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耕作侵蚀磁性示踪的土壤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1387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耕作侵蚀磁性示踪的土壤采样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采样器,尤其适用于磁性示踪法测定耕作侵蚀中的土样采集。



背景技术:

20世纪末耕作侵蚀的影响日益凸显,耕作侵蚀也成为土壤侵蚀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耕作侵蚀影响下,全球许多地区的土壤都受到严重损失,其中四川紫色土区人工锄耕引起的耕作侵蚀占总土壤侵蚀的65~97%,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耕作侵蚀定量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主要方法有示踪法、地貌法、模拟耕作法、模型法等,其中磁性示踪技术被广泛用于耕作侵蚀定量研究,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速度快等特点;然而,在采集耕作后的土样过程中常常面临很多问题,以往的取样器一般为长60 cm、宽20 cm、高20 cm的钢框,钢框的四面完全封闭焊接,取土时以10 cm为间距从一侧开始采集钢框内的土样,但第一个土样采集比较困难,既耗时又耗力,而且在分割土样时人为影响较大,很难保证每个土样体积完全一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省时省力、切割准确、方便快捷的土壤采样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耕作侵蚀磁性示踪的土壤采样器,由长钢板、短钢板、插板、钢条、卡槽、钢丝组成,采样器主体由焊接在一起的两块长钢板、一块短钢板以及分离的插板构成,焊接在长钢板内侧的钢条形成卡槽固定插板,钢丝沿长钢板上的凹槽固定在整个采样器上。

上述长钢板:60 ×20×0.3 cm;短钢板:20 ×20×0.3 cm。两块长钢板和一块短钢板钢焊接在一起,一端有开口与插板链接。在两块长钢板的上下边缘每间隔10 cm切割0.2 cm深的凹槽,其目的固定钢丝。

上述插板由两块钢板(一块20 ×20×0.3 cm,一块30 ×4×0.3 cm)呈“T”形焊接而成。插板设计一方面是便于从采样器一端直接取土,一方面起到支撑采样器有开口的一端。

上述卡槽由四根(20×0.5 ×0.2 cm)钢条焊在靠近插板一端的两块长钢板内侧构成,用于固定插板,当插板与钢框同时打入土壤时卡槽可以防止插板发生位移而影响样品精度。

上述钢丝长85 -90 cm,直径约0.2 cm,固定在长钢板边缘的凹槽内,用于将整个采样器的土壤一次性平均切割成6等份,而且,钢丝可以拉紧采样器,避免变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切割准确、取土便捷、省时省力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细节和使用方法。

图1是土壤采样器的平面图。

图2是土壤采样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中1—长钢板,2—短钢板,3—插板,4—钢条,5—卡槽,6—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所示土壤采样器的立体图,该采样器包括长钢板1、短钢板2、插板3、钢条4、卡槽5、钢丝6,两块长钢板1和一块短钢板2焊接在一起,与分离的插板3构成采样器的主体;在两块长钢板1内侧分别焊接两根钢条4形成卡槽5,插板3沿卡槽5插到采样器低端;在两块长钢板1上下边缘每间隔10 cm切割0.2 cm深的凹槽,然后将六根钢丝6沿凹槽固定在采样器上,构成整个采样器。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磁性示踪定量研究耕作侵蚀,磁性示踪法是先拟定长1.0 m,宽0.2 m,深0.2 m的示踪小区,加入磁性示踪剂后再进行模拟耕作,耕作之后,将一个长60 cm,宽20 cm,深25~30 cm的金属框垂直插入原磁性示踪小区进行土样采集,最后通过测得的磁性强度计算土壤位移量与耕作侵蚀速率;本实用新型是在原来的金属框上加以改进,在使用时,先将插板3插入卡槽5,钢丝6沿凹槽固定在采样器上,将采样器打入示踪小区,在插板3一端外侧挖掘出一定空间,拔出插板3,这样就能够便捷的取出第一个土样,最后依次取出钢丝6切割好的剩下土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