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1756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其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第一试剂仓、用于存放第二试剂的注射器、光学面保护套以及杯盖;第一试剂仓、注射器的套筒均安装在光学面保护套内,注射器位于第一试剂仓的外侧;注射器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第一试剂仓内部连通;杯盖与光学保护套上部的外侧壁密封连接;光学面保护套的内侧壁及第一试剂仓的外侧壁均与注射器的套筒密封连接;注射器的柱塞的推压端位于杯盖内,或者注射器的柱塞的推压端穿出光学保护套的外侧壁;第一试剂仓下部的侧壁或底面设有光学面;光学面保护套上开设有通光孔,通光孔的位置与光学面相对应。本发明具有简化用户操作流程和专业技能,提高测试速度的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检验分析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比色杯结构。本发明为申请号为201210047959.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3]
【背景技术】
[0004]国内外现有的常规技术方案,通常是试剂与比色杯分开放置,原因是试剂需要冷藏,保证不变质,一般会存放在专用试剂瓶内,设计有专用试剂制冷仓。比色杯可以是一次性塑料杯或永久性玻璃杯,工作时使用专用吸样针将冷藏试剂吸出,再吐到比色杯中,和样本反应,通过光学系统检测其变化而测定其含量或成分。
[0005]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
1、分置试剂和比色杯,需要用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懂得操作设备的原理、方法、以及定标、质控、参数设置等专业知识;
2、操作流程复杂,出测试结果时间周期长;
3、对于全自动的设备,分置结构导致成本增加,体积庞大,设备复杂,可靠性下降。
[0006]

【发明内容】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能够简化操作流程及降低用户技术门槛的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其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第一试剂仓、用于存放第二试剂的注射器、以及杯盖;注射器的套筒位于第一试剂仓内,并与第一试剂仓密封连接;注射器的出液口与第一试剂仓连通,注射器的柱塞的推压端位于杯盖内;杯盖的内侧壁与第一试剂仓上部的外侧壁密封连接;第一试剂仓下部的侧壁或底面设有光学面。
[0009]作为优选的结构,第一试剂仓内还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中空筒状结构的杆体以及设置在杆体底部的搅拌桨,杆体的外周缘上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支撑在第一试剂仓的内壁;所述搅拌桨为单桨叶结构或双桨叶或三桨叶结构或多桨叶结构;注射器的套筒位于杆体内或杆体外。
[0010]作为更优选的机构,该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还包括光学面保护套,所述光学面保护套套接在第一试剂仓的下部,光学面保护套上开设有通光孔,通光孔的位置与光学面相对应。
[0011]本发明还提出另外一种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其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第一试剂仓、用于存放第二试剂的注射器、光学面保护套以及杯盖;第一试剂仓、注射器的套筒均安装在光学面保护套内,注射器位于第一试剂仓的外侧;注射器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第一试剂仓内部连通;杯盖与光学保护套上部的外侧壁密封连接;光学面保护套的内侧壁及第一试剂仓的外侧壁均与注射器的套筒密封连接;注射器的柱塞的推压端位于杯盖内,或者注射器的柱塞的推压端穿出光学保护套的外侧壁;第一试剂仓下部的侧壁或底面设有光学面;光学面保护套上开设有通光孔,通光孔的位置与光学面相对应。
[0012]作为优选的结构,第一试剂仓内还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中空筒状结构的杆体以及设置在杆体底部的搅拌桨,杆体的外周缘上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支撑在第一试剂仓的内壁;所述搅拌桨为单桨叶结构或双桨叶或三桨叶结构或多桨叶结构。
[0013]本发明还提出另外一种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其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第一试剂仓、用于存放第二试剂的注射器、以及杯盖;杯盖的内侧壁与第一试剂仓上部的外侧壁密封连接;注射器位于第一试剂仓的底部,注射器的出液口通过第一试剂仓的底部与第一试剂仓的内部连通,注射器的柱塞的推压端位于第一试剂仓的底部的下方;第一试剂仓下部的侧壁设有光学面。
[0014]作为优选的结构,该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还包括光学面保护套,所述光学面保护套套接在第一试剂仓的下部,光学面保护套上开设有通光孔,通光孔的位置与光学面相对应。
[0015]本发明还提出另外一种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其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第一试剂仓、用于存放第二试剂的注射器;注射器的套筒的外壁与第一试剂仓上部的外壁密封连接,注射器的出液口与第一试剂仓的内部连通;注射器的柱塞的推压端位于第一试剂仓顶部的开口的上方;第一试剂仓下部的侧壁和/或底面设有光学面。
[0016]作为优选的结构,该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还包括杯盖;注射器的套筒为环状结构,注射器的柱塞也为环状结构,柱塞与套筒相互配合;注射器的中部形成有一与外界连通的通道,杯盖的内顶壁向下延伸有塞体,杯盖安装在柱塞的顶部,且塞体与通道密封连接。
[0017]作为更优选的结构,该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还包括光学面保护套,所述光学面保护套套接在第一试剂仓的下部,光学面保护套上开设有通光孔,通光孔的位置与光学面相对应。
[0018]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将Rl试剂及R2试剂按照测试需要的参数以一定的比例分别预先封装在比色杯的第一试剂仓、注射器内,并根据Rl试剂及R2试剂的比例参数制作出具有相应信息的条形码,并把该条形码贴在比色杯的外部,使用时,用户通过扫描比色杯上条形码读入厂家事先测定好的定标参数,然后仅需推动注射器使Rl试剂与R2试剂混合后加入样本即可进行测试,从而达到简化用户操作流程和专业技能,提高测试速度的目的。
[0019]【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的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的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九的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的剖视图。
[00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0023]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其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第一试剂仓3、用于存放第二试剂(即R2试剂)的注射器4、光学面保护套I搅拌装置5以及杯盖2。
[0024]注射器4的结构可与现有技术相同,可由套筒401、柱塞402构成,出液口 404可设置在套筒401的底部,柱塞402的一端插进套筒401内并与套筒401的内壁密封起来,柱塞402、套筒401的内壁及底部三者围成的空间即可存储R2试剂。柱塞402的另一端即为推压端403,抽拉或按压推压端403即可实现吸取R2试剂或挤出R2试剂。
[0025]注射器4的套筒401位于第一试剂仓3内,并与第一试剂仓3密封连接。套筒401与第一试剂仓3的密封连接方式可以是:套筒401上部的外壁设有翻边,套筒401翻边的大小与第一试剂仓3顶部的开口相匹配,即可实现密封;或者,套筒401的外壁设有螺纹,第一试剂仓3内壁设有螺纹,套筒401的螺纹与第一试剂仓3的螺纹匹配并螺接,也可以实现密封。
[0026]注射器4的出液口 404与第一试剂仓3连通,注射器4的柱塞402的推压端403位于杯盖2内;杯盖2的内侧壁与第一试剂仓3上部的外侧壁密封连接。杯盖2与第一试剂仓3的密封连接方式,本实施例采用了螺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
[0027]第一试剂仓3下部的侧壁和底面均设有光学面301。
[0028]搅拌装置5安装在第一试剂仓3内,所述搅拌装置5包括中空筒状结构的杆体501以及设置在杆体501底部的搅拌桨502,杆体501的外周缘上设置有翻边,杆体501的翻边支撑在第一试剂仓3的内壁;所述搅拌桨502为双桨叶结构;注射器4的套筒401位于杆体501内或杆体外。
[0029]所述光学面保护套I套接在第一试剂仓3的下部,光学面保护套I上开设有通光孔101,通光孔101的位置与光学面301相对应。
[0030]使用时,第一试剂仓3内预封装有Rl试剂,注射器4内预封装有R2试剂,比色杯的外部贴有具有标定信息的条形码,可用扫描器读出条形码中的信息。把杯盖2旋开,按压柱塞402的推压端403,使R2试剂进入第一试剂仓3内并与Rl试剂混合,取出注射器4,然后向第一试剂仓3内加入样本,将搅拌装置5连接一外部电机,电机使搅拌装置5旋转,使Rl试剂、R2试剂、样本充分混合后发生反应,便于得到精确的测试结果。
[0031]本实施例的光学面可仅设于第一试剂仓下部的侧壁或底面。[0032]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搅拌装置的搅拌桨502A的结构。本实施例的搅拌桨502A采用单桨叶结构。
[0033]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搅拌装置的搅拌桨502B的结构。本实施例的搅拌桨502B采用三桨叶结构。
[0034]由实施例一至三可知,搅拌桨还可采用多桨叶结构。
[0035]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注射器与搅拌装置的位置关系。详述如
下:
一种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其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第一试剂仓3C、用于存放第二试齐IJ (即R2试剂)的注射器、光学面保护套IC搅拌装置以及杯盖2C。
[0036]注射器的套筒401C位于第一试剂仓3C内,并与第一试剂仓3C密封连接。
[0037]注射器的出液口 404C与第一试剂仓3C连通,注射器的柱塞402C的推压端403C位于杯盖2C内;杯盖2C的内侧壁与第一试剂仓3C上部的外侧壁密封连接。
[0038]第一试剂仓3C下部的侧壁和底面均设有光学面301C。
[0039]搅拌装置安装在第一试剂仓3C内,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中空筒状结构的杆体501C以及设置在杆体501C底部的搅拌桨502C,杆体501C的外周缘上设置有翻边,杆体501C的翻边支撑在第一试剂仓3C的内壁;所述搅拌桨502C为双桨叶结构;注射器的套筒401C位于杆体50IC外。
[0040]所述光学面保护套IC套接在第一试剂仓3C的下部,光学面保护套IC上开设有通光孔101C,通光孔IOlC的位置与光学面301C相对应。
[0041]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用户在加入样本时,无需取出注射器。
[0042]本实施例的光学面可仅设于第一试剂仓下部的侧壁或底面。
[0043]实施例五
如图7所示,一种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其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第一试剂仓3D、用于存放第二试剂(即R2试剂)的注射器、光学面保护套1D、搅拌装置以及杯盖2D。
[0044]第一试剂仓3D、注射器的套筒401D均安装在光学面保护套ID内,注射器位于第一试剂仓3D的外侧;注射器的出液口 404D通过管道40?与第一试剂仓3D内部连通;杯盖2D与光学保护套ID上部的外侧壁密封连接;光学面保护套ID的内侧壁及第一试剂仓3D的外侧壁均与注射器的套筒401D密封连接;注射器的柱塞402D的推压端403D位于杯盖2D内;第一试剂仓3D下部的侧壁和底面均设有光学面301D ;光学面保护套ID上开设有通光孔101D,通光孔IOlD的位置与光学面301D相对应。
[0045]搅拌装置安装在第一试剂仓3D内,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中空筒状结构的杆体501D以及设置在杆体501D底部的搅拌桨502D,杆体501D的外周缘上设置有翻边,杆体501D的翻边支撑在第一试剂仓3D的内壁;所述搅拌桨502D为双桨叶。
[0046]本实施例的光学面可仅设于第一试剂仓下部的侧壁或底面。
[0047]实施例六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者注射器的结构变形以及柱塞的推压端的位置。详述如下:
一种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其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第一试剂仓3E、用于存放第二试剂(即R2试剂)的注射器、光学面保护套1E、搅拌装置以及杯盖2E。
[0048]第一试剂仓3E、注射器的套筒401E均安装在光学面保护套IE内,注射器位于第一试剂仓3E的外侧;注射器的出液口 404E通过管道405E与第一试剂仓3E内部连通;杯盖2E与光学保护套IE上部的外侧壁密封连接;光学面保护套IE的内侧壁及第一试剂仓3E的外侧壁均与注射器的套筒401E密封连接。
[0049]注射器的柱塞402E的推压端403E穿出光学保护套IE的外侧壁。对比图7和图8可知,注射器实质上由图7的纵向放置改成了横向放置。柱塞402E的底部改为压板,套筒401E改为光学面保护套IE内的一个固定腔体结构。
[0050]第一试剂仓3E下部的侧壁和底面均设有光学面301E ;光学面保护套IE上开设有通光孔101E,通光孔IOlE的位置与光学面301E相对应。
[0051]搅拌装置安装在第一试剂仓3E内,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中空筒状结构的杆体501E以及设置在杆体501E底部的搅拌桨502E,杆体501E的外周缘上设置有翻边,杆体501E的翻边支撑在第一试剂仓3E的内壁;所述搅拌桨502E为双桨叶。
[0052]本实施例的光学面可仅设于第一试剂仓下部的侧壁或底面。
[0053]实施例七 如图9所示,一种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其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第一试剂仓3F、用于存放第二试剂的注射器、光学面保护套IF以及杯盖2F ;杯盖2F的内侧壁与第一试剂仓3F上部的外侧壁密封连接;注射器位于第一试剂仓3F的底部,注射器的出液口 404F通过第一试剂仓3F的底部与第一试剂仓3F的内部连通,注射器的柱塞402F的推压端403F位于第一试剂仓3F的底部的下方;第一试剂仓3F下部的侧壁设有光学面401F。
[0054]所述光学面保护套IF套接在第一试剂仓3F的下部,光学面保护套IF上开设有通光孔101F,通光孔IOlF的位置与光学面301F相对应。
[0055]本实施例也可以在第一试剂仓内安装如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搅拌
>J-U ρ?α装直。
[0056]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注射器与第一试剂仓的连接关系。详述如下:
一种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其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第一试剂仓、用于存放第二试剂的注射器以及光学面保护套;注射器的套筒的外壁与第一试剂仓上部的外壁密封连接,注射器的出液口与第一试剂仓的内部连通;注射器的柱塞的推压端位于第一试剂仓顶部的开口的上方;第一试剂仓下部的侧壁和/或底面设有光学面。
[0057]所述光学面保护套套接在第一试剂仓的下部,光学面保护套上开设有通光孔,通光孔的位置与光学面相对应。
[0058]实施例九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八的区别在于注射器的结构。详述如下:
一种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其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第一试剂仓3G、用于存放第二试剂的注射器、光学面保护套IG以及杯盖2G。[0059]注射器的套筒401G的外壁与第一试剂仓3G上部的外壁密封连接,注射器的出液口 404G与第一试剂仓3G的内部连通;注射器的柱塞402G的推压端403G位于第一试剂仓3G顶部的开口的上方;第一试剂仓3G下部的侧壁和/或底面设有光学面301G。
[0060]注射器的套筒401G为环状结构,注射器的柱塞402G也为环状结构,柱塞402G与套筒401G相互配合;注射器的中部形成有一与外界连通的通道6,杯盖2G的内顶壁向下延伸有塞体201G,杯盖2G安装在柱塞402G的顶部(即推压端403G上),且塞体201G与通道6密封连接。
[0061]所述光学面保护套IG套接在第一试剂仓3G的下部,光学面保护套IG上开设有通光孔101G,通光孔IOlG的位置与光学面301G相对应。
[0062]上述实施例中,光学面保护套的目的在于为了防止用户意外用手或其它物体触碰到光学面,造成污溃或划伤,影响测试效果。而实施例一至三、实施例六至九可以不设有光学面保护套。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搅拌装置也可适用于其他实施例。
[0063]从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实现了医疗检验分析仪器如各种全自动、半自动或即时诊断设备的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等设备上试剂预先封装在比色杯上,从而简化了操作、降低了用户技术门槛。
[0064]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设有开口的第一试剂仓、用于存放第二试剂的注射器、光学面保护套以及杯盖;第一试剂仓、注射器的套筒均安装在光学面保护套内,注射器位于第一试剂仓的外侧;注射器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第一试剂仓内部连通;杯盖与光学保护套上部的外侧壁密封连接;光学面保护套的内侧壁及第一试剂仓的外侧壁均与注射器的套筒密封连接;注射器的柱塞的推压端位于杯盖内,或者注射器的柱塞的推压端穿出光学保护套的外侧壁;第一试剂仓下部的侧壁或底面设有光学面;光学面保护套上开设有通光孔,通光孔的位置与光学面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试剂仓内还安装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中空筒状结构的杆体以及设置在杆体底部的搅拌桨,杆体的外周缘上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支撑在第一试剂仓的内壁;所述搅拌桨为单桨叶结构或双桨叶或三桨叶结构或多桨叶结构。
【文档编号】G01N21/03GK103884652SQ201410040858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8日
【发明者】何毅 申请人:何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