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检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化分析仪。
背景技术:
生化分析仪是一种根据光电比色原理来测量体液中某种特定化学成分的仪器,给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愈后及健康状态提供信息依据。试剂盘系统、试剂针系统、反应盘系统和样本系统是生化分析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的生化分析仪的试剂针系统主要包括两个试剂针和分别与两个试剂针相连接的驱动臂,试剂盘系统包括试剂盘和驱动试剂盘转动的动力装置,反应盘系统包括反应盘和驱动反应盘转动的驱动装置。样本系统主要用于将样本试剂注入设置于反应盘的反应管内。其中试剂盘分为内盘和外盘,内盘和外盘采用双盘同轴独立驱动的方式进行驱动,试剂针分为内针和外针,内针用于吸取放置于内盘的试剂管内的试剂,外针用于吸取放置于外盘的试剂管内的试剂,内针和外针都能够将其所吸取的试剂注入至反应盘的反应管内。
由于在常规检测中,需要放置于外盘的试剂用量远远大于放置于内盘的试剂用量,但是由于生化分析仪本身整体尺寸的限制,因此不能通过无限制的增大外盘的外径来增加试剂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化分析仪,可以提高试剂盘系统的利用率,提高设备的检测效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生化分析仪,包括试剂盘系统、试剂针系统和反应盘系统,所述试剂针系统包括试剂针和与所述试剂针相连接的驱动臂,试剂盘系统包括试剂盘和驱动所述试剂盘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反应盘系统包括反应盘和驱动反应盘转动的动力装置,所述试剂针能够将其所吸取的试剂注入设置于所述反应盘的反应管内,所述试剂针系统包括第一试剂针系统和第二试剂针系统,所述第一试剂针系统包括第一驱动臂和与所述第一驱动臂相连接的第一试剂针,所述第二试剂针系统包括第二驱动臂和与所述第二驱动臂相连接的第二试剂针;所述试剂盘包括内盘和外盘,所述动力装置能够驱动所述内盘和所述外盘转动;当所述第一试剂针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一试剂针能够吸取置于所述外盘的试剂管内的试剂;当所述第一试剂针运动至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一试剂针能够吸取置于所述内盘的试剂管内的试剂;当所述第二试剂针运动至第三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试剂针能够吸取置于所述外盘的试剂管内的试剂;当所述第二试剂针运动至第四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试剂针能够吸取置于所述内盘的试剂管内的试剂。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清洗池和第二清洗池,当所述第一试剂针运动至第五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一试剂针能够置于所述第一清洗池;当所述第二试剂针运动至第六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二试剂针能够置于所述第二清洗池。
优选地,所述生化分析仪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第一驱动臂和所述第二驱动臂均设置有光耦传感器,所述内盘和所述外盘均为光电码盘,所述光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相通信连接。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试剂针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和第二预定位置时,所述第一试剂针的中心线与与之相对应的试剂管的轴线相重合;当所述第二试剂针运动至第三预设位置和第四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二试剂针的中心线与与之相对的试剂管的轴线相重合。
优选地,所述内盘和所述外盘为同轴设置,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内盘转动,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外盘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清洗池和所述第二清洗池的设置位置位于所述反应盘与所述试剂盘之间。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生化分析仪,试剂盘系统、试剂针系统和反应盘系统,试剂针系统包括试剂针和与试剂针相连接的驱动臂,试剂盘系统包括试剂盘和驱动试剂盘转动的动力装置,反应盘系统包括反应盘和驱动反应盘转动的动力装置,试剂针能够将其所吸取的试剂注入设置于反应盘的反应管内,试剂针系统包括第一试剂针系统和第二试剂针系统,第一试剂针系统包括第一驱动臂和与第一驱动臂相连接的第一试剂针,第二试剂针系统包括第二驱动臂和与第二驱动臂相连接的第二试剂针;试剂盘包括内盘和外盘,动力装置能够驱动内盘和外盘转动;当第一试剂针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第一试剂针能够吸取置于外盘的试剂管内的试剂;当第一试剂针运动至第二预定位置时,第一试剂针能够吸取置于内盘的试剂管内的试剂;当第二试剂针运动至第三预定位置时,第二试剂针能够吸取置于外盘的试剂管内的试剂;当第二试剂针运动至第四预定位置时,第二试剂针能够吸取置于内盘的试剂管内的试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第一试剂针达到其预设位置时,能够根据需要吸取放置于内盘或外盘的试剂管内的试剂,第二试剂针达到其预设位置时,同样能够根据需要吸取放置于内盘或外盘的试剂管内的试剂。如此第一试剂针和第二试剂针均能够吸取放置于内盘和外盘的试剂管的试剂,可以充分利用试剂盘,可以提高试剂盘系统的利用率,提高设备的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生化分析仪的局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
第一试剂针系统1、第二试剂针系统2、外盘3、内盘4、反应盘5、第一清洗池6、第二清洗池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化分析仪,可以提高试剂盘系统的利用率,提高设备的检测效率。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生化分析仪的局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虚线表示第一试剂针和第二试剂针所对应的运动轨迹。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生化分析仪,包括试剂盘系统、试剂针系统和反应盘系统,试剂针系统包括试剂针和与试剂针相连接的驱动臂,试剂盘系统包括试剂盘和驱动试剂盘转动的动力装置,反应盘系统包括反应盘5和驱动反应盘5转动的动力装置,试剂针能够将其所吸取的试剂注入设置于反应盘5的反应管内,试剂针系统包括第一试剂针系统1和第二试剂针系统2,第一试剂针系统1包括第一驱动臂和与第一驱动臂相连接的第一试剂针,第二试剂针系统2包括第二驱动臂和与第二驱动臂相连接的第二试剂针;试剂盘包括内盘4和外盘3,动力装置能够驱动内盘4和外盘3转动;当第一试剂针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时,第一试剂针能够吸取置于外盘3的试剂管内的试剂;当第一试剂针运动至第二预定位置时,第一试剂针能够吸取置于内盘4的试剂管内的试剂;当第二试剂针运动至第三预定位置时,第二试剂针能够吸取置于外盘3的试剂管内的试剂;当第二试剂针运动至第四预定位置时,第二试剂针能够吸取置于内盘4的试剂管内的试剂。
如此,当内盘4的试剂位存在空闲时,可以将需要放置于外盘3的试剂管(此试剂管命名为第一试剂管)放置于内盘4的空位上,然后利用动力装置驱动内盘4转动,当第一试剂针运动到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一试剂管运动到第一试剂针的下方,内盘4停止转动,此时,第一试剂针和第一试剂管相对设置,在第一驱动臂的带动下,第一试剂针朝向靠近第一试剂管的方向运动,从而能够吸取第一试管内的试剂;当需要吸取放置于外盘3的某一个试剂管内的试剂时,第一驱动臂带动第一试剂针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动力装置驱动外盘3转动,相应的试剂管转动至第一试剂针的下方,在第一驱动臂的带动下,第一试剂针朝向靠近试剂管的方向运动从而能够吸取置于外盘3的试剂管内的试剂。同理,第二试剂针同样能够吸取放置于内盘4的试剂管内的试剂和放置于外盘3的试剂管内的试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第一试剂针达到其预设位置时,能够根据需要吸取放置于内盘4或外盘3的试剂管内的试剂,第二试剂针达到其预设位置时,同样能够根据需要吸取放置于内盘4或外盘3的试剂管内的试剂。如此第一试剂针和第二试剂针均能够吸取放置于内盘4和外盘3的试剂管的试剂,可以充分利用试剂盘,可以提高试剂盘系统的利用率,提高设备的检测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试剂针和第二试剂针的运动轨迹均为弧形运动轨迹,第一预设位置即为第一试剂针的运动轨迹与外盘3相交的位置处,第二预设位置即为第一试剂针的运动轨迹与内盘4相交的位置处,同理,第三预设位置为第二试剂针的运动轨迹与外盘3相交的位置处,第四预设位置为第二试剂针的运动轨迹与内盘4相交的位置处。此外,第一试剂针和第二试剂针还需要将其所吸取的试剂注入设置于反应盘5的反应管内,因此,第一试剂针和第二试剂针的运动轨迹还与反应盘5相交。当第一驱动臂带动第一试剂针到达其与反应盘5相交的位置处时,第一试剂针能够将其所吸取的试剂注入与之相对的反应管内,同理,当第二驱动臂带动第二试剂针到达其与反应盘5相交的位置处时,第二试剂针能够将其所吸取的试剂注入与之相对的反应管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试剂针的运动轨迹需要与外盘3、内盘4以及反应盘5均相交,因此,可以根据第一试剂针与外盘3相交的位置处、与内盘4相交的位置处以及与反应盘5相交的位置处确定出第一试剂针的运动半径以及第一试剂针从与反应盘5相交的位置处至与内盘4相交的位置处的运动角度,应保证第一试剂针的运动角度为最小运动角度,同理,保证第二试剂针的运动角度为最小运动角度,避免第一试剂针和第二试剂针的运动范围过大,保证生化分析仪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第三预设位置以及第四预设位置的具体选择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进行确定。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生化分析仪还包括第一清洗池6和第二清洗池7,当第一试剂针运动至第五预定位置时,第一试剂针能够置于第一清洗池6;当第二试剂针运动至第六预定位置时,第二试剂针能够置于第二清洗池7。如此,当第一驱动臂带动第一试剂针运动至第五预设位置时,第一试剂针能够置于第一清洗池6内,便于对第一试剂针进行清洗,同理,第二试剂针能够置于第二清洗池7内进行清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此,第一试剂针的运动轨迹与第一清洗池的中心相交的位置处即为第五预设位置,第二试剂针的运动轨迹与第二清洗池的中心相交的位置处即为第六预设位置。优选的,第一清洗池6和第二清洗池7的设置位置位于反应盘5与试剂盘之间。则第一试剂针沿着其与反应盘5相交的位置处至第二预设位置运动时,必然需要经过第一清洗池6,当需要时,第一试剂针置于第一清洗池6内进行清洗,同理,第二试剂针沿着其与反应盘5相交的位置处至第四预设位置运动时,必然会经由第二清洗池7。如此,可以进一步确保生化分析仪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此外,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生化分析仪还包括控制系统,第一驱动臂和第二驱动臂均设置有光耦传感器,内盘4和外盘3均为光电码盘,光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相通信连接。
如此,通过利用光电码盘的特性,可以对内盘4和外盘3的各个放置试剂管的管孔进行编码,光耦传感器能够将其接收到的光电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能够将光电信号转换为数字,当光耦传感器感知的光电信号转换的数字与管孔的编码相一致时,内盘4或外盘3停止转动,从而第一试剂针或第二试剂针能够吸取相应的试剂管内的试剂,如此可以提高第一试剂针和第二试剂针运动的准确性,确保第一试剂针和第二试剂针能够准确吸取相应的试剂管内的试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反应盘5同样为光电码盘,如此,可以雀斑第一试剂针和第二试剂针能够准确的将试剂注入反应管内。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于内盘4和外盘3的管孔的数量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确定。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为了确保试剂针能够吸取试剂管中的试剂,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当第一试剂针运动至第一预定位置和第二预定位置时,第一试剂针的中心线与与之相对应的试剂管的轴线相重合;当第二试剂针运动至第三预设位置和第四预设位置时,第二试剂针的中心线与与之相对的试剂管的轴线相重合。
如此,通过将试剂针的中心线与与之相对应的试剂管的轴线相重合,可以保证试剂针垂直下落时,能够准确伸入相应的试剂管内,避免试剂针与试剂管发生碰撞,可以延长试剂针和试剂管的使用寿命。
此外,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内盘4和外盘3为同轴设置,动力装置包括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其中,第一动力装置用于驱动内盘4转动,第二动力装置用于驱动外盘3转动。如此,内盘4和外盘3均有与之相对应的动力装置,可以便于对内盘4和外盘3进行控制,避免由于非必要的转动而导致试剂针误吸或错吸试剂。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试剂针系统和试剂盘系统的设置方式进行了说明,生化分析仪的其他系统的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进行确定,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描述对试剂针系统、驱动臂、试剂针、清洗池以及预设位置进行了再命名,当然,也不排除采用其他的命名方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