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8475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地震解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储层预测时,往往需要根据目标区域的地震资料确定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进而进行具体的地震解释和储层预测。

现有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具体实施时,通常是通过下面的三种方法根据时间域的地震资料确定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具体的,第一种方法是先根据时间域的地震资料确定时间域的合成地震记录,再通过robinson褶积模型将时间域的合成地震记录转换为深度域的合成地震记录。第二种方法则是先利用变换深度域速度函数制作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建立转换函数,再通过上述转换函数变换使得在“新深度域”中速度为恒定的常数,此时,“子波”具有了时不变性,可以照搬时间域的方法根据时间域的地震资料计算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第三种方法则是先建立深度域的速度模型,再通过波动方程正演获得时间域的合成记录,然后深度域偏移到深度域,得到深度域的合成记录。

具体实施时,由于上述三种方法都是根据时间域的地震资料,间接获得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导致最终获得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并不适用于后续的反演处理,进而不能进行后续具体的储层预测。因此,现有的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具体实施时,往往存在无法利用所确定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储层预测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中存在的往往存在无法利用所确定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储层预测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声波测井数据和目标区域的共中心点道集;

根据所述声波测井数据,确定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

根据所述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和所述共中心点道集,确定时间域反射系数序列;

根据所述时间域反射系数序列和目标区域的地震记录,确定时间域子波,其中,所述地震记录根据所述共中心点道集确定;

按照预设转换关系,将所述时间域子波转换为深度域子波;

根据所述深度域子波,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对深度域的井旁地震记录道进行标定;

根据标定后的井旁地震记录道,调整反射系数,并利用调整后的反射系数,进行深度域反演,得到反演结果;

根据所述反演结果,进行储层预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和所述共中心点道集,确定时间域反射系数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共中心点道集,确定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

利用所述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将所述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从深度域转换到时间域,得到所述时间域反射系数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共中心点道集,确定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包括:

根据所述共中心点道集,通过反射波层析反演,建立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场;

从所述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场,提取所述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时间域反射系数序列和目标区域的地震记录,确定时间域子波,包括:

利用所述时间域反射系数序列,通过最小二乘法,从所述目标区域的地震记录中提取所述时间域子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按照预设转换关系,将所述时间域子波转换为深度域子波,包括:

利用所述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按照以下预设转换关系,将所述时间域子波转换为所述深度域子波:

上式中,zi为第i个测点的空间采样位置,vj为编号为j的测点的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j取值为1至i之间的整数,δt为时间采样间隔。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深度域子波,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包括:

根据所述深度域子波,分别确定各个测点的合成记录;

将所述各个测点的合成记录叠加,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深度域子波,分别确定各个测点的合成记录,包括:

根据所述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确定各个测点的深度域反射系数;

将所述各个测点的深度域反射系数和对应测点的深度域子波相乘,得到所述各个测点的合成记录,其中,所述对应测点的深度域子波根据所述深度域子波确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所述各个测点的合成记录叠加,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

上式中,xd为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xd(zk)为编号为k的测点的合成记录,zk为编号为k的测点的深度值,n为测井中的测点总数。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声波测井数据和目标区域的共中心点道集;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声波测井数据,确定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和所述共中心点道集,确定时间域反射系数序列;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域反射系数序列和目标区域的地震记录,确定时间域子波,其中,所述地震记录根据所述共中心点道集确定;

转换模块,用于按照预设转换关系,将所述时间域子波转换为深度域子波;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深度域子波,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标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对深度域的井旁地震记录道进行标定;

反演模块,用于根据标定后的井旁地震记录道,调整反射系数,再利用调整后的反射系数,进行深度域反演,得到反演结果;

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反演结果,进行储层预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深度域子波,分别确定各个测点的合成记录;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各个测点的合成记录进行叠加,以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深度域地震资料(声波测井数据)确定先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再结合时间域地震资料(cmp道集)确定深度域子波,进而确定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因此解决了现有的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中存在的无法利用所确定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储层预测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简便、准确地确定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装置的组成结构图;

图3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声波测井速度示意图;

图5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深度域的反射系数序列示意图;

图6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井旁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示意图;

图7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时间域的反射系数序列示意图;

图8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时间域井旁地震记录示意图;

图9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时间域提取的子波示意图;

图10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深度2000米处的深度域子波示意图;

图11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深度4000米处的深度域子波示意图;

图12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示意图;

图13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深度域合成记录与叠前深度偏移中抽取的井旁地震记录的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现有的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通常是根据时间域的地震资料,通过间接的方法获得合成地震记录。因为这种合成地震记录不是根据深度域的地震资料确定。因此,所得的合成地震记录本身就存在局限性。例如,应用上述方法获得合成地震记录,往往不直接用于反演,导致现有的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具体实施时,往往存在无法利用所确定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储层预测的技术问题。针对产生上述技术问题的根本原因,本申请考虑可以充分地利用深度域地震资料,通过利用深度域地震资料,结合时间域地震资料,确定符合施工要求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进而可以根据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储层预测。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中存在的无法利用所确定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储层预测的技术问题,达到简便、准确地确定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技术效果。

基于上述思考思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请参阅图1的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的处理流程图。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具体实施时,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s101:获取目标区域的声波测井数据和目标区域的共中心点道集。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目标区域的声波测井数据可以认为是一种深度域测井资料,该数据具体可以包括测井中多个测点中各个测点的声波测井数据。上述共中心点道集,即cmp(commonmiddlepoint)道集,可以认为是一种时间域地震资料。深度域地震资料相对于时间域地震资料,具体使用时,具有地下构造真实、直观、便于解释等特点,并且无需进行时深转换,就可以得到初始的深度构造,以进行具体的地震解释与储层预测。

步骤s102:根据所述声波测井数据,确定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具体实施时,可以利用声波测井数据,计算出具体的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其中,该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中对应测井中的各个测点的深度域反射系数具体可以表示为:

refd(zk),k=1,2,...,n

其中,refd(zk)为编号为k的测点的深度域反射系数,zk为编号为k的测点的深度值,n为测井中测点的总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补充的是,上述测井中的各个测点可以等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测点的间隔距离可以设为δz,即深度采样间隔,当然具体实施时,深度采样间隔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条件灵活确定。相应的,上述测井中的编号为k的测点的深度值可以表示为k*δz,上述测井中的最深的测点深度可以表示为n*δz。

步骤s103:根据所述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和所述共中心点道集,确定时间域反射系数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能确定出时间域反射系数序列,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s103-1:根据所述共中心点道集,确定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准确确定出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执行。

s103-1-1:根据所述共中心点道集,通过反射波层析反演,建立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场。

s103-1-2:从所述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场,提取所述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也可以认为是井旁纵波层速度,即测井旁与测井中各个测点相对位置的纵波层速度。上述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具体可以表示为:

veld(zi),i=1,2,...,n

其中,veld(zi)为编号为i的测点的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zi为编号为i的测点的深度值,n为测点的总数。

s103-2:利用所述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将所述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从深度域转换到时间域,得到所述时间域反射系数序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时间域反射系数序列中各个测点所对应的时间域反射系数具体可以表示为:

reft(zk),k=1,2,...,n

其中,refd(zk)为编号为k的测点的时间域反射系数,zk为编号为k的测点的深度值,n为测井中测点的总数。

步骤s104:根据所述时间域反射系数序列和目标区域的地震记录,确定时间域子波,其中,所述地震记录根据所述共中心点道集确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时间域子波,具体实施时,可以利用所述时间域反射系数序列,通过最小二乘法,从所述目标区域的地震记录中提取所述时间域子波。其中,上述时间域子波具体可以表示为:

wt(tj),j=1,2,...,l

其中,wt(tj)为时间域子波,tj为第j个测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需要补充的是,上述子波时间可以是等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子波时间的时间间隔可以设为δt,即时间采样间隔取值,当然具体实施时,时间采样间隔取值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条件灵活确定。相应的,上述数据中子波时间总时长可以表示为l*δt。

步骤s105:按照预设转换关系,将所述时间域子波转换为深度域子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得深度域子波,具体实施时,可以利用所述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按照以下预设转换关系,将所述时间域子波转换为所述深度域子波:

上式中,zi为第i个测点的空间采样位置,vj为编号为j的测点的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j为1至i之间的整数,δt为时间采样间隔。

其中,对应的深度域子波可以表示为:

上式中,为编号为i的测点的深度域子波,zk为编号为i测点的深度域子波的第k个采样点,n为采样点的总数。

步骤s106:根据所述深度域子波,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获得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s106-1:根据所述深度域子波,分别确定各个测点的合成记录。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各个测点的合成记录,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执行。

s106-1-1:根据所述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确定各个测点的深度域反射系数。

s106-1-2:将所述各个测点的深度域反射系数和对应测点的深度域子波相乘,得到所述各个测点的合成记录,其中,所述对应测点的深度域子波根据所述深度域子波确定。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各个测点的合成记录:

其中,为编号为i的测点的合成记录,可以理解为该测点的局部合成记录,zk为编号k的测点的深度值,n为测点的总数。

s106-2:将所述各个测点的合成记录叠加,得到所述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

上式中,xd为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为编号为k的测点的合成记录,zk为编号为k的测点的深度值,n为测井中的测点总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确定了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后,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储层预测。

步骤s107:根据所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对深度域的井旁地震记录道进行标定。

步骤s108:根据标定后的井旁地震记录道,调整反射系数,并利用调整后的反射系数,进行深度域反演,得到反演结果。

步骤s109:根据所述反演结果,进行储层预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仅以储层预测作为示例说明如何使用所获得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具体实施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要求,应用所述获得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其他相关的地震解释。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根据深度域地震资料(声波测井数据)确定先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再结合时间域地震资料(cmp道集)确定深度域子波,进而确定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因此解决了现有的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中存在的无法利用所确定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储层预测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简便、准确地确定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技术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装置,如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述。由于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相似,因此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请参阅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装置的一种组成结构图,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201、第一确定模块202、第二确定模块203、第三确定模块204、转换模块205、建立模块206,下面对该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获取模块201,具体可以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声波测井数据和目标区域的共中心点道集。

第一确定模块202,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声波测井数据,确定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

第二确定模块203,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和所述共中心点道集,确定时间域反射系数序列。

第三确定模块204,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时间域反射系数序列和目标区域的地震记录,确定时间域子波,其中,所述地震记录根据所述共中心点道集确定。

转换模块205,具体可以用于按照预设转换关系,将所述时间域子波转换为深度域子波。

建立模块206,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深度域子波,建立所述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能根据所获得的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近路进行储层预测,所述装置具体还可以包括:

标定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对深度域的井旁地震记录道进行标定;

反演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标定后的井旁地震记录道,调整反射系数,并利用调整后的反射系数,进行深度域反演,得到反演结果;

预测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反演结果,进行储层预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建立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具体实施时,所述建立模块206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深度域子波,分别确定各个测点的合成记录;

第二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将所述各个测点的合成记录进行叠加,以确定所述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在本说明书中,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这样的形容词仅可以用于将一个元素或动作与另一元素或动作进行区分,而不必要求或暗示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顺序。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参照元素或部件或步骤(等)不应解释为局限于仅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而可以是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和装置。通过根据深度域地震资料(声波测井数据)确定先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再结合时间域地震资料(cmp道集)确定深度域子波,进而确定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因此解决了现有的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中存在的无法利用所确定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储层预测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简便、准确地确定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技术效果;此外,又通过利用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通过最小二乘方法从基于时间域地震资料获得的地震记录中提取时间域子波,进而得到深度域地震子波,提高了处理的效率和获得结果的准确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对西部某油田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进行提取。具体实施时,可以参阅图3的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的流程示意图,按照以下方式执行。

s1:利用声波测井数据计算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其中,最大深度可以表示为k*δz,δz为深度采样间隔。其中,上述声波测井数据具体可以参阅图4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声波测井速度示意图。上述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具体可以参阅图5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深度域的反射系数序列示意图。

s2:利用反射波层析反演的方法建立地震数据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场,从该速度场中提取井旁纵波层速度即获取测点的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其中,上述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具体可以参阅图6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井旁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示意图。

s3:将s1得到的深度域反射系数序列用s2提取的速度转换到时间域,得到时间域的反射系数序列其中,上述时间域的反射系数序列具体可以参阅图7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时间域的反射系数序列示意图。

s4:利用s3得到的时间域反射系数序列通过最小二乘方法从时间域井旁地震记录提取时间域子波wt(tj),j=1,2,…,l。其中,子波时间域长度为l*δt,δt是时间采样间隔取值。上述井旁地震记录具体可以参阅图8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时间域井旁地震记录示意图,上述时间域子波具体可以参阅图9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时间域提取的子波示意图。

s5:在每一个深度zi处用对应位置的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步骤s2所得),将s4得到的时间域子波wt(tj)转换到深度域,得到每个深度zi处的深度域子波其中,上述时深转换关系为具体可以参阅图10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深度2000米处的深度域子波示意图以及图11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深度4000米处的深度域子波示意图。通过比较,可知在深度域子波随速度的变化会发生变化:在速度大的位置,子波的波长;在速度小的位置,子波的波长小。

s6:用每个深度点的反射系数与s5得到深度zi处的子波相乘得到每个深度zi速度对应的局部合成记录

s7:将每个深度zi速度对应的局部合成记录叠加后得到深度域合成记录,即目标区域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具体可以参阅图12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示意图。同时结合图5可知,本申请实施方式获得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与深度域的反射系数具有很好的对应性。

参阅图13的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获得的深度域合成记录与叠前深度偏移中抽取的井旁地震记录的对比示意图。对比上述两个记录可知,两者具有非常高的相关性,相似系数为0.986。通过以上对比说明了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深度域合成地震波的确定方法/装饰解决了无法制作准确的深度域合成记录的问题,并且合成记录精度较高。

在得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后,还可以根据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对该油井进行具体的储层预测。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势:(1)时间域数据更加稳定,提取的子波与实际地震数据更加贴合。(2)利用地震数据,采用反射波层析法建立层速度场,用该速度场来进行时深转换得到的深度域子波与叠前深度偏移数据更加接近。(3)该方法直接在深度域实现了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可以用于深度域地震资料地质层位的标定;(4)解决了深度域零偏地震数据的正演问题。

通过上述场景示例,验证了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装置确实可以解决现有的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中存在的无法利用所确定的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储层预测的技术问题。

尽管本申请内容中提到不同的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的确定方法或装置,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必须是行业标准或实施例所描述的情况等,某些行业标准或者使用自定义方式或实施例描述的实施基础上略加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相同、等同或相近、或变形后可预料的实施效果。应用这些修改或变形后的数据获取、处理、输出、判断方式等的实施例,仍然可以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案范围之内。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或模块等,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类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