需要将照相机10设置成距光源2大约900mm的距离。如图5A所示那样,将一台照相机10设置成光源2整体包含在其摄像范围内。图6A示出在该设置位置由照相机10拍摄得到的图像。在图6A示出的图像中,可知在上部和下部产生多余的部分(无法利用于光源2的测量的信息),空间分辨率下降。与此相对,在使用排列设置的两台照相机11、12来拍摄光源2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设定照相机11、12各自的摄像范围使其合成的范围包含光源2整体。即,配置成其光轴与光源2表面的垂直方向一致,并且使用并列配置的两台照相机11、12进一步对光源2进行放大拍摄。图6B示出在该设置位置由照相机11、12拍摄得到的图像。关于图6B示出的各个图像,使一部分重叠来拍摄光源2。这样,通过使用多台照相机,能够扩大摄像区域。由此,在由照相机11、12拍摄得到的各个图像中,上部和下部的多余的部分(无法利用于光源2的测量的信息)减少,能够提高空间分辨率。将由照相机11、12分别拍摄得到的图像根据各自的摄像范围进行合成。图7是表示对图6B示出的各个图像进行合成而得到的合成图像的图。此外,图7示出熄灭作为光源2的前灯的灯的状态。如图7所示,通过将由并列地配置的两台照相机分别拍摄得到的图像进行合成,能够与使用一台照相机拍摄光源2而得到的图像相同地进行处理。使用与这种合成处理相同的处理来获取光源2的配光特性。(c2:色度测量)接着,说明测量光源2的色度的例子。图8是用于说明测量光源2的色度的情况下的照相机的设置位置的图。在对光源2进行色度测量的情况下,需要将分别具有与测量对象的三色对应的等色函数特性的三个带通滤波器安装于照相机,在相同位置(空间和角度)处通过各个滤波器来进行拍摄。在使用照相机来测量色度的情况下,需要在同一光路上进行测量,因此在上述关联技术中,依次切换安装于一台照相机的滤波器来进行每个部位三次的测量。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排列配置三台照相机11、12、13,并且对各个照相机安装带通滤波器。一边使三台照相机11、12、13旋转一边在各部位进行拍摄(测量)。此时,照相机11、12、13被设置成距测角仪的旋转中心的距离维持相同并且各个光轴朝向旋转中心。由此,能够对相同区域同时从多个角度拍摄图像,能够获取色度的信息。并且,在图8示出的结构例中,为了缩短测量整体所需的时间,将三台照相机(照相机群)配置两套。即,除了照相机11、12、13以外,还配置照相机11#、12#、13#来拍摄光源2。图9是表示将由图8示出的照相机11、12、13、11#、12#、13#拍摄得到的各个图像进行合成而得到的色度测量结果的图。图9是对照相机11在X轴角度=0°、Y轴角度=0°的情况下拍摄光源2得到的图像进行色彩合成而得到的。图10是表示根据图9示出的色度测量结果计算出的光源表面的配光特性的图。图11是表示根据图10示出的配光特性计算出的壁面照度的计算结果的图。如图8所示,通过使用六台照相机11、12、13、11#、12#、13#来分别拍摄光源2,能够以更高空间分辨率进行色度测量。图9示出的合成图像分别由三个色度数据构成。当对X轴角度=0°、Y轴角度=0°(初始状态)的采样光源的映像,对这些数据进行色彩合成时成为图10示出那样的结果。图10示出的结果是根据六台照相机11、12、13、11#、12#、13#的摄像结果计算出的结果,是光源2固有的特性。图10示出的配光特性相当于前灯的仅朝下灯被点亮的状态,该计算结果良好地再现了现实的采样光源。并且,图11示出根据图10示出的配光特性来计算用光源2照射前方25m处的壁时得到的照度分布的结果。确认为图11示出的根据配光特性计算出的壁面照度的计算结果良好地再现了现实的壁面照度。<D.配光特性测量装置的装置结构>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的装置结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具有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将多个检测器(照相机11、12、13)作为一体来进行驱动,由此更新多个检测器(照相机11、12、13)相对于光源2的位置关系。在以下说明中,作为驱动单元的一例,例示固定照相机(检测器)而使光源旋转移动的光源移动型以及固定光源而使照相机(检测器)旋转移动的检测器移动型。驱动单元在不同的两个轴方向(在以下例子中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分别独立地变更光源2与多个检测器(照相机11、12、13)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关系)。照相机典型地具有CCD(Charged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这种二维传感器。(d1:光源移动型)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1A的结构例(光源移动型)的示意图。图12示出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1A具有测角仪,在该测角仪上安装光源2,该测角仪以照相机(检测器)为中心使所安装的该光源2旋转。更具体地说,配光特性测量装置1A包括底座20、三台照相机11、12、13、安装于底座20并且用于支承照相机11、12、13的检测器支承部21、安装于底座20的Y轴支承部22、与Y轴支承部22相连接的Y轴电动机26、通过Y轴电动机26而旋转的Y轴旋转臂23、与Y轴旋转臂23的前端相连接的X轴电动机25以及通过X轴电动机25而旋转的光源支承部24。在X轴电动机25的旋转轴与Y轴电动机26的旋转轴的交点处配置光源2。通过X轴电动机25的旋转和Y轴电动机26的旋转,光源2分别以X轴和Y轴为中心自由地旋转。但是,即使存在X轴和Y轴中的任一个轴的旋转,光源2的中心位置也维持在该交点处。由此,自由地变更光源2与照相机11、12、13之间的相对关系。(d2:检测器移动型)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1B的结构例(检测器移动型)的示意图。图13示出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1B具有测角仪,在该测角仪上安装照相机(检测器),该测角仪以光源2为中心使所安装的该照相机旋转。更具体地说,配光特性测量装置1B包括底座30、三台照相机11、12、13、用于支承照相机11、12、13的检测器支承臂33、使检测器支承臂33旋转的Y轴电动机36、一端与Y轴电动机36相连接并且通过X轴电动机35而旋转的X轴旋转臂32以及配置于底座30的X轴电动机35。在X轴电动机35的旋转轴与Y轴电动机36的旋转轴的交点处配置照相机11、12、13(实际上是照相机11)。而且,通过X轴电动机35的旋转和Y轴电动机36的旋转,照相机11、12、13分别以X轴和Y轴为中心自由地旋转。但是,即使存在X轴和Y轴中的任一个轴的旋转,光源2的中心位置也维持在该交点。由此,自由地变更光源2与照相机11、12、13之间的相对关系。<E.配光特性测量装置的电气结构>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的电气结构。(e1:配光特性测量装置整体的电气结构)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的电气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14,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除了上述的X轴电动机25、35和Y轴电动机26、36以及照相机11、12、13以外,还包括计算机100和触发装置110。计算机100具有以下功能:对测角仪进行旋转控制,并且获取由照相机11、12、13分别拍摄得到的图像数据并进行处理。触发装置110与通过测角仪进行的光源2与照相机11、12、13之间的相对关系的变更连动地管理照相机11、12、13的摄像时刻。关于触发装置110的功能,也可以通过计算机100来实现,但是从更正确地控制摄像时刻(摄像位置)这一观点出发,优选与计算机100分开地配置包括专用的硬件电路的触发装置110。更具体地说,计算机100对X轴电动机25(或者X轴电动机35)以及Y轴电动机26(或者Y轴电动机36)分别发送驱动用命令。该驱动用命令包括X轴电动机和Y轴电动机的移动速度和/或目标位置等。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对以光源2为中心的整个球面/半球面进行测量,因此作为驱动用命令,包含以下用于反复进行沿X轴的往复运动直到沿Y轴的一系列移动完成为止的命令。计算机100在发送开始时刻发送驱动用命令,接收到驱动用命令的X轴电动机和Y轴电动机(以及驱动X轴电动机和Y轴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器)分别开始移动。X轴电动机和Y轴电动机分别将表示旋转量的电动机驱动脉冲输出到触发装置110。触发装置110以规定数对接收到的电动机驱动脉冲进行分频来计算在X轴和Y轴上的当前位置(角度),并且以预先决定的与测量点对应的角度间隔,将指示摄像的触发脉冲输出到照相机11、12、13。各照相机11、12、13当从触发装置110接收到触发脉冲时进行拍摄,将通过该拍摄获取到的图像数据输出到计算机100。照相机11、12、13在每次从触发装置110接收到触发脉冲时,反复进行拍摄和图像数据的发送。计算机100根据图像数据的拍摄顺序来确定各拍摄的测量位置(空间和角度)。而且,计算机100对获取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后述那样的处理来计算光源2的特性。通过采用图14示出那样的电气结构,即使在对测角仪设置多个照相机的情况下,也不会增加计算机100中的与摄像时刻的控制有关的负荷,对照相机的设置台数的限制减小。作为代替结构,也可以构成为计算机100对一个照相机提供触发脉冲,从该照相机向其它的某一个照相机传送接收到的该触发脉冲。通过采用传送该触发脉冲的结构,能够将触发脉冲从与计算机100相连接的照相机依次传送至位于末端的照相机。这样,通过构成为以各照相机进行分支来将触发脉冲依次提供到后续的照相机,能够更容易地进行照相机的追加。(e2:计算机100的电气结构)图15是表示图14示出的计算机100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计算机100典型地由通用的个人计算机构成。更具体地说,参照图15,计算机100包括CPU(CentralProcessingUnit)101、主存储器102、HDD(HardDiskDrive:硬盘驱动器)103、通信接口(I/F)104、显示部105以及输入部106。这些组件通过总线107以能够相互通信的方式进行连接。CPU101是用于执行HDD103等所保存的程序来实现本实施方式的功能的运算处理部。主存储器102提供CPU101执行程序所需的工作区。在该工作区中保存执行程序所需的临时数据、处理对象的图像数据等。HDD103非易失性地存储由CPU101执行的程序、执行处理所需的参数等。在HDD103中预先安装由CPU101执行的程序。该程序的安装能够采用各种方法。例如,能够采用通过对应的装置读出保存于CD-ROM(CompactDiskReadOnly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DVD(DigitalVersatileDisk:数字多功能光盘)这种各种记录介质的程序并保存到HDD103的方法,或者通过网络来下载程序的方法等。通信接口104与其它装置进行数据交换。具体地说,通信接口104对X轴电动机和Y轴电动机输出驱动用命令,并且接收由照相机拍摄得到的图像数据。显示部105显示拍摄得到的图像数据、测量结果。具体地说,显示部105由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CRT(CathodeRayTube:阴极射线管)等构成。输入部106接受用户的操作。具体地说,输入部106由鼠标、键盘等构成。根据需要,计算机100也可以与打印机等其它输出装置相连接。代替通过由CPU101执行程序来提供本实施方式的各种功能的方式,也可以使用专用的处理器或者IC(集成电路)等来实现本实施方式的各种功能的全部或者一部分。或者,也可以使用专用的LSI(LargeScaleIntegration)来实现。<F.整体处理过程>接着,说明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来测量光源2的配光特性的情况下的处理过程。图16是表示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的配光特性测量的整体处理过程的流程图。作为事先准备,将多个检测器(照相机)以具有规定的相对关系的方式进行配置,并且配置成一个检测器的检测范围的至少一部分与邻接的其它检测器的检测范围重复。另外,通过计算机100的CPU101和触发装置110来执行图16示出的各步骤。参照图16,当指示测量开始时,计算机100的CPU101将驱动用命令输出到Y轴电动机,开始沿Y轴的移动(步骤S1)。接着,计算机100的CPU101将驱动用命令输出到X轴电动机,开始沿X轴的移动(步骤S2)。在步骤S1和S2中,以每次旋转预先决定的角度步长(每次移动的角度)的方式在预先决定的角度范围(典型地X轴和Y轴分别±180°)内对X轴和Y轴进行旋转驱动。在后文中详细说明该X轴和Y轴的移动。接着,触发装置110判断X轴是否移动了与预先决定的角度步长相应的量(步骤S3)。更具体地说,触发装置110对来自X轴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脉冲进行计数,判断其计数值是否递增了与预先决定的角度步长对应的值。在X轴没有移动与预先决定的角度步长相应的量的情况下(在步骤S3中“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2以下的处理。在X轴移动了与预先决定的角度步长相应的量的情况下(在步骤S3中“是”的情况下),触发装置110将触发脉冲输出到各个照相机11、12、13(步骤S4)。各照相机11、12、13响应于触发脉冲的接收而进行拍摄(步骤S5),将通过拍摄得到的图像数据输出到计算机100(步骤S6)。即,各照相机11、12、13通过接收到触发脉冲来开始进行拍摄(测量)。计算机100保存从照相机11、12、13接收到的各个图像数据,并且计算与输出触发脉冲的时刻对应的测量点的亮度,作为配光数据而保存(步骤S7)。在该步骤S7中,根据多个检测器(照相机11、12、13)在相同时刻获取到的各个检测结果(拍摄得到的各个图像),进行与多个检测器的相对关系和检测范围的重复两者之中的至少一个相应的处理,计算光源2的配光特性。在后文中详细说明该数据保存处理。接着,触发装置110判断X轴是否完成了预先决定的角度范围的移动(步骤S8)。在X轴没有完成预先决定的角度范围的移动的情况下(在步骤S8中“否”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步骤S2以下的处理。即,当步骤S4~S7示出的一系列处理结束时,使X轴向下一个位置移动,执行同样的处理。与此相对,在X轴完成了预先决定的角度范围的移动的情况下(在步骤S8中“是”的情况下),触发装置110判断Y轴是否完成了预先决定的角度范围的移动(步骤S9)。在Y轴没有完成预先决定的角度范围的移动的情况下(在步骤S9中“否”的情况下),反复步进行骤S1以下的处理。即,当X轴的预先决定的角度范围的测量处理完成时,使Y轴向下一个位置移动,X轴从初始位置起反复进行一系列作业。与此相对,在Y轴完成了预先决定的角度范围的移动的情况下(在步骤S9中“是”的情况下),根据在步骤S7中保存的数据来计算照度(步骤S10)。即,当X轴和Y轴两者的移动测量完成时,计算照度。然后,结束处理。<G.X轴/Y轴的移动方法>接着,说明图16的步骤S1和S2示出的X轴和Y轴的移动方法。图17A和17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中的X轴和Y轴的移动方法的图。作为移动方法的一例,图17A示出使X轴和Y轴两者同时移动的方式(两轴同时驱动方式),图17B示出分别使X轴和Y轴中的一方移动的方式(轴单独驱动方式)。在图17A示出的两轴同时驱动方式中,不在Y轴方向上停止,因此具有以下优点:能够避免在停止时照相机晃动这种状态,并且还能够缩短测量整体所需的时间。但是,照相机的摄像点(测量点)在Y轴上的角度间隔不是固定的,因此在数据保存处理等中,需要进行避免产生由角度间隔不固定所导致的误差的处理。在图17B示出的轴单独驱动方式中,在Y轴方向的移动停止时照相机产生晃动,因此需要实施对策以避免受到该晃动所导致的误差的影响,但是能够使Y轴上的摄像间隔固定,因此能够简化后处理。如图17A和17B所示,在X轴上反复进行往复运动,如在图16的步骤S3中说明的那样,触发装置110以X轴上的预先决定的角度间隔向照相机11、12、13输出触发脉冲,从而进行拍摄。<H.数据保存处理>接着,详细说明图16的步骤S7示出的数据保存处理。作为一例,说明使用了图12示出的光源移动型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的情况下的处理过程。在光源移动型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中,当通过测角仪变更X轴和/或Y轴的位置时光源2移动。此时,作为测量对象的光源2相对于照相机11、12、13的摄像位置也发生变化。一边使各轴移动一边由照相机11、12、13测量预先决定的光源2的表面位置,因此需要逐次确定(跟踪)光源2的摄像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测量开始前预先决定对光源2的测量点,对以此为基准随着移动而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为了便于处理,将各轴的中心设为空间坐标值(0,0,0),来决定各个测量点的空间坐标值。图18是表示图16的步骤S7示出的数据保存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图18示出的处理过程基本上是与相互相关联地设置的照相机的台数相应地并联执行的。对多个照相机之间重复的摄像范围内的信息执行后述那样的调整处理。参照图18,首先,计算机100的CPU101选择照相机的视场范围内的任一个测量点V(步骤S701)。接着,计算机100的CPU101执行初始空间坐标值的获取处理(步骤S702)。在该初始空间坐标值的获取处理中,将处于照相机的视场范围内的多个测量点中的一个选择为测量点V,获取照相机11、12、13处于初始状态(X轴角度=0°、Y轴角度=0°)时的存在该测量点V的空间坐标值(初始空间坐标值)。接着,计算机100的CPU101获取X轴角度和Y轴角度(步骤S703),并且执行测量空间坐标值的计算处理(步骤S704)。在该测量空间坐标值的计算处理中,计算随着X轴和/或Y轴的旋转而移动的测量点V的坐标值。更具体地说,根据在步骤S702中计算出的测量点V的初始空间坐标值以及X轴角度和Y轴角度,来计算测量点V的移动后的空间坐标值。接着,计算机100的CPU101执行测量角度的计算处理(步骤S705)。在该测量角度的计算处理中,计算照相机11、12、13相对于测量点V的移动后的空间坐标值的预测角度,对X轴和Y轴上的各自的移动角度加上该预测角度,来计算测量角度。接着,计算机100的CPU101执行测量摄像坐标值的计算处理(步骤S706)。在该测量摄像坐标值的计算处理中,计算测量点V在照相机的摄像范围内的坐标值(照相机的摄像坐标值)。即,照相机的摄像坐标值与测量点V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当于测量坐标值与照相机的摄像坐标值之间的关系,通过提供测量点V的空间坐标值,能够计算照相机的摄像坐标值。即,能够根据照相机的摄像位置确定测量点V。接着,计算机100的CPU101执行测量值的获取处理(步骤S707)。在该测量值的获取处理中,读取根据拍摄得到的图像而确定出的测量点V的值(明亮度)。在照相机11、12、13中安装有Y可见度滤波器的情况下,摄像图像的浓淡表示明亮度(Y值)。接着,计算机100的CPU101执行测量值的保存处理(步骤S708)。在该测量值的保存处理中,在步骤S707中将获取到的测量点V的值与测量点V的测量角度(在步骤S705中计算出)和初始空间坐标值(在步骤S702中计算出)相关联地保存。然后,计算机100的CPU101判断是否完成了对处于照相机的视场范围内的全部测量点的处理(步骤S709)。在没有完成对处于照相机的视场范围内的全部测量点的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709中“否”情况下),计算机100的CPU101选择其它测量点V(步骤S710),执行步骤S702以下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完成了对处于照相机的视场范围内的全部测量点的处理的情况下(在步骤S709中“是”情况下),返回处理。下面,更详细地说明主要步骤的处理内容。(h1:照相机视场范围内的测量点的选择处理和测量值的获取处理)首先,说明图18的步骤S701和S710示出的照相机视场范围内的测量点的选择处理以及步骤S707示出的测量值的获取处理。图19是用于说明图18中的照相机视场范围内的测量点的选择处理和测量值的获取处理的图。参照图19,将测量点V作为由照相机拍摄的图像(CCD等的二维传感器上的摄像图像像素)内的坐标来进行确定。在步骤S707中获取测量点V的测量值的情况下,获取包括测量点V的一个或者多个像素的亮度。优选的是,使用以测量点V为基准而设定的预先决定的区域内(测量点计测区域)的摄像图像的明亮度的累加平均值。在此,适当地设定测量点计测区域的大小即可。当增加测量点计测区域时,S/N(SignaltoNoise:信噪比)比提高,但是测量立体角扩大,因此测量角度的分辨率下降。因此,根据所要求的分辨率等,适当地设计测量点计测区域的大小。(h2:测量空间坐标值的计算处理)接着,说明图18的步骤S704示出的测量空间坐标值的计算处理。图20A和20B是用于说明图18中的测量空间坐标值的计算处理的图。在图20A和20B中,作为一例,首先考虑以下情况:初始位置A沿着X轴旋转移动角度(X轴移动角度)而向X轴移动后的位置B移动,并且,沿着Y轴旋转移动角度(Y轴移动角度)而向Y轴移动后的位置C移动。如图20A所示,使用初始位置A的坐标值(xa,ya,za)和移动角度以下那样计算X轴移动后的位置B的坐标值(xb,yb,zb)。yb=ya接着,如图20B所示,进一步研究Y轴移动后的位置C的坐标值(xc,yc,zc)。X轴移动后的位置B与中心坐标之间的距离R如下。R=yb/cosθ另外,位置B与中心坐标的Y轴之间所形成的角度θ如下。θ=atan(zb/yb)利用这些值,以下那样计算Y轴移动后的位置C的坐标值(xc,yc,zc)。即使存在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的任一个轴方向的旋转,都能够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来依次计算。(h3:测量角度的计算处理)接着,说明图18的步骤S705示出的测量角度的计算处理。图21A、21B和22是用于说明图18中的测量角度的计算处理的图。更具体地说,图21A和21B示出预测角度的计算方法,图22示出根据移动角度计算测量角度的方法。如图21A所示,将照相机设置位置设为Camera(pxc,pyc,pzc),将照相机的视场范围内的任一个测量点V的坐标值设为(xv,yv,zv)。该测量点V与光源2上的发光点对应。如图21B所示,当将各轴的中心设为空间坐标值(0,0,0)时,测量点V的预测角度θx、θy分别如下。θx=atan{(xv-pxc)/(zv-pzc)}θy=atan{(yv-pyc)/(zv-pzc)}接着,按照图22示出那样的过程,根据测量点V的移动角度来计算测量角度。例如,设为测量点V沿着X轴旋转移动角度(X轴移动角度)设为通过沿着该X轴旋转而初始状态的测量点V移动至测量点V’(xv’,yv,zv’)。根据旋转移动量与测量坐标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移动后的测量点V’的空间坐标值。利用以下式计算测量点V’的预测角度θx’。θx’=atan{(xv’-pxc)/(zv’-pzc)}然后,能够计算移动角度-预测角度θx’作为测量点V’的测量角度。(h4:测量摄像坐标值的计算处理)接着,说明图18的步骤S706示出的测量摄像坐标值的计算处理。图23是用于说明图18中的测量摄像坐标值的计算处理的图。参照图23,将摄像坐标空间设定为其中心与轴中心一致。另外,将X坐标面和Y坐标面设为与各旋转轴垂直的面。利用以下式计算照相机相对于测量点V的摄像角度θx和θy。θx=atan((pzc-zv)/xv)θy=atan((pzc-zv)/yv)将照相机的摄像面(摄像空间坐标)假设为Z坐标为0的X-Y平面。此时,根据摄像角度θx和θy利用以下式计算摄像面上的摄像坐标值C(xc,yc,zc)。xc=pzc*tanθxyc=pzc*tanθyzc=0利用以下式计算相对于照相机的二维传感器(CCD)上的坐标的坐标。px=xc*(ccd_x_num/width)py=yc*(ccd_y_num/height)其中,ccd_x_num和ccd_y_num分别表示CCD的横侧像素数和纵侧像素数,width和height分别表示摄像范围的宽度和高度。(h5:测量值的获取处理和保存处理)接着,说明图18的步骤S707示出的测量值的获取处理和步骤S708示出的测量值的保存处理。图24A、24B和25是用于说明图18中的测量值的获取处理和保存处理的图。如图24A所示,获取各测量点的每个测量角度的亮度。参照图19说明了该亮度的获取处理。每个测量角度的亮度的集合成为亮度配光数据。如图24B所示,获取各测量点的各测量角度的亮度。即,获取相当于测量点的多个测量角度各自的亮度。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在检测器(照相机)的检测范围(摄像范围)内包含的多个测量点来计算配光特性。例如,利用图25示出那样的排列结构,保存与测量角度相关联的各个亮度。保存在该排列结构中的各个亮度成为亮度配光数据的要素。即,以二维排列的方式保存各测量点的测量角度(X轴成分和Y轴成分)的亮度。在光源具有配光特性的情况下,如图25所示,亮度的大小按每个测量角度而不同。当然,也可以代替图25示出那样的排列结构而采用任意的数据保存方法。<I.照度计算处理>接着,详细说明图16的步骤S10示出的照度计算处理。在该照度计算处理中,考虑其配光特性地将入射到计算对象的位置的来自光源的光线(亮度)进行合计,由此计算该位置处的照度。因此,确定入射到要计算照度的位置的测量点,并且反映各测量点的预测角度,执行对其亮度进行合计的处理。图26是表示图16的步骤S10示出的照度计算处理的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图26示出的各步骤主要由计算机100的CPU101执行。参照图26,计算机100的CPU101执行照度计算位置的决定处理(步骤S1001)。在该照度计算位置的决定处理中,CPU101任意地设定要计算照度的区域(典型地为壁面),将所设定的该区域内包含的一个点决定为照度计算位置,获取其空间坐标值。接着,计算机100的CPU101首先选择已获取到亮度配光数据的多个测量点中的任一个的测量点(步骤S1002)。接着,计算机100的CPU101对所选择的测量点计算测量点相对于照度计算位置的预测角度(步骤S1003)。在后文中详细说明该预测角度的计算处理。接着,计算机100的CPU101从与所选择的测量点相关联的亮度配光数据中搜索在步骤S1003中计算出的预测角度的亮度(步骤S1004)。即,搜索与计算出的预测角度对应的亮度。接着,计算机100的CPU101获取保存了处于计算出的预测角度附近的亮度配光数据的保存地址,并且通过对搜索到的配光数据的范围内包含的亮度进行近似化,来计算所选择的测量点的亮度(步骤S1005)。然后,计算机100的CPU101使用光度校正系数,将计算出的亮度变换为光度,对与选择的照度计算位置相关联的照度保存数据加上计算出的该光度(步骤S1006)。然后,计算机100的CPU101首先判断是否完成了对获取到亮度配光数据的多个测量点的全部测量点的选择(步骤S1007)。在多个测量点中存在没有完成选择的测量点的情况下(在步骤S1007中“否”的情况下),CPU101选择其它测量点(步骤S1008),执行步骤S1003以下的处理。与此相对,在完成了对多个测量点的全部测量点的选择的情况下(在步骤S1007中“是”的情况下),CPU101将与所选择的照度计算位置相关联的照度保存数据的值作为该照度计算位置的照度而输出(步骤S1009)。即,关于一个照度计算位置,对全部测量点执行亮度(或者通过变换得到的光度)的加法处理。然后,当全部测量点的向照度保存数据的加法处理完成时,其加法结果成为对应的照度计算位置的照度。也对其它照度计算位置分别执行该一系列处理。即,从要计算照度的区域中依次确定照度计算位置,反复执行上述处理。更具体地说,计算机100的CPU101判断是否完成了对被设定为要计算照度的区域所包含的多个照度计算位置全部的选择(步骤S1010)。在多个照度计算位置中存在没有完成选择的位置的情况下(在步骤S1010中“否”的情况下),CPU101选择其它照度计算位置(步骤S1011),执行步骤S1002以下的处理。与此相对,在完成了对多个照度计算位置全部的选择的情况下(在步骤S1010中“是”的情况下),返回处理。(i1:照度计算位置的决定处理)首先,说明图26的步骤S1001示出的照度计算位置的决定处理。图27A和27B是用于说明图26中的照度计算位置的决定处理的图。参照图27A和27B,通常,照度计算位置使用X-Y坐标系、α-β坐标系或者坐标系来提供。图27A示出使用X-Y坐标系定义了作为照度的计算对象的区域的情况下的例子。照度计算位置设定在这些区域上。典型地,在任一个坐标系中以等间隔设定的位置成为照度计算位置。在图27A示出的例子中,以X轴步长和Y轴步长的间隔来设定照度计算位置。图27B示出对全部空间设定照度计算位置的例子。为了便于计算,将轴的中心作为空间坐标系的原点(0,0,0),来决定表示所设定的照度计算位置的空间坐标值。(i2:测量点相对于照度计算位置的预测角度的计算处理)接着,说明图26的步骤S1003示出的测量点相对于照度计算位置的预测角度的计算处理。图28是用于说明图26中的测量点相对于照度计算位置的预测角度的计算处理的图。如图28所示,将任一个测量点V的坐标值设为(xv,yv,zv),将照度计算位置G的坐标值设为(xg,yg,zg)。此时,测量点V相对于照度计算位置G的预测角度Θx,Θy分别如下。Θx=atan{(xg-xv)/(zg-zv)}Θy=atan{(yg-yv)/(zg-zv)}(i3:预测角度的亮度的搜索处理)接着,说明图26的步骤S1004示出的预测角度的亮度的搜索处理。图29是用于说明图26中的预测角度的亮度的搜索处理的图。利用上述图25示出那样的排列结构,保存与测量角度相关联的各个亮度。利用这种排列结构,搜索与测量点相对于照度计算位置的预测角度Θx,Θy的交点的前后对应的、配光数据的保存地址(预测角度θx,θy)。在图29示出的例子中,搜索二维排列上的与预测角度Θx和预测角度Θy的交点300邻接的四个保存地址(排列位置301、302、303、304)。即,能够判断为在对应的照度计算位置处,产生由这些搜索出的四个地址包围的范围的照度值。(i4:测量点处的亮度计算处理)接着,说明图26的步骤S1005示出的测量点处的亮度计算处理。图30A和30B是用于说明图26中的测量点处的亮度计算处理的图。如使用上述图29说明的那样,根据处于测量点相对于照度计算位置的预测角度Θx,Θy的交点的附近的保存地址所保存的数据,来计算亮度。例如,参照图30A,对于以与配光角度(xe1,ye1),(xe2,ye1)、(xe2,ye2)、(xe1,ye2)对应的亮度定义的亮度面,计算该亮度面上的与照度计算轴对应的亮度。照度计算轴是与测量点相对于照度计算位置的预测角度Θx,Θy对应地定义的,使用X轴角度γx和Y轴角度γy来定义。更具体地说,如图30B所示,利用一次插值,根据邻接的亮度配光数据计算照度计算位置的亮度。在图30B的例子中,将经过测量亮度L(xe1,ye2)和(xe2,ye2)这两点的直线设为近似直线L1(γx,ye2)。同样地,将经过测量亮度L(xe1,ye1)和(xe2,ye1)这两点的直线设为近似直线L2(γx,ye1)。并且,根据近似直线L1和近似直线L2之间的直线来决定近似直线L3(γx,γy),计算与从照度计算点起的预测角(γx,γy)对应的亮度。(i5:向照度保存数据的光度的加法处理)接着,说明图26的步骤S1006示出的向照度保存数据的光度的加法处理。图31是用于说明图26中的向照度保存数据的光度的加法处理的图。能够将某一照度计算位置处的照度作为入射到该照度计算位置的光的强度(光度)的总和来进行计算。首先,CPU101使用光度校正系数k,将计算出的各测量点的亮度L变换为光度I。在此,照度E与光度I成比例,并且与距光源的距离d的平方成反比,因此能够使用以下式计算来自各测量点的照度E。照度E(lx)=光度I(cd)/距离d(mm)2此外,根据照度计算位置G(xg,yg,zg)和各测量点的坐标值来依次计算距离d。然后,照度计算位置处的照度成为来自各个测量点的照度E的总和。这样,计算照度计算位置G处的照度。<J.与多个照相机有关的调整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以具有规定的相对关系的方式进行配置的多个检测器来测量光源。能够按每个检测器相互独立地执行上述测量处理。在该情况下,关于对光源的相同区域的评价结果,执行在检测器之间相互不干扰的调整处理。另一方面,为了从光源获取多个信息(色度和波长信息等),在使用各自的多个检测器的情况下,在检测器之间相互不产生干扰,因此利用检测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来有效地执行获取信息的处理。(j1:发光面大的光源/具有多个发光点的光源)如上所述,在对发光面大的光源和/或具有多个发光点的光源的配光特性进行测量时,如上述图4A所示,使用平行配置的多个照相机11、12。在该情况下,照相机11、12的摄像范围相互重复,需要适当地调整该重复的范围的测量结果。更具体地说,关于重复的检测范围,只使由对应的多个检测器(照相机)计算出的各个结果中的一个检测器计算出的结果有效化。图32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中平行配置了多个照相机的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32,在使用多个照相机拍摄光源来扩大视场范围(摄像范围)的情况下,设置各个照相机使其光轴方向与X-Y平面垂直。另外,照相机之间平行地设置。能够使用各个照相机的设置位置(设置空间坐标值)和测量点的空间坐标值,如参照上述图23来说明的那样计算各个照相机的摄像面11P、12P上的摄像坐标值与各测量点之间的关系。例如,还能够根据照相机11和12中的任一个的检测结果来评价图32示出的重复范围内包含的测量点。因此,在用多个照相机来测量相同的测量点的情况下,执行使任一个照相机的测量结果无效化的处理或者使相同的测量点的测量结果平均化这种处理。由此,能够避免由于重复地进行测量而测量结果偏离原始值这种情况。(j2:多个数据(色度和波长信息等)的测量)如上所述,在从光源测量多个信息(色度和波长信息等)时,将与测量对象的信息对应的多个照相机排列设置成距光源的距离相同。各照相机对多个信息中被分配的一个信息进行测量。因此,在各照相机的前级安装与测量对象的信息相应的光学滤波器。图33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中将多个照相机以偏离规定角度的方式配置的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33,照相机11、12、13具有相互相同的性能。照相机12和13被设置在相对于照相机11从X轴或者Y轴的中心偏离了角度θ的位置处。即,当在偏离角度θ的方向上使照相机11、12、13整体旋转相同的角度θ时,照相机12或者照相机13的旋转后的设置坐标与照相机11的旋转前的设置坐标一致。换言之,当使用这些照相机11、12、13来同时进行拍摄时,获取到照相机11的设置位置(移动角度)处的图像以及相对于该照相机11的移动角度偏离了角度θ的(加上和减去的)位置处的图像(摄像面12P、13P)。因此,将第一检测器(照相机11)在某一时刻获取到的第一检测结果(摄像图像)与第一检测器的位置信息(移动角度)相关联地保存,并且将第二检测器(照相机12,13)在该时刻获取到的第二检测结果与根据第一和第二检测器之间的相对关系(角度θ)对第一检测器的位置信息进行校正而得到的位置信息(移动角度+角度θ)相关联地保存。即,在照相机11处于原点位置(移动角度=0°)的情况下,由照相机12拍摄得到的图像相当于在移动角度=θ处拍摄得到的图像,由照相机13拍摄得到的图像相当于在移动角度=-θ处拍摄得到的图像。因此,在作为配光数据而保存的情况下,将由照相机12和照相机13获取到的配光数据与从同时进行了拍摄的照相机11的配光数据所对应的移动角度加上/减去角度θ而得到的移动角度相关联地保存。在从光源测量多个信息(色度和波长信息等)的情况下,照相机11、12、13的测量结果相互不干扰,因此不需要调整各个测量结果。在规定的测量范围内,一边使这些照相机移动一边进行测量,由此最终能够获取所需的信息。即,在使照相机11、12、13旋转360°的情况下,照相机11的移动角度从0°变化至360°,与该移动角度相关联地保存配光数据。与此相对,照相机12的移动角度从θ变化至(θ+360)°,与该移动角度相关联地保存配光数据。同样地,照相机13的移动角度从-θ变化至(-θ+360)°,与该移动角度相关联地保存配光数据。换言之,将根据在某一时刻由各个照相机拍摄得到的图像而计算出的测量结果与各个照相机的移动角度相关联地保存,在测量范围内反复进行测量操作,由此最终能够获取到所需的测量范围内的多个信息。(j3:多套照相机群)如参照上述图8说明的那样,为了测量多个数据(色度和波长信息等)而设置多个照相机(照相机群),并且还可以设置相同的照相机群。即,如图8所示,除了照相机11、12、13以外,还配置照相机11#、12#、13#以拍摄光源2。例如,在测量色度的情况下,对照相机11、12、13(Camera1x、1y、1z)分别安装色度滤波器,并且还对照相机11#、12#、13#(Camera2x、2y、2z)分别安装相同的色度滤波器。照相机11、12、13以及照相机11#、12#、13#相互平行地配置。图34是用于说明使用了多套照相机群的情况下的光度的加法处理的图。参照图34,设为照相机11、12、13(Camera1x、1y、1z)对测量点V1和V2获取三个(色度X、Y、Z)参数的配光特性,照相机11#、12#、13#(Camera2x、2y、2z)对测量点V3和V4获取三个(色度X、Y、Z)参数的配光特性。按照相机保存这些获取到的参数。因此,如果在照相机之间不存在摄像范围的重复,则在邻接的照相机之间共享测量点V1~V4的测量结果,通过与参照上述图31说明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对从各测量点放射的亮度(色度)进行加法运算,由此能够计算任意的色度计算位置处的色度。另外,在邻接的照相机之间摄像范围重复的情况下,在通过与上述(j1)项中说明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排除测量点的重复之后执行加法处理。<K.优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能够用多个检测器(照相机)来拍摄光源,因此不受光源大小的影响,能够在维持空间分辨率的同时测量配光特性。另外,即使对具有相互分离的多个发光点的光源,也能够在维持空间分辨率的同时测量配光特性。并且,由于使用多个检测器来同时进行拍摄(测量),因此能够缩短测量整体所需的时间。根据上述说明,可知与本实施方式的配光特性测量装置有关的更多的优点。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这仅是例示,并不是用于限定,要清楚地理解为发明的范围由添付的权利要求书来解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