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VR技术的智能显微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496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VR技术的智能显微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VR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VR技术的智能显微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虚拟现实技术(VR)主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模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感知是指理想的VR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除计算机图形技术所生成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触觉、力觉、运动等感知,甚至还包括嗅觉和味觉等,也称为多感知。自然技能是指人的头部转动,眼睛、手势、或其他人体行为动作,由计算机来处理与参与者的动作相适应的数据,并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实时响应,并分别反馈到用户的五官。传感设备是指三维交互设备。

在现有的显微检测装置中,都是工作人员通过装置对产品进行直接的观察,但是往往会因为对于产品的观察的角度不够仔细,或者因为工作人员的原因使得检测不够到位,从而降低了检测的可靠性;而且,在工作人员进行检测的时候,需要对装置进行控制,而当使用VR进行远程检测的时候,由于中控机构固定在了装置上,从而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活动范围,降低了装置的灵敏性和实用性;不仅如此,在装置运行的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现在都采用常规的元器件进行搭建工作电源电路,但是由于这些电源电路缺少很好的反馈检测回路,从而降低了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VR技术的智能显微检测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VR技术的智能显微检测系统,包括VR眼镜和显微检测机构,所述VR眼镜与显微检测机构电连接;

其中,通过显微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检测,随后将图像信息通过VR技术的方式由VR眼镜展示给工作人员,便于工作人员对产品进行更精确的检测。

所述显微检测机构包括本体、底座、照明组件、放置组件和图像采集组件,所述本体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照明组件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所述放置组件设置在本体上且水平设置,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设置在本体上且位于放置组件的上方;

其中,照明组件,用来给产品提供足够的光线,从而实现了对产品的可靠图像采集;放置组件,用来放置产品,便于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图像采集;图像采集组件,用来对产品进行图像采集。

所述本体上还设有中控机构,所述中控机构的底部设有固定组件,所述中控机构通过固定组件与本体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杆、若干导向块和限位单元,所述导向块周向均匀设置在固定杆的外周,所述限位单元设置在导向块的两侧,所述本体的内部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壁与导向块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导向块匹配,所述导向槽的两侧设有与限位单元匹配的限位槽,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有若干金手指,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中控机构固定连接,所述中控机构与金手指电连接;

其中,中控机构通过固定组件实现了与本体的连接。固定杆的底端设有金手指,从而能够实现中控机构与各部件进行电连接,同时当固定杆插入到本体的内部的时候,通过导向块使得固定杆顺利插入,而且由限位单元能够对固定杆进行可靠限位,实现了对固定杆的精确插入,提高了中控机构的可装卸功能,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所述放置组件包括载物台、压片单元和试验台,所述载物台水平设置在本体上,所述试验台设置在载物台上,所述压片单元的一端固定在载物台上,所述压片单元的另一端与试验台连接;

其中,产品放置在试验台上,同时通过压片单元对试验台进行压住,从而实现了对产品的可靠检测。

所述照明组件包括照明灯和导光管,所述导光管设置在载物台的下方且位于试验台的正下方,所述照明灯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导光管的正下方;

其中,照明灯发出足够的光线,随后再经过导光管将光线全部导入到产品的周围,实现了对产品的可靠检测。

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包括若干物镜、转换器、镜筒和摄像头,所述镜筒设置在本体上,所述镜筒通过转换器与各物镜连通,所述物镜位于试验台的正上方,所述摄像头与镜筒连通;

其中,摄像头通过镜筒对物镜检测到的图像信息进行采集,从而实现了对产品的全方位图像采集。

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设置在面板上的显示界面、控制按键和若干状态指示灯、设置在面板内的中控组件,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照明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所述照明灯与照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金手指与信号采集模块电连接,所述摄像头与图像采集模块电连接,所述显示界面和VR眼镜均与显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与按键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灯与状态指示模块电连接;

所述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整流桥、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二极管,所述变压器的二次侧与整流桥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的正极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的负极基地,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的正极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可调电阻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第一可调电阻的可调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通过第二可调电阻和第三电容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电阻与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二可调电阻的可调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容接地。

其中,中央控制模块,用来控制系统内的各个模块智能化运行的模块,在这里,中央控制模块不仅是PLC,还可以是单片机,从而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智能化;照明控制模块,用来控制照明的模块,在这里,通过控制照明灯的开关和亮度,给样品提高足够的光线照明;无线通讯模块,通过与外部通讯终端进行远程无线连接,从而实现了数据交换,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对系统的远程监控;信号采集模块,用来对信号进行采集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旋钮的调节数据进行采集,从而能够对灯光的照明的亮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通过对金手指的传输信号进行采集,实现了中控机构对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图像采集模块,用来对图像采集的模块,在这里,通过摄像头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图像采集,从而实现了工作人员能够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精确检测;显示控制模块,用来控制显示的模块,在这里,用来控制显示界面显示系统的相关工作信息,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控制VR眼镜进行显示相关的信息,从而能够提高工作人员对产品检测的可靠性;按键控制模块,用来进行按键控制的模块,在这里,用来对用户对系统的操控信息进行采集,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操作性;状态指示模块,用来进行状态指示的模块,在这里,用来对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指示,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工作电源模块,用来给系统提供稳定工作电压的模块。

在工作电源电路中,输入电压通过变压器隔离降压以后,再经过整流桥整流输出,通过第一电容进行滤波处理,随后通过以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组成的达林顿管,实现了电源电压的稳定输出,同时第三三极管通过第二可调电阻对输出电压进行检测反馈,从而来控制第二三极管的导通,实现了输出电压的稳定输出,提高了工作电源电路的可靠,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限位单元包括钢珠、外壳和弹簧,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凹槽,所述钢珠设置在凹槽的槽口,所述钢珠通过弹簧与凹槽的底部连接,所述弹簧的伸缩方向与钢珠的移动方向一致。

其中,当固定杆未移动到指定位置时,钢珠就会被压迫在凹槽的内部,当移动到指定位置以后,钢珠就会被弹簧顶在了凹槽的槽口,实现了对固定杆的固定,从而实现了中控机构的可靠拆卸。

具体的,所述钢珠的直径大于凹槽的槽口的最大距离,所述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具体的,所述压片单元包括支杆、连接杆和滚轮,所述支杆的一端固定在载物台上,所述支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滚轮连接,所述试验台上设有滑轨,所述滚轮位于滑轨的内部且与滑轨匹配。

具体的,液晶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多,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所述显示界面为液晶显示屏。

具体的,轻触按键的灵敏度高,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操作性,所述控制按键为轻触按键。

具体的,所述状态指示灯包括双色发光二极管。

具体的,所述本体上设有旋钮,所述旋钮与信号采集模块电连接。

具体的,为了提高系统的续航能力,所述面板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工作电源模块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蓝牙,所述蓝牙通过蓝牙4.0通讯协议与外部通讯终端无线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VR技术的智能显微检测系统中,通过VR眼镜实现了对产品的全方位的检测,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中控机构通过固定组件实现了与本体的连接,固定杆通过导向块插入到本体的内部,由限位单元能够对固定杆进行可靠限位,实现了对固定杆灵活拆卸,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在工作电源电路中,第三三极管通过第二可调电阻对输出电压进行检测反馈,实现了输出电压的稳定输出,提高了工作电源电路的可靠,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VR技术的智能显微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基于VR技术的智能显微检测系统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基于VR技术的智能显微检测系统的限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基于VR技术的智能显微检测系统的压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基于VR技术的智能显微检测系统的中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基于VR技术的智能显微检测系统的系统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基于VR技术的智能显微检测系统的工作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VR眼镜,2.本体,3.底座,4.照明灯,5.固定组件,6.中控机构,7.旋钮,8.导光管,9.载物台,10.压片单元,11.试验台,12.物镜,13.转换器,14.镜筒,15.摄像头,16.固定杆,17.导向块,18.限位单元,19.金手指,20.弹簧,21.钢珠,22.外壳,23.连接杆,24.滚轮,25.支杆,26.显示界面,27.控制按键,28.状态指示灯,29.面板,30.中央控制模块,31.照明控制模块,32.无线通讯模块,33.信号采集模块,34.图像采集模块,35.显示控制模块,36.按键控制模块,37.状态指示模块,38.工作电源模块,39.蓄电池,T1.变压器,N1.整流桥,VT1.第一三极管,VT2.第二三极管,VT3.第三三极管,RP1.第一可调电阻,RP2.第二可调电阻,R1.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VD1.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7所示,一种基于VR技术的智能显微检测系统,包括VR眼镜1和显微检测机构,所述VR眼镜1与显微检测机构电连接;

其中,通过显微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检测,随后将图像信息通过VR技术的方式由VR眼镜1展示给工作人员,便于工作人员对产品进行更精确的检测。

所述显微检测机构包括本体2、底座3、照明组件、放置组件和图像采集组件,所述本体2设置在底座3上,所述照明组件设置在底座3的上方,所述放置组件设置在本体2上且水平设置,所述图像采集组件设置在本体2上且位于放置组件的上方;

其中,照明组件,用来给产品提供足够的光线,从而实现了对产品的可靠图像采集;放置组件,用来放置产品,便于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图像采集;图像采集组件,用来对产品进行图像采集。

所述本体2上还设有中控机构6,所述中控机构6的底部设有固定组件5,所述中控机构6通过固定组件5与本体2连接,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固定杆16、若干导向块17和限位单元18,所述导向块17周向均匀设置在固定杆16的外周,所述限位单元18设置在导向块17的两侧,所述本体2的内部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壁与导向块17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导向块17匹配,所述导向槽的两侧设有与限位单元18匹配的限位槽,所述固定杆16的一端设有若干金手指19,所述固定杆16的另一端与中控机构6固定连接,所述中控机构6与金手指19电连接;

其中,中控机构6通过固定组件5实现了与本体2的连接。固定杆16的底端设有金手指19,从而能够实现中控机构6与各部件进行电连接,同时当固定杆16插入到本体2的内部的时候,通过导向块17使得固定杆16顺利插入,而且由限位单元18能够对固定杆16进行可靠限位,实现了对固定杆16的精确插入,提高了中控机构6的可装卸功能,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所述放置组件包括载物台9、压片单元10和试验台11,所述载物台9水平设置在本体2上,所述试验台11设置在载物台9上,所述压片单元10的一端固定在载物台9上,所述压片单元10的另一端与试验台11连接;

其中,产品放置在试验台11上,同时通过压片单元10对试验台11进行压住,从而实现了对产品的可靠检测。

所述照明组件包括照明灯4和导光管8,所述导光管8设置在载物台9的下方且位于试验台11的正下方,所述照明灯4设置在底座3上且位于导光管8的正下方;

其中,照明灯4发出足够的光线,随后再经过导光管8将光线全部导入到产品的周围,实现了对产品的可靠检测。

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包括若干物镜12、转换器13、镜筒14和摄像头15,所述镜筒14设置在本体2上,所述镜筒14通过转换器13与各物镜12连通,所述物镜12位于试验台11的正上方,所述摄像头15与镜筒14连通;

其中,摄像头15通过镜筒14对物镜12检测到的图像信息进行采集,从而实现了对产品的全方位图像采集。

所述中控机构6包括面板29、设置在面板29上的显示界面26、控制按键27和若干状态指示灯28、设置在面板29内的中控组件,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30、与中央控制模块30连接的照明控制模块31、无线通讯模块32、信号采集模块33、图像采集模块34、显示控制模块35、按键控制模块36、状态指示模块37和工作电源模块38,所述照明灯4与照明控制模块31电连接,所述金手指19与信号采集模块33电连接,所述摄像头15与图像采集模块34电连接,所述显示界面26和VR眼镜1均与显示控制模块35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27与按键控制模块36电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灯28与状态指示模块37电连接;

所述工作电源模块38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T1、整流桥N1、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第三三极管VT3、第一可调电阻RP1、第二可调电阻RP2、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二极管VD1,所述变压器T1的二次侧与整流桥N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桥N1的输出端的正极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整流桥N1的输出端的负极基地,所述整流桥N1的输出端的正极分别与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通过第一可调电阻RP1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所述第一可调电阻RP1的可调端与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分别通过第二可调电阻RP2和第三电容C3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与第三三极管VT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VT3的基极与第二可调电阻RP2的可调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二极管VD1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D1的阴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VT3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

其中,中央控制模块30,用来控制系统内的各个模块智能化运行的模块,在这里,中央控制模块30不仅是PLC,还可以是单片机,从而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智能化;照明控制模块31,用来控制照明的模块,在这里,通过控制照明灯4的开关和亮度,给样品提高足够的光线照明;无线通讯模块32,通过与外部通讯终端进行远程无线连接,从而实现了数据交换,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对系统的远程监控;信号采集模块33,用来对信号进行采集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旋钮7的调节数据进行采集,从而能够对灯光的照明的亮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通过对金手指19的传输信号进行采集,实现了中控机构6对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图像采集模块34,用来对图像采集的模块,在这里,通过摄像头15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图像采集,从而实现了工作人员能够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精确检测;显示控制模块35,用来控制显示的模块,在这里,用来控制显示界面26显示系统的相关工作信息,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控制VR眼镜1进行显示相关的信息,从而能够提高工作人员对产品检测的可靠性;按键控制模块36,用来进行按键控制的模块,在这里,用来对用户对系统的操控信息进行采集,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操作性;状态指示模块37,用来进行状态指示的模块,在这里,用来对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指示,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工作电源模块38,用来给系统提供稳定工作电压的模块。

在工作电源电路中,输入电压通过变压器T1隔离降压以后,再经过整流桥N1整流输出,通过第一电容C1进行滤波处理,随后通过以第一三极管VT1和第二三极管VT2组成的达林顿管,实现了电源电压的稳定输出,同时第三三极管VT3通过第二可调电阻RP2对输出电压进行检测反馈,从而来控制第二三极管VT2的导通,实现了输出电压的稳定输出,提高了工作电源电路的可靠,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具体的,所述限位单元18包括钢珠21、外壳22和弹簧20,所述外壳22的内部设有凹槽,所述钢珠21设置在凹槽的槽口,所述钢珠21通过弹簧20与凹槽的底部连接,所述弹簧20的伸缩方向与钢珠21的移动方向一致。

其中,当固定杆16未移动到指定位置时,钢珠21就会被压迫在凹槽的内部,当移动到指定位置以后,钢珠21就会被弹簧20顶在了凹槽的槽口,实现了对固定杆16的固定,从而实现了中控机构6的可靠拆卸。

具体的,所述钢珠21的直径大于凹槽的槽口的最大距离,所述弹簧20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具体的,所述压片单元10包括支杆25、连接杆23和滚轮24,所述支杆25的一端固定在载物台9上,所述支杆25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23与滚轮24连接,所述试验台11上设有滑轨,所述滚轮24位于滑轨的内部且与滑轨匹配。

具体的,液晶显示屏的显示内容多,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所述显示界面26为液晶显示屏。

具体的,轻触按键的灵敏度高,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操作性,所述控制按键27为轻触按键。

具体的,所述状态指示灯28包括双色发光二极管VD1。

具体的,所述本体2上设有旋钮7,所述旋钮7与信号采集模块33电连接。

具体的,为了提高系统的续航能力,所述面板29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39,所述蓄电池39与工作电源模块38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无线通讯模块32包括蓝牙,所述蓝牙通过蓝牙4.0通讯协议与外部通讯终端无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基于VR技术的智能显微检测系统中,通过VR眼镜1实现了对产品的全方位的检测,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中控机构6通过固定组件5实现了与本体2的连接,固定杆16通过导向块17插入到本体2的内部,由限位单元18能够对固定杆16进行可靠限位,实现了对固定杆16灵活拆卸,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在工作电源电路中,第三三极管VT3通过第二可调电阻RP2对输出电压进行检测反馈,实现了输出电压的稳定输出,提高了工作电源电路的可靠,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