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热传导液污染的旋转式渗透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5277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热传导液污染的旋转式渗透压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仪器,尤其涉及一种防止热传导液污染的旋转式渗透压仪。



背景技术:

渗透压仪采用了冰点降低技术测量液体的渗透压值。渗透压又称摩尔渗透压浓度,是水溶液中总溶质的浓度。渗透压仪应用于临床时,测量结果可以协助水及电解质失衡病人症状的确诊及指导正确的护理。渗透压仪能够测量任何生物流体,包括但不限于全血、血清、尿液、排泄物、汗液及组织匀浆。所谓的溶剂浓度的“依数性”或者浓度属性,在合理的限度内,溶剂的变化与溶质浓度(换言之,即溶液中粒子的数量)呈正比例关系。现有的渗透压仪样品的冷冻通过热电制冷台完成,热电制冷台设于冷冻舱内,现有防止热传导液污染的旋转式渗透压仪在进行多测试管依次测试记录时,需通过手动记录依次顺序及测试结果,测试效率低且容易出错,且现有的冷冻舱内经常含有残余多次的热传导液,准确度降低,实际使用时应不断注意热传导液瓶内液体高度,若液体过少则影响冷冻效率,现有做法是经常需要打开热传导液舱舱门,由于热传导液含有害化学物质,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测试效率,减少出错的防止热传导液污染的旋转式渗透压仪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防止热传导液污染的旋转式渗透压仪,包括机身,设于机身中部的旋转驱动轴,设于旋转驱动轴上的旋转架,设于旋转一侧的机身内部的冷冻舱,设于冷冻舱上部由驱动电机驱动其上下运动的热敏探针,所述旋转架包括与旋转驱动轴连接的圆形旋转底架及铺设于旋转底架上的探针擦拭圈,所述旋转驱动轴中心为固定不动的中心固定轴,所述中心固定轴上固接有蒸发板,所述蒸发板搭接在探针擦拭圈上侧,所述旋转底架环周均有设有多个用于安放测试管的测试孔,所述蒸发板在其中一个测试孔上设有测试开口,所述测试开口设于正对冷冻舱位置,旋转架在旋转过程中将放置在测试孔下的测试管依次旋转入冷冻舱,在机身的旋转架一侧设有扫码器,所述扫码器的扫描口高度与测试管的高度向对应,所述冷冻舱为U形,其U形内侧设有热电制冷台,U形冷冻舱内部设有热传导液空腔,所述机身一侧设有热传导液舱,所述热传导液舱的舱口设有与热传导液舱外壁底侧铰接并在闭合时使热传导液舱密封的舱门,所述热传导液舱下端设有热传导液瓶加持轨道,所述热传导液瓶加持轨道上设有沿其运动的一对热传导液瓶卡爪,所述热传导液瓶卡爪之间设有回复加持弹簧,热传导液瓶设于热传导液瓶卡爪之间,所述热传导液瓶下部设有热传导液流体过滤器,所述热传导液流体过滤器进口端与热传导液瓶内部连通,所述热传导液流体过滤器进口端通过上液管连接热传导液空腔一侧顶部,热传导液空腔另一侧底部设有与热传导液瓶瓶口连通的下液管,所述上液管上设有上液泵,所述上液管的直径小于下液管的直径,所述热传导液空腔的中间的设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上设有阀门及手动抽液泵,所述回收管末端伸入热传导液瓶,所述热传导液舱后侧设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热传导液舱内热传导液瓶下设有质量检测仪,所述质量检测仪控制端连接报警器。

所述空气过滤器包括设于机身底侧的引风机及设于引风机上侧的空气过滤网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在机身的旋转架一侧设有扫码器,所述扫码器的扫描口高度与测试管的高度向对应,在测试管上粘贴带有测试信息的条形码,依次在旋转的过程中通过扫码器的扫描口,完成扫描后在依次通过冷冻舱完成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相匹配,提高测试效率,减少出错。

U形冷冻舱内部设有热传导液空腔,机身一侧设有与热传导液空腔通过热传导液管及提升循环泵连接的热传导液舱,通过在冷冻舱内部注入热传导液,冷冻舱及热传导液瓶之间通过上液管及下液管,其中所述上液管上设有上液泵,所述上液管的直径小于下液管的直径,使得热传导液循环效率提高,防止了由于冷冻舱内热传导液过多而溢出,提高冷冻效率。

热传导液空腔的中间的设有回收管,所述回收管上设有阀门及手动抽液泵,所述回收管末端伸入热传导液瓶,使用一段时间就可打开阀门,按压手动抽液泵将残余热传导液排出回收,使最终的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通过对热传导液瓶质量检测,从而得出热传导液瓶内液体的多少,若小于固定值则报警器报警,无需打开热传导液舱舱门,从而有效的防止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架位置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冻舱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传导液循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传导液舱侧视示意图。

图中:1.机身,2.扫码器,3.扫描口,4.旋转驱动轴,5.热敏探针,6.机身内槽,7.冷冻舱,8.旋转架,9.蒸发板,10.探针擦拭圈,11.旋转底架,12.测试管,13.测试孔,14.热传导液瓶卡爪,15.热传导液瓶加持轨道,16.回复加持弹簧,17.舱门,18.热传导液舱,19.热电制冷台,20.热传导液空腔,21.上液管,22.上液泵,23.下液管,24.热传导液瓶,25.热传导液流体过滤器,26.热传导液流体过滤器进口端,27.回收管,28.手动抽液泵,29.阀门,30.质量检测仪,31.空气过滤网垫,32.空气过滤网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身1,设于机身中部的旋转驱动轴4,设于旋转驱动轴上的旋转架8,设于旋转一侧的机身内部的冷冻舱7,设于冷冻舱上部由驱动电机驱动其上下运动的热敏探针5,所述旋转架包括与旋转驱动轴连接的圆形旋转底架11及铺设于旋转底架上的探针擦拭圈10,所述旋转驱动轴中心为固定不动的中心固定轴,所述中心固定轴上固接有蒸发板,所述蒸发板搭接在探针擦拭圈上侧,所述旋转底架环周均有设有多个用于安放测试管12的测试孔13,所述蒸发板9在其中一个测试孔上设有测试开口,所述测试开口设于正对冷冻舱位置,旋转架在旋转过程中将放置在测试孔下的测试管依次旋转入冷冻舱,在机身的旋转架一侧设有扫码器2,所述扫码器的扫描口3高度与测试管的高度向对应。本例中冷冻舱及热敏探针设于机身内槽6中,所述冷冻舱为U形,其U形内侧设有热电制冷台19,U形冷冻舱内部设有热传导液空腔20,所述机身一侧设有与热传导液空腔通过热传导液管21及提升循环泵连接的热传导液舱18,所述热传导液舱的舱口设有与热传导液舱外壁底侧铰接并在闭合时使热传导液舱密封的舱门17,所述热传导液舱下端设有热传导液瓶加持轨道15,所述热传导液瓶加持轨道上设有沿其运动的一对热传导液瓶卡爪14,所述热传导液瓶卡爪之间设有回复加持弹簧16。热传导液瓶24设于热传导液瓶卡爪之间,所述热传导液瓶下部设有热传导液流体过滤器25,所述热传导液流体过滤器进口端26与热传导液瓶内部连通,所述热传导液流体过滤器进口端通过上液管连接热传导液空腔一侧顶部,热传导液空腔另一侧底部设有与热传导液瓶瓶口连通的下液管23,所述上液管21上设有上液泵22,所述上液管的直径小于下液管的直径,所述热传导液空腔的中间的设有回收管27,所述回收管上设有阀门29及手动抽液泵28,所述回收管末端伸入热传导液瓶,所述热传导液舱后侧设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热传导液舱内热传导液瓶下设有质量检测仪30,所述质量检测仪控制端连接报警器(未示出),通过对热传导液瓶质量检测,从而得出热传导液瓶内液体的多少,若小于固定值则报警器报警,无需打开热传导液舱舱门,从而有效的防止环境污染,实际工作中质量检测仪使用市售产品,其可测量放在其上物体的重量,并将信号进行输出,本例中输出信号进入处理器,当数值小于固定值则处理器触发报警器报警。

所述空气过滤器包括设于机身底侧的引风机及设于引风机32上侧的空气过滤网垫31。

工作时,取下圆形旋转底架,在圆形旋转底架上安装探针擦拭圈,将测试管粘贴带有测试信息的条形码,并依次安装在测试孔上,将圆形旋转底架固定在旋转驱动轴上,将蒸发板固定在中心固定轴上,将其测试开口对正冷冻舱,当旋转驱动轴旋转时,扫码器的扫描口收集测试管条形码信息,测试管旋转进入冷冻舱,打开舱门,将一对热传导液瓶卡爪分开,将热传导液瓶卡接在一对热传导液瓶卡爪之间固定,热传导液流体过滤器插接上液管后放入热传导液瓶瓶底,热传导液从热传导液瓶内进入热传导液流体过滤器,并通过连接上液管的上液泵将热传导液输入热传导液空腔一侧顶部,然后热传导液流经冷冻舱底部从另一侧的下液管回到热传导液瓶瓶内,所述上液管的直径小于下液管的直径,热敏探针有驱动电机驱动向下运动穿过探针擦拭圈后进入测试管,并收集测试结果,最终使得整个测试管的测试结果相匹配,探针擦拭圈可是每次旋转过后热敏探针进入测试管前对热敏探针进行擦拭,防止测试管内液体交差,影响测量结果,蒸发板不发生旋转,并覆盖所有没有测试的测试孔,只留下一个正对冷冻舱的测试孔,防止测试管内液体受到污染。U形冷冻舱内部设有热传导液空腔,机身一侧设有与热传导液空腔通过热传导液管及提升循环泵连接的热传导液舱,通过在冷冻舱内部注入热传导液,并且热传导液循环效率提高,防止了由于冷冻舱内热传导液过多而溢出,有效的提高冷冻效率,使用一段时间就可打开阀门,按压手动抽液泵将残余热传导液排出回收,使最终的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由于在机身的旋转架一侧设有扫码器,所述扫码器的扫描口高度与测试管的高度向对应,在测试管上粘贴带有测试信息的条形码,依次在旋转的过程中通过扫码器的扫描口,完成扫描后在依次通过冷冻舱完成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相匹配,提高测试效率,减少出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