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量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1269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量热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量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密封性良好的新型量热器。



背景技术:

量热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系统内部热量变化情况的保温装置。量热器有很多种类,物理实验中常用的量热器种类如图1所示,内筒2通过胶圈15与与胶盖14接触密封,外筒1直接和胶盖14接触密封,胶盖14上制有搅拌器插孔4和温度计插孔5,存在的问题是:

1、胶盖14为硬橡胶制成,略有变形或表面不平,便封闭不严,使得内筒中的物质和外部有热交换,使量热器系统的绝热性不好。

2、搅拌器柄和搅拌器插孔4以及温度计和温度计插孔5之间的缝隙均无法封闭,使得内筒2里面的物质直接和外界产生热交换。

3、内筒2虽然是通过胶圈15和胶盖14接触密封,但内筒2和外筒1在高度方向上仍然要同时和胶盖14严密接触以保证密封,这在结构设计中是属于不合理结构,即实际上由于制造精度及热膨胀等问题,是无法实现的,即难以保证胶圈15的上表面与外筒2的上沿都恰好和胶盖14的相应部位恰好接触,达到密封的目的,这是量热器难以保证密封的根本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量热器,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应用于物理实验中,使量热器系统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量热器如图2所示,包括:外筒1、内筒2、弧形沿8、锥形沿9、垫圈11和胶盖总成,其中胶盖总成包括锥形体3、搅拌器插孔4、温度计插孔5、硬胶盖6、软胶盖7、凸环10、搅拌器第二插孔12、温度计第二插孔13。

所述的内筒2为金属制成的底端封闭的圆筒,筒口上沿向外制成斜面,即具有锥形沿9。

所述的外筒1为金属制成的底端封闭的圆筒,筒口上沿向外制成圆弧形,即具有弧形沿8。

所述的内筒2通过绝热的垫圈11置于外筒1内的底部,内筒2与外筒1之间留有均匀的间隙。

所述的硬胶盖6为用硬橡胶制成,硬橡胶的邵氏硬度为HA80~HA90。硬胶盖6的上部为圆柱体,下部为圆锥体。

所述的软胶盖7为用具有良好弹性的软橡胶制成,是厚度为3~5mm的软橡胶均匀贴合在硬胶盖6的下部形成的,硬胶盖6与软胶盖7用粘接剂粘在一起形成胶盖总成。

在硬胶盖6上制有搅拌器插孔4与温度计插孔5;

在软胶盖7上制有与搅拌器插孔4同轴的搅拌器第二插孔12,与温度计插孔5同轴的温度计第二插孔13。

搅拌器第二插孔12、温度计第二插孔13的直径比对应的搅拌器插孔4、温度计插孔5的直径小1~3mm,且二圆孔的截面为圆弧形,即搅拌器第二插孔12与温度计第二插孔13以弧形表面与所用的搅拌器柄及温度计接触。

所述的软胶盖7的邵氏硬度为HA20~HA 30,向下突起部分为锥形体3,锥形体3的锥度略大于内筒2上的锥形沿9的锥度,并在锥形体3的表面制有3个凸环10。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量热器,成本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确保量热器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现有物理实验中常用的量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量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量热器胶盖总成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量热器胶盖总成俯视图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量热器内筒的侧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量热器外筒的侧面图。

图中:1、外筒,2、内筒,3、锥形体,4、搅拌器插孔,5、温度计插孔,6、硬胶盖,7、软胶盖,8、弧形沿,9、锥形沿,10、凸环,11、垫圈,12、搅拌器第二插孔,13、温度计第二插孔,14、胶盖,15、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量热器,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量热器,内筒2为金属制成的底端封闭的圆筒,筒口上沿向外制成斜面,即具有锥形沿9;外筒1为金属制成的底端封闭的圆筒,筒口上沿向外制成圆弧形,即具有弧形沿8。内筒2通过绝热的垫圈11置于外筒1内的底部,内筒2与外筒1之间留有均匀的间隙。

硬胶盖6为用硬橡胶制成,硬橡胶的邵氏硬度为HA80~HA90,硬胶盖6的上部为圆柱体,下部为圆锥体。软胶盖7为用具有良好弹性的软橡胶制成,软橡胶的材料邵氏硬度为HA20~HA 30,上述两种硬度的橡胶在市场均有销售,如深圳市塑源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橡胶材料即可满足要求。

软胶盖7用厚度为3~5mm的软橡胶均匀贴合在硬胶盖6的下部形成,硬胶盖6与软胶盖7用粘接剂粘在一起形成胶盖总成。

软胶盖7向下突起部分为锥形体3,锥形体3的锥度略大于内筒2上的锥形沿9的锥度,并在锥形体3的表面制有3个凸环10。

在硬胶盖6上制有搅拌器插孔4与温度计插孔5;在软胶盖7上制有搅拌器第二插孔12与温度计第二插孔13。搅拌器第二插孔12与温度计第二插孔13的直径分别小于对应于硬胶盖6上的搅拌器插孔4与温度计插孔5的直径1~3mm,二圆孔的截面均为圆弧形,即搅拌器第二插孔12及温度计第二插孔13均以弧形表面与所用的搅拌器柄或温度计接触(搅拌器及温度计需另外准备)。

胶盖总成以硬胶盖6作为骨架部分,确保胶盖总成的总体不变形;软胶盖7用以和内筒2上的锥形沿9、外筒1上的弧形沿8接触,或在搅拌器第二插孔12与温度计第二插孔13的弧形表面与所用的搅拌器柄及温度计接触时,可以产生局部变形,以确保内筒2及外筒1均和胶盖总成能同时保持严密接触,并使得搅拌器第二插孔12与温度计第二插孔13的弧形表面与所用的搅拌器柄及温度计严密接触。

实际操作时,首先将所用的搅拌器的柄从软胶盖7一侧的搅拌器第二插孔12插入并穿过搅拌器插孔4,将所用的温度计插入胶盖总成上的温度计插孔5及温度计第二插孔13内,然后将待测物质(需另外准备)放入内筒2内并迅速而平稳的用胶盖总成盖住量热器的内筒2和外筒1上,对胶盖总成轻施压力后,软胶盖7上的锥形体11嵌入内筒2上的锥形沿9内,外筒1上的弧形沿8与软胶盖7的外环接触,量热器便可正常工作。

在高度方向上内筒2与胶盖总成有一个接触高度,外筒1与胶盖总成也有一个接触高度,胶盖总成上两个接触高度不同,具有一个高度差。要想胶盖总成能同时将内筒2与外筒1封闭,这个高度差一定要严格等于量热器的内筒2与外筒1的实际高度差,但这是不可能的,这在结构设计中是属于不合理结构,即实际上由于制造精度、热膨胀、翘曲变形及还有一些中间环节等问题,是无法实现的,即难以保证胶盖总成与外筒1及内筒2的上沿都恰好接触,达到密封的目的,这是现有量热器难以保证密封的根本问题。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量热器中,由于软胶盖7整体硬度很低,具有良好的弹性,并在锥形体3的表面制有3个凸环10,所以在软胶盖7上的锥形体3嵌入内筒2上的锥形沿9内时,首先是3个凸环10不同的程度的和锥形沿9接触产生变形,当胶盖总成向下的压力稍大时锥形体3也会产生小的变形;同时外筒1的弧形沿8和软胶盖7上的外环下端面接触时,因为是线接触,容易对软胶盖7产生较大的压力,所以也容易产生变形。这样当内筒2与外筒1的实际高度差发生变化,或者是胶盖总成上两个接触点之间的高度差发生变化,或者是内筒2、外筒1的上沿不平、胶盖翘曲等缺欠,都会因软胶盖7的变形而得到弥补,即软胶盖7在变形中均能始终和内筒2及外筒1的上沿接触,确保了内筒2与外筒1的密封性。

锥形体3的锥度略大于内筒2上的锥形沿9的锥度,可以确保当锥形体3的表面和内筒2上的锥形沿9的下沿接触时,产生较大的压力而变形,而且较小的变形就会在高度方向上保证内筒2和外筒1实际高度差产生较大变化时,都能保证内筒2和外筒1的密封性。

锥形体3表面制有的3个凸环10进一步增加了软胶盖7的变形范围,进一步提高量热器的密封性。

外筒1的上沿制成弧形沿8,既能增加外筒1的强度防止变形,又能保证外筒1与软胶盖7为线接触,增大接触压力。

因为搅拌器及温度计在工作中需要不停的上下移动,所以现有量热器的搅拌器插孔与温度计插孔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密封,使得量热器与外界产生热交换,严重影响测量精度。本实用新型的量热器,搅拌器第二插孔12与温度计第二插孔13的直径分别小于对应于硬胶盖6上的搅拌器插孔4与温度计插孔5的直径1~3mm,即二圆孔的直径略小于所用搅拌器柄及温度计的直径,且二圆孔的截面为圆弧形,当搅拌器柄及温度计插入量热器总成时,搅拌器第二插孔12与温度计第二插孔13会随着搅拌器柄及温度计的直径的大小产生变形,将搅拌器柄和搅拌器插孔4以及温度计和温度计插孔5之间的缝隙密封,由于软胶盖7为弹性良好的软橡胶制成,所以并不影响搅拌器及温度计在工作中上下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设计具有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采用了硬胶盖6与软胶盖7粘接在一起构成胶盖总成,既能保证胶盖总成的总体刚度,不易变形,又能在所需要的局部容易产生变形,以保证量热器的密封性。

二是内筒2上沿采用锥形沿9,与软胶盖锥形体11配合,并在锥形体11的表面制有凸环10,进一步增加了软胶盖7的变形范围,保证内筒2和外筒1在实际高度差产生较大变化时,都能保证内筒2和外筒1的密封性,从原理上解决了增加量热器的密封性问题。

三是能有效的将搅拌器柄与搅拌器插孔4之间的缝隙、温度计与温度计插孔5之间的缝隙密封,而不影响搅拌器及温度计在工作中上下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