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层交叉互联的电炉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8734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蔽层交叉互联的电炉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领域,具体为可靠供电和安全运行的电炉电缆,尤其涉及一种屏蔽层交叉互联的电炉电缆。



背景技术:

因为电弧炉负荷的特点是电流大,电流变化速度快,会在电缆屏蔽层感应出很强的感应电压,特别是在长电缆上会有很高的感应电压。

我公司的电炉电缆采用35KV单芯630mm2×4敷设,电缆长度1.4KM,最初采用现场侧屏蔽层直接接地,变电所侧屏蔽层不接地方式运行。这种接地方式下,在不接地端屏蔽层会感应出超过500V以上的电压,当电弧炉内炉料塌陷造成电极直接短路时,产生的大电流会更感应出更高的电压,对人身和电缆的运行都产生极大威胁。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因为是一端接地方式,屏蔽层对地电流基本是屏蔽层对地电容电流,线路越长、电缆根数越多时,电流越大,屏蔽层发热会对电缆的载流能力产生影响,当电缆外绝缘破损发生屏蔽层接地时,屏蔽层电流会大大增加,接地点发热会逐渐破坏电缆的主绝缘,如不及时发现会造成电缆击穿故障。

为了消除屏蔽层感应的高电压,对产生感应电势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与电缆的长度、电流的大小、电流的变化速度以及电缆的摆放方法相关,因为负荷特点我们无法改变,所以从电缆长度和摆放方式做文章。



技术实现要素:

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屏蔽层交叉互联的电炉电缆,可降低电缆屏蔽层的感应电压,并便于屏蔽层运行情况的安全检查。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屏蔽层交叉互联的电炉电 缆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分为三段,所述三段屏蔽层进行交叉互联,所述三段交叉互联的屏蔽层的相角相差120度。

作为改进,所述三段交叉互联的屏蔽层为A1-B2-C3、B1-C2-A3、C1-A2-B3方式或者A1-C2-B3、B1-A2-C3、C1-B2-A3方式连接的三段屏蔽层,所述A1-B2、B2-C3、B1-C2、C2-A3、C1-A2、A2-B3的相角相差120度,所述A1-C2、C2-B3、B1-A2、A2-C3、C1-B2、B2-A3的相角相差120度。

通过利用三相电缆电流相角相差120度的特点,把屏蔽层分为三段,每一段的感应电压为原电缆的1/3,三段电缆屏蔽层进行交叉互联,我们将电缆按长度平均分为三段,忽略其他因素影响,三段屏蔽层上感应电压相等,屏蔽层按照A1-B2-C3或者A1-C2-B3的方式连接,因为三段屏蔽层感应电压相角差120度,根据矢量叠加,叠加后电缆屏蔽层两端电压为0V,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运行安全。

经过交叉互联后,中间接头处的屏蔽层经接地软线引出,在中间接地箱内换位连接,这样就便于在日常点检中检查屏蔽层的电流及电压,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因外绝缘损坏发生屏蔽层接地的故障隐患。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交叉互联的屏蔽层中间接头处的屏蔽层经接地软线引出,在中间接地箱内换位连接,日常点检中可检查屏蔽层的电流及电压。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有效降低了屏蔽层中的感应电压,使屏蔽层最高感应电压降为原来的1/3,降低了电缆两端的感应电压,理想状态下,电缆两端屏蔽层的感应电压接近于零,确保人身与设备安全。

2.方便了日常点检,通过对屏蔽层引出线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可及时发现由于外屏蔽层绝缘损坏,避免因屏蔽层接地,产生接地电流发热,逐步损坏主绝缘的故障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A1-B2-C3、B1-C2-A3、C1-A2-B3方式连接的三段屏蔽层 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1-C2-B3、B1-A2-C3、C1-B2-A3方式连接的三段屏蔽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屏蔽层交叉互联的电炉电缆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分为三段,所述三段屏蔽层进行交叉互联,所述三段交叉互联的屏蔽层的相角相差120度。

更具体地,所述三段交叉互联的屏蔽层为A1-B2-C3、B1-C2-A3、C1-A2-B3方式连接的三段屏蔽层,所述A1-B2、B2-C3、B1-C2、C2-A3、C1-A2、A2-B3的相角相差120度。

通过利用三相电缆电流相角相差120度的特点,把屏蔽层分为三段,每一段的感应电压为原电缆的1/3,三段电缆屏蔽层进行交叉互联,我们将电缆按长度平均分为三段,忽略其他因素影响,三段屏蔽层上感应电压相等,屏蔽层按照A1-B2-C3或者A1-C2-B3的方式连接,因为三段屏蔽层感应电压相角差120度,根据矢量叠加,叠加后电缆屏蔽层两端电压为0V,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运行安全。

经过交叉互联后,中间接头处的屏蔽层经接地软线引出,在中间接地箱内换位连接,这样就便于在日常点检中检查屏蔽层的电流及电压,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因外绝缘损坏发生屏蔽层接地的故障隐患。

更具体地,所述交叉互联的屏蔽层中间接头处的屏蔽层经接地软线引出,在中间接地箱内换位连接,日常点检中可检查屏蔽层的电流及电压。

使用时,我们利用三相电缆电流相角相差120度的特点,把屏蔽层分为三段,每一段的感应电压为原电缆的1/3,三段电缆屏蔽层进行交叉互联,有两种接法,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

我们将电缆按长度平均分为三段,忽略其他因素影响,三段屏蔽层上感应电压相等,屏蔽层按照A1-B2-C3或者A1-C2-B3的方式连接,因为三段屏蔽层感应电压相角差120度,根据矢量叠加,叠加后电缆屏蔽层两端电压为0V,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运行安全。

经过交叉互联后,中间接头处的屏蔽层经接地软线引出,在中间接地箱内换位连接,这样就便于在日常点检中检查屏蔽层的电流及电压,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因外绝缘损坏发生屏蔽层接地的故障隐患。

结合图2,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图2所示,一种屏蔽层交叉互联的电炉电缆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分为三段,所述三段屏蔽层进行交叉互联,所述三段交叉互联的屏蔽层的相角相差120度。

更具体地,所述三段交叉互联的屏蔽层为A1-C2-B3、B1-A2-C3、C1-B2-A3方式连接的三段屏蔽层,所述A1-C2、C2-B3、B1-A2、A2-C3、C1-B2、B2-A3的相角相差120度。通过利用三相电缆电流相角相差120度的特点,把屏蔽层分为三段,每一段的感应电压为原电缆的1/3,三段电缆屏蔽层进行交叉互联,我们将电缆按长度平均分为三段,忽略其他因素影响,三段屏蔽层上感应电压相等,屏蔽层按照A1-B2-C3或者A1-C2-B3的方式连接,因为三段屏蔽层感应电压相角差120度,根据矢量叠加,叠加后电缆屏蔽层两端电压为0V,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运行安全。

经过交叉互联后,中间接头处的屏蔽层经接地软线引出,在中间接地箱内换位连接,这样就便于在日常点检中检查屏蔽层的电流及电压,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因外绝缘损坏发生屏蔽层接地的故障隐患。

更具体地,所述交叉互联的屏蔽层中间接头处的屏蔽层经接地软线引出,在中间接地箱内换位连接,日常点检中可检查屏蔽层的电流及电压。

使用时,我们利用三相电缆电流相角相差120度的特点,把屏蔽层分为三 段,每一段的感应电压为原电缆的1/3,三段电缆屏蔽层进行交叉互联,有两种接法,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

我们将电缆按长度平均分为三段,忽略其他因素影响,三段屏蔽层上感应电压相等,屏蔽层按照A1-B2-C3或者A1-C2-B3的方式连接,因为三段屏蔽层感应电压相角差120度,根据矢量叠加,叠加后电缆屏蔽层两端电压为0V,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运行安全。

经过交叉互联后,中间接头处的屏蔽层经接地软线引出,在中间接地箱内换位连接,这样就便于在日常点检中检查屏蔽层的电流及电压,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因外绝缘损坏发生屏蔽层接地的故障隐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有效降低了屏蔽层中的感应电压,使屏蔽层最高感应电压降为原来的1/3,降低了电缆两端的感应电压,理想状态下,电缆两端屏蔽层的感应电压接近于零,确保人身与设备安全。

2.方便了日常点检,通过对屏蔽层引出线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可及时发现由于外屏蔽层绝缘损坏,避免因屏蔽层接地,产生接地电流发热,逐步损坏主绝缘的故障发生。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但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