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根部土壤湿度探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526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植物根部土壤湿度探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艺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植物根部土壤湿度探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树木移栽后的浇水,普遍的做法是把围堰灌满即可,如果对浇灌是否合格,还需要再灌水一次。水是否浇灌到树木的底部,则没有一个简便的探察工具,只是凭工人经验。另外,春季浇返青水,初冬浇冻水时,由于围堰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雨雪侵蚀,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浇水就不能保证充足。所以需要有一个简单方便的工具,对浇水的程度进行探察。而现有的做法是用铁锹挖开,检查土壤湿润成都。费力费时,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普遍采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根部土壤湿度探查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植物根部土壤湿度探查装置,包括,外管及内管,所述内管一端插入所述外管的空心腔中,所述外管的末端侧壁开设矩形开口,所述矩形开口的长边与所述外管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矩形开口的长边与所述外管长度比为1∶80;所述矩形开口的短边与所述外管的直径长度比为2∶3。

其中,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长度比为1.5∶1.6。

其中,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直径比2.9∶3。

其中,所述内管的顶端设置横向把手,所述横向把手长度大于所述外管的直径长度。

其中,还包括,刮土片,所述刮土片安装于所述矩形开口的长边处,所述刮土片长度小于所述矩形开口的长边的长度。

其中,所述内管为空心管。

其中,还包括,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焊接于所述外管末端。

其中,所述锥形部螺纹连接于所述外管末端。

其中,所述外管的外表面设置标尺。

本实用新型的植物根部土壤湿度探查装置,可以随身携带,使用方便。且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得在采样过程中,外管不宜损坏,且内管外管的比例设计使得在取样过程中,外管更加利于旋转采样,节省力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2所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植物根部土壤湿度探查装置,包括,包括,外管1及内管2,所述内管2一端插入所述外管1的空心腔中,所述外管1的末端侧壁开设矩形开口3,所述矩形开口3的长边与所述外管1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矩形开口3的长边与所述外管长度比为1∶80;所述矩形开口3的短边与所述外管1的直径长度比为2∶3。进过此设计,避免由于外管开口导致外管强度降低,在旋转采样过程中,导致外管损坏,且经过此设计,在旋转过程中,使用的力度更小。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长度比为1.5∶1.6。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的直径比2.9∶3。便于内管与外管的插和,利于使用。所述内管的顶端设置横向把手4,所述把手长度大于所述外管的直径长度。还包括,刮土片5,所述刮土片5安装于所述矩形开口4的长边处,所述刮土片5长度小于所述矩形开口的长边的长度。所述内管为空心管,减轻整体重量便于携带。所述外管的外表面设置标尺,利于判断深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锥形部,所述锥形部焊接于所述外管末端,便于将外管插入土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锥形部螺纹连接于所述外管末端,便于拆卸清洁外管内部。

其中一组实施例:内管为长1.5米,直径2.9厘米的薄壁管,顶端有10厘米的横向把手。外管:长1.6米,直径内径3厘米,带有长度标识。下部末端为锥形尖头,方便插入。紧贴锥形尖头处的管壁,在左右两侧各镂空,宽2厘米,长5厘米的矩形开口。在矩形开口的一侧,(长边)纵向,留下1厘米的刮土拨片。

(1)把内管插入外管,此时,内管正好遮挡住外管下端的两个矩形开口,这样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2)按照树木栽植的根部深度,竖直插入,从外管外壁的刻度标识,可以看到插入的深度。

(3)到达预定深度后,向上提起内管5厘米,此时,外管的两个矩形开口与外管内部相通,转动外管,矩形开口一侧的刮土片,就会把周围的土壤,顺势拨到外管里面。

(4)按下内管,使之与外管底部紧密接触后,一起提起。

(5)此时,外管下端里边,装的就是指定深度的土壤样本。据此可以知道,土壤的湿度。省时省力,操作简单、可以及时检查浇水的质量、可以有效避开围堰上部土壤的湿度的影响、精确定位深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