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验科医用尿杯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4899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验科用器具,尤其涉及一种检验科医用尿杯托架。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常用的一次性尿杯为薄塑料材质,盛满尿液易变形,且放置不稳定,导致作为尿液标本的尿液比较容易潵出,同时,在送检过程中患者或医务人员往往要手拿盛满尿液的尿杯,拿取不方便也极易潵出,当医务人员将标本倒入试管中时也易污染医务人员的手等部位,所有这些都会浪费和污染标本,同时也污染环境和患者或医务人员的手,给检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检验科医用尿杯托架,该医用尿杯托架可很好地固定盛满尿液的尿杯,便于标本的获取,同时也不容易污染患者或医务人员的手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检验科医用尿杯托架,包括通过一转轴连接而成的X字形把手,所述X字形把手中间设有弹簧,所述X字形把手的尾部设有可供手指放入并定位的弧形挡条,所述X字形把手前端设有一次性尿杯夹持装置,所述一次性尿杯夹持装置包括和一次性尿杯外形相适配、呈半圆形状的左网状连接片和右网状连接片,所述左网状连接片、右网状连接片的后端分别和所述X字形把手前端左侧和右侧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之改进,所述X字形把手中间位置处的左右端分别设有左弧形透明挡板和右弧形透明挡板。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本实用新型利用夹子原理,前端夹取尿杯部位设计成和尿杯外形相同的弧形网状结构,方便稳定夹取尿杯;在夹子中间把手位置处设置弧形透明挡板,可很好地防止在夹取过程中尿液溅出污染患者或医务人员;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简单合理,易操作,方便患者和医务人员操作,安全卫生,同时可提利用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转轴;2、X字形把手;3、弹簧;4、弧形挡条;5、左网状连接片;6、右网状连接片;7、左弧形透明挡板;8、右弧形透明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由图1可知,一种检验科医用尿杯托架,包括通过一转轴1连接而成的X字形把手2,在X字形把手2的中间设有弹簧3,在X字形把手的尾部设有可供手指放入并定位的弧形挡条4,上述结构主要是便于手持握持时的固定以及复位。

在X字形把手2的前端设有有一次性尿杯夹持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一次性尿杯夹持装置包括和一次性尿杯外形相适配、呈半圆形状的左网状连接片5和右网状连接片6,左网状连接片5、右网状连接片6的后端分别和X字形把手2前端左侧和右侧相连接。

上述结构中,X字形把手2前端夹取尿杯部位设计成和尿杯外形相同的左网状连接片5和右网状连接片6,主要是方便稳定夹取尿杯;具体用法为:用一个手握住X字形把手2并向内用力,使弹簧3收缩,使左网状连接片5和右网状连接片6打开,夹持住尿杯后,手部放松,弹簧3复位,从而夹住尿杯。

在X字形把手2中间位置处的左右端分别设有左弧形透明挡板7和右弧形透明挡板8,设置两个挡板后,可很好地防止在夹取过程中尿液溅出污染患者或医务人员。

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简单合理,易操作,方便患者和医务人员操作,安全卫生,同时可提利用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