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13438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判断履带式车辆的行驶部件的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时使用,具有平板状的主体部、抵接面及磨损界限判断部。抵接面设置在主体部的端部,在实施部件的磨损量的判断时与成为基准的基准面抵接。磨损界限判断部在抵接面与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设置在部件的磨损侧,具有第一判断部、第二判断部及第三判断部。第一判断部表示磨损量接近所述规定量。第二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第一判断部邻接配置,表示磨损量与规定量近似。第三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第二判断部邻接配置,表示磨损量到达规定量。
【专利说明】磨损界限判断量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其对构成例如推土机或液压挖掘机等履带式车辆的履带的各部件的磨损量判断是否达到需要更换部件的磨损界限。
【背景技术】
[0002]在推土机或液压挖掘机等履带式车辆上安装有被环状履带卷绕的行驶装置。
[0003]在该行驶装置中履带一边与地面接触一边旋转时,由于履带与地面的接触并且部件彼此之间的接触不断反复,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各部件(例如链通、履带板、链节等)的磨损量增加。所以,在磨损量超过规定量的情况下需要进行部件的更换。
[0004]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判断履带式车辆的行驶相关部件的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的磨损量测量工具。
[0005]该磨损量测量工具是卡尺式测量工具,通过使测量工具夹住被测量部位并读取刻度来测量各部件的长度。然后,通过比较测量的各部件的长度与使用前的各部件的长度来能够判断各部件的磨损程度。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49 - 124060号公报(昭和49年10月24日公开)
【发明内容】

[0009]然而,上述公报所公开的磨损量测量工具存在如下问题。
[0010]S卩,上述文献公开的磨损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难以掌握,不是谁都能够容易测量的工具。并且,为了使用该磨损量测量工具判断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需要准备磨损前的各部件的尺寸数据,因此,在被测量物种类较多的情况下存在使用性差的问题。
[0011]另外,虽然也可以使用超音波式磨损量测量装置等,但是在测量时需要充分清扫被测量物并且在被测量物的表面上涂抹凝胶等耦合液之后再进行测量等,因此非常费时费工。并且,在从被测量物没有充分除去砂土等附着物的情况下,存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的问题。
[0012]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结构就能够瞬间判断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
[0013](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4]第一发明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判断履带式车辆的行驶部件的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时使用,具有平板状的主体部、抵接面及磨损界限判断部。抵接面设置于主体部的端部,在实施部件的磨损量判断时与成为基准的基准面抵接。磨损界限判断部在抵接面与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设置在部件的磨损侧,具有第一判断部、第二判断部及第三判断部。第一判断部表示磨损量接近规定量。第二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第一判断部邻接配置,表示磨损量与规定量近似。第三判断部经由高度差第二判断部邻接配置,表示磨损量达到规定量。[0015]在此,用于适时管理履带式车辆的行驶部件因磨损而更换的时机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具有与磨损部件侧的基准面抵接的抵接面及分三个阶段设定的第一判断部、第二判断部及第三判断部。第一?第三判断部分阶段地设定而分别表示磨损量接近规定量、磨损量与规定量近似及磨损量达到规定量。
[0016]在此,作为分三个阶段设定的第一?第三判断部,在例如将需要更换部件的磨损量设为(规定量)为100%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判断部设定为50%、第二判断部设定为80%,第三判断部设定为100%。
[0017]由此,在判断磨损部件的磨损量的情况下,首先使抵接面处于与部件侧的基准面抵接的状态,在保持该状态下只通过使磨损界限判断部(第一?第三判断部)靠近部件的磨损部位,就能够容易地判断当前的磨损量处于第一?第三判断部的哪一位置。其结果,使用者只要将磨损界限判断量规抵接于磨损部件的基准面和磨损部位,就能够瞬间判断是否处于因磨损而需要更换的状态。
[0018]另外,与现有的卡尺式测量工具相比较,只需要简单地与磨损部件抵接即可,不需要进行测量作业,因此通过简单的构成,就能够实施磨损部件的判断。
[0019]第二发明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第一发明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基础上,为了实施大小不同的测量部位的磨损界限的判断,具有多组抵接面与磨损界限判断部。
[0020]在此,为了使用一个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判断多个部件的磨损状态,具有多组抵接面与磨损界限判断部。
[0021]由此,例如在平板状的主体部的第一端部上设置第一部件,在第二端部上设置第二部件,在第三端部上设置第三部件,这样能够为每一个测量对象部件设置设定有各部件的磨损界限量的磨损界限判断部(第一?第三判断部)。
[0022]其结果,能够用一个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实施多个磨损部件的判断,因此与为每一个部件准备不同的量规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自由度。
[0023]第三发明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第一或第二发明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基础上,多组抵接面与磨损界限判断部设置在主体部的不同侧面上。
[0024]在此,上述多组抵接面与磨损界限判断部分别设置在例如多边形的主体部的不同侧面上。
[0025]由此,使用者在判断不同磨损部件的磨损状态时,只通过改变进行测量的侧面,就能够以相同的要领容易地进行判断。另外,与在同一侧面配置用于判断不同磨损部件的磨损状态的抵接面和磨损界限判断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大小紧凑。
[0026]第四方面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第一或第二发明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基础上,抵接面作为与多个磨损界限判断部对应的共用的抵接面被设置。
[0027]在此,将与磨损部件侧的基准面抵接的抵接面在多个磨损界限判断部中共用。
[0028]由此,通过使与磨损部件的基准面抵接的抵接面共有化,使用者只通过将量规的朝向翻过来,使用其他磨损界限判断部来进行测量,就能够实施不同磨损部件的测量。另夕卜,通过使抵接面共有化,能够减少抵接面的数量,从而能够使磨损界限判断量规进一步简化。
[0029]第五发明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第一至第四发明中任一发明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基础上,行驶部件包括构成履带式车辆的行驶装置的履带链节、履带链通及履带板。[0030]在此,作为进行磨损界限判断的磨损部件,使用在履带式车辆的行驶装置的履带周边设置的履带链节、履带链通及履带板。
[0031]由此,能够使用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对作为履带式车辆的行驶部件最容易磨损的各部件适当管理部件的更换时机。
[0032]第六发明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第五发明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基础上,判断履带链通的磨损界限的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判断履带板的磨损界限的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设置在主体部的相反的侧面上,判断履带链节的磨损界限的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设置在主体部的与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不同的一侧。
[0033]在此,在对上述履带链节、履带链通、履带板三个部件的磨损量进行判断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中,用于测量测量范围最大的履带链节的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配置在主体部的第一端侧,用于测量除履带链节之外的履带链通和履带板的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配置在主体部的与第一端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侧。并且,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分别设置在主体部的相反的侧面上。
[0034]由此,在主体部的侧面有效地配置以测量范围最大的履带链节为对象的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和以除履带链节之外的履带链通和履带板为对象的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就能够使构成更加简化。
[0035]第七发明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第五或第六发明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基础上,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设置在主体部的同一侧面,使用共用的抵接面进行判断。
[0036]在此,以上述履带链通为对象的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和以履带链节为对象的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设置在主体部的同一侧面上,使用共用的抵接面进行判断。
[0037]由此,通过使以履带链通为对象的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以履带链节为对象的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共用抵接面,能够减少抵接面的数量,从而能够使磨损界限判断量规更加简化。
[0038]第八发明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判断履带式车辆的行驶部件的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时使用,具有平板状的主体部、第一?第三抵接面、第一?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第一抵接面设置在主体部的端部,在实施部件的磨损量的判断时与成为基准的基准面抵接。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在第一抵接面与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设置在部件的磨损侧,具有:第一判断部,表示磨损量接近规定量;第二判断部,其经由高度差与第一判断部邻接配置,表示磨损量与规定量近似;第三判断部,其经由高度差与第二判断部邻接配置,表示磨损量达到规定量。第二抵接面设置在与第一抵接面不同的主体部的端部上,在实施部件的磨损量判断时与成为基准的基准面抵接。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在第二抵接面与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设置在部件的磨损侧,具有:第一判断部,表示磨损量接近规定量;第二判断部,其经由高度差与第一判断部邻接配置,表示磨损量与规定量近似;第三判断部,其经由高度差第二判断部邻接配置,表示磨损量到达规定量。第三抵接面设置在与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不同的主体部的端部上,在实施部件的磨损量的判断时与成为基准的基准面抵接。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在第三抵接面与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设置在部件的磨损侧,具有:第一判断部,表示磨损量接近规定量;第二判断部,其经由高度差与第一判断部邻接配置,表示磨损量与规定量近似;第三判断部,其经由高度差与第二判断部邻接配置,表示磨损量达到规定量。
[0039]在此,用于适当管理履带式车辆的行驶部件因磨损而更换的时机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具有与磨损的部件侧的基准面抵接的第一?第三抵接面和包含分三个阶段设定的第一?第三判断部的第一?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第一?第三判断部分阶段地设定为分别表示磨损量接近规定量、磨损量与规定量近似及磨损量达到规定量。另外,为了使用一个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判断多个部件的磨损状态,具有多组抵接面与磨损界限判断部。
[0040]在此,作为分三个阶段设定的第一?第三判断部,在例如以需要更换部件的磨损量(规定量)为100%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判断部设定为50%、第二判断部设定为80%、第三判断部设定为100%。
[0041]由此,在要判断磨损部件的磨损量的情况下,首先,使抵接面处于与部件侧的基准面抵接的状态,在保持该状态下通过使磨损界限判断部(第一?第三判断部)向部件的磨损部位滑动,就能够容易地判断当前的磨损量处于第一?第三判断部的哪一位置。其结果,使用者只通过使磨损界限判断量规抵接磨损部件的基准面和磨损的部位,就能够瞬间判断是否处于因磨损而需要更换的状态。
[0042]另外,与现有的卡尺式测量工具相比较,只需要简单地抵接磨损部件即可,不需要进行测量作业,因此通过简单的构成,就能够实施磨损部件的判断。
[0043]并且,例如在平板状的主体部的第一端部上设置第一部件,在第二端部上设置第二部件,在第三端部上设置第三部件,这样能够为每一个测量对象部件设置设定有各部件的磨损界限量的第一?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第一?第三判断部)。
[0044]其结果,能够由一个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实施多个磨损部件的判断,因此与为每一个部件准备不同的量规的情况相比,通过简单的构成就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自由度。
[0045](发明效果)
[0046]利用本发明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就瞬时判断磨损部件的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7]图1是表示被本实施方式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测量磨损量的推土机的构成的整体立体图。
[0048]图2是表示图1的推土机的行驶装置的构成的侧视图。
[0049]图3是表示对图2的行驶装置的磨损测量对象部位实施磨损界限判断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构成的整体立体图。
[0050]图4是表示利用图3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判断链节高度的磨损量时的状态的视图。
[0051]图5是表示利用图3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判断链通的磨损量时的状态的视图。
[0052]图6是表示利用图3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判断履带齿片高度的磨损量时的状态的视图。
[0053]图7是表示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构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0054]关于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使用【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
[005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使用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进行磨损界限判断的履带式车辆,以推土机(履带式车辆)I为例进行说明。
[0056](推土机I整体的构成)
[0057]本实施方式的推土机I是在不平整的地面上进行整地作业的履带式车辆,如图1所示,主要具有驾驶室2、车体框架3、推土铲4、松土装置5及行驶装置7。
[0058]在驾驶室2内安装有供驾驶员(操作员)就座的驾驶员座(驾驶座)、用于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杆、踏板、计量仪表等。
[0059]在车体框架3上安装有推土铲4、松土装置5等工作装置及行驶装置7,在车体框架3的上部载置有驾驶室2。
[0060]推土铲4设置在车体框架3的前方,是用于挖掘地面并对砂土进行推运的工作装置,根据在驾驶室2内设置的推土铲操作杆的操作,被液压缸(推土铲提升缸41、推土铲倾斜缸42)驱动。
[0061]松土装置5设置在车体框架3的后方,使松土器齿尖5b刺进岩石等,并利用行驶装置7的牵引力进行切碎或破碎,所述松土器齿尖5b安装在沿大致铅直向下方向突出的松土器支柱5a的前端。另外,松土装置5与推土铲4同样地,根据设置在驾驶室2内的松土器操作杆的操作,被液压缸(松土器提升缸51、松土器倾斜缸52)驱动。
[0062]如图1所示,行驶装置7从下方支撑车体框架3,并且通过使履带7a旋转而使推土机I行驶。更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行驶装置7具有履带7a、沿车辆前后方向配置的履带架71、作为行驶轮的空转轮72及链轮73、上下转轮74a,74b等。并且,分别设置在车体框架3的左右下部的一对环状履带7a在被空转轮72及链轮73、上下转轮74a,74b等从履带7a的内周面侧支承的状态下旋转,从而行驶装置7能够在不平整的地面上行驶。
[0063]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行驶装置7所包括的被实施磨损界限判断的部位将于后文详细叙述。
[0064](行驶装置7的磨损界限判断部位)
[0065]如上文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行驶装置7使环状履带7a —边与地面接触一边旋转,从而使推土机I行驶。
[0066]在此,构成履带7a的多个部件包括在推土机I行驶时由于与地面接触或部件彼此之间接触而被磨损的部件。在此,作为后述的被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实施磨损判断的部件,以履带链节75、履带板76、履带链通79为例进行说明。
[0067]如图2所示,履带7a使用履带链节75和连结销78连结多个履带板76而构成为环形带状。
[0068]履带板76在接地面的平坦部的长边侧具有向外侧突出的宽度方向隆起部(履带齿片77),在履带7a的内周侧的面上固定在履带链节75上。因此,在推土机I行驶时,履带板76的与地面接触的履带齿片77部分磨损。一般,履带齿片77与履带板76 一体地形成。
[0069]履带链节75在与连结销78插入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贯通宽度方向的链通孔(未图示),履带链通79 (参照图5)插入链通孔内。由此,履带链通79的外周面与链轮73啮合而被施加旋转驱动力,从而能够使履带7a旋转。在履带链节75中,与固定有履带板76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是踏面75a。在推土机I行驶时,空转轮72及转轮74a,74b在踏面75a的表面上转动。由此,在推土机I行驶时,履带链节75的踏面75a由于与转轮等接触而磨损。并且,履带链通79由于与链轮73等接触而也被磨损。
[0070](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
[0071]本实施方式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是用于适当地管理履带式行驶装置的磨损部件更换时机的薄板状仪器,能够对三个部件(履带链节75、履带链通79、履带板76)的磨损量进行判断。并且,如图3所示,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具有主体部10a、链节用抵接面(抵接面、第一抵接面)11、链节用判断部(磨损界限判断部、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12、链通用抵接面(抵接面、第二抵接面)13、链通用判断部(磨损界限判断部、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14、履带板用抵接面(抵接面、第三抵接面)15、履带板用判断部(磨损界限判断部、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16。
[0072]主体部IOa是由量具钢钢板或不锈钢钢板等成型的厚度为数mm的平板状部件,在侧面部分形成有各抵接面11,13,15及各判断部12,14,16。
[0073](链节用测量部位)
[0074]在本实施方式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中,使用链节用抵接面11和链节用判断部12判断履带链节75的磨损量。
[0075]链节用抵接面11设置在主体部IOa的图3中的上端面,在判断履带链节75的磨损量时,与履带板76的内侧面(基准面)76a抵接(参照图4)。
[0076]如图3所示,链节用判断部12在主体部IOa的与链节用抵接面11相同的一侧的侧面上,按照从量规端部向主体部IOa依次具有50%判断部(第一判断部)12a、80%判断部(第二判断部)12b及100%判断部(第三判断部)12c。另外,如图4所示,链节用判断部12在链节用抵接面11与履带板76的内侧面76a抵接的状态下,配置在履带链节75的磨损的踏面75a侧。由此,在链节用抵接面11与履带板76的内侧面76a抵接的状态下,只通过滑动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就能够容易地判断磨损的履带链节75的链节高度与链节用判断部12中表示磨损进度的三个阶段中的哪一个阶段接近。
[0077]50%判断部12a设定成为表示履带链节75接近部件更换时机的提醒阶段,在与部件更换的磨损量相当的规定量设定为100%的情况下,表示50%的磨损。
[0078]80%判断部12b设定成为表示履带链节75逼近部件更换时机的警告阶段,在与部件更换的磨损量相当的规定量为100%的情况下,表示80%的磨损。
[0079]100%判断部12c设定成为表示履带链节75已到部件更换时机的最终阶段,在与部件更换的磨损量相当的规定量为100%的情况下,表示100%的磨损。也就是说,在链节用抵接面11与履带板76的内侧面76a抵接的状态下,履带链节75的磨损部位磨损到与100%判断部12c对应的高度就意味着需要立刻更换部件。
[0080]由此,检查履带链节75的磨损的使用者通过使用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就能够一眼判断到部件更换时机所剩的时间。
[0081]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链节用判断部12设置在设置有其他的链通用判断部14及履带板用判断部16的一侧(图中左侧)的相反侧(图中右侧)。
[0082]之所以这样配置,是因为考虑到履带链节75的测量部位的长度比其他的履带链通79和履带板76 (履带齿片77)的长度长。
[0083]由此,即使在为了实施多个部件的磨损检查而具有多个判断部的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配置各判断部,从而能够使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的大小尽量紧凑。
[0084](链通用测量部位)
[0085]在本实施方式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中,使用链通用抵接面13和链通用判断部14判断履带链通79的磨损量。
[0086]链通用抵接面13设置在主体部IOa的图3中的上端面,在判断履带链通79的磨损量时,使链通用抵接面13抵接在履带板76的内侧面(基准面)76a上(参照图5)。也就是说,链通用抵接面13与链节用抵接面11位于同一侧面,在判断履带链节75与履带链通79的磨损量时,将共用的面作为抵接面。
[0087]如图3所示,链通用判断部14在主体部IOa的与链通用抵接面13相同的一侧的侧面上,按照从量规端部向主体部IOa的顺序依次具有50%判断部(第一判断部)14a、80%判断部(第二判断部)14b及100%判断部(第三判断部)14c。另外,如图5所示,链通用判断部14在链通用抵接面13与履带板76的内侧面76a抵接的状态下,配置在履带链通79的磨损部位79a侧。由此,在链通用抵接面13与履带板76的内侧面76a抵接的状态下,只通过滑动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就能够容易地判断磨损的履带链通79与链通用判断部14中表示磨损进度的三个阶段中的哪一个阶段接近。
[0088]50%判断部14a设定成为表示履带链通79接近部件更换时机的提醒阶段,在与部件更换的磨损量相当的规定量为100%的情况下,表示50%的磨损。
[0089]80%判断部14b设定成为表示履带链通79逼近部件更换时机的警告阶段,在与部件更换的磨损量相当的规定量为100%的情况下,表示80%的磨损。
[0090]100%判断部14c设定成为表示履带链通79已到部件更换时机的最终阶段,在与部件更换的磨损量相当的规定量为100%的情况下,表示100%的磨损。也就是说,在链通用抵接面13与履带板76的内侧面76a抵接的状态下,履带链通79的磨损部位磨损到与100%判断部14c相对应的高度就意味着需要立刻更换部件。
[0091]由此,检查履带链通79的磨损的使用者通过使用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就能够一眼地判断到部件更换时机所剩的时间。
[0092]需要说明的是,形成在链通用判断部14上的各高度差小于链节用判断部12的高度差。这是由于履带链通79的磨损容许量(需要更换部件的规定磨损界限量)比履带链节75的磨损容许量小。
[0093]另外,如图3所示,链通用判断部14形成在主体部IOa的与履带板用判断部16相反的一侧的侧面。这样的配置是因为用于进行上述履带链带75的磨损检查的必要尺寸比履带链通79、履带板76大,所以在主体部IOa内尽可能有效地配置各判断部而设定的结果。
[0094](履带板(履带齿片)用测量部位)
[0095]在本实施方式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中,使用履带板用抵接面15和履带板用判断部16判断履带板76的履带齿片77高度的磨损量。
[0096]履带板用抵接面15设置在主体部IOa的图3中的下端面,在判断设置于履带板76的外侧面76b的履带齿片77的磨损量时,使履带板用抵接面15抵接在履带板76的外侧面(基准面)76b (参照图6)。另外,履带板用抵接面15形成在与链节用抵接面11及链通用抵接面13相反的一侧的侧面。
[0097]如图3所示,履带板用判断部16在主体部IOa的与履带板用抵接面15相同的一侧的侧面,按照从量规端部向主体部IOa的顺序依次具有50%判断部(第一判断部)16a、80%判断部(第二判断部)16b及100%判断部(第三判断部)16c。另外,如图6所示,履带板用判断部16在履带板用抵接面15与履带板76的外侧面76b抵接的状态下,配置在履带齿片77的磨损部位77a侧。由此,在履带板用抵接面15与履带板76的外侧面76b抵接的状态下,只通过滑动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就能够容易地判断磨损的履带齿片77与履带板用判断部16中表示磨损进度的三个阶段中的哪一个阶段接近。
[0098]50%判断部16a设定成为表示履带板76接近部件更换时机的提醒阶段,在与部件更换的磨损量相当的规定量为100%的情况下,表示50%的磨损。
[0099]80%判断部16b设定成为表示履带板76逼近部件更换时机的警告阶段,在与部件更换的磨损量相当的规定量为100%的情况下,表示80%的磨损。
[0100]100%判断部16c设定成为表示履带板76已到部件更换时机的最终阶段,在与部件更换的磨损量相当的规定量为100%的情况下,表示100%的磨损。也就是说,在履带板用抵接面15与履带板76的外侧面76b抵接的状态下,履带齿片77的磨损部位77a磨损到与100%判断部16c对应的高度就意味着需要立刻更换部件。
[0101]由此,检查履带板76 (履带齿片77)的磨损的使用者通过使用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就能够一眼判断到部件更换时机所剩的时间。
[0102]需要说明的是,形成于履带板用判断部16的各高度差大于其他的链节用判断部12和链通用判断部14的高度差。这是由于履带板76 (履带齿片77)的磨损容许量(需要更换部件的规定磨损界限量)比其他部件大。
[0103]<磨损界限判断的方法>
[0104]本实施方式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对履带链节75、履带链通79及履带板76 (履带齿片77)分别按照如下方式判断各部件的磨损达到需要更换部件的界限中的哪一个阶段。
[0105]<关于履带链节75 >
[0106]如图4所示,在检查履带链节75的磨损量的情况下,使链节用抵接面11处于与履带板76的内侧面76a抵接的状态,并且按照如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滑动,使链节用判断部12接近履带链节75的磨损的踏面75a。
[0107]此时,履带链节75的磨损量的程度决定能够插入到链节用判断部12的哪一个高度差部分。
[0108]具体而言,使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沿箭头方向逐渐滑动,如果50%判断部12a不能插入履带链节75的磨损的踏面75a部分,则能够判断当前履带链节75的磨损量不到磨损界限量的50%。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判断到履带链节75的更换时机有一段时间。
[0109]另外,使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沿箭头方向逐渐滑动,如果只有50%判断部12a能够插入履带链节75的磨损的踏面75a部分,则能够判断当前履带链节75的磨损量在50%以上且不到80%。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判断履带链节75接近更换时机。
[0110]并且,使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沿箭头方向逐渐滑动,如果将80%判断部12b能够插入履带链节75的磨损的踏面75a部分,则能够判断当前履带链节75的磨损量在磨损界限量的80%以上且不到100%。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判断履带链节75逼近更换时机。
[011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通过上述简单的检查,就能够容易地判断履带链节75的磨损量处于更换时机的哪一阶段。
[0112]<关于履带链通79 >
[0113]如图5所示,在检查履带链通79的磨损量的情况下,使链通用抵接面13处于与履带板76的内侧面76a抵接的状态,并且按照如图5所示的箭头方向滑动,使链通用判断部14接近圆筒形的履带链通79的磨损部位79a。
[0114]此时,履带链通79的磨损量的程度决定能够插入链通用判断部14的哪一个高度差部分。
[0115]具体而言,使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沿箭头方向逐渐滑动,如果50%判断部14a不能插入履带链通79的磨损部位79a部分,则能够判断当前的履带链通79的磨损量不到磨损界限量的50%。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判断到履带链通79的更换时机有一段时间。
[0116]另外,使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沿箭头方向滑动,如果只有50%判断部14a能够插入履带链通79的磨损部位79a部分,则能够判断当前的履带链通79的磨损量在磨损界限量的50%以上且不到80%。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判断履带链通79接近更换时机。
[0117]并且,使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沿箭头方向逐渐滑动,如果将80%判断部12b能够插入履带链通79的磨损部位79a部分,则能够判断当前的履带链通79的磨损量在磨损界限量的80%以上且不到100%。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判断履带链通79逼近更换时机。
[0118]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通过上述简单的检查,就能够容易地判断履带链通79的磨损量处于更换时机的哪一阶段。
[0119]<关于履带板76 (履带齿片77) >
[0120]如图6所示,在检查履带板76(履带齿片77)的磨损量的情况下,使履带板用抵接面15处于与履带板76的外侧面76b抵接的状态下,并且按照如图6所示的箭头方向滑动,使履带板用判断部16接近履带齿片77的磨损部位77a。
[0121]此时,履带齿片77的磨损量的程度决定能够插入履带板用判断部16的哪一个高度差部分。
[0122]具体而言,使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沿箭头方向逐渐滑动,如果50%判断部16a不能插入履带齿片77的磨损部位77a部分,则能够判断当前的履带齿片77的磨损量不到磨损界限量的50%。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判断到履带板76 (履带齿片77)的更换时机有一段时间。
[0123]另外,使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沿箭头方向逐渐滑动,如果只有50%判断部16a能够插入履带齿片77的磨损部位77a部分,则能够判断当前的履带齿片77的磨损量在磨损界限量的50%以上且不满80%。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判断履带板76 (履带齿片77)接近更换时机。
[0124]并且,使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沿箭头方向逐渐滑动,如果将80%判断部16b能够插入履带齿片77的磨损部位77a部分,则能够判断当前的履带齿片77的磨损量在磨损界限量的80%以上且不到100%。由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判断履带板76 (履带齿片77)逼近更换时机。
[0125]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通过上述简单的检查,就能够容易地判断履带板76 (履带齿片77)的磨损量处于更换时机的哪一阶段。
[0126]〈主要特征〉[0127]本实施方式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是用于检查特定的推土机I的行驶部件(履带链节75、履带链通79、履带板76)磨损的工具,具有平板状的主体部10a、与各部件对应的抵接面11,13,15及判断部12,14,16。
[0128]各抵接面11,13,15设置在主体部IOa的端部,与判断各磨损部件的磨损量时的基准即基准面(履带板76的内侧面76a或外侧面76b)抵接。
[0129]各判断部12,14,16在各抵接面11,13,15与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设置在各部件的磨损侦彳,具有50%判断部12a,14a, 16a、80%判断部12b,14b, 16b、100%判断部16a,16b,16c。50 %判断部12a,14a,16a表示各部件的磨损量接近规定量。80%判断部12b, 14b, 16b经由高度差与50%判断部12a,14a, 16a邻接配置,表示磨损量与规定量近似。100%判断部12c,14c, 16c经由高度差与80%判断部12b,14b, 16b邻接配置,表示磨损量达到部件更换的规定量。
[0130]由此,使用者通过使各抵接面11,13,15处于与各部件侧的基准面(内侧面76a、外侧面76b)抵接的状态并通过确认各部件的磨损侧的部位与各部件所对应的判断部12,14,16中的哪一个高度差部分对应,就能够容易地判断各部件的磨损侧的部位相对于表示各磨损部件的更换时机的磨损界限量处于哪一个阶段。因此,与使用现有的卡尺式测量工具实施磨损检查的情况相比,不需要测量技能,能够瞬间判断磨损程度,因此通过简单的构成,任何人都能够容易地检查对象部件的磨损。
[0131]另外,如本实施方式所述,通过在一个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上设置实施多个部件的磨损检查的部位,就能够使用一个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对多个磨损部件实施判断。其结果,与针对每一个部件准备不同的量规的情况相比,能够以紧凑且简单的构成,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自由度。
[0132][其他实施方式]
[0133]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0134](A)
[013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对三个部件(履带链节75、履带链通79、履带板76)的磨损量进行判断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0136]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仅判断链通的磨损界限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0。
[0137]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0具有薄板状的主体部100a、抵接面113及磨损界限判断部114。
[0138]在该情况下,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抵接面113与履带板的内面侧的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通过使用分阶段地设定的50%判断部114a、80%判断部114b、100%判断部114c能够容易地判断部件更换时机。
[0139]其结果,不需要像卡尺式测量工具那样进行测量作业,通过简单的构成就能够一眼判断磨损界限。
[0140]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检查一个部件的磨损的量规,不限于如图7所示的链通,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其他部件(链节、履带板)。
[0141](B)
[014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磨损界限判断部,说明了将磨损界限量(规定量)分50%,80%,100%的三个阶段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0143]例如,只要是将磨损界限量分包括100%阶段的多个阶段的设定,可以不是上述的阶段,可以由80%、90%、100%三个阶段、60%,80%,100%三个阶段、50%、75%、100%三个阶段、80%、100%两个阶段或四个阶段以上的高度差来设定判断部。
[0144](C)
[014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100的主体部10a,IOOa由量具钢钢板或不锈钢钢板等金属形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0146]例如,可以由树脂等其他原材料形成。
[0147]另外,作为在主体部的周边形成各抵接面和各判断部的方法,可以采用对薄板状的主体部进行加工而形成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使用模具的注塑成形形成的方法。
[0148](D)
[014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检查推土机I的履带7a周边的磨损部件而使用本磨损界限判断量规1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0150]例如,除了推土机以外,也可以在实施液压挖掘机等履带式车辆行驶部件的磨损检查时使用本磨损界限判断量规。
[0151]工业实用性
[0152]本发明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得到瞬间判断磨损部件的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的效果,因此能够作为用于调查磨损部件的更换时机的检查用工具广泛被应用。
[0153]符号说明
[0154]I推土机(履带式车辆)
[0155]2驾驶室
[0156]3车体框架
[0157]4 推土铲
[0158]5松土装置
[0159]5a松土器支柱
[0160]5b松土器齿尖
[0161]7行驶装置
[0162]7a 履带
[0163]10磨损界限判断量规
[0164]IOa主体部
[0165]11链节用抵接面(抵接面、第一抵接面)
[0166]12链节用判断部(磨损界限判断部、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
[0167]12a 50%判断部(第一判断部)
[0168]12b 80%判断部(第二判断部)
[0169]12c 100%判断部(第三判断部)
[0170]13链通用抵接面(抵接面、第二抵接面)
[0171]14链通用判断部(磨损界限判断部、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
[0172]14a 50%判断部(第一判断部)[0173]14b 80%判断部(第二判断部)
[0174]14c 100%判断部(第三判断部)
[0175]15履带板用抵接面(抵接面、第三抵接面)
[0176]16履带板用判断部(磨损界限判断部、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
[0177]16a 50%判断部(第一判断部)
[0178]16b 80%判断部(第二判断部)
[0179]16c 100%判断部(第三判断部)
[0180]41推土铲提升缸
[0181]42推土铲倾斜缸
[0182]51松土器提升缸
[0183]52松土器倾斜缸
[0184]71履带架
[0185]72空转轮
[0186]73 链轮
[0187]74a, 74b 转轮
[0188]75履带链节
[0189]75a 踏面
[0190]76履带板
[0191]76a内侧面(基准面)
[0192]76b外侧面(基准面)
[0193]77履带齿片
[0194]77a 部位
[0195]78连结销
[0196]79履带链通
[0197]79a 部位
[0198]100磨损界限判断量规
[0199]IOOa 主体部
[0200]113抵接面
[0201]114磨损界限判断部
[0202]114a 50% 判断部
[0203]114b 80% 判断部
[0204]114c 100% 判断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判断履带式车辆的行驶部件的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时使用,其特征在于,具有: 平板状的主体部; 抵接面,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在实施部件的磨损量的判断时与成为基准的基准面抵接; 磨损界限判断部,在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其设置在所述部件的磨损侧,具有表示磨损量接近所述规定量的第一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所述第一判断部邻接配置且表示磨损量与所述规定量近似的第二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所述第二判断部邻接配置且表示磨损量达到所述规定量的第三判断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其特征在于, 为了实施大小不同的测量部位的磨损界限的判断,具有多组所述抵接面和所述磨损界限判断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其特征在于, 多组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磨损界限判断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不同的侧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面设置成为与多个所述磨损界限判断部对应的共用的抵接面。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部件包括构成履带式车辆的行驶装置的履带链节、履带链通及履带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其特征在于, 判断所述履带链通的磨损界限的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判断所述履带板的磨损界限的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相反的面上, 判断所述履带链节的磨损界限的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所述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不同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所述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同一侧面上,使用共用的所述抵接面进行判断。
8.一种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判断履带式车辆的行驶部件的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时使用,其特征在于,具有: 平板状的主体部; 第一抵接面,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在实施部件的磨损量的判断时与成为基准的基准面抵接; 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在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其设置在所述部件的磨损侧,具有表示磨损量接近所述规定量的第一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所述第一判断部邻接配置且表示磨损量与所述规定量近似的第二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所述第二判断部邻接配置且表示磨损量达到所述规定量的第三判断部; 第二抵接面,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抵接面不同的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在实施部件的磨损量的判断时与成为基准的基准面抵接; 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在所述第二抵接面与所述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其设置在所述部件的磨损侧,具有表示磨损量接近所述规定量的第一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所述第一判断部邻接配置且表示磨损量与所述规定量近似的第二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所述第二判断部邻接配置且表示磨损量达到所述规定量的第三判断部; 第三抵接面,设置在与所述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不同的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在实施部件的磨损量的判断时与成为基准的基准面抵接; 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在所述第三抵接面与所述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其设置在所述部件的磨损侧,具有表示磨损量接近所述规定量的第一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所述第一判断部邻接配置且表示磨损量与所述规定量近似的第二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所述第二判断部邻接配置且表示磨 损量达到所述规定量的第三判断部。
【文档编号】G01B5/02GK103998892SQ201380003806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北直明, 藤崎均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