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级制冷片的光纤光栅电流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200227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三级制冷片的光纤光栅电流传感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流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级制冷片的光纤光栅电流传感器,其包括三级制冷片、与三级制冷片相接触的测试光栅以及与测试光栅相串联的补偿光栅。本实用新型采用三级制冷片作为检测电流大小的原件,有效的避免了外界电磁的干扰,检测的准确性有效的提高尤适于在强磁场下的电流检测,并且由于制冷效果较单级制冷片加强,因此对大电流的检测较为合适。本实用新型采用光纤光栅作为信号传感的通道,有更好的安全性并可避免因电源干扰产生的错误信息,更稳定也更准确。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增加电流传感器的适用的环境范围并提高磁环境下检测的精确度。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三级制冷片的光纤光栅电流传感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流传感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级制冷片的光纤光栅电流传感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电流传感器均为基于闭环霍尔效应电流传感器,利用了原边导线的电磁场原理。霍尔效应是指当原边导线经过电流传感器时,原边电流IP会产生磁力线,原边磁力线集中在磁芯周围,内置在磁芯气隙中的霍尔电极可产生和原边磁力线成正比的大小仅几毫伏的电压,电子电路可把这个微小的信号转变成副边电流IS。电流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副边电流IS,它与输入信号(原边电流IP)成正比,IS —般很小,只有10(T400mA。如果输出电流经过测量电阻RM,则可以得到一个与原边电流成正比的大小为几伏的输出电压信号。
[0003]因此现有的电流传感器不可避免的受到外部电磁场干扰,如:
[0004]<1>传感器附近的外部电流大小及电流频率是否变化;
[0005]<2>外部导线与传感器的距离、外部导线的形状、位置和传感器内霍尔电极的位置;
[0006]<3>安装传感器所使用的材料有无磁性;
[0007]<4>所使用的电流传感器是否屏蔽;
[0008]<5>电磁兼容性。
[0009]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是研究电气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即要求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上述各种设备都能正常工作而又互不干扰,达到“兼容”状态的一门学科。空间电磁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容易使电子元器件之间因互不兼容而引发系统的误动作,因此电工、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检测极有必要。
[0010]因此,在现有的电流传感器不能避免外部电磁场对检测结果的干扰时,就有必要开发出一种可以适用于有磁场干扰的环境下电流的检测,尤适于在强磁场下的电流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1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外部电磁干扰,具有广泛环境适应性,测量稳定并能与智能电网结合,实现远程在线安全监测的基于三级制冷片的光纤光栅电流传感器。
[00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3]本实用新型包括三级制冷片、与三级制冷片相接触的测试光栅以及与测试光栅相串联的补偿光栅。
[0014]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自三级制冷片引出的引线。
[0015]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填充于三级制冷片与测试光栅之间的导热硅脂。[0016]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连接检测光栅以及补偿光栅的光纤,所述光纤的末端连接光纤光栅网络分析仪。
[00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三级制冷片是指将三个半导体制冷片串联在一起,使所有的冷端集中在一边,热端集中在另一边的制冷片得到的制冷片。半导体致冷片(ThermoelectricCooler, TEC),TEC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珀尔帖效应制成的。所谓珀尔帖效应,是指当直流电流通过两种半导体材料组成的电偶时,其一端吸热,一端放热的现象。重掺杂的N型和P型的碲化铋主要用作TEC的半导体材料,碲化铋元件采用电串联,并且是并行发热。TEC包括一些P型和N型对(组),它们通过电极连在一起,并且夹在两个陶瓷电极之间;当有电流从TEC流过时,电流产生的热量会从TEC的一侧传到另一侧,在TEC上产生"热"侧和"冷"侧,这就是TEC的加热与致冷原理。半导体致冷器是致冷还是加热,以及致冷、加热的速率,由通过它的电流方向和大小来决定。TEC目前的用途非常广泛,最典型的应用是激光器的温控和PCR的温控,但是其应用于电流测量的领域为本专利首次提出。
[001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纤光栅是利用光纤材料的光敏性,通过紫外光曝光的方法将入射光相干场图样写入纤芯,在纤芯内产生沿纤芯轴向的折射率周期性变化,从而形成永久性空间的相位光栅,其作用实质上是在纤芯内形成一个窄带的(透射或反射)滤波器或反射镜。
[001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测试光栅的作用是感受通电前后三级制冷片的温度变化。
[002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补偿光栅的作用是感受室温变化,消除室温变化对测试光栅的影响,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0021]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获得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导体制冷器作为检测电流大小的原件,由于其利用的是电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而有效的避免了外界电磁的干扰,相较现有的利用闭环霍尔效应的电流传感器,其非常适用于有磁场干扰的环境下电流的检测,尤适于在强磁场下的电流检测,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增加电流传感器的适用的环境范围。
[0023]本发明的采用三级制冷片,由于制冷效果较单级制冷片加强,因此对大电流的检测较为合适,并且测量结果更为准确。
[0024]本实用新型采用光纤光栅作为信号传感的通道,光纤光栅使用的是光信号,不会产生电火花,使用时会比电信号的传感器有更好的安全性;光纤光栅传感器可以避免因电源干扰产生的错误信息;在一根光缆上可以串接数十个光纤光栅传感器,在需要的部位可以密集的安装,因此在任何部位发生异常现象,都能及时传输到中控室;光纤光栅传感器属于波长调制型非线性作用的光纤传感器。通过待测量调制入射光束的波长,测量反射光的波长变化进行检测。由于波长是一个绝对参数,不受总体光强水平、连接光纤及耦合器处的损耗或者光源能量的影响,因此比其他的方式更加稳定、准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流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三级制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在附图中,I半导体制冷片、1-1引线、2测试光栅、3补偿光栅、4光纤、5需检测电源。【具体实施方式】
[002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流传感器包括半导体制冷片1,与半导体制冷片I相接触的测试光栅2以及与测试光栅2相串联的补偿光栅3。其中半导体制冷片为三级制冷片由单级制冷片串联而成,级制冷片的厂家和型号为河北宇翔电子TEC1-12705 ;测试光栅为C波段切趾光纤光栅,厂家和型号为河北地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GE-FBGl型光栅;补偿光栅为C波段切趾光纤光栅,厂家和型号为河北地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GE-FBGl型光栅。本实施例的电流传感器还包括自半导体制冷片I引出的引线1-1以及连接测试光栅2以及补偿光栅3的光纤4,所述光纤4的末端连接光纤光栅网络分析仪。其中光纤光栅网络分析仪的厂家和型号为河北地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GE-110分析仪。
[0031]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使用三级半导体制冷片,即上面一块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吸收下面一块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的串联连接方式。
[0032]本实施例应用电源的检测:
[0033]在安装前,先确定半导体制冷片的极性。将一节干电池接在制冷器的两根引线上,就可感到一端明显发凉而另一端发热,记住引线的极性并确定好制冷器的冷、热端。
[0034]步骤一:补偿光栅3外接光纤光栅网络分析仪,确定初始中心波长,为1560nm。
[0035]步骤二:在制冷器两端均匀涂上导热硅脂,将所述测试光栅2与半导体制冷片I紧密接触固定;
[0036]将电流用分流器进行分流处理,其中分流的方法为本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
[0037]步骤三:将半导体制冷片I与需检测电源相连接,读取光纤光栅网络分析仪中的检测中心波长,为1560.67nm。
[0038]步骤四:根据检测中心波长与初始中心波长,通过公式(I)计算温差,为67°C。
[0039]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三级制冷片的光纤光栅电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三级制冷片(I)、与三级制冷片(I)相接触的测试光栅(2)以及与测试光栅(2)相串联的补偿光栅(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级制冷片的光纤光栅电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自三级制冷片(I)引出的引线(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级制冷片的光纤光栅电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填充于三级制冷片(I)与测试光栅(2)之间的导热硅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级制冷片的光纤光栅电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连接检测光栅(2)以及补偿光栅(3)的光纤(4),所述光纤(4)的末端连接光纤光栅网络分析仪。
【文档编号】G01R15/24GK203572866SQ201320597987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6日
【发明者】朱月红, 文继华, 梁萍, 亢俊健, 郑一博 申请人:石家庄经济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