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刚度宽频谐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4705发布日期:2018-07-13 15:4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变刚度宽频谐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变刚度宽频谐振机构包括谐振机构前臂(1)、谐振机构后臂(2)和输出杆(3);

所述的谐振机构后臂(2)位于谐振机构前臂(1)的左侧,谐振机构前臂(1)左端的4个结构相同的滑块(4)与谐振机构后臂(2)右端的2个结构相同的导轨(9)滑动配合,谐振机构前臂(1)中的后端舌部(505)位于谐振机构后臂(2)中2个结构相同的后变刚度机构(24)之间,后端舌部(505)的上下端面和2个结构相同的后变刚度机构(24)的后杠杆机构(26)中的2号后轴承(27)相接触,输出杆(3)安装在谐振机构前臂(1)中2个结构相同的导向杆(7)的矩形通孔内,输出杆(3)左右两侧的圆弧面与谐振机构前臂(1)中的2个结构相同的导向杆(7)的矩形通孔的左右内侧面接触连接,输出杆(3)上下表面与谐振机构前臂(1)中的2个结构相同的前变刚度机构(6)的前杠杆机构(12)中的2号前轴承(23)相接触;

所述的前变刚度机构(6)包括前板簧组件(10)、1号支撑块(11)、前杠杆机构(12)与2号挡块(13);

所述的前板簧组件(10)包括压块(14)、板簧组(15)与2号支撑块(16);板簧组(15)的左端位于压块(14)与2号支撑块(16)之间,并采用螺栓将三者连接,前板簧组件(10)通过2号支撑块(16)并采用螺栓固定在前框架(5)内侧的左端,前杠杆机构(12)安装在前框架(5)内侧的右端,1号支撑块(11)安装在前杠杆机构(12)的左侧,2号挡块(13)安装在前杠杆机构(12)的右侧,板簧组(15)右端的下表面(1501)与前杠杆机构(12)中的1号前轴承(17)的1号前轴承外圈(1701)接触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刚度宽频谐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谐振机构前臂(1)还包括前框架(5);

所述的4个结构相同的滑块(4)安装在前框架(5)中的1号后板(503)左侧面的四角处,2个结构相同的导向杆(7)安装在前框架(5)中的1号上板(501)与1号下板(502)右端的前后端面上并采用螺栓固定,2个结构相同的变刚度机构(6)依次采用螺栓对称地固定在1号上板(501)与1号下板(502)的内侧面上,2个结构相同的前变刚度机构(6)中的前杠杆机构(12)位于1号上板(501)与1号下板(502)内侧面的右端。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刚度宽频谐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框架(5)还包括1号后板(503)、2个结构相同的1号加强筋(504)和后端舌部(505);

所述的1号后板(503)为矩形平板结构件,1号后板(503)的四角处均匀地分布有与四个结构相同的滑块(4)连接的通孔;

所述的1号上板(501)与1号下板(502)为矩形平板结构件,1号上板(501)与1号下板(502)的左右端分别均匀地设置有与前变刚度机构(6)连接固定的螺栓通孔组;

所述的1号上板(501)与1号下板(502)垂直于1号后板(503),1号上板(501)与1号下板(502)上下对称布置,1号上板(501)与1号下板(502)的左端面和1号后板(503)右端面相接触并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2个结构相同的“又”字形的1号加强筋(504)对称地安装在1号上板(501)与1号下板(502)的前后两侧面上并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后端舌部(505)的右端面与1号后板(503)左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1号上板(501)与1号下板(502)上下对称面与前后对称面和1号后板(503)的横纵向对称面共面,后端舌部(505)的水平与竖直对称面和1号后板(503)的横纵向对称面共面。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变刚度宽频谐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杠杆机构(12)包括2个结构相同的1号前轴承(17)、2个结构相同的1号轴(18)、2个结构相同的轴承座(19)、2号轴(20)、杠杆(21)、4个结构相同的轴用弹簧挡圈(22)与2个结构相同的2号前轴承(23);

所述的杠杆(21)由1号杆(2105)与2号杆(2104)相交组成,1号杆(2105)长度大于2号杆(2104)的长度,杠杆(21)上设置有左端孔(2101)、中间孔(2102)与右端孔(2103),左端孔(2101)与右端孔(2103)位于2号杆(2104)与1号杆(2105)的外端,中间孔(2102)位于1号杆(2105)与2号杆(2104)交点处,杠杆(21)的左端孔(2101)、中间孔(2102)与右端孔(2103)三个孔心点的连线构成的夹角为110°,2号轴(20)装入杠杆(21)的中间孔(2102)中,2号轴(20)的2号轴中间轴段(2001)与杠杆(21)的中间孔(2102)之间为过盈配合,2号轴(20)的2号轴两端(2002)采用轴承装入2个结构相同的轴承座内孔(1901)的孔中,2号轴(20)的2号轴两端(2002)与2个结构相同的轴承座内孔(1901)之间为转动连接,2个结构相同的1号前轴承(17)套装在1号轴(18)的1号轴两端(1802)上,1号轴(18)的1号轴两端(1802)与2个结构相同的1号前轴承(17)之间为过盈配合,2个结构相同的1号前轴承(17)外侧的1号轴(18)上套装有轴用弹簧挡圈(22),1号轴(18)装入杠杆(21)的左端孔(2101)内,1号轴中间轴段(1801)与杠杆(21)的左端孔(2101)之间为过盈配合,2个结构相同的2号前轴承(23)套装在第二根1号轴(18)的1号轴两端(1802)上,第二根1号轴(18)的1号轴两端(1802)与2个结构相同的2号前轴承(23)之间为过盈配合,2个结构相同的2号前轴承(23)外侧的1号轴(18)上套装有轴用弹簧挡圈(22),第二根1号轴(18)的1号轴中间轴段(1801)与杠杆(21)上的右端孔(2103)之间为过盈配合。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刚度宽频谐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谐振机构后臂(2)还包括后框架(8)与2个结构相同的导轨(9);

所述的2个结构相同的导轨(9)对称地安装在后框架(8)右端的2个结构相同的导轨座(804)中的导轨安装面(806)上,2个结构相同的导轨(9)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后框架(8)中2号上板(801)与2号下板(802)的前后侧面,2个结构相同的导轨(9)与2个结构相同的导轨座(804)之间采用螺栓固定连接,2个结构相同的后变刚度机构(24)采用螺栓对称地固定在2号上板(801)与2号下板(802)的内侧面上,2个结构相同的后变刚度机构(24)中的后杠杆机构(26)位于2号上板(801)与2号下板(802)内侧面的右端。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刚度宽频谐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框架(8)还包括2号后板(803)与2个结构相同的2号加强筋(805);

所述的2号上板(801)与2号下板(802)为结构相同的矩形平板结构件,2号上板(801)与2号下板(802)的两端设置有与后变刚度机构(24)连接用的螺栓通孔组;

所述的2号后板(803)为矩形平板结构件,2号后板(803)的前后宽度和2号上板(801)与2号下板(802)的前后宽度相等,2号后板(803)上设置有与地基固定用的安装孔;2号上板(801)与2号下板(802)垂直于2号后板(803),2号上板(801)与2号下板(802)上下对称布置,2号上板(801)与2号下板(802)的左端面和2号后板(803)的右端面相接触并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2个结构相同的2号加强筋(805)对称地布置在2号上板(801)与2号下板(802)的前后侧面上,2个结构相同的导轨座(804)对称地固定安装在2个结构相同的2号加强筋(805)右侧的2号上板(801)与2号下板(802)的前后两侧面上并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整个后框架(8)为上下与前后对称式结构框架。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刚度宽频谐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谐振机构前臂(1)中的2个结构相同的前变刚度机构(6)与谐振机构后臂(2)中2个结构相同的后变刚度机构(24)结构相同;即2个结构相同的前杠杆机构(12)与2个结构相同的后杠杆机构(26)结构相同;2个结构相同的前板簧组件(10)与2个结构相同的后板簧组件(28)结构相同;2个结构相同的1号支撑块(11)与2个结构相同的1号后支撑块(29)结构相同,2个结构相同的2号挡块(13)与2个结构相同的2号后挡块(32)结构相同。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