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一体化跟踪转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43780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一体化跟踪转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车载一体化跟踪转台,属于大口径自适应光学成像探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运输不便、系统刚度低和拆卸、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角度编码器、U型架、转台、导电环、过渡座和载车;所述转台包括转盘轴承、方位轴和力矩电机;过渡座固定连接在载车上,转盘轴承外环与过渡座连接,转盘轴承内环与U型架连接;力矩电机的定子与过渡座连接,转子与U型架连接;导电环的内环与方位轴的一端连接,方位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载车上,导电环的外环连接到U型架上;编码器的码盘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方位轴上,角度编码器的读数头通过螺钉连接到U型架上;本发明刚度得到有效提高、且便于运输,稳定性好。
【专利说明】一种车载一体化跟踪转台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大口径自适应光学成像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一体化跟踪转台。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大气湍流的存在,对大于20km远距离飞行目标进行地基直接光学成像探测,很难获得高分辨率图像。为满足对远距离目标达到高分辨率的清晰成像效果,目前,国内外主要采取的技术是米级以上光学口径望远镜及光学自适应、图像恢复等技术;同时,从克服地球曲率、目标被太阳照射、观测背景较暗,提高目标信噪比和可探测距离角度考虑,可采用车载方式,实现机动布站测量。
[0003]lm-1.2m级车载望远镜,由于光学口径的增大,采用传统车载方式,车载望远镜整体高度达到3.5m-4m,受到国家公路和铁路运输标准尺寸的限制,不利于车载运输。
[0004]目前,传统车载望远镜跟踪转台和载车是分别独立的,跟踪转台组装完成后,吊装在载车上;载车与跟踪转台之间的减震器为二级减震,系统刚度较低;轴承采用大直径端面轴承和小直径径向滚子轴承的组合轴承,刚度较低;在运输车载望远镜过程中要将端面轴承卸载,抵观测场地后望远镜要从载车卸载下来,并放置在预先设置的地基环上。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一体化跟踪转台,解决现有技术运输不便、系统刚度低和拆卸、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0006]一种车载一体化跟踪转台包括载车、转盘轴承、力矩电机、角度编码器、方位轴、导电环、U型架和过渡座;
[0007]过渡座固定连接在载车上,转盘轴承外环与过渡座连接,转盘轴承内环与U型架连接;
[0008]力矩电机的定子与过渡座连接,转子与U型架连接;
[0009]导电环的内环与方位轴的一端连接,方位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载车上,导电环的外环连接到U型架上;
[0010]编码器的码盘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方位轴上,角度编码器的读数头通过螺钉连接到U型架上。
[0011]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发明的转台包括转盘轴承、方位轴和力矩电机;转盘轴承内环通过过渡座与载车连接,转盘轴承外环与U型架连接;力矩电机的定子通过过渡座与载车连接,转子与U型架连接;导电环的定环与方位轴的一端连接,方位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载车上,导电环的动环连接到U型架上;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的高度和重心高度,且系统的刚度得到有效提高;本发明的转盘轴承能够同时承担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承载,有效地降低了本跟踪转台在运输时不同方向的冲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车载一体化跟踪转台的结构图;
[0013]其中,1、载车,2、转盘轴承,3、力矩电机,4、角度编码器,5、方位轴,6、导电环,7、U型架,8、过渡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0015]参见附图1,本发明一种车载一体化跟踪转台包括载车1、转盘轴承2、力矩电机3、角度编码器4、方位轴5、导电环6、U型架7和过渡座8 ;
[0016]过渡座8固定连接在载车I上,转盘轴承2外环与过渡座8连接,转盘轴承2内环与U型架7连接;
[0017]力矩电机3的定子与过渡座8连接,转子与U型架7连接;
[0018]导电环6的内环与方位轴5的一端连接,方位轴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载车11上,导电环6的外环连接到U型架7上;
[0019]编码器4的码盘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方位轴5上,角度编码器4的读数头通过螺钉连接到U型架7上。
[0020]所述载车I提供半挂式低货台车架、后独立悬挂轮、调平支腿和刹车系统。
[0021]转台的旋转运动由力矩电机3驱动,角度测量有编码器实现。启动力矩电机3,力矩电机3的转子带动U型架7在方位轴5上转动,当U型架7转动的角度与角度编码器4上设置的位置相一致时,力矩电机3停止转动。本发明有效地降低了系统的高度和重心高度,且系统的刚度得到有效提高;转盘轴承2能够同时承担轴向和径向两个方向的承载,有效地降低了本跟踪转台在运输时不同方向的冲击。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载一体化跟踪转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载车(1)、转盘轴承(2)、力矩电机(3)、角度编码器(4)、方位轴(5)、导电环(6)、U型架(7)和过渡座⑶; 过渡座(8)固定连接在载车(1)上,转盘轴承(2)外环与过渡座(8)连接,转盘轴承(2)内环与U型架(7)连接; 力矩电机(3)的定子与过渡座(8)连接,转子与U型架(7)连接; 导电环(6)的内环与方位轴(5)的一端连接,方位轴(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载车(11)上,导电环(6)的外环连接到U型架(7)上; 编码器(4)的码盘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方位轴(5)上,角度编码器(4)的读数头通过螺钉连接到U型架(7)上。
【文档编号】G01D11/00GK104482950SQ201410842017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30日
【发明者】王建立, 赵勇志, 王槐, 周超, 赵金宇, 王志臣, 王鸣浩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