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液媒检测的高低液位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6269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位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液媒检测的高低液位开关。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技术中,国内传统的单层罐埋于地下,金属会逐渐的被氧化,严重时会出现罐体泄漏,罐内油体或者危险品的泄漏在造成浪费的同时也会对油罐附近的土壤、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甚至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目前国家强制推广双层罐。所以,对双层罐体的检漏就显得非常有必要。现有双层罐体在内外侧之间填充不易蒸发的液体(一般是卤水),因此,检测罐体是否破裂就转变成检测夹层内部液位高低的变化。

现有的双层罐体液位检测部分采用浮子式高低液位开关,由于采用机械动作的方式,长时间浸泡在液体中容易积垢,被杂物卡住,相对容易损坏,浮球的位置容易造成偏移产生误报;现有的双层罐体液位检测也有部分采用光电式液位开关,光电式液位开关对所应用介质要求较高,冷冻液体、结晶液体场合都无法应用;市面上的超声波式液位开关,非常容易受到温度的干扰,温度升高时回波速度发生改变,影响设备的响应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双层罐体的液位检测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了通过采用内外电极柱的配合感测频率的变化转换为液位变化的,进而实现液位检测的一种基于液媒检测的高低液位开关。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液媒检测的高低液位开关,包括控制电路、外部电极柱和内部电极柱,所述外部电极柱与控制电路通过第一导线连接,内部电极柱插入控制电路内,外部电极柱的内部为中空腔体,表面均匀分布有媒介通孔,内部电极柱位于中空腔体内,内部电极柱包括导电柱,导电柱的外围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与中空腔体壁之间设有聚四氟乙烯包覆层。

优选地,所述导电柱包括上段金属柱、中段绝缘柱和下段金属柱,上段金属柱、中段绝缘柱和下段金属柱之间通过第二导线相互连接,上段金属柱的顶部插入控制电路内。

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检测频率发生电路、主控电路和通讯电路。

优选地,所述外部电极柱的底端呈半球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液媒检测的高低液位开关的支撑柱与中空腔体壁之间设有聚四氟乙烯包覆层使得内部导电柱与媒介绝缘,并保证了良好的耐腐蚀性和不沾附性,提高的系统检测精度的同时也保证的系统的使用寿命;将液体媒介差异、液位高低变化 转化成频率变化检测的方式,检测结果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且检测结果准确度高;相对于机械式、超声波式液位开关,本液位开关有更低的功耗,更高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该基于液媒检测的高低液位开关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控制电路,2为外部电极柱,3为导电柱,4为支撑柱,5为聚四氟乙烯包覆层,6为第二导线,7为上段金属柱,8为中段绝缘柱,9为下段金属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液媒检测的高低液位开关,包括控制电路1、外部电极柱2和内部电极柱,外部电极柱2与控制电路1通过第一导线连接,内部电极柱插入控制电路1内,控制电路1包括检测频率发生电路、主控电路和通讯电路,外部电极柱的内部为中空腔体,外部电极柱的底端呈半球形,表面均匀分布有媒介通孔,内部电极柱位于中空腔体内,内部电极柱包括导电柱3,导电柱3的外围设有支撑柱4,支撑柱4与中空腔体壁之间设有聚四氟乙烯包覆层5。

导电柱3包括上段金属柱7、中段绝缘柱8和下段金属柱9,上段金属柱7、中段绝缘柱8和下段金属柱9之间通过第二导线6相互连接,上段金属柱7的顶部插入控制电路1内部,导电柱3采用上段金属柱7、中段绝缘柱8和下段金属柱9的设计,能够使外部电极柱2与内部电极柱组成的两极板间的电容随着液位的变化产生电容突变,使检测结果更加明显。

该基于液媒检测的高低液位开关的工作原理为:外部电极柱2与内部电极柱作为两极板,内部电极柱与外部电极柱可以浸没到液体媒介之中,液媒的填充会使两极板间电容产生变化,将电容变化对应产生的频率信号发送到控制电路处理,控制电路会将返回频率的不同转换成液体介质差异、液位高低变化等信息。之后,控制电路会通过通讯电路按照既定的协议发送。同时,本发明为本安设备,保证设备自身不带有安全隐患。

本基于液媒检测的高低液位开关具有上电自检测功能,液位开关上电后自动检测当前电容值,并将该数值作为报警阈值,极大程度的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不同于传统的机械式液位开关,本液位开关长时间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易积垢,不会被液体中的异物卡住造成检测失效,有更好的可靠性;应用液体介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到汽柴油、水、卤水、液态化工危险品中;相对于机械式、超声波式液位开关,本液位开关有更低的功耗,更高的灵敏度。

同时,本基于液媒检测的高低液位开关检测频率信号的发生可以采用集成的施密特触发器替代;控制电路主控部分和通讯部分可以集中到与本液位开关相连接的外围设备中,本设 备只保留检测频率的发生部分。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