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套容器及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199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管套容器及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用于收纳管套的管套容器、及使用了该管套容器的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



背景技术:

在气相色谱中,将载气与试样一起自试样导入部导入管柱内,在载气穿过管柱内的过程中使各试样成分分离。利用与管柱连接的检测器检测在管柱内分离的各试样成分。管柱与试样导入部、检测器的连接能够借助管柱安装装置来进行。

管柱安装装置例如包括管套、管套支承部以及管套推压部。通过以贯穿有管柱的状态进行凿紧,从而将管套安装于管柱。然后,通过将安装于管柱的管套夹入并固定在管套支承部和管套推压部之间,能够将管柱安装于管柱安装装置(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管套为非常小的部件,以收纳在管套容器内的状态输送,并且,根据需要从管套容器中取出使用。图7是表示以往的管套容器100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另外,图8是局部地表示图7的管套容器100的C-C剖面的剖视图。

如图7和图8所示,以往的管套容器100具有与药片的容器相类似的形状。即,管套容器100例如由透明的塑料容器构成,收纳管套101的多个管套收纳部102作为凹部而形成。

在各管套收纳部102内形成有稍微比管套101大的圆形形状的内部空间103。管套101以不从内部空间103露出地倒伏的状态收纳在管套收纳部102内。在管套容器100上粘贴有一层覆盖膜104,利用该覆盖膜104覆盖各管套收纳部102。

在使用管套101时,通过在任一与管套收纳部102相对的部分弄破覆盖膜104,能够开放该管套收纳部102内的内部空间103,并将管套101从该内部空间103取出。然后,作业人员通过进行使管柱贯穿从管套容器100中取出的管套101之后、凿紧该管套101的作业,能够将管套101安装于管柱。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8128131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这样的以往的结构中,作业人员将管柱贯穿于从管套容器100中取出的管套101的作业较为繁杂。特别是,由于管套101例如为外径为3mm左右的非常小的部件,因此,存在有使管柱贯穿于管套101内的贯穿孔(例如内径为0.8mm以下)的作业非常困难的问题。

另外,由于作业人员一边用手捏着管套101一边进行上述这样的使管柱贯穿的作业,因此,异物容易附着在管套101上。因此,存在有由于使用附着有异物的管套101进行分析而容易对分析结果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的管套容器及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异物难以附着在管套上的管套容器及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管套容器为用于收纳管套的管套容器,其包括管套收纳部和第1管柱引导部。在所述管套收纳部收纳管套。所述第1管柱引导部引导管柱并使其贯穿于收纳在所述管套收纳部的管套内。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利用第1管柱引导部引导管柱,能够顺畅且可靠地使管柱贯穿于收纳在管套收纳部的管套内。因而,与作业人员一边用手捏着管套一边使管柱贯穿的情况不同,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

另外,能够以管套收纳在管套收纳部的状态进行使管柱贯穿于该管套内的作业。即,在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的作业中,由于作业人员不需要用手触碰管套,因此,与作业人员一边用手捏着管套一边使管柱贯穿的情况不同,异物难以附着在管套上。

也可以是,在所述管套收纳部以所述管套倾斜的姿势收纳有该管套。该情况下,也可以是,所述第1管柱引导部具有朝向所述管套收纳部逐渐降低的第1倾斜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沿着第1倾斜面引导管柱,能够将管柱向斜下方插入于以倾斜的姿势收纳在管套收纳部内的管套。由此,能够容易地使管柱自管套容器的上方贯穿于管套内,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

也可以是,所述管套容器还包括第2管柱引导部,该第2管柱引导部引导贯穿于所述管套内之后的管柱的顶端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利用第2管柱引导部引导贯穿于管套内之后的管柱的顶端部,使管柱成为自管套充分突出的状态。因而,在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之后,在将管柱与该管套一起从管套容器中取出时,能够防止管柱自管套脱落,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

也可以是,所述第2管柱引导部具有随着远离所述管套收纳部而逐渐升高的第2倾斜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贯穿于管套内之后的管柱的顶端部在沿着第2倾斜面被引导的过程中成为弯曲的状态。然后,若进一步将管柱插入于管套内,则能够在管柱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将管套从管套收纳部内提起。由此,在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之后,能够将该管套与管柱一起顺畅地从管套容器中取出,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

本发明的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包括所述管套容器和收纳在所述管套收纳部内的管套。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管套收纳在管套收纳部内的状态下使管柱贯穿于该管套内。由此,从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之前开始,作业人员完全不需要用手触碰管套。因而,与作业人员一边用手捏着管套一边使管柱贯穿的情况不同,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并且,异物更加难以附着在管套上。

也可以是,所述管套容器包括多个所述管套收纳部。在该情况下,还可以是,所述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还包括多个覆盖膜,该多个覆盖膜独立覆盖各管套收纳部,并能够自所述管套容器剥离。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选择多个管套收纳部的任一者并在剥离独立覆盖着该管套收纳部的覆盖膜之后,使管柱贯穿于该管套收纳部内的管套。这样,由于能够仅剥离与所使用的管套相对应的覆盖膜,因此,利用覆盖膜覆盖着其他的管套的状态能够保持到使用时为止,而能够防止异物附着在该管套上。

也可以是,在所述管套的靠所述第1管柱引导部侧的端面上形成有圆锥状的凹部,该凹部扩径为大于所贯穿的管柱的外径。该情况下,也可以是,管柱经由该凹部贯穿于所述管套。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利用第1管柱引导部引导的管柱经由以扩径为大于该管柱的外径的方式形成于管套的圆锥状的凹部顺畅地贯穿于管套内。因而,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与作业人员一边用手捏着管套一边使管柱贯穿的情况不同,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并且异物难以附着在管套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管套容器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管套容器的A-A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的管套容器内收纳有管套的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的局部俯视图,表示剥离了覆盖膜的状态。

图5是图4的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的B-B剖视图。

图6A是用于说明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时的样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6B是用于说明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时的样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6C是用于说明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时的样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6D是用于说明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时的样态的概略剖视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管套容器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8是局部地表示图7的管套容器的C-C剖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管套容器1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另外,图2是图1的管套容器1的A-A剖视图。该管套容器1为用于收纳管套(未图示)的容器,例如通过一体地形成矩形形状的上表面壁10、和自该上表面壁10的四个边分别向下方延伸的四个侧面壁20而构成。

在上表面壁10例如形成有多个管套收纳部11。各管套收纳部11由稍微比管套大的形状的凹部构成,在该凹部内收纳管套。如图1所示,各管套收纳部11在与管柱相对于管套的插入方向D1正交的宽度方向D2上互相隔开预定的间隔地排列形成为一列。但是,管套收纳部11并不限定于在管套容器1上设有多个的结构,例如,还可以是仅设有一个管套收纳部11的结构。

在上表面壁10上与各管套收纳部11相对应地形成有第1管柱引导部12和第2管柱引导部13。第1管柱引导部12和第2管柱引导部13分别由宽度(宽度方向D2上的长度)稍微大于管柱的外径的凹部形成,在该凹部内引导管柱。

在图1所示的俯视图中,第1管柱引导部12相对于管套收纳部11设于管柱的插入方向D1的上游侧(插入方向D1上的箭头的上游侧),其下游侧(插入方向D1上的箭头的下游侧)的端部连接于管套收纳部11。管柱沿着插入方向D1被第1管柱引导部12引导,而贯穿于收纳在管套收纳部11的管套内。如图2所示,第1管柱引导部12的底面成为在沿着管柱的插入方向D1得到的剖面上凹弯曲的弯曲面14。

在图1所示的俯视图中,第2管柱引导部13相对于管套收纳部11设于管柱的插入方向D1的下游侧(插入方向D1上的箭头的下游侧),其上游侧(插入方向D1上的箭头的上游侧)的端部连接于管套收纳部11。贯穿于收纳在管套收纳部11的管套内之后的管柱的顶端部被第2管柱引导部13引导。如图2所示,第2管柱引导部13的底面成为在沿着管柱的插入方向D1得到的剖面上凹弯曲的弯曲面15。

侧面壁20的高度大于管套收纳部11、第1管柱引导部12以及第2管柱引导部13的距离上表面壁10的深度。在侧面壁20的下端面被载置于载置面上的情况下,管套收纳部11、第1管柱引导部12以及第2管柱引导部13相对于上述载置面始终成为相同的姿势。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第1管柱引导部12引导管柱,能够顺畅且可靠地使管柱贯穿于收纳在管套收纳部11的管套内。因而,与作业人员一边用手捏着管套一边使管柱贯穿的情况不同,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

另外,能够在将管套收纳在管套收纳部11的状态下,进行使管柱贯穿于该管套内的作业。即,在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的作业中,由于作业人员不需要用手触碰管套,因此,与作业人员一边用手捏着管套一边使管柱贯穿的情况不同,异物难以附着在管套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第2管柱引导部13引导贯穿于管套内之后的管柱的顶端部,而使管柱成为自管套充分突出的状态。因而,在使管柱贯穿于管套内之后,在将该管套与管柱一起从管套容器1中取出时,由于能够防止管柱自管套脱落,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使管柱贯穿于管套的作业。

图3是表示在图1的管套容器1中收纳有管套2的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的结构例的立体图。该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构成为在管套容器1的各管套收纳部11内收纳管套2,并且利用覆盖膜3独立覆盖各管套收纳部11。各覆盖膜3不仅覆盖各管套收纳部11,还覆盖了与各管套收纳部11相连的第1管柱引导部12和第2管柱引导部13。

各覆盖膜3例如为由铝箔等形成的较薄的薄膜,分别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在管套容器1的上表面壁10的上表面。在使用管套2时,如图3所示,通过使任一覆盖了管套收纳部11的覆盖膜3自管套容器1剥离,能够开放管套收纳部11。

在该例子中,各覆盖膜3的大部分粘贴在管套容器1的上表面壁10,另一方面,各覆盖膜3的一部分比管套容器1的上表面壁10向外侧突出。各覆盖膜3中的自管套容器1的上表面壁10突出的部分构成了供作业人员把持的把持部31。作业人员通过把持各覆盖膜3的把持部31并将其向上方拉起,从而能够容易地使各覆盖膜3剥离。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选择多个管套收纳部11的任一者并将独立覆盖着该管套收纳部11的覆盖膜3剥离之后,使管柱贯穿于该管套收纳部11内的管套2。这样,由于能够仅剥离与所使用的管套2相对应的覆盖膜3,因此,利用覆盖膜3覆盖着其他的管套2的状态能够保持到使用时为止,能够防止异物附着在该管套2上。

图4是图3的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的局部俯视图,表示剥离了覆盖膜3的状态。另外,图5是图4的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的B-B剖视图。管套2例如形成为一端部为前端逐渐变细的形状,以该一端部朝向管柱4的插入方向D1的下游侧的方式收纳在管套收纳部11内。在该例子中,管套2以其中心轴线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姿势收纳在管套收纳部11内。

管套2为形成有贯穿孔21的筒状的构件,该贯穿孔21用于使管柱4沿着中心轴线贯穿。贯穿孔21具有稍微比管柱4的外径大的内径(例如0.8mm以下),管柱4自插入方向D1的上游侧贯穿于该贯穿孔21内。在管套2的外周面上例如自管柱4的插入方向D1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依次同轴地形成有第1圆锥面22、第2圆锥面23以及圆筒面24。

第1圆锥面22成为外径朝向管柱4的插入方向D1的下游侧逐渐减小的前端变细的形状。在第1圆锥面22的顶端部形成有凿紧部25,在将管套2安装于管柱4时该凿紧部25被凿紧。在此,凿紧是利用加压使管套2塑性变形从而安装于管柱4的作业,通过在管柱4贯穿于内部的状态下凿紧凿紧部25,从而将管套2安装于管柱4。第1圆锥面22的与凿紧部25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连接于第2圆锥面23。

与第1圆锥面22相同,第2圆锥面23成为外径朝向管柱4的插入方向D1的下游侧逐渐减小的前端变细的形状,但第2圆锥面23相对于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大于第1圆锥面22相对于中心轴线的倾斜角度。因而,通过在将第1圆锥面22的倾斜角度设定为适合于凿紧的角度的基础上设置倾斜角度大于该第1圆锥面22的倾斜角度的第2圆锥面23,能够缩短管套2沿中心轴线的长度。第2圆锥面23的与第1圆锥面22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连接于圆筒面24。

圆筒面24沿管套2的中心轴线具有均一的外径(例如3mm左右)。在管套2的位于圆筒面24侧(靠第1管柱引导部12侧)的端面26上形成有圆锥状的凹部27,该凹部27扩径为大于贯穿于管套2的管柱4的外径。贯穿孔21自凹部27朝向端面26侧扩大,管柱4经由该凹部27自端面26侧顺畅地贯穿于管套2内。因而,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使管柱4贯穿于管套2的作业。

管套收纳部11成为相对于第1管柱引导部12的弯曲面14的向管套收纳部11侧的延长线、以及第2管柱引导部13的弯曲面15的向管套收纳部11侧的延长线向下方凹陷的形状。收纳在管套收纳部11的管套2的贯穿孔21以大致沿着上述第1管柱引导部12的延长线和第2管柱引导部13的延长线的状态延伸。

管套收纳部11的形状与管套2的外周面的形状相对应,在该例子中,以与管套2的第2圆锥面23和圆筒面24相对应的形状形成有管套收纳部11。但是,管套收纳部1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状,只要是能够收纳管套2的至少一部分这样的形状就能够采用其他的任意的形状。

管套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4和图5那样的形状,能够采用其他的任意的形状。即,第1圆锥面22、第2圆锥面23、圆筒面24以及凹部27等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图4和图5那样的形状。另外,还可以是省略了第2圆锥面23或凹部27的结构等。贯穿孔21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沿着中心轴线具有均一的内径的结构,例如在管柱4的外径较小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将贯穿孔21设定为内径不同的两个以上的孔连通而成的结构。

第1管柱引导部12的弯曲面14构成朝向管套收纳部11逐渐降低的第1倾斜面16。另一方面,第2管柱引导部13的弯曲面15包含随着远离管套收纳部11而逐渐升高的部分(第2倾斜面17)、和将该部分与管套收纳部11相连接并随着远离管套收纳部11而逐渐降低的部分(第3倾斜面18)。

图6A~图6D是用于说明使管柱4贯穿于管套2内时的样态的概略剖视图。在使管柱4贯穿于收纳在管套容器1的管套收纳部11的管套2内时,首先,沿着第1倾斜面16引导管柱4(参照图6A)。

由此,能够将管柱4向斜下方插入于以倾斜的姿势收纳在管套收纳部11内的管套2。因而,由于能够容易地使管柱4自管套容器1的上方贯穿于管套2内,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管柱4贯穿于管套2的作业。

然后,若进一步将管柱4插入于管套2内,则贯穿于管套2内之后的管柱4的顶端部沿着第3倾斜面18被引导(参照图6B)。由此,管柱4的顶端部暂时被向斜下方引导,然后,在将管柱4进一步插入于管套2内时,管柱4的顶端部沿着第2倾斜面17被引导(参照图6C)。

贯穿于管套2内之后的管柱4的顶端部在沿着第2倾斜面17被引导的过程中成为弯曲的状态。然后,若进一步将管柱4插入于管套2内,如图6C所示,在管柱4的恢复力的作用下,能够将管套2从管套收纳部11内提起。由此,在使管柱4贯穿于管套2内之后,能够顺畅地将该管套2与管柱4一起从管套容器1中取出(参照图6D),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使管柱4贯穿于管套2的作业。

如上所述,在使用了管套收纳部11收纳有管套2的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的情况下,能够在管套2收纳在管套收纳部11内的状态下使管柱4贯穿于该管套2内。由此,从使管柱4贯穿于管套2内之前开始,作业人员完全不需要用手触碰管套2。因而,与作业人员一边用手捏着管套2一边使管柱4贯穿的情况不同,能够更容易地进行使管柱4贯穿于管套2的作业,并且,异物更加难以附着在管套2上。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装入有管套的管套容器,还能够提供在管套收纳部11未收纳有管套2的状态的管套容器1。该情况下,管套容器1通过在管套收纳部11内收纳管套2后进行使用,从而作为用于使管柱4贯穿于该管套2的夹具发挥功能。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利用第1倾斜面16、第2倾斜面17以及第3倾斜面18引导管柱4这样的结构。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还可以是省略了第1倾斜面16、第2倾斜面17以及第3倾斜面18的至少一者的结构。

例如,还可以是全部省略第1倾斜面16、第2倾斜面17以及第3倾斜面18,第1管柱引导部12和第2管柱引导部13沿着水平方向引导管柱4这样的结构。该情况下,管套收纳部11并不限定于以倾斜的姿势收纳管套2这样的结构,例如还可以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姿势收纳管套2这样的结构。

另外,还可以是省略第2管柱引导部13,而在管套容器1中仅设有第1管柱引导部12的结构。即使是这样的结构,通过利用第1管柱引导部12引导管柱4,也能够顺畅且可靠地使管柱4贯穿于收纳在管套收纳部11的管套2内。

附图标记说明

1、管套容器;2、管套;3、覆盖膜;4、管柱;10、上表面壁;11、管套收纳部;12、第1管柱引导部;13、第2管柱引导部;14、弯曲面;15、弯曲面;16、第1倾斜面;17、第2倾斜面;18、第3倾斜面;20、侧面壁;21、贯穿孔;22、第1圆锥面;23、第2圆锥面;24、圆筒面;25、凿紧部;26、端面;27、凹部;31、把持部;D1、插入方向;D2、宽度方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