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配合多种安装场合的拉绳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2632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绳传感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能配合多种安装场合的拉绳传感器。



背景技术:

拉绳位移传感器又称拉绳传感器、拉绳传感器、拉绳电子尺、拉绳编码器。拉绳位移传感器是直线位移传感器在结构上的精巧构成,充分结合了角度传感器和直线位移传感器的优点,成为一款安装尺寸小、结构紧凑、测量行程大、精度高的传感器,行程从几百毫米至十几米不等,作为一种在工作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外力牵引的设备,我们需要拉绳位移传感器能够稳定连接在需要测量或限定位移范围的设备上。

目前,申请号为CN20162853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拉绳位移传感器,它包括壳本体、电位器、收线轮及阻尼器,所述电位器固定在所述壳本体的中间隔层;所述电位器具有转轴,所述收线轮固定在所述电位器的转轴上;所述阻尼器具有相连接的阻尼器本体、阻尼器滑臂及滑臂导向柱,所述阻尼器本体与所述阻尼器滑臂固定,所述阻尼器滑臂通过所述滑臂导向柱固定在所述收线轮的端面上。这种拉绳位移传感器虽然能够很好的进行工作发挥其功能,但通过该专利公开的附图可以看出,该拉绳位移传感器是直接在壳本体上开始螺纹孔以连接在需要安装传感器的设备上的,在积年累月的工作中,壳本体收到频繁的外力牵引必然会逐渐出现损坏,进而影响拉绳位移传感器的正常使用。

申请号为CN204902801U的中国专利则公开了一种拉绳传感器,其排线轮上设置滑块螺母和螺杆;所述螺杆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滑块螺母伸入排线轮的空心轴内;所述滑块螺母固定安装在排线轮顶端,与螺杆螺纹连接;所述排线轮可沿空心轴轴向移动;所述螺杆的螺距与钢丝绳的绳径相同,由本案附图可见,该拉绳传感器通过一连接片连接在需要安装该装置的位置,由图可见,连接片上设有两个螺丝孔,通过螺丝与螺丝孔的配合来实现固定,这样虽然能够较好的将拉绳传感器固定好,但通过固定的连接片需要在生产时生产多种规格的连接片以配适不同需要安装拉绳传感器的场合,工序复杂,不利于提高产品的普适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这里需要一种能够配适不同安装场合的拉绳传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配合多种安装场合的拉绳传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配合多种安装场合的拉绳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和连接片,所述连接片包括连接在传感器本体上的固定片和用于将传感器本体安装在所需位置的安装片,所述安装片上设有多组间距不一的固定安装部。

较佳的,所述固定安装部包括多组间距不一的固定孔。

较佳的,所述固定孔包括圆孔和螺纹孔。

较佳的,所述安装片所在的平面与固定片所在的平面垂直。

较佳的,所述安装片与固定片的连接部形成弧形的倒角。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在连接片上专门设置一个安装片,便于后续安装时进行操作,同时在安装片上设置多组间距不一的固定安装部,由于拉绳传感器属于一种业内技术较为成熟的设备,需要用到拉绳传感器的位置也有一个固定的范围,对于固定安装部之间的间距也是有业内规范的,这里只需要设置多组固定安装部将这些常见的规格涵盖在其中就可以了,这里按照规格设置多组固定安装部即可满足绝大多数的安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能配合多种安装场合的拉绳传感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感器本体;2、连接片;21、固定片;22、安装片;3、固定孔;31、圆孔;32、螺纹孔;4、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能配合多种安装场合的拉绳传感器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能配合多种安装场合的拉绳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1和连接片2,连接片2包括连接在传感器本体1上的固定片21和用于将传感器本体1安装在所需位置的安装片22,安装片22上设有多组间距不一的固定安装部,在连接片2上专门设置一个安装片22,便于后续安装时进行操作,同时在安装片22上设置多组间距不一的固定安装部,由于拉绳传感器属于一种业内技术较为成熟的设备,需要用到拉绳传感器的位置也有一个固定的范围,对于固定安装部之间的间距也是有业内规范的,这里只需要设置多组固定安装部将这些常见的规格涵盖在其中就可以了,这里按照规格设置多组固定安装部即可满足绝大多数的安装需求。固定安装部包括多组间距不一的固定孔3。固定孔3包括圆孔31和螺纹孔32。若固定孔3为圆孔31,可以通过膨胀螺钉或者是螺栓螺母配合将该拉绳传感器固定在板材上,若固定孔3为螺纹孔32,则可以通过螺钉直接将其固定在块状材料上,从而实现了多种环境的安装适配。

安装片22所在的平面与固定片21所在的平面垂直。设计安装片22与固定片21平行,便于安装;拉绳传感器时螺钉的装配。安装片22与固定片21的连接部设计成弧形的倒角4,能够防止拉绳传感器受外力时连接片2发生形变,有助于拉绳传感器的稳定安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