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地震的Wheeler域切片砂体雕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45289发布日期:2019-02-22 21:33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基于三维地震的Wheeler域切片砂体雕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砂体雕刻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三维地震的Wheeler域切片砂体雕刻方法。



背景技术:

冲积扇砂体、扇三角洲砂体识别的原理是基于砂体的密度和速度与周围的泥岩有较明显的差异,从而每一期的砂体反映在地震资料上有一定的特征,以往通过反演、地震属性分析方法对砂体的识别,高度依赖钻井资料,在离井较远的区域,误差很大,离井越远误差越大,钻井成功率仅为60-70%,因此还有30-40%的钻井成功率有待提高。

对于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为储层的油藏,高效井一般只分布在主河道相带内,河道间为致密储层分布区,可作侧向遮挡,为了精细刻画冲积扇和扇三角洲的主河道砂体的分布,迫切需要砂体雕刻技术,以进一步提高钻探成功率。而当前国内外对于岩性横向变化大,储层非均质性强,但主河道内产量高的油藏,还缺乏利用地震资料研究砂体的有效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三维地震的Wheeler域切片砂体雕刻方法,可以精细刻画砂体的空间分布范围,以及砂体的储层物性特征,并且提高钻井成功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三维地震的Wheeler域切片砂体雕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1:井震结合确定层序顶底界面;

S02:计算三维地震倾角导向体,通过自动检测三维地震同相轴,计算每个样点的倾角和方位角;

S03:计算三维地震年代地层层位体,所述层位体为一组可连续追踪的层位,按地层沉积顺序排列;

S04:将层位体的所有小层全部拉平,转到Wheeler域,再把地震数据体按小层拉平,生成Wheeler域的地震数据体;

S05:根据井震标定结果显示Wheeler域切片,确定砂体顶底平面分布范围,做出砂体顶底界面构造图;根据Wheeler域地震切片,分析砂体的地震属性特征,研究砂体的储层物性及含油性分布特征。

优选的,所述步骤S01中井震结合确定层序顶底界面,为等时层序界面,对目的层段,通过钻井合成地震记录,以及测井曲线精细层位标定,以单砂体规模的高精度层序格架进行标定。

优选的,所述步骤S02中计算三维地震倾角导向体的算法选择快速傅立叶变换法FFT,计算步长为3线、3道、2个采样点。

优选的,所述步骤S03的年代地层能够精确反映地震同相轴的形态。

优选的,所述步骤S03包括追踪层位体,所述追踪层位体包括:①追踪连续层位体,确保层位闭合;②根据倾角、方位角是否连续变化把连续的层位体打断,层位重合部分,只保留单层;③层位体补洞消除空白洞。

优选的,所述步骤S04中所述Wheeler域数据体在垂向上代表相对地质时间,表示沉积的先后顺序,最下面的地层先沉积,上面的地层后沉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基于三维地震的Wheeler域切片砂体雕刻方法可以实现砂体平面分布的空间形态以及分析砂体的储层物性分布特征的研究,结合冲积扇、扇三角洲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物源方向、沉积中心分布特征,基准面变化规律,砂体的地震属性特点,开展地质综合研究,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部署勘探开发井位,可以大大提高钻井成功率,成功率由原来的60-70%提高到90%。本发明中的基于三维地震的Wheeler域切片砂体雕刻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且能够大幅度提高钻井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三维地震的Wheeler域切片砂体雕刻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三维地震的Wheeler域切片砂体雕刻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在步骤101,井震结合确定层序顶底界面,为等时层序界面,对目的层段,通过钻井合成地震记录,以及测井曲线精细层位标定,以单砂体规模的高精度层序格架进行标定,为砂体空间雕刻,提供可靠的依据。等时层序界面是计算层位体的终止层,仅仅是限定层位体的计算范围,对层位体的计算结果不产生任何影响。流程进入到步骤102。

在步骤102,所述步骤S02中计算三维地震倾角导向体,算法选择FFT(快速傅立叶变换法),计算地震倾角导向体有多种算法,FFT法更加精准的反映地震同相轴的空间展布形态,计算步长为332(3线、3道、2个采样点),这一组参数能够反映同相轴的变化趋势,又能兼顾砂体横向变化的细节。流程进入到步骤103。

在步骤103,计算三维地震年代地层层位体,所述层位体是一组可连续追踪的层位,按地层沉积顺序排列,层位体能够精确反映地震同相轴的特征。流程进入到步骤104。

在步骤104,追踪层位体的步骤包括:①追踪连续层位体(Continuouse vents)104-1,连续层位体的所有层位都连续分布,层位可重合,目的是确保层位闭合,追踪连续层位体的参数为,起始位置为厚度最大处的第一个采样点,年代地层的间距最大为4ms,检测同相轴的最远距离50道,最大迭代次数2;②把连续层位体打断(Truncate HorizonCube)104-2,根据倾角、方位角是否连续变化把连续的层位体打断,层位重合部分,只保留单层;③层位体补洞(Add iterations to HorizonCube)104-3,连续层位体打断后,层位重合现象被消除,但在剖面上会出现一些没有层位的空白洞,层位体补洞用于消除空白洞,两个年代地层间距最大2ms,超过2ms时增加一层,最大迭代次数10。

在步骤105,将层位体转到Wheeler域,把层位体的小层全部拉平,转到Wheeler域, Wheeler域数据体X、Y方向与常规数据体完全一致,在垂向上不代表深度也不代表时间,而是相对地质时间,表示沉积的先后顺序,最下面的地层先沉积,上面的地层后沉积,再把地震数据体按小层拉平,生成Wheeler域的各种地震属性体,包括常规数据体、反演数据体、相位数据体等。流程进入到步骤106。

在步骤106,根据井震标定结果显示Wheeler域切片,可以确定砂体顶底平面分布范围,做出砂体顶底界面构造图,同时,根据Wheeler域地震属性切片,分析砂体的地震属性特征,研究砂体的储层物性及含油性分布特征。

通过Wheeler域切片对砂体的精细雕刻,研究砂体平面分布形态,分析砂体物性特征,结合冲积扇、扇三角洲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物源方向,沉积中心,基准面变化规律,砂体的地震属性特点,开展地质综合研究,寻找有利储层发育区,部署勘探开发井位,可以大大提高钻井成功率,成功率由原来的60-70%提高到90%。本发明中的基于三维地震的Wheeler域切片砂体雕刻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且能够大幅度提高钻井成功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