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余度惯性敏感组件台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4525发布日期:2018-11-24 11:3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惯性导航系统台体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双余度惯性敏感组件台体结构。



背景技术:

惯性敏感组件台体结构作为惯性敏感元器件的唯一载体,在其有限的尺寸空间内必须满足多种惯性元件的装配。传统的台体结构满足3组惯性元件的安装,但是当某一个惯性元件出现故障时,会输出错误的姿态或位置信息,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提高惯性敏感组件的可靠性,现需要提出一种双余度惯性敏感组件,要求台体结构满足6组惯性元件的安装,同时要求满足小型化、轻质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双余度惯性敏感组件台体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双余度惯性敏感组件台体结构,其特征为:所述的台体结构包括安装面1、安装面2、安装面3、安装面4、安装面5和安装面6,安装面1、安装面2和安装面3相互正交,安装面4、安装面5和安装面6相互正交;

安装面4与安装面1所成角度为45度,安装面4与安装面2、安装面3所成角度分别为60度;

安装面5与安装面1所成角度为45度,安装面4与安装面2、安装面3所成角度分别为60度;

安装面6与安装面1所成角度为90度,安装面4与安装面2、安装面3所成角度分别为45度。

优选地,台体结构为长方体刚性结构。

优选地,所述台体结构安装惯性元器件之后,其质心与所述台体结构几何形心重合。

优选地,所述全部安装面为均为惯性元器件安装面,六个安装面均有适应惯性元件安装的凹槽。

优选地,安装面1、安装面2和安装面3相互正交的垂直度≤0.01mm,安装面4、安装面5和安装面6相互正交的垂直度≤0.01mm。

优选地,所述全部安装面的平面度≤0.015mm。

优选地,所述的台体结构的材料为锂镁合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发明台体结构满足6组惯性元件的安装,同时保证所述安装面之间的角度关系。

2、该发明台体结构通过合理布局6个安装面,有效提高台体内部空间利用率和结构的刚度,并满足小型化、轻质化设计。

3、该发明台体结构能有效实现质心与所述长方体台体结构几何形心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惯性敏感组件台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惯性敏感组件台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惯性敏感组件台体结构的后视图;

图4是本发明惯性敏感组件台体结构的仰视图;

图5是本发明惯性敏感组件台体结构的右视图;

图6是本发明惯性敏感组件台体结构的左视图;

图7是本发明惯性敏感组件台体结构的轴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到图7,该台体结构为长方体刚性结构,所述台体结构包括安装面1、安装面2、安装面3、安装面4、安装面5和安装面6,6个安装面均有适应惯性元件安装的凹槽,并满足6组惯性元件的安装,安装面1、安装面2和安装面3相互正交,且相互正交的垂直度≤0.01mm,3个面的平面度≤0.015mm,确保3组惯性元件的相互之间的安装精度;安装面3、安装面4和安装面5相互正交,且相互正交的垂直度≤0.01mm,3个面的平面度≤0.015mm,确保另外3组惯性元件的相互之间的安装精度。

这2组相互正交的面相互之间只有形成不同的角度,才能满足双余度惯性导航系统算法的要求,即:安装面4与安装面1所成角度为45度,安装面4与安装面2、安装面3所成角度分别为60度;安装面5与安装面1所成角度为45度,安装面4与安装面2、安装面3所成角度分别为60度;安装面6与安装面1所成角度为90度,安装面4与安装面2、安装面3所成角度分别为45度。有力的保证了双余度惯性导航系统算法的实现,通过以上布局台体结构能有效实现质心与所述长方体台体结构几何形心重合。

该台体结构采用整体加工满足其精度要求,合理设计台体结构,改善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特性,使台体结构的固有频率远离惯性元件的抖动频率。选用密度小、弹性模量高的的锂镁合金材料,在满足其轻质化的基础上保证具有足够高的刚度。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所述的台体结构包括安装面(1)、安装面(2)、安装面(3)、安装面(4)、安装面(5)和安装面(6),安装面(1)、安装面(2)和安装面(3)相互正交,安装面(4)、安装面(5)和安装面(6)相互正交;安装面(4)与安装面(1)所成角度为45度,安装面(4)与安装面(2)、安装面(3)所成角度分别为60度;安装面(5)与安装面(1)所成角度为45度,安装面(4)与安装面(2)、安装面(3)所成角度分别为60度;安装面(6)与安装面(1)所成角度为90度,安装面(4)与安装面(2)、安装面(3)所成角度分别为45度。该发明台体结构满足6组惯性元件的安装,同时保证所述安装面之间的角度关系。

技术研发人员:孙中远;陈璞;李玮奇;张军岭;王华强;何福林;郭志想;曹化瑞;赵喜锋;王坚;张丰涛;邓晰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05.10
技术公布日:2018.1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