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读光谱分析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08041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直读光谱分析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分析、检测时所应用的对产品进行夹持、固定的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直读光谱分析夹具,包括夹具主体,夹具主体上设置有供多个紧密并排的钢丝样品插入的样品槽,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沿钢丝样品插入方向的样品槽前端以阻挡钢丝样品的挡板。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将挡板固定设置在沿钢丝样品插入方向的样品槽前端,再将多个紧密并排的钢丝样品插入样品槽中,再将钢丝样品与直读光谱仪的激发孔紧密贴合,就能将激发孔全面覆盖,即可进行分析。
【专利说明】直读光谱分析夹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分析、检测时所应用的对产品进行夹持、固定的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直读光谱分析夹具。
【背景技术】
[0002]冶金及热处理企业在钢材生产及产品验收过程中普遍使用直读光谱仪进行钢材的成分检测。但由于直读光谱仪激发孔的直径为Φ 13,要使分析过程中不漏光,要求样品的直径在Φ 15以上,由于对样品尺寸规格的要求,现有的光谱仪只能检测直径在Φ 15以上的样品。以往普遍采用的拍扁法、镶嵌法、化学法、小样品台板分析法均存在缺陷及弊端。使用拍扁法时,经计算若要全覆盖直读光谱仪的激发孔,则样品直径要到达Φ7.8以上;若使用镶嵌法,将样品镶嵌到镶嵌材料中,在激发时产生的高温易使镶嵌材料融化,影响样品分析;若使用化学分析法,不仅所需时间长,而且成本高;使用小样品台板分析法时,需要购进特制的台板,并用氮化硼片覆盖激发孔,但是最终结果误差超出了国标中对误差的规定,而且增加成本。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2166606U公布了一种用于直读光谱仪的分析样品固定工具,包括底板和套管,底板上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直读光谱仪激发台上激发孔的直径,套管与底板上的通孔滑动配合,套管的高度大于底板的厚度,套管的内径大于所用分析样品的直径,套管上设有固定分析样品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为嵌于套管内壁上的一个以上的胶圈,沿套管的内壁设有圆形凹槽,胶圈位于圆形凹槽内,胶圈的内径小于套管的内径且小于所用分析样品的直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嵌于套管内壁上的胶圈将直径大于胶圈内径的所用分析样品固定,然后将套管通过通孔与激发孔同轴连接,对所用分析样品进行分析,但是采用这种设置,套管与所用分析样品之间会留有空隙,不能保证用所用分析样品将激发孔全覆盖,因此该技术不能很好的达到预期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直读光谱仪对小直径钢丝进行成分分析的直读光谱分析夹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直读光谱分析夹具,包括夹具主体,夹具主体上设置有供多个紧密并排的钢丝样品插入的样品槽,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沿钢丝样品插入方向的样品槽前端以阻挡钢丝样品的挡板。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将挡板固定设置在沿钢丝样品插入方向的样品槽前端,再将多个紧密并排的钢丝样品插入样品槽中,再将钢丝样品与直读光谱仪的激发孔紧密贴合,由于多个钢丝样品紧密并排,从而可以将激发孔全面覆盖,即可进行分析。
[0005]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样品槽两侧相对的槽壁顶部设置有将钢丝样品沿竖直方向卡置在样品槽内的限位部。采用这种设置,能保证钢丝样品沿样品槽的长度方向插入样品槽内时,运动方向不会偏移,并且钢丝样品放好后,在竖直方向上不会移动,以免影响分析结果。[0006]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样品槽底部与钢丝样品之间设置有将钢丝样品沿竖直方向向上顶置以使钢丝样品的上表面突出于样品槽的顶置件。设置顶置件,能够使得样品槽的深度有更大的设置空间,对于钢丝样品的厚度要求就更少,并且在顶置件与钢丝样品的配合下,在多个钢丝样品被牢固顶置在样品槽内时确保钢丝样品紧密并排,避免钢丝样品之间出现缝隙,影响分析结果。
[0007]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顶置件包括设置在样品槽底部与钢丝样品之间的压板,以及与夹具主体配合相连以对压板底部施加竖直向上顶推力的顶推部。采用这种设置,通过设置简单的压板及与压板配合施加向上顶推力的顶推部,使得在将钢丝样品牢固顶置在样品槽顶部时,保证多个钢丝样品之间无间隙紧密并排,避免影响分析结果,并且结构简单,便与制造。
[0008]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顶推部为与夹具主体螺纹旋接的顶置螺栓。顶推部采用顶置螺栓,便于拆卸,并且确保实现预期效果的同时结构简单。
[0009]综上所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板与夹具主体上样品槽的配合,满足钢丝样品的上表面突出于夹具主体的顶部,再将钢丝样品牢固顶置于样品槽顶部的同时确保多个钢丝样品紧密并联全面覆盖直读光谱仪的激发孔,然后即可进行分析。对于顶置件的具体设定以及挡板与夹具主体的连接方式的设定,使得该夹具能够用简单的构件满足要求,有更好的实用性,拆装方便,便于批量化生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入钢丝样品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
[0014]1、夹具主体;2、钢丝样品;3、样品槽;4、挡板;5、限位部;6、限位配合部;7、顶置件;71、压板;72、顶置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结合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读光谱分析夹具,包括夹具主体I,夹具主体I上设置有供多个紧密并排的钢丝样品2插入的样品槽3,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沿钢丝样品2插入方向的样品槽3前端以阻挡钢丝样品2的挡板4。夹具主体I呈“凹”字形,具有一定的宽度及深度,中间下凹部分为样品槽3,样品槽3的两边沿竖直方向设置为槽壁,在槽壁顶部设置有将钢丝样品2沿竖直方向卡置在样品槽3内的限位部5,限位部5为设置在相对的槽壁顶部、呈分别向槽内回勾状的勾手;钢丝样品2为紧密并排的多个,并且经过分割及侧面磨制,如图2所示钢丝样品2为紧密并排的3个,其纵截面呈“几”字形,由于要保证钢丝样品2与限位部5紧密接触配合,并且使钢丝样品2在被牢固顶置于样品槽3顶部的同时确保钢丝样品2之间无缝隙排列紧密,而且作为限位部5的勾手本身具有一定厚度,所以为了方便配合,经过加工使得钢丝样品2在最终被顶置于样品槽3顶部之后,其上表面高于夹具主体I及挡板4的顶部,在钢丝样品2上设置有在钢丝样品2插入样品槽3时与限位部5接触配合使钢丝样品2顺利插入的、滑道状的限位配合部6,并且通过限位配合部6与限位部5之间的接触配合使得钢丝样品2牢固顶置在样品槽3的顶部,避免钢丝样品2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并且在钢丝样品2插入样品槽3后,进入样品槽3的前端最终抵置在挡板4上,挡板4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板状结构,与夹具主体I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16]在样品槽3底部与钢丝样品2之间设置有将钢丝样品2沿竖直方向向上顶置以使钢丝样品2的上表面突出于样品槽3顶部的顶置件7,通过顶置件7的顶置作用,钢丝样品2能够被牢固顶置在样品槽3的顶部,而且确保多个钢丝样品2之间紧密配合无缝隙。在本实施例中,顶置件7包括设置在样品槽3底部与钢丝样品2之间的压板71,压板71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呈长方体状的板状物,压板71的尺寸与样品槽3的尺寸相对应,并略小于样品槽3的尺寸;还包括与夹具主体I配合相连以对压板71底部施加竖直向上顶推力的顶推部,顶推部为与夹具主体I螺纹旋接的顶置螺栓72,顶置螺栓72从夹具主体I的底部旋入,顶端探入样品槽3中,并最终顶置于压板71的下表面,通过顶置螺栓72的顶推,压板71承载着钢丝样品2通过钢丝样品2与限位部5的配合最终被牢固顶置在样品槽3的顶部,同时多个钢丝样品2之间紧密排列。
[0017]在使用该夹具时,先将挡板4通过螺栓与夹具主体I固连在一起,再将顶置螺栓72旋入夹具主体I中,再在顶置螺栓72的顶端上放置压板71,再将多个紧密排列的钢丝样品2通过限位配合部6与限位部5的配合插入到样品槽3中,并由压板71承载,最后通过调节顶置螺栓72旋入的长度和压板71,最终使钢丝样品2与限位部5、压板71及挡板4均紧密贴合,并牢固顶置在样品槽3中,并且确保钢丝样品2维持排列紧密的状态。再将钢丝样品2的上表面与直读光谱仪的激发孔紧密贴合,由于多个钢丝样品2的紧密并排,从而将激发孔全面覆盖,然后即可对钢丝样品2进行分析。
[0018]另外,为了确保将钢丝样品2更加牢固地放置在样品槽3中,在夹具主体I上与挡板4相对的一端还可固定设置一个与挡板4相同的后置挡板,同上述步骤相同,在将钢丝样品2及压板71均插入样品槽3中后,将后置挡板同样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设置在样品槽3的尾端,以此将彼此紧密并排的钢丝样品2紧密固定在样品槽3中,再将钢丝样品2的上表面与直读光谱仪的激发孔紧密贴合,并将激发孔全面覆盖,即可对钢丝样品2进行分析。
【权利要求】
1.一种直读光谱分析夹具,包括夹具主体,其特征在于:夹具主体上设置有供多个紧密并排的钢丝样品插入的样品槽,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沿钢丝样品插入方向的样品槽前端以阻挡钢丝样品的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读光谱分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样品槽两侧相对的槽壁顶部设置有将钢丝样品沿竖直方向卡置在样品槽内的限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读光谱分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样品槽底部与钢丝样品之间设置有将钢丝样品沿竖直方向向上顶置以使钢丝样品的上表面突出于样品槽的顶置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读光谱分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置件包括设置在样品槽底部与钢丝样品之间的压板,以及与夹具主体配合相连以对压板底部施加竖直向上顶推力的顶推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读光谱分析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推部为与夹具主体螺纹旋接的顶置螺栓。
【文档编号】G01N21/25GK203636686SQ201320777384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日
【发明者】赵勇, 李栋 申请人:河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