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468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电能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104698237A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嵌入式电能表结构,包括:电表框体、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电表框体内的组合继电器及设于所述电表框体内的电路板,所述组合继电器卡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组合继电器包括端子底座、容置于所述端子底座中的继电器及零线端子,以及辅助端子,所述辅助端子卡接于所述端子底座上,所述继电器包括壳体、内置于壳体内的磁路系统、连接于所述磁路系统的动簧片及第一电流端子、第二电流端子,所述动簧片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连接端及伸出所述壳体的第一引出端及第二引出端,所述第一电流端子铆接或焊接于第一引出端,所述第二电流端子铆接或焊接于第二引出端;所述壳体上相对第一引出端及第二引出端的另一端设有印制板定位柱及印制板焊针,且所述印制板定位柱的顶端为圆锥形。相线和零线的接线端子为设置于电能表前端的主端子,现有技术中如上述专利说明书附图所示的,该主端子为插线式,导线插入主端子的孔内再通过螺栓抵紧。公知的导线的铜芯为圆柱形,并不能很好地与螺栓端部贴合,导线容易偏向一侧,使得螺栓对导线的作用力不均匀,对导线的固定效果较差,当导线受到外力的扯拉时就容易从孔中脱出或产生松动现象,从而影响电能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线固定更牢固的电能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能表,包括壳体、电路控制板、壳体设有接线腔,接线腔内安装有接线端子组件,所述接线端子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固接有导电板,导电板连接电路控制板;所述导电板上方设有锁紧板,所述锁紧板通过前后两枚螺栓连接于导电板;所述锁紧板上位于两枚螺栓中间部位穿设有绕线螺丝,绕线螺丝连接于导电板,绕线螺丝的杆部位于导电板与锁紧板之间设有穿线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导线时,将导线铜芯穿过绕线螺丝的穿线孔,在螺紧绕线螺丝时,使得导线缠绕于绕线螺丝上直到穿线孔螺至导电板处时,导线与导电板抵触;再通过将锁紧板前后的两枚螺栓拧紧,使得锁紧板压紧导线上;通过上述方案,导线采用缠绕式的连接方式,使得导线更紧密的固定于绕线螺丝,不容易因扯拉而导致导线与绕线螺丝分离;且锁紧板压紧于导线上,绕线螺丝反向松动时必然会带动穿设于穿线孔的导线上移,由于导线被锁紧板压紧,通过逆推,即使得绕线螺丝无法产生反向松动,对导线的固定作用也就更为牢固;且绕线螺丝位于两枚螺栓的中间位置,使得两枚螺栓对锁紧板的作用力更为均匀,防止锁紧板松动。因此,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对导线更好的固定作用,防止导线扯拉松动,使用性能更稳定。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包括有插线槽,插线槽位于导电板的左侧并与导电板平行设置,所述插线槽联通有呈弧形结构并顺时针方向延伸至绕线螺丝的引线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线槽用于插入导线,导线再经过引线槽穿入绕线螺丝的穿线孔,引线槽呈弧形结构,且顺时针方向延伸至绕线螺丝,在连接该导线时,先剥取较长的一段铜芯嵌装于引线槽,在螺紧绕线螺丝时,由于引线槽的弧形结构,且该弧形延伸方向与绕线螺丝的螺紧方向相同,绕线螺丝螺紧时可将导线扯拉至绕线螺丝上,更方便导线与绕线螺丝的缠绕。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电板与底座一体浇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板与底座形成整体结构,结构强度高,导电板固定可靠,不会松动偏移,避免因导电板的松动而导致导线的固定松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电板一端延伸出底座并设置有辅助端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辅助端子用于连接导线,方便导电板与电路控制板的连接。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两端通过螺丝固定于壳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底座的安装固定。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中部设有铅封螺丝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铅封螺丝孔用于在盖合接线端子组件的盖板时安装铅封螺丝,起到防止窃电的作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中部设有定位孔,所述壳体设有与定位孔适配的定位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底座时,先将底座的定位孔套于定位柱上,再于底座的两端安装螺丝,方便底座的安装固定。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线固定牢固,使用稳定的电能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接线端子组件安装于壳体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图3是本实施例锁紧板与导电板连接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图3的B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电路控制板;3、接线腔;4、底座;5、绕线螺丝;6、导电板;7、锁紧板;8、螺栓;9、插线槽;10、引线槽;11、穿线孔;12、辅助端子;13、定位孔;14、定位柱;15、铅封螺丝孔;16、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能表,如图1-2所示,包括壳体1、电路控制板2、壳体1设有接线腔3,接线腔3内安装有接线端子组件,所述接线端子组件包括底座4,底座4两端通过螺丝固定于接线腔3的底板,所述底座4一体浇注连接有导电板6,导电板6一端延伸出底座4并设置有辅助端子12,辅助端子12用于与电路控制板2连接;所述导电板6上方设有锁紧板7,所述锁紧板7通过前后两枚螺栓8连接于导电板6;如图3-4所示,所述锁紧板7上位于两枚螺栓8中间部位穿设有绕线螺丝5,绕线螺丝5连接于导电板6,绕线螺丝5的杆部位于导电板6与锁紧板7之间设有穿线孔11。所述底座4包括有插线槽9,插线槽9位于导电板6的左侧并与导电板6平行设置,所述插线槽9联通有呈弧形结构并顺时针方向延伸至绕线螺丝5的引线槽10。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导线16时,插线槽9用于插入导线16,导线16再经过引线槽10穿入绕线螺丝5的穿线孔11,引线槽10呈弧形结构,且顺时针方向延伸至绕线螺丝5,在连接该导线16时,先剥取较长的一段铜芯嵌装于引线槽10,在螺紧绕线螺丝5时,由于引线槽10的弧形结构,且该弧形延伸方向与绕线螺丝5的螺紧方向相同,绕线螺丝5螺紧时可将导线16扯拉至绕线螺丝5上,直到穿线孔11螺至导电板6处时,导线16与导电板6抵触;再通过将锁紧板7前后的两枚螺栓8拧紧,使得锁紧板7压紧导线16上;通过上述方案,导线16采用缠绕式的连接方式,使得导线16更紧密的固定于绕线螺丝5,不容易因扯拉而导致导线16与绕线螺丝5分离;且锁紧板7压紧于导线16上,绕线螺丝5反向松动时必然会带动穿设于穿线孔11的导线16上移,由于导线16被锁紧板7压紧,通过逆推,即使得绕线螺丝5无法产生反向松动,对导线16的固定作用也就更为牢固;且绕线螺丝5位于两枚螺栓8的中间位置,使得两枚螺栓8对锁紧板7的作用力更为均匀,防止锁紧板7松动。因此,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对导线16更好的固定作用,防止导线16扯拉松动,使用性能更稳定。另外,所述底座4的中部设有铅封螺丝孔15;铅封螺丝孔15用于在盖合接线端子组件的盖板时安装铅封螺丝,起到防止窃电的作用。所述底座4的中部设有定位孔13,所述壳体1设有与定位孔13适配的定位柱14。安装底座4时,先将底座4的定位孔13套于定位柱14上,再于底座4的两端安装螺丝,方便底座4的安装固定。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线16固定牢固,使用稳定的电能表。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