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heed纤维阵列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623844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基于theed纤维阵列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fffiED纤维阵列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静电纺丝装置喷射聚合物溶液,结合直线高速移动台进给实现密度可控有向的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阵列纺丝;之后,通过磁控滅射手段在微纳纤维阵列上修饰镍铬合金薄膜电阻层,实现基于THEED纤维阵列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制备。本发明制备过程耗时短,耗能少,效率高;在材料方面仅用到少量—的聚合物溶液与靶材,材料成本低;通过调节直线高速移动台进给速度,可以自由控制有向微纳纤维阵列密度;通过对溶剂参数和操作参数的调整,可以更为精确的控制有向微纳纤维阵列的直径;通过调节滅射参数,可以实现薄膜电阻层厚度的调节。
【专利说明】基于THEED纤维阵列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传感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THEED (Ν,Ν,Ν',Ν' -四羟乙 基乙二胺)纤维阵列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 大的国家之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全球环境公约 履约对策与气候变化科学不确定性及其影响研究,开发全球环境变化监测和温室气体减排 技术,提升应对环境变化及履约能力"。并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向世界郑重 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0003] 我国现有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仍然存在困难,如何快速检测环境中二氧 化碳的含量,研究二氧化碳的排放规律,进而为二氧化碳的减排提供总体优化策略,已经成 为当务之急。通过最近几十年的研究,已经有许多种气体检测技术得以工业化,其中应用最 为广泛的方法是金属氧化物检测法和光谱分析法。然而目前的检测技术均存在一定问题, 例如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和固体电解质传感器的选择性差、精度低,而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抗 干扰性差、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THEED纤维阵列的二氧化 碳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THEED纤维阵列的二氧化 碳传感器,包括PCB板基底,在PCB板基底上设有至少一对等距排布的电极;正对的两个电 极之间的PCB板基底镂空,间距为5-10mm ;PCB板基底和电极构成传感单元PCB板;每对 电极之间连接若干有向且不交叉的二氧化碳敏感微纳纤维;所述二氧化碳敏感微纳纤维由 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和附着在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表面的镍铬合金薄膜电阻层构成。
[0006] 一种上述基于THEED纤维阵列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室温下,将THEED颗粒加入三氯甲烷溶剂中,搅拌混合得到质量分数20%-30%的 THEED溶液; (2) 将传感单元PCB板安装在直线高速移动台上,并将电极接地;支架置于直线高速移 动台正上方,将静电纺丝针头安装于支架上,调节静电纺丝针头的高度与位置使其前端垂 直正对传感单元PCB板中心线,静电纺丝针头后端通过溶液输送导管与微量注射泵相连, 静电纺丝针头导电部分与高压源连接;通过微量注射泵以6-10ml/h的速度进给THEED溶 液,调节高压源到10-12KV,操作直线高速移动台以5-lOmm/s速度横向匀速运动,待行程结 束即可得到有向密度可控的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阵列; (3) 将传感单元PCB板送入磁控溅射机腔体内,在传感单元PCB板表面覆盖掩模板,通 过掩模板遮挡电极与PCB板基底,对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阵列进行溅射得到单面厚度为 50-80nm的镍铬合金薄膜电阻层;冷却干燥,最终得到基于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阵列的二 氧化碳传感器。
[00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静电纺丝与磁控溅射方法,结合直线高速移动 台进给实现有向氢敏微纳纤维阵列的制备;整个制备过程耗时短,耗能少,效率高;在材料 方面仅用到少量的聚合物溶液与靶材,材料成本低;通过调节直线高速移动台进给速度,可 以自由控制有向微纳纤维阵列密度;通过对溶剂参数和操作参数的调整,可以更为精确的 控制有向微纳纤维阵列的直径;通过调节溅射参数,可以实现薄膜电阻层厚度的调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 图1是静电纺丝制备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阵列的装置示意图; 图2是传感单元PCB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直线进给电极对静电纺丝法原理图; 图4是基于THEED纤维阵列的二氧化碳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二氧化碳敏感微纳纤维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传感单元PCB板1、直线高速移动台2、支架3、高压源4、静电纺丝针头5、溶液输 送导管6、微量注射泵7、电极8、PCB板基底9、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10、二氧化碳敏感微 纳纤维11、镍铬合金薄膜电阻层12。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0] 如图1所示,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阵列静电纺丝制备平台由传感单元PCB板1、 直线高速移动台2、支架3、高压源4、静电纺丝针头5、溶液输送导管6和微量注射泵7组 成。传感单元PCB板1安装在直线高速移动台2上,并将电极8接地;支架3置于直线高 速移动台2正上方,将静电纺丝针头5安装于支架3上,调节静电纺丝针头5的高度与位置 使其前端垂直正对传感单元PCB板1中心线,静电纺丝针头5后端通过溶液输送导管6与 微量注射泵7相连,静电纺丝针头5导电部分与高压源4连接;最后,通过微量注射泵7以 6-10ml/h的速度进给THEED溶液,调节高压源4到10-12KV,计算机操作直线高速移动台2 以5-lOmm/s速度横向匀速运动,待行程结束即可得到有向密度可控的THEED聚合物微纳纤 维10阵列。
[0011] 所述THEED溶液的制备过程如下:室温下,将THEED颗粒加入三氯甲烷溶剂中,搅 拌混合得到质量分数20%-30%的THEED溶液。
[0012] 如图2所示,传感单元PCB板1由PCB板基底9和电极8构成,在PCB板基底9上 设有至少一对等距排布的电极8,优选为4对;正对的两个电极8之间的PCB板基底9镂空, 间距为5-10mm。
[0013] 如图3所示,直线进给电极对静电纺丝法原理如下:纺丝时高压源4提供10KV电 势,产生电场由静电纺丝针头5指向接地的电极8对表面,THEED溶液在静电纺丝针头5处 带上电荷沿电场线向电极8对的某一侧移动;在溶液接触电极8瞬间,由于溶液所带电荷影 响,与溶液接触的电极8瞬间带电,电场发生偏转,导致溶液向另一侧移动;同时,直线高速 移动台2带动电极8对延垂直电场方向运动;在溶液离开静电纺丝针头5后,溶剂在空中不 断挥发导致溶质固化,在电极8对间形成有向的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10阵列。
[0014] 纺丝结束后将传感单元PCB板1送入磁控溅射机腔体内,在传感单元PCB板1表 面覆盖掩模板,掩模板遮挡电极9与PCB板基底9,对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10阵列部分进 行溅射得到单面厚度为50-80nm的镍铬合金薄膜电阻层12 ;冷却干燥,实现基于THEED纤 维阵列的二氧化碳传感器的制备。
[0015] 最终得到的基于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阵列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如图4所示。每对 电极8之间连接若干有向且不交叉的二氧化碳敏感微纳纤维11,二氧化碳敏感微纳纤维11 由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10和附着在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10表面的镍铬合金薄膜电阻 层12构成,其中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10作为主要敏感材料,镍铬合金薄膜电阻层12作 为信号转换介质,与二氧化碳接触时,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10的体积发生变化,导致镍铬 合金薄膜电阻层12电阻值发生变化,通过对电阻值的测量实现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
【权利要求】
1. 一种基于THEED纤维阵列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基底(9),在 PCB板基底(9)上设有至少一对等距排布的电极(8);正对的两个电极(8)之间的PCB板基 底(9)镂空,间距为5-10mm ;PCB板基底(9)和电极(8)构成传感单元PCB板(1);每对电极 (8)之间连接若干有向且不交叉的二氧化碳敏感微纳纤维(11);所述二氧化碳敏感微纳纤 维(11)由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10)和附着在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10)表面的镍铬合 金薄膜电阻层(12)构成。
2. -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HEED纤维阵列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包括以下步骤: (1)室温下,将THEED颗粒加入三氯甲烷溶剂中,搅拌混合得到质量分数20%-30%的 THEED溶液; (2 )将传感单元PCB板(1)安装在直线高速移动台(2 )上,并将电极(8 )接地;支架(3 ) 置于直线高速移动台(2)正上方,将静电纺丝针头(5)安装于支架(3)上,调节静电纺丝针 头(5)的高度与位置使其前端垂直正对传感单元PCB板(1)中心线,静电纺丝针头(5)后端 通过溶液输送导管(6)与微量注射泵(7)相连,静电纺丝针头(5)导电部分与高压源(4)连 接;通过微量注射泵(7)以6-10ml/h的速度进给THEED溶液,调节高压源(4)到10-12KV, 操作直线高速移动台(2)以5-lOmm/s速度横向匀速运动,待行程结束即可得到有向密度可 控的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10)阵列; (3 )将传感单元PCB板(1)送入磁控溅射机腔体内,在传感单元PCB板(1)表面覆盖掩 模板,通过掩模板遮挡电极(9)与PCB板基底(9),对THEED聚合物微纳纤维(10)阵列进行 溅射得到单面厚度为50-80nm的镍铬合金薄膜电阻层(12);冷却干燥,最终得到基于THEED 聚合物微纳纤维阵列的二氧化碳传感器。
【文档编号】G01N27/04GK104215668SQ201410422521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5日
【发明者】陈然, 阮晓东, 刘伟庭, 傅新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