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直流XLPE电缆局部放电的检测与评估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7845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直流XLPE电缆局部放电的检测与评估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直流XLPE电缆局部放电的检测与评估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因其结构简单、负载能力强、敷设容易、运行维护方便、绝缘性能优异、生产工艺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随着XLPE电缆线路的广泛应用,中间接头作为电力电缆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量也随之增加。但电缆中间接头同时也是输电线路事故的多发部位,其可靠性直接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电缆中间接头由于劣质材料、粗糙制作工艺、现场不规范安装以及电、热、机械应力等多种因素,会形成潜伏性绝缘缺陷,为电网的运行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运行经验和研究均表明:电缆接头设计阶段存在的各类典型缺陷大多会产生局部放电,因此电缆接头的局部放电检测对于高压电缆的正常运行及故障预测有很重要的意义。而目前随着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快速增加以及直流输电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流电缆凭借其损耗低、易于进行功率调节等优势,需求量飞速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基于电压源换流器VSC(voltagesourceconverter)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以交联聚乙烯(XLPE)为主绝缘材料的柔性直流电缆的发展,相比于油纸电缆来讲,XLPE直流电缆具有更加环境友好,并且制造敷设简单等优点。通常直流电缆线路长、电压等级高,工程浩大,重要性极高,因此对其工作状态进行检测,确保其在正常的工作状态是非常有必要的。考虑到直流电缆与交流电缆不同的运行方式,直接套用交流电缆检测手段可能并不合适,目前针对直流电缆检测分析手段仍非常匮乏。局部放电检测作为交流电缆检测的重要手段,能够作为反映绝缘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XLPE直流电缆,当其电缆主绝缘或附件发生缺陷并在一定电压下同样可能会产生局部放电,因此对直流电缆系统进行局部放电检测同样可以发现其可能存在的缺陷。而局部放电检测,直流局部放电与交流局部放电特征有着显著区别,相比较于交流局部放电,直流局部放电的重复率较低,而且只有放电幅值以及放电间隔,没有放电相位角的概念,因此交流局部放电分析当中常用的-q-n等与相角相关的分析方式便都无法应用于直流局部放电。对于直流局部放电需要用特殊的手段进行分析,这方面目前仍然相对空白。对于高压交流电缆来讲电场在绝缘层中分布主要依赖于电缆电容电场的几何分布,而在假定介电常数为一个不随温度变化的常数时便可容易得到,因而在加上负载并运行加热到操作温度的时候其始终不变,尽管实际情况介电常数是会发生一定变化的,但是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高压交流电缆绝缘中的电场通常可以表示为:其中:EAC(r)=在半径为r处的交流电场分布(kV/mm或MV/m)U0=电缆的设计电压,即电介质上电压(kV);在交流领域即表示相电压r=半径距离(mm)ri=电缆绝缘内半径(mm)r0=电缆绝缘外半径(mm)对于高压直流电缆,其电场分布是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这是由于直流电缆电场分布在稳态情况下是由该处电阻决定,即决定于绝缘的电阻率,而电介质的电阻率反过来依赖于温度与电场强度,仅在无负载电缆内部也没有温度梯度的情况下,直流电缆的电场分布情况与交流基本相同。高压直流电缆绝缘中的电场通常可以表示为:其中其中:a=电导率的温度系数(1/K或1/℃)b=电导率的应力系数(mm/kV或m/MV)其中:WC=导体中的焦耳热损耗(w/m)λT=绝缘的热导率放电位置处局部场强的变化会主要反映在放电重复率的改变,而由于电场的热效应影响,电场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温度的变化,从而导致电场与温度的耦合关系,对于放电产生复杂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对直流XLPE电缆局部放电的检测与评估装置及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直流局部放电测量装置,包括被测电缆以及用于获取局部放电信号的直流局部放电检测装置;被测电缆的两端连接有直流高压输出装置和电流输出装置;被测电缆上布设有温度检测装置。所述直流高压输出装置采用工频试验变压器将工频交流220V升至工频高压Ut,经过硅堆D进行半波整流,再串接限流电阻R向滤波电容C进行充电,最后输出到被测电缆上。所述温度检测装置采用布设在被测电缆表面与电缆附件上的PT100热电偶。所述电流输出装置采用穿心变压器,穿心变压器与被测电缆的连接处安装有用于防止发生电晕的均压罩;穿心变压器上还连接有调压器。所述直流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阻抗测量回路、高频电流互感器以及超声传感器;检测阻抗测量回路采用IEC60270标准中的规定,高频电流互感器卡接在被测电缆的接地线上,超声传感器紧贴于被测电缆接头。一种对直流XLPE电缆局部放电的检测与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电流输出装置关闭的情况下,利用直流高压输出装置对被测电缆进行加压,升压至设定试验电压,记录温度监测装置显示温度;2)直流局部放电检测装置将局部放电信号进行耦合;3)对耦合后的局部放电信号去噪处理;4)在时域下对局部放电信号中的放电幅值Q进行提取,以时间函数t的函数形式展开,形成用于表现放电幅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的Q-t图进行直流局部放电分析;5)建立适用于直流局部放电分析情况下的三维谱图;6)通过对多个不同缺陷的被测电缆进行直流局部放电,并将得到的不同H(Q,Δt)三维谱图与相应放电类型进行保存,建立指纹库;将得到的H(Q,Δt)图像与放电图像进行对比,实现对直流局部放电的缺陷类型的判断;7)对步骤3)得到的局部放电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化,在频域下分析局部放电信号在不同频段范围内的分布,通过分析波峰频率对实际放电或噪声、内部放电或电晕放电以及产生放电的缺陷类型进行判断;8)调节直流高压输出装置,将电压降低到0kV,开启电流输出装置穿心变压器,调节电流模拟电缆带载状况,观察温度监测装置中电缆及其附件表面温度,使其表面温度升高到70℃或以上,以模拟电缆高负荷运行条件下的情况;9)待温度达到稳定后,再利用直流高压输出装置对被测电缆试样进行加压,升压至设定试验电压后,记录温度监测装置显示温度;10)重复执行一次步骤2)~步骤7)检测分析过程,完成测量,测量完成后关闭电流输出装置与直流高压输出装置,将被测试样静置使温度降低并进行有效放电24小时。所述步骤2)中,对传感器耦合到的局部放电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然后执行步骤3)。所述步骤3)中,去噪处理是通过对脉冲信号进行捕捉,将与施加直流电压极性相反的信号过滤。所述步骤5)中,建立适用于直流局部放电分析情况下的三维谱图的具体方法如下:以直流局部放电过程中放电脉冲与其前序放电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Δt代替相角,建立不同放电次数占总放电次数的百分比即放电密度H之间关系H(Q,Δt),其中放电幅值Q在Q-t图绘制当中已进行提取;对于相邻脉冲时间间隔Δt的提取,根据放电阈值Qmin的设置,以超过放电阈值的脉冲为有效放电脉冲,记录各放电脉冲在Q-t对应坐标参数(Qi,ti),其中Qi>Qmin,而Δt=ti-ti-1得到Δt。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根据直流局部放电与交流局部放电的区别,采用适用于交流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的手段,填补了直流局部放电检测与分析方法的空白。根据直流局部放电重复率低的特点,提出30-60分钟长时间局部放电测量,而根据直流局部放电无脉冲对应相角的概念,从而导致交流局部放电分析方法当中与相角相关分析手段不适用于直流局部放电分析,因而采用以Q-t图为主,N-t、N-Q图辅助的研究方式,同时用两相邻放电脉冲间时间间隔Δt代替相角形成适用于直流局部放电分析三维谱图。同时根据直流局部放电信号脉冲单极性的特别,去噪处理当中将相反极性脉冲作为干扰去除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本发明考虑温度对于局部放电的影响,由于温度对于直流下的电场分布有着显著影响而直接反应于放电重复率的变化,因此采用将在常温下模拟电缆空载或离线状态下进行局部放电测量的测量结果与利用电流输出装置模拟电缆在带载状态下进行局部放电测量的测量结果相结合综合分析的方式,对于电缆绝缘状况进行更为全面综合的评估。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试验电路图;图2为本发明的试验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直流局部放电分析方法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背景噪声波形;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背景噪声波形对应频域分布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脉冲源B的脉冲波形;图7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脉冲源B的脉冲波形对应频域分布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Q-t谱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N-t其中N设置为1min内放电次数;图10为本发明N-Q谱图,其中N设置为1min内放电次数;图11为本发明Q-Δt谱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XLPE直流电缆的局部放电结合温度的检测与分析方法,由于直流局部放电信号相比交流局部放电信号具有放电重复率低、无放电脉冲对应相角等显著区别,因此在本发明采用30-60min长时间直流局部放电测量,另采用以Q-t图为主结合适用于直流局部放电分析的新型三维普通H(Q,Δt)进行模式识别。由于直流下,绝缘中的电场分布依赖于电阻率的分布,电阻会随温度变化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影响该处电场的分布,放电位置处局部场强的变化会主要反映在放电重复率的改变。而由于电场的热效应影响,电场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温度的变化,从而导致电场与温度的耦合关系,对于放电产生复杂的影响。本发明考虑到温度变化对于放电的影响,将温度纳入综合考评范围。本发明的电路布置:(1)直流高压输出装置:直流加压系统不可用直流高压发生器,由于其会引入明显脉冲型干扰,并且与局部放电脉冲频段范围接近,从而造成测量结果信噪比无法达到2:1的标准甚至淹没放电脉冲。本发明采用半波整流产生直流高压,首先使用工频试验变压器将工频交流220V升至工频高压UT,经耐压为至少4.3UT(按照设计电压裕度为击穿电压2/3)的硅堆进行半波整流,串接限流电阻R向滤波电容C进行充电,滤波电容C耐压至少为其中硅堆通流能力由硅堆型号确定,本发明推荐采用3A。限流电阻以及滤波电容值依据高电压试验技术中相关方法由纹波要求以及试验电压、电流决定,其中根据国家标准GB/T:16927.1相关内容,直流高压试验设备纹波系数应小于3%。高压直流加压单元后并联电阻分压器,其中电阻分压器显示实际施加直流电压数值。(2)电流输出装置:穿心变压器主要为电缆及接头在承受高电压的同时提供大电流,以模拟电缆运行负荷。电缆在带载过程中,由于电流热效应导致温度升高,模拟温度影响。穿心变压器与电缆连接处加装均压罩以防止电晕发生。(3)温度监测装置:将热电偶PT100布设于电缆表面与电缆附件,对电缆表面以及其附件进行温度监测。(4)直流局部放电测量装置:直流局部放电检测获取局部放电信号的方式分为收集局部放电过程中产生电信号的电测法以及收集局部放电过程中产生如声、光等非电信号的非电测法。本发明适用于电测法与声测法。对于电测法,适用于IEC60270推荐的脉冲电流法(即检测阻抗进行局部放电信号检测)、高频电流互感器(HFCT)对于局部放电过程中得到的电信号进行收集,而声测法适用于使用压电材料作为传感器,将机械振动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检测阻抗测量回路参考IEC60270标准中规定,高频电流互感器安装位置卡接在接地线上,超声传感器紧贴于被测电缆接头(如被测电缆配有电缆接头或终端等附件,最好贴放于附件上)。本发明具体检测与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电流输出装置穿心变压器关闭即不输出电流情况下,利用直流高压输出装置对被测电缆试样进行加压,升压至约定试验电压,记录温度监测装置显示温度。(2)直流局部放电测量装置将局部放电信号进行耦合。对于直流电压下的局部放电,由于重复率较低,测量时间需要达到30-60分钟。(3)为提高测量精度,在传感器后可加入信号处理环节,将传感器耦合到的信号进行必要的放大与过滤。如采用电测法,在环境电磁干扰较强的环境下可将接入滤波器,将传感器耦合到的信号进行滤波,滤波器参数应根据实际噪声环境进行选择。如放电信号较弱则,在滤波过后加入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对于现场试验放大器频带可选择相应较窄,推荐频带在1MHz-500MHz,而在实验室使用则使用宽频带放大器。对于采用超声法测量,在传感器后接前置放大器,放大倍数在20dB以上,工作频率推荐在10kHz-2000kHz。(4)对于现场测量,噪声干扰是限制局部放电检测使用的重要因素,去噪处理非常关键,直流局部放电测量当中,施加直流电压为单极性因此局部放电信号也为单极性,对于直流局部放电信号基于其单极性的特征,通过对于脉冲信号进行捕捉,将与施加直流电压极性相反的信号视为噪声信号予以过滤,从而减少噪声的影响。(5)由传感器耦合到的信号,经过信号处理以及去噪处理得到有效放电信号。由于直流局部放电相比交流局部放电缺少相角的概念,因此交流局部放电分析当中与相角的相关分析手段在直流当中均不适用,需要重新建立适用于直流局部放电的分析手段。对于直流局部放电的分析方法,本发明是以在时域下对于局部放电信号中放电幅值Q进行提取,以时间函数t的函数形式展开,形成Q-t图作为主要的分析手段,表现放电幅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际测量当中应首先设置阈值,将阈值设置在背景噪声水平之上,并同时保证不超过放电幅值的1/2以保证信噪比达到2:1,而超过设置阈值的则判断为有效放电脉冲。另外建立一分钟内的放电重复率N与试验时间t之间关系,形成N-t图,表现放电重复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直流局部放电检测当中,平均每分钟放电重复率不低于一次即N≥1,便产生有效局部放电现象,刚好使试样产生N=1时的电压则被视为试样的直流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对于Q-t图关系,如在某试验电压下,放电量Q很大并在试验时间内保持稳定或放电重复率N很大并在时间内保持稳定,或随时间增加,Q、N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当对于被测试样绝缘状况进行关注。(6)由于直流电缆系统,可能产生放电的原因很多,如主绝缘划伤、应力锥错位等诸多因素,由于不同放电类型的放电特征有着显著区别,并且其发展趋势也有差别因此相应应对方法应参考不同的缺陷类型。交流局部放电检测当中常用于对于不同放电类型进行模式识别的PRPD谱图由于在直流下缺少相角概念而无法使用。本发明建立适用于直流局部放电分析情况下的三维谱图。以直流局部放电过程中放电脉冲与其前序放电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Δt代替相角,建立于不同放电次数占总放电次数的百分比即放电密度H之间关系H(Q,Δt),其中放电幅值Q在步骤(5)Q-t图绘制当中已进行提取,而对于相邻脉冲时间间隔Δt的提取,根据放电阈值Qmin的设置以超过放电阈值的脉冲为有效放电脉冲,记录各放电脉冲在Q-t对应坐标参数(Qi,ti),其中Qi>Qmin,而Δt=ti-ti-1得到Δt。(7)通过对于大量不同缺陷的试品进行直流局部放电,并将得到的不同H(Q,Δt)三维谱图与相应放电类型进行保存,建立指纹库。对于得到的H(Q,Δt)图像,通过与放电图像进行对比从而对于缺陷类型进行判断即模式识别。(8)本发明另外采用对于步骤(5)得到的经过信号处理以及去噪的放电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化FFT,在频域下分析放电信号在不同频段范围内的分布。记录不同类型的放电波形不同频率的波形成分不同,因此可以通过对于波峰频率等的分析对于实际放电或噪声、内部放电或电晕放电以及产生放电的缺陷类型进行判断。(9)调节直流高压输出装置,将电压降低到0kV,开启电流输出装置穿心变压器,调节电流模拟电缆带载状况,观察温度监测装置中电缆及其附件表面温度,使其表面温度升高到70℃或以上以模拟电缆高负荷运行条件下的情况。(10)待温度达到稳定后,再利用直流高压输出装置对被测电缆试样进行加压,升压至约定试验电压,记录温度监测装置显示温度。后重复一遍步骤(2)-步骤(8)检测分析过程,完成测量,测量完成后关闭电流输出装置与直流高压输出装置,将被测试样静置使温度降低并进行有效放电24小时。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