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氢气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4981阅读:11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检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氟化氢气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涉及氟化氢的生产车间,会遇到氟化氢的泄漏问题。专利CN201120506004、CN201310477209和CN201310268168报道了氟化氢气体的检测设备,但是设备复杂,价格昂贵,不易携带,限制了其检测效率和应用范围,使其受到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设备复杂,价格昂贵且不易携带的缺点,提供一种氟化氢气体检测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氟化氢气体检测装置,包括盛放氨水的容器瓶和加压装置;

所述容器瓶的顶部设有加料口以及气体加压口;

所述的加压装置与所述的气体加压口连接用于向所述的容器瓶输入加压气体;

所述的容器瓶通过导液管向检测区域输出氨水。

所述的导液管上设有液体单向阀。

所述的加压装置为加压气瓶,所述的加压气瓶的出口端设有气体流量控制阀。

所述的导液管出口端设有与气体的接触装置。

所述的接触装置为喷淋头。

所述的接触装置为盒体,所述的盒体的外层为金属网或者塑料网,所述的盒体内部填充有海绵、棉花或布料,所述的导液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的盒体内部。

所述的容器瓶设有液位视窗。

所述的容器瓶由玻璃、金属或塑料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加压装置向容器瓶中加压。在压力的作用下,氨水通过液体单向阀和导液管进入到检测区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反应是HF+NH3=NH4F,其中,NH4F是白色固体,呈白烟状态。检测区域如果有白色烟生成,说明有氟化氢泄漏。通过液位视窗观察,如果容器瓶的氨水体积不足,则通过加料口向容器瓶中补加氨水。所述的导液管出口端设有与气体的接触装置。所述的接触装置可以为喷淋头,通过喷洒氨水与氟化氢气体接触产生白色烟。优选的,所述的接触装置为盒体,所述的盒体的外层为金属网或者塑料网,所述的盒体内部填充有海绵、棉花或布料,接触装置外层为塑料网或者金属网,可以对内部的海绵、棉花或布料进行固定。同时海绵、棉花或布料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可以集中吸附氨水,方便检测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造价低,检测方法简单,现象明显,便于工作人员携带,尤其适用于管路连接的气密性检测。可以广泛应用在氟气生产车间、氟气氟化车间、Simons电解氟化生产车间,进而降低管路泄漏的故障发生率,促进生产的效率提高,保护生产工人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氟化氢气体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示出一种氟化氢气体检测装置,包括盛放氨水的容器瓶1和加压装置3;所述容器瓶1的顶部设有加料口2以及气体加压口;所述的加压装置3与所述的气体加压口连接用于向所述的容器瓶1输入加压气体;所述的容器瓶1通过导液管向检测区域输出氨水。所述的导液管5上设有液体单向阀4。所述的加压装置为加压气瓶,所述的加压气瓶的出口端设有气体流量控制阀。所述的导液管出口端设有与气体的接触装置。所述的接触装置可以为喷淋头。本实施例中的接触装置为盒体6,所述的盒体的外层为金属网或者塑料网,所述的盒体内部填充有海绵、棉花或布料,所述的导液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的盒体内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的容器瓶的底部。所述的容器瓶设有液位视窗7。所述的容器瓶由玻璃、金属或塑料材质制成。

使用时,将加料口密封,打开加压气瓶,通过加压装置向容器瓶中加压。在压力的作用下,氨水通过液体单向阀和导液管进入到检测区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反应是HF+NH3=NH4F,其中,NH4F是白色固体,呈白烟状态。检测区域如果有白色烟生成,说明有氟化氢泄漏。通过液位视窗观察,如果容器瓶的检氨水体积不足,则通过加料口向容器瓶中补加氨水。所述的导液管出口端设有与气体的接触装置。所述的接触装置可以为喷淋头,通过喷洒氨水与氟化氢气体接触产生白色烟。优选的,所述的接触装置为盒体,所述的盒体的外层为金属网或者塑料网,所述的盒体内部填充有海绵、棉花或布料,接触装置外层为塑料网或者金属网,可以对内部的海绵、棉花或布料进行固定。同时海绵、棉花或布料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可以集中吸附氨水,方便检测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造价低,检测方法简单,现象明显,便于工作人员携带,尤其适用于管路连接的气密性检测。可以广泛应用在氟气生产车间、氟气氟化车间、Simons电解氟化生产车间,进而降低管路泄漏的故障发生率,促进生产的效率提高,保护生产工人健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