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熔点元素调控银钎料润湿性的预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18733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钎料性能评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熔点元素调控银钎料润湿性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润湿性作为评价钎料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好坏直接影响钎料填缝能力及钎焊接头的质量和性能,进而影响待钎焊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因此,钎料润湿性是钎焊材料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

低熔点元素(熔点低于350℃),具有降低钎料熔化温度、改善钎料润湿性的有益作用,对于熔化温度适中、填缝能力优异的银钎料来说,添加一定量的低熔点元素,可有效提高钎料的润湿能力,调控钎缝组织,获得高质量、性能优异的钎焊接头,进一步拓宽硬钎料的工业应用范畴。

国标gb/t11364-2008《钎料润湿性试验方法》规范了测定钎料润湿性的方法,首先获知熔化温度(区间),然后通过钎料和钎剂用量选取、润湿炉加热、冷却等大量的润湿试验,借助制图软件或图像分析系统获得钎料的润湿面积(或润湿力或润湿角)的数据,评定钎料润湿性的好坏。中国专利201310040275.3公开了一种采用超声场和静电场复合改善钎料润湿性的方法,该专利采用润湿试验、试样拍照、制图软件标定的工序分析润湿角和润湿面积,判断钎料润湿性;虽然超声+静电复合场可以有效改善钎料润湿性,但经过大量润湿试验、试样拍照、软件标定的工序判定润湿性好坏,工序复杂、试验成本高、效率低下。公开的中国专利201510865787.2,采用l形或v形母材板,以钎料在l形或v形母材两侧的爬行面积或距离(高度),测试钎料的润湿性,但是需要经过制作l形或v形母材、添加钎剂、润湿保温-冷却、面积或距离测量等步骤,工艺程序相当复杂、成本高昂、试验效率非常低。专利cn201410707428.x,公开了一种sn基焊料与cu基体润湿速度的计算方法,借助润湿斑面积、润湿斑有效半径、时间之间的关系,建立润湿速度的公式,但图像采集、建立时间-润湿斑面积关系曲线图、时间-润湿斑有效半径关系曲线,试验工作量庞大、准确率差、计算效率较低。如何快速、高效的预测钎料润湿性变化趋势是钎焊领域的难点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借助含有低熔点元素钎料的熔化温度区间、低熔点元素含量、预测数学模型相结合,提供一种低熔点元素调控银钎料润湿性的预测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准确预测低熔点元素调控银钎料润湿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低熔点元素调控银钎料润湿性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1步:测定银钎料中各低熔点元素的含量wm%(质量分数);

第2步:确定银钎料熔化温度区间δtm;

第3步:将第1步不同低熔点元素的含量wm%扩大100倍和第2步的熔化温度区间数据δtm分别代入所建立的预测数学模型sm,预测数学模型sm如下:

这里,n=1、2、3......分别代表钎料中含有一种、两种、三种......低熔点元素;每种低熔点元素按照其含量不同分别代入上式,然后相乘即得到sm的值;

第4步:根据上述第3步sm数值的大小判定银钎料的润湿性,数值越大钎料润湿性越好,反之润湿性越差。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第1步低熔点元素是in、ga、sn、li、cs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以上。

进一步,本发明in、ga、sn、li、cs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不超过15.5%、6.5%、25%、1.2%、0.9%。

进一步,本发明预测钎料润湿性所用母材为奥氏体不锈钢、碳钢、黄铜中的任一种。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创新性的建立了预测银钎料润湿性的数学模型,仅需低熔点元素含量和银钎料熔化温度区间,即可预测分析不同含量低熔点元素对钎料润湿性的影响规律,方法简单、可行;

2)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无需开展任何润湿试验、计算银钎料润湿面积或润湿角或润湿力或铺展距离,减少试验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3)与传统银钎料润湿性实验或预测或计算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不需购买润湿试验设备,无需借助任何制图软件或计算机系统,大幅度降低钎料润湿性试验成本。

4)本发明所建立的预测数学模型,仅仅需要根据数值大小就可判定,低熔点元素对银钎料润湿性的影响幅度,数值计算准确度高。

5)本发明成功构建熔化温度区间、低熔点元素含量与钎料润湿性之间的统一关系式,为相关领域研究银钎料润湿性提供理论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sn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sn,sn含量不超过6.5%)在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预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1步:采用xrf-1800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测定钎料中sn元素的含量wm%(质量分数);

第2步:利用sta449f3型热分析仪(dsc)确定钎料熔化温度区间δtm;

第3步:将第1步不同低熔点元素的含量wm%扩大100倍和第2步的熔化温度区间数据δtm代入预测数学模型sm。

由于含有一种低熔点元素,故n=1。

第4步:根据第3步sm数值的大小,判定sn元素对钎料润湿性的影响规律,数值越大钎料润湿性越好,反之润湿性越差。

为了验证本发明预测方法的准确性,以210mg的agcuznsn钎料为焊料,40mm×40mm×2.5mm的304不锈钢为母材,在rsl-950润湿炉加热、保温、冷却,然后采用caxa软件测量润湿面积(用s表示,试验结果),与本发明的预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可知,随着sn含量增加,agcuznsn钎料在304不锈钢表面的sm值逐渐增大,说明其润湿性越来越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n含量增加,钎料润湿面积逐渐增大。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2:一种in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in,in含量不超过5.5%)在316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预测方法,其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数据如下表2所示:

根据表2可知,随着in含量增加,agcuznin钎料在316不锈钢表面的sm值逐渐增大,说明其润湿性越来越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in含量增加,钎料润湿面积逐渐增大。

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3:一种ga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ga,ga含量小于6.5%)在h62黄铜表面润湿性的预测方法,其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预测数据与试验结果如下表3所示:

根据表3可知,随着ga含量增加,agcuznga钎料在h62黄铜表面的sm值逐渐增大,说明其润湿性越来越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ga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逐渐增大。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4:一种sn、in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snin,sn+in含量和小于7.0%)在h62黄铜表面润湿性的预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1步:采用xrf-1800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测定银钎料中sn、in元素的含量wm%(质量分数);

第2步:利用sta449f3型热分析仪(dsc)确定银钎料熔化温度区间δtm;

第3步:将第1步不同低熔点元素的含量wm%扩大100倍和第2步的熔化温度区间数据δtm代入预测数学模型sm。

由于含有两种元素,故n=2。

第4步:根据第3步sm数值的大小,判定同时添加sn、in元素对钎料润湿性的影响规律,数值越大钎料润湿性越好,反之润湿性越差。

具体数据如下:

根据表4可知,随着sn、in含量增加,agcuznsnin钎料在h62黄铜表面的sm值逐渐增大,说明其润湿性越来越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n、in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逐渐增大。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5:一种预测sn、ga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snga,sn+ga含量和小于6.0%)在316ln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步骤与实施例4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5所示:

根据表5可知,随着sn、ga含量增加,agcuznsnga钎料在316ln不锈钢表面的sm值逐渐增大,说明其润湿性越来越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n、ga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逐渐增大。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6:一种预测in、ga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inga,in+ga含量和小于6.0%)在316ln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步骤与实施例4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6所示:

根据表6可知,随着in、ga含量增加,agcuzninga钎料在316ln不锈钢表面的sm值逐渐增大,说明其润湿性越来越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in、ga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逐渐增大。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7:一种预测sn、in、ga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sn,sn+in+ga含量和小于6.0%)在316ln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第1步:采用xrf-1800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测定银钎料中sn、in、ga元素的含量wm%(质量分数);

第2步:利用sta449f3型热分析仪(dsc)确定银钎料熔化温度区间δtm;

第3步:将第1步的sn含量wm%扩大100倍和第2步的熔化温度区间数据δtm代入预测数学模型sm。

由于钎料中含有三种低熔点元素,故n=3。

第4步:根据第3步sm数值的大小,判定同时添加sn、in、ga元素对钎料润湿性的影响规律,数值越大钎料润湿性越好,反之润湿性越差。

具体数据如表7所示:

根据表7可知,随着sn、in、ga含量增加,agcuznsninga钎料在316ln不锈钢表面的sm值逐渐增大,说明其润湿性越来越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n、in、ga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逐渐增大。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8:一种预测li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li,li含量不超过1.2%)在304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8所示:

根据表8结果可知,随着li含量增加,agculi钎料在304不锈钢表面的sm值逐渐减小,说明其润湿性越来越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li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逐渐增大。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9:一种预测cs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cs,cs含量不超过0.9%)在h62黄铜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9所示:

根据表9结果可知,随着cs含量增加,agcuzncs钎料在h62黄铜表面的sm值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润湿性先变好后变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cs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先增大后减小。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趋势相吻合。

实施例10:一种预测sn、cs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sncs,sn含量、cs含量分别不超过4.5%,0.6%)在h62黄铜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4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10所示:

根据表10结果可知,随着sn、cs含量增加,agcuznsncs钎料在h62黄铜表面的sm值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润湿性先变好后变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n、cs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先增大后减小。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趋势相吻合。

实施例11:一种预测sn、li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snli,sn含量、li含量分别不超过4.0%、0.8%)在304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4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11所示:

根据表11结果可知,随着sn、li含量增加,agcuznsnli钎料在304不锈钢表面的sm值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润湿性先变好后变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n、li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先增大后减小。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趋势相吻合。

实施例12:一种预测sn、cs、li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sncsli,sn、cs、li含量分别不超过4.0%、0.6%、0.6%)在304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7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12所示:

根据表12结果可知,随着sn、cs、li含量增加,agcuznsncsli钎料在304不锈钢表面的sm值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润湿性先变好后变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n、cs、li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先增大后减小。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13:一种预测in、li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inli,in含量、li含量分别不超过4.0%、0.9%)在304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4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13所示:

根据表13结果可知,随着in、li含量增加,agcuzninli钎料在304不锈钢表面的sm值先减小后增大,说明其润湿性先变好后变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in、li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先增大后减小。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14:一种预测in、cs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incs,in含量、cs含量分别不超过4.0%、0.6%)在304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4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14所示:

根据表14结果可知,随着in、cs含量增加,agcuincs钎料在304不锈钢表面的sm值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润湿性先变好后变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in、cs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先增大后减小。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15:一种预测in、cs、li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incsli,in、cs、li含量分别不超过4.0%、0.6%、0.6%)在304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7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15所示:

根据表15结果可知,随着in、cs、li含量增加,agcuznincsli钎料在304不锈钢表面的sm值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润湿性先变好后变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in、cs、li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先增大后减小。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16:一种预测ga、li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gali,ga、li含量分别不超过4.05%、0.85%)在316l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4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16所示:

根据表16结果可知,随着ga、li含量增加,agcuzngali钎料在316l不锈钢表面的sm值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润湿性先变好后变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ga、li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先增大后减小。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17:一种预测ga、cs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gacs,ga、cs含量分别不超过4.05%、0.6%)在316l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4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17所示:

根据表17结果可知,随着ga、cs含量增加,agcuzngacs钎料在316l不锈钢表面的sm值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润湿性先变好后变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ga、cs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先增大后减小。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18:一种预测ga、cs、li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gacsli,ga、cs、li含量分别不超过4.05%、0.6%、0.6%)在q235碳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7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18所示:

根据表18结果可知,随着ga、cs、li含量增加,agcuzngacsli钎料在q235碳钢表面的sm值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润湿性先变好后变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ga、cs、li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先增大后减小。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19:一种预测li、cs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lics,li含量、cs含量分别不超过1.05%、0.6%)在201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步骤与实施例4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19所示:

根据表19结果可知,随着li、cs含量增加,agcuznlics钎料在201不锈钢表面的sm值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润湿性先变好后变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li、cs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先增大后减小。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20:一种预测sn、in、li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sninli,sn、in、li含量分别不超过2.9%、2.6%、0.6%)在h62黄铜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7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20所示:

根据表20结果可知,随着sn、in、li含量增加,agcuznsninli钎料在h62黄铜表面的sm值逐渐增大,说明其润湿性越来越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n、in、li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逐渐增大。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21:一种预测sn、in、cs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snincs钎料,sn、in、cs含量分别不超过2.9%、2.0%、0.6%)在q275碳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7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21所示:

根据表21结果可知,随着sn、in、cs含量增加,agcuznsnincs钎料在q275碳钢表面的sm值逐渐增大,说明其润湿性越来越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n、in、cs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逐渐增大。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22:一种预测ga、sn、cs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gasncs钎料,ga、sn、cs含量分别小于3.0%、3.0%、0.6%)在304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7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22所示:

根据表22结果可知,随着ga、sn、cs含量增加,agcuzngasncs钎料在304不锈钢表面的sm值逐渐增大,说明其润湿性越来越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ga、sn、cs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逐渐增大。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23:一种预测ga、sn、li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gasnli钎料,ga、sn、li含量分别小于3.0%、3.0%、0.6%)在304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7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23所示:

根据表23结果可知,随着ga、sn、cs含量增加,agcuzngasncs钎料在304不锈钢表面的sm值逐渐增大,说明其润湿性越来越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ga、sn、cs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逐渐增大。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24:一种预测ga、in、cs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zngaincs钎料,ga、in、cs含量分别小于3.0%、3.0%、0.6%)在201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7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24所示:

根据表24结果可知,随着ga、in、cs含量增加,agcuzngaincs钎料在201不锈钢表面的sm值增大,说明其润湿性越来越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ga、in、cs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逐渐增大。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25:一种预测ga、in、li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nigainli钎料,ga、in、li含量分别小于3.0%、3.0%、0.6%)在201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实施步骤与实施例7相同。

具体数据如表25所示:

根据表25结果可知,随着ga、in、li含量增加,agcunigainli钎料在201不锈钢表面的sm值逐渐增大,说明其润湿性越来越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ga、in、li含量升高,钎料润湿面积逐渐增大。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26:一种预测in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in,in含量不低于10%不超过15.5%)在316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数据如下表26所示:

根据表26可知,随着in含量增加,agcuin钎料在316不锈钢表面的sm值逐渐增大,说明其润湿性越来越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in含量增加,钎料润湿面积逐渐增大。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实施例27:一种预测sn元素调控银钎料(agcusn,sn含量不低于10%不超过25%)在316ln不锈钢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其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具体数据如下表27所示:

根据表27可知,随着sn含量增加,agcusn钎料在316ln不锈钢表面的sm值逐渐增大,说明其润湿性越来越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sn含量增加,钎料润湿面积逐渐增大。试验结果与本发明预测结果相吻合。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