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冰自动观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67808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覆冰自动观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介绍了一种覆冰自动观测系统,包括有气象监测系统(1)、砼杆(2)、升降系统(3)和观测平台(4)。砼杆(2)为二根并列;气象监测系统(1)固定在砼杆(2)上,监测数据可实时传输至地面终端并自动存储。升降系统(3)连接观测平台(4),工作人员通过调节观测平台(4)测量覆冰数据或更换试品。升降系统(3)的拉力传感器(34)将观测期间的覆冰重量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终端并自动存储。本系统:1)、统一了观测平台,提高了数据的通用性;2)、提高了观测精度,减少了模型不一致和人员素质差异造成的误差3)、可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专利说明】一种覆冰自动观测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覆冰自动观测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输电线路覆冰可能引发绝缘子串冰闪造成供电中断,严重覆冰时甚至会导致杆塔倾倒导线断裂,直接危及电力系统的安全。因此,加强覆冰季节输电线路附近冰情监测,第一时间提供现场覆冰数据,对输电线路运行单位及时做出准确的除冰、融冰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前覆冰监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视频监测,该方法可以远程操控,减少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量,但不能得到量化的覆冰数据,且在冰情严重时视频系统往往不能正常工作;二是在重要输电线路附近安排人员现场蹲守,该方法虽可获得大量的现场覆冰数据,但由于观测人员素质差异较大,所用观测平台不一致、观测手段亦不一致故所提供的数据的准确性不高,更得不到保障。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已知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覆冰自动观测系统。使用该系统,不仅可以统一覆冰观测平台、提高观测准确度、减小因模型不统一和观测人员素质差异造成的误差,还可以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提供的一种覆冰自动观测系统,参见附图1,包括有气象监测系统1、砼杆2、升降系统3和观测平台4。其中所述气象监测系统I还具有气象传感器11、数据线12、电源线13、保护管14和抱箍15 ;所述升降系统3还具有绞盘31、钢索32、滑轮33、拉力传感器34、镀锌横担35、电缆36、防冰罩37和外罩保护箱38 ;而所述观测平台4还具有观测架41、绝缘子模拟串42及模拟导线43。
[0005]上述砼杆2为二根,该二根砼杆2竖直并列;上述升降系统3的绞盘31、滑轮33、拉力传感器34和镀锌横担35均亦为二个。其中二个绞盘31分别通过抱箍15固定在砼杆2的下端,二个镀锌横担35分别固定安装在砼杆2的顶端。二个拉力传感器34分别由其上端固定连接在砼杆2顶端的镀锌横担35上。二个滑轮33则分别安装在拉力传感器34的下端。所述钢索32盘绕在绞盘31上,盘绕在绞盘31上的钢索32通过滑轮33连接所述观测平台4,而该观测平台4由其两端的观测架41上端连接钢索32的上端。所述绝缘子模拟串42悬挂在两端观测架41之间的横梁上。所述模拟导线43水平固定在该两端观测架41之间的竖梁上。上述升降系统3的防冰罩37安装在镀锌横担35上。上述拉力传感器34通过电缆36连接地面终端。该拉力传感器34和所述滑轮33被罩于防冰罩37内。所述钢索32和电缆36均套装有保护管14并通过抱箍15固定安装在砼杆2上。此外,上述绞盘31亦罩有一保护箱38,该保护箱38通过抱箍15固定安装所述在砼杆2上。而上述气象监测系统I的气象传感器11通过抱箍15固定在砼杆2的顶端。所述气象传感器11通过所述数据线12连接地面终端,该气象传感器11还通过所述电源线13连接地面电源。该数据线12和电源线13亦套装有保护管14并通过抱箍15固定安装在砼杆2上。
[000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系统使用时,可在待观测输电线路附近的典型微气象区域通过掏挖地面插置本系统的砼杆2安装本系统。系统启动后,其气象监测系统I将监测到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雨量等气象数据通过数据线12实时传送至地面终端并自动存储,地面工作人员通过摇动绞盘31升高或降低观测架41的高度,来测量绝缘子模拟串42和模拟导线43的覆冰数据,或用来更换绝缘子模拟串42和模拟导线43。拉力传感器34将观测平台4在观测期间的覆冰重量数据通过电缆36实时传送至地面终端并自动存储。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I)、统一了覆冰观测平台,提高了监测数据的通用性;
[0009]2)、提高了覆冰观测精度,减小了因模型不统一和观测人员素质差异造成的误差
[0010]3 )、可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覆冰自动观测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示为:
[0012]I 一气象监测系统,
[0013]11一气象传感器,
[0014]I2—数据线,
[0015]13—电源线,
[0016]14 一保护管,
[0017]15—抱箍,
[0018]2—5仝杆,
[0019]3—升降系统,
[0020]31—绞盘,
[0021]32—钢索,
[0022]33—滑轮,
[0023]34—拉力传感器,
[0024]35—镀锌横担,
[0025]36 — 电缆,
[0026]37—防冰罩,
[0027]38—保护箱,
[0028]4一观测平台,
[0029]41 一观测架,
[0030]42—绝缘子模拟串,
[0031]43—模拟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参见附图1,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覆冰自动观测系统的该实施例由气象监测系统1、砼杆2、升降系统3和观测平台4组成。
[0033]其中的气象监测系统I包括有气象传感器11、数据线12、电源线13、保护管14和抱箍15 ;其中,气象传感器11采用市售德国产WS601-UMB集成型气象传感器,该传感器随设备配有配套数据线和配套电源线,所配配套数据线即为本实施例的数据线12,同样,所配配套电源线即为本实施例的电源线13 ;保护管14采用市售外径30mm的304不锈钢管,管壁厚度为1.2mm ;抱箍15则采用市售5mm厚,40mm宽的镀锌扁铁裁制,箍径大小与上述砼杆2的杆径匹配不同部位直。
[0034]上述砼杆2为二根,采用市售12m锥形杆,该二根砼杆2竖直并列;
[0035]上述升降系统3包括有绞盘31、钢索32、滑轮33、拉力传感器34、镀锌横担35、电缆36、防冰罩37和外罩保护箱38 ;其中,绞盘31采用市售额定荷载3000磅带自锁功能的GC3000型手动绞盘;该绞盘随设备配有配套钢索,所配配套钢索即为本实施例的钢索32 ;滑轮33采用市售额定荷载为2000kg的HQD1-2型定滑轮;拉力传感器34采用市售额定荷载为2000kg的S型称重拉力传感器。该传感器随设备配有配套电缆,所配配套电缆即为本实施例的电缆36 ;镀锌横担35采用市售规格为75mmX75 mm的镀锌角钢裁制,长7mm ;防冰罩37采用市售厚0.5mm的304不锈钢板裁制,呈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圆筒状,罩径450mm,高450mm ;保护箱38采用厚0.5mm的304不锈钢板裁制,箱体呈一侧开门的正方体,长、宽、高均为600mm且侧面开有活动门的正方箱体;
[0036]而上述观测平台4还具有观测架41、绝缘子模拟串42及模拟导线43。其中,观测架41采用市售规格为50 mm X 50 mm X 5 mm的镀锌角钢焊接成高0.5m,长4m的截面呈“凹”字形的支架;绝缘子模拟串42采用市售FXBWl 10/70型合成绝缘子;模拟导线43则采用市售LGJ-300/25型钢芯铝绞线。
[0037]上述升降系统3的绞盘31、滑轮33、拉力传感器34和镀锌横担35均亦为二个。其中二个绞盘31分别通过抱箍15固定在砼杆2的下端,二个镀锌横担35分别固定安装在砼杆2的顶端。二个拉力传感器34分别由其上端固定连接在砼杆2顶端的镀锌横担35上。二个滑轮33则分别安装在拉力传感器34的下端。所述钢索32盘绕在绞盘31上,盘绕在绞盘31上的钢索32通过滑轮33连接所述观测平台4,而该观测平台4由其两端的观测架41上端连接钢索32的上端。
[0038]所述绝缘子模拟串42悬挂在两端观测架41之间的横梁上。所述模拟导线43水平固定在该两端观测架41之间的竖梁上。上述升降系统3的防冰罩37安装在镀锌横担35上。上述拉力传感器34通过电缆36连接地面终端。该拉力传感器34和所述滑轮33被罩于防冰罩37内。所述钢索32和电缆36均套装有保护管14并通过抱箍15固定安装在砼杆2上。此外,上述绞盘31亦罩有一保护箱38,该保护箱38通过抱箍15固定安装所述在砼杆2上。而上述气象监测系统I的气象传感器11通过抱箍15固定在砼杆2的顶端。所述气象传感器11通过所述数据线12连接地面终端,该气象传感器11还通过所述电源线13连接地面电源。该数据线12和电源线13亦套装有保护管14并通过抱箍15固定安装在砼杆2上。
[0039]上述结构的自动覆冰观测系统经试制试用,被证明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试用时,如附图1所示,气象监测系统I固定在砼杆2上,气象监测系统I的监测数据可实时传输至地面终端并自动存储,所述升降系统3的绞盘31的钢索32连接观测平台4,地面工作人员通过绞盘31调节观测平台4的高度来测量覆冰数据或更换试品。升降系统3的拉力传感器34通过电缆36将观测平台4在观测期间的覆冰重量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终端并自动存储。
【权利要求】
1.一种覆冰自动观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气象监测系统(I)、砼杆(2)、升降系统(3)和观测平台(4),其中所述气象监测系统(I)还具有气象传感器(11)、数据线(12)、电源线(13)、保护管(14)和抱箍(15);所述升降系统(3)还具有绞盘(31)、钢索(32)、滑轮(33 )、拉力传感器(34)、镀锌横担(35 )、电缆(36 )、防冰罩(37 )和外罩保护箱(38 );而所述观测平台(4)还具有观测架(41)、绝缘子模拟串(42)及模拟导线(43),上述砼杆(2)为二根,该二根砼杆(2)竖直并列;上述升降系统(3)的绞盘(31)、滑轮(33)、拉力传感器(34)和镀锌横担(35)均亦为二个,其中二个绞盘(31)分别通过抱箍(15)固定在砼杆(2)的下端,二个镀锌横担(35)分别固定安装在砼杆(2)的顶端,二个拉力传感器(34)分别由其上端固定连接在砼杆(2)顶端的镀锌横担(35)上,二个滑轮(33)则分别安装在拉力传感器(34)的下端,所述钢索(32)盘绕在绞盘(31)上,盘绕在绞盘(31)上的钢索(32)通过滑轮(33)连接所述观测平台(4),而该观测平台(4)由其两端的观测架(41)上端连接钢索(32)的上端,所述绝缘子模拟串(42)悬挂在两端观测架(41)之间的横梁上,所述模拟导线(43)水平固定在该两端观测架(41)之间的竖梁上,上述升降系统(3)的防冰罩(37)安装在镀锌横担(35)上,上述拉力传感器(34)通过电缆(36)连接地面终端,该拉力传感器(34)和所述滑轮(33)被罩于防冰罩(37)内,所述钢索(32)和电缆(36)均套装有保护管(14)并通过抱箍(15)固定安装在砼杆(2)上,此外,上述绞盘(31)亦罩有一保护箱(38),该保护箱(38 )通过抱箍(15 )固定安装所述在砼杆(2 )上,而上述气象监测系统(I)的气象传感器(11)通过抱箍(15 )固定在砼杆(2 )的顶端,所述气象传感器(11)通过所述数据线(12 )连接地面终端,该气象传感器(11)还通过所述电源线(13 )连接地面电源,该数据线(12 )和电源线(13)亦套装有保护管(14)并通过抱箍(15)固定安装在砼杆(2)上。
【文档编号】G01D21/02GK204043711SQ201420488143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巢亚锋, 王成, 黄福勇, 周卫华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