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3565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建立实验地区的速度模型,设定炮点、检波点、目标层位;在每一炮点或检波点的位置发射一组射线,射线到达目标层位后终止,记录每一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根据射线数据对目标层位的CMP点集进行组内插值计算,获得目标层位的CMP点集对应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选取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获得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根据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通过迭代插值计算获得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在目标层位上的反射点;通过插值计算获得反射点到述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走时之和。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关于石油勘探技术,主要涉及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尤指一种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中,介质速度的计算可以利用相干反演技术,根据给定的若干个扫描速度,对其中每一个扫描速度生成一个相应的介质模型,在此模型上计算射线走时并与道集数据比较得出在当前速度模型下的相似度,最终获得介质速度。因此,射线走时的计算很大程度影响到最终结果的精确程度和计算效率。现有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一般是采用射线追踪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但是计算效率低下,而且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往往存在严重的重复计算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及系统,以达到高效率的走时计算并能保证计算精度。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实验地区数据建立所述实验地区的速度模型,在所述速度模型上设定炮点、检波点,并设定所述速度模型的目标层位;步骤2,在每一所述炮点或检波点的位置发射一组射线,射线到达所述目标层位后终止,并记录每一所述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步骤3,根据所述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对所述目标层位的CMP点集进行组内插值计算,获得所述目标层位的CMP点集对应所述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步骤4,在所述炮点或检波点中选取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并从所述目标层位的CMP点集对应所述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中获得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步骤5,根据所述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通过迭代插值计算获得所述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在目标层位上的反射点;步骤6,根据所述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通过插值计算获得所述反射点到述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走时之和。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系统,包括: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实验地区的数据建立所述实验地区的速度模型,在所述速度模型上设定炮点、检波点,并设定所述速度模型的目标层位;射线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在每一所述炮点或检波点的位置发射一组射线,射线到达所述目标层位后终止,并记录每一所述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插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对所述目标层位的CMP点集进行组内插值计算,获得所述目标层位的CMP点集对应所述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射线数据选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炮点或检波点中选取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并从所述目标层位的CMP点集对应所述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中获得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反射点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通过迭代插值计算获得所述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在目标层位上的反射点;射线走时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通过插值计算获得所述反射点到述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走时之和。
[0006]本发明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及系统能够高效地计算相干反演算法中所需要的射线走时信息,并且也能达到较高的精度,同时该算法可以并行运行,提高了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0008]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流程图。
[0009]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中步骤3的详细流程图。
[0010]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中步骤5的详细流程图。
[0011]图4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射线方向与目标层位的法向量的夹角示意图。
[0012]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系统中插值计算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系统中反射点获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16]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步骤1,采集实验地区数据建立实验地区的速度模型,在速度模型上设定炮点、检波点,并设定速度模型的目标层位。
[0018]步骤2,在每一炮点或检波点的位置发射一组射线,射线到达目标层位后终止,并记录每一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
[0019]在本步骤中,每一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包括:每一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中的每一射线与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每一射线在交点位置的射线方向,每一射线到交点位置的走时。
[0020]步骤3,根据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对目标层位的CMP点集进行组内插值计算,获得目标层位的CMP点集对应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
[0021]步骤4,在炮点或检波点中选取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并从目标层位的CMP点集对应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中获得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
[0022]步骤5,根据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通过迭代插值计算获得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在目标层位上的反射点。
[0023]步骤6,根据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通过插值计算获得反射点到述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走时之和。
[0024]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步骤3有以下详细流程,结合图2所示,步骤3具体包括:
[0025]步骤31,根据每一射线与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记录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中的相邻两条射线与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之间覆盖的CMP点。
[0026]步骤32,根据CMP点的位置以及相邻两条射线与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将相邻两条射线在交点位置的射线方向以及相邻两条射线到交点位置的走时插值到CMP点,获得CMP点对应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
[0027]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步骤5有以下详细流程,结合图3所示,步骤5具体包括:
[0028]步骤51,在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之间的目标层位上设定一假设点。
[0029]步骤52,从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中,获取假设点两侧相邻的两个CMP点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并通过插值获得假设点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
[0030]步骤53,根据假设点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分别得到第一炮点的射线在假设点的射线方向与假设点的法向量的夹角、第一检波点的射线在假设点的射线方向与假设点的法向量的夹角。
[0031]步骤54,比较步骤53得到的两夹角的大小关系,并根据大小关系在假设点的相应一侧以一定步长选取另一假设点。
[0032]重复执行步骤52至步骤54,当选取到某一假设点,使某一假设点的两夹角之差小于一设定阈值时计算终止,某一假设点为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在目标层位上的反射点。
[0033]为了对上述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进行更为清楚的解释,下面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说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不当的限定。
[0034]首先,结合步骤I,根据实验地区的采集数据,建立该地区的速度模型,在速度模型上设定炮和检波点,并定义目标层位。
[0035]结合步骤2,在速度模型上,将每一个炮点和检波点作为发射点,每一个发射点向下发射一组射线,射线到达目标层位后即终止。
[0036]然后对每一个发射点,记录从它发出的这组射线中的每一条射线与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射线在交点位置的方向以及射线达到交点位置时的走时这三项数据。这组射线的射线数据按照其与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的横坐标有序排列,对每一个发射点形成一组这样的记录。
[0037]结合步骤3,对前面获得的各组记录分别进行组内线性插值,即对每一个发射点,将其对应的一组记录中的射线方向和走时数据插值到目标层位的各个CMP点上。插值计算在每一个发射点对应一组记录内部进行,不同发射点对应的记录之间不进行插值计算。
[0038]对每一个发射点对应的一组记录,依次遍历该组记录的所有信息,对任意相邻的两个记录A和B,计算出A和B信息记录的位置之间覆盖的CMP点的个数,对每个被覆盖的CMP点,根据该CMP点的位置和A、B两个记录中的交点位置将A、B中记录的射线方向和走时信息插值到该CMP点,得到该CMP点的射线方向和走时。
[0039]插值计算完成后,对每一个发射点都得到一记录表,此表记录了目标层位每个CMP点处对应于该发射点的射线方向与走时。
[0040]结合步骤4,选择并根据需要计算的炮点(S)和检波点(R)位置,从前一步的计记录表中找到S和R对应的记录表,即CMP点对应S的射线方向与走时、CMP点对应R的射线方向与走时。
[0041]结合步骤5,根据前一步得到的S和R的记录表,在目标层位上找个S和R对应的反射点。
[0042]结合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射线方向与目标层位的法向量的夹角示意图。对于某一个发射点K,目标层位上某个位置P,定义该发射点对应的记录表中的射线在P点的方向与目标层位在P点法向量方向的夹角为Q1,即:θ(κ,ρ)。其中,若P点不在CMP位置上,可由包含P点的两个最近的CMP点位置上的射线数据插值得到P点的射线方向。这里,包含P点的两个最近的CMP点就是P点两侧相邻的两个CMP点。
[0043]在本步骤中,首先,要在目标层位上寻找包含反射点的区间:设S和R的中点位置为X点(X= (S+R)/2),将X点垂直向下投影在目标层位上得到点凡。根据S和R的记录表,将点Mtl两侧相邻的两个CMP点的射线数据插值到点Μ。,分别得到Θ (S7M0)和Θ (R,M。)。
[0044]然后,判断Θ (S,M0)和Θ (R, M0)的大小关系,不失一般性,假设Θ (S,M0)大于Θ (R,M。),则从Mtl向左侧或右侧以一定步长选取点M1,再计算得到Θ (S7M1)和Θ (RjM1)并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若Θ (S,M1)和Θ (RjM1)的大小关系与Θ (S7M0)和Θ (RjM0)的大小关系相反,则认为凡和札组成的区间包含了反射点,记录M1的位置;否则继续扩大步长,从M0向左侧或右侧以一定步长选取点Mi,直至认为M0和Mi组成的区间包含了反射点,将这个位置(点M1或点Mi)记作N。。
[0045]迭代计算获得反射点:在M0和N。区间进行二分查找,选取M0和N。某一位置N1并通过S和R的记录表插值计算得到Θ (S,N1)和Θ (R,N1),当这两个角度的大小之差小于给定阈值,则认为N1点为反射点,终止迭代并根据S和R的记录表分别在N1处插值得到的两个射线走时之和作为所需的射线走时。否则,当N1处的Θ (S,NI)大于Θ (R, NI)时,如果Θ (S,MO)小于Θ (R, MO)则由N1与Mtl组成一个新区间,如果Θ (S,N0)小于Θ (R, N0)则由N1与Ntl组成一个新区间;在得到的新区间上重新进行迭代直至找到反射点。
[0046]结合步骤6,找到反射点后,根据S和R的记录表分别在N1处插值得到的两个射线走时之和作为所需的射线走时,即射线从S到反射点再到R的走时。
[0047]本发明的步骤5、6是对需要计算走时炮点及检波点,分别找到该炮点和检波点对应的记录,然后在目标层位上迭代搜索一个合适的位置,使得该位置上炮点记录的射线方向与检波点记录的射线方向在一定精度下符合反射定律。这时,该炮点和检波点的走时就是在该位置上炮点记录的走时与检波点记录的走时之和。
[0048]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系统,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该系统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方法相似,因此该系统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0049]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
[0050]模型建立模块101,用于根据实验地区的数据建立实验地区的速度模型,在速度模型上设定炮点、检波点,并设定速度模型的目标层位。
[0051]射线数据采集模块102,用于在每一炮点或检波点的位置发射一组射线,射线到达目标层位后终止,并记录每一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
[0052]插值计算模块103,用于根据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对目标层位的CMP点集进行组内插值计算,获得目标层位的CMP点集对应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
[0053]射线数据选取模块104,用于在炮点或检波点中选取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并从目标层位的CMP点集对应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中获得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
[0054]反射点获取模块105,用于根据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通过迭代插值计算获得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在目标层位上的反射点。
[0055]射线走时计算模块106,用于根据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通过插值计算获得反射点到述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走时之和。
[0056]在本实施例中,射线数据采集模块102中记录的每一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包括:每一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中的每一射线与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每一射线在交点位置的射线方向,每一射线到交点位置的走时。
[0057]在本实施例中,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系统中插值计算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插值计算模块103还包括:
[0058]CMP点选取单元1031,用于根据每一射线与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记录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中的相邻两条射线与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之间覆盖的CMP点;
[0059]CMP点射线数据获取单元1032,用于根据CMP点的位置以及相邻两条射线与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将相邻两条射线在交点位置的射线方向以及相邻两条射线到交点位置的走时插值到CMP点,获得CMP点对应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
[0060]在本实施例中,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系统中反射点获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反射点获取模块105还包括:
[0061]假设点设定单兀1051,用于在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之间的目标层位上设定一假设点。
[0062]假设点射线数据获取单元1052,用于从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中,获取假设点两侧相邻的两个CMP点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并通过插值获得假设点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
[0063]夹角计算单元1053,用于根据假设点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分别得到第一炮点的射线在假设点的射线方向与假设点的法向量的夹角、第一检波点的射线在假设点的射线方向与假设点的法向量的夹角。
[0064]夹角比较单元1054,用于比较夹角计算单元得到的两夹角的大小关系,并根据大小关系在假设点的相应一侧以一定步长选取另一假设点。
[0065]反射点获取模块105重复运行假设点射线数据获取单元1052、夹角计算单元1053及夹角比较单元1054,当选取到某一假设点,使某一假设点的两夹角之差小于一设定阈值时运行终止,某一假设点为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在目标层位上的反射点。
[0066]本发明主要是利用速度模型和目标层位发射射线得到射线与目标层位交点的位置、方向、走时等信息。然后将得到的信息插值到目标层位的所有CMP位置上。得到每一个射线发射点的记录表。最后针对每一对给定的炮检点,根据记录表信息计算出所需的走时信息。所有计算出的走时可用于返回给相干反演算法,进行地震勘探数据的其他处理。
[0067]本发明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及系统能够高效地计算相干反演算法中所需要的射线走时信息,并且也能达到较高的精度,同时该算法可以并行运行,提高了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效率。
[0068]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集实验地区数据建立所述实验地区的速度模型,在所述速度模型上设定炮点、检波点,并设定所述速度模型的目标层位; 步骤2,在每一所述炮点或检波点的位置发射一组射线,射线到达所述目标层位后终止,并记录每一所述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步骤3,根据所述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对所述目标层位的CMP点集进行组内插值计算,获得所述目标层位的CMP点集对应所述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步骤4,在所述炮点或检波点中选取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并从所述目标层位的CMP点集对应所述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中获得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 步骤5,根据所述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通过迭代插值计算获得所述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在目标层位上的反射点; 步骤6,根据所述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通过插值计算获得所述反射点到述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走时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每一所述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包括: 每一所述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中的每一射线与所述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所述每一射线在交点位置的射线方向,所述每一射线到交点位置的走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根据所述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对所述目标层位的CMP点集进行组内插值计算,获得所述目标层位的CMP点集对应所述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包括: 步骤31,根据所述每一射线与所述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记录所述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中的相邻两条射线与所述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之间覆盖的CMP点; 步骤32,根据所述CMP点的位置以及所述相邻两条射线与所述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将所述相邻两条射线在交点位置的射线方向以及所述相邻两条射线到交点位置的走时插值到所述CMP点,获得所述CMP点对应所述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根据所述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通过迭代插值计算获得所述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在目标层位上的反射点包括: 步骤51,在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之间的目标层位上设定一假设点; 步骤52,从所述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中,获取所述假设点两侧相邻的两个CMP点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并通过插值获得所述假设点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 步骤53,根据所述假设点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分别得到第一炮点的射线在所述假设点的射线方向与所述假设点的法向量的夹角、第一检波点的射线在所述假设点的射线方向与所述假设点的法向量的夹角; 步骤54,比较所述步骤53得到的两夹角的大小关系,并根据所述大小关系在所述假设点的相应一侧以一定步长选取另一假设点; 重复执行所述步骤52至步骤54,当选取到某一假设点,使所述某一假设点的两夹角之差小于一设定阈值时计算终止,所述某一假设点为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在目标层位上的反射点。
5.一种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实验地区的数据建立所述实验地区的速度模型,在所述速度模型上设定炮点、检波点,并设定所述速度模型的目标层位; 射线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在每一所述炮点或检波点的位置发射一组射线,射线到达所述目标层位后终止,并记录每一所述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 插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对所述目标层位的CMP点集进行组内插值计算,获得所述目标层位的CMP点集对应所述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 射线数据选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炮点或检波点中选取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并从所述目标层位的CMP点集对应所述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中获得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 反射点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通过迭代插值计算获得所述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在目标层位上的反射点; 射线走时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通过插值计算获得所述反射点到述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走时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线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在每一所述炮点或检波点的位置发射一组射线,射线到达所述目标层位后终止,并记录的每一所述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的射线数据包括: 每一所述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中的每一射线与所述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所述每一射线在交点位置的射线方向,所述每一射线到交点位置的走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值计算模块还包括:CMP点选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每一射线与所述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记录所述炮点或检波点发出的一组射线中的相邻两条射线与所述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之间覆盖的CMP点;CMP点射线数据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CMP点的位置以及所述相邻两条射线与所述目标层位的交点位置,将所述相邻两条射线在交点位置的射线方向以及所述相邻两条射线到交点位置的走时插值到所述CMP点,获得所述CMP点对应所述炮点或检波点的射线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预计算插值的射线走时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点获取模块还包括: 假设点设定单元,用于在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之间的目标层位上设定一假设点;假设点射线数据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CMP点集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中,获取所述假设点两侧相邻的两个CMP点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并通过插值获得所述假设点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 夹角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假设点对应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的射线数据,分别得到第一炮点的射线在所述假设点的射线方向与所述假设点的法向量的夹角、第一检波点的射线在所述假设点的射线方向与所述假设点的法向量的夹角; 夹角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所述夹角计算单元得到的两夹角的大小关系,并根据所述大小关系在所述假设点的相应一侧以一定步长选取另一假设点; 所述反射点获取模块重复运行所述假设点射线数据获取单元、夹角计算单元及夹角比较单元,当选取到某一假设点,使所述某一假设点的两夹角之差小于一设定阈值时运行终止,所述某一假设点为第一炮点及第一检波点在目标层位上的反射点。
【文档编号】G01V1/28GK104133238SQ201410363926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8日
【发明者】梁兼栋, 郝晓光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