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54716发布日期:2019-03-05 21:02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自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属于小家电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自移动机器人来说,为了保证其在作业空间的有效行走,必须要建立带有空间信息的环境地图,用来帮助自移动机器人判断是否可以通过,并进行路径规划。但是,由于自移动机器人都会有一定的高度,现有的二维地图并不能很好的指导机器人行走,而使用三维地图的数据量,计算量都比较大,有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数据处理时间和作业时间,使自移动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偏低,对环境感知能力差,行走路径不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通过采集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信息并生成所述待作业空间的多层环境地图,获得综合处理数据,规划自移动机器人行走路径,方法简便,计算速度快,路径规划合理且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地提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自移动机器人在待作业空间中行走,采集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信息并生成所述待作业空间的多层环境地图;

步骤200:对所述多层环境地图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获得综合处理数据;

步骤300:根据所述综合处理数据,规划自移动机器人行走路径。

具体来说,所述步骤100的中的多层环境地图包含多个二维地图,每个二维地图对应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信息。

所述步骤200中的综合处理包括:将每个二维地图中的障碍物信息取并集,得到待作业空间的所有障碍物信息。

或者,所述步骤200中的综合处理包括:将每个二维地图中的可行走区域取交集,得到可行走区域。

或者,所述步骤200中的综合处理包括:将每个二维地图中的障碍物信息取并集,得到待作业空间的所有障碍物信息;并将每个二维地图中的可行走区域取交集,得到所述待作业空间的可行走区域信息。

所述可行走区域为待作业空间中所有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特定值的区域。所述特定值为20厘米。

除此之外,所述多层地图也可以为一个二维地图,所述二维地图对应不同高度障碍物的综合分布信息。为了便于识别,所述不同平面高度的障碍物信息用不同方式标记。

为了兼顾人工介入路径规划的问题,所述步骤200中的获得综合处理数据还可以包括:

步骤210:判断是否需要增加新的行走路径,如果是,则对应更新多层环境地图后进入步骤300;否则,直接进入步骤300。

另外,在所述步骤100中,所述自移动机器人在待作业空间中行走,所述行走的方式可以为多种,具体包括:所述自移动机器人原地扫描探测周边区域,并向下一个未探测区域行走,直至探测完待作业空间的全部区域。

或者,所述行走方式为:所述自移动机器人直接进入待作业空间的中间位置,在所述中间位置扫描探测周边区域,并向下一个未探测到区域行走,直至探测完待作业空间的全部区域。

或者,所述行走的方式为:遍历行走。

更具体地,所述步骤300中的规划自移动机器人行走路径包括:

在所述可行走区域中选择自移动机器人的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间最短路径为行走路径。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通过采集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信息并生成所述待作业空间的多层环境地图,获得综合处理数据,规划自移动机器人行走路径,方法简便,计算速度快,路径规划合理且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地提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自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自移动机器人在待作业空间中行走,采集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信息并生成所述待作业空间的多层环境地图;

步骤200:对所述多层环境地图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获得综合处理数据;

步骤300:根据所述综合处理数据,规划自移动机器人行走路径。

具体来说,所述步骤100的中的多层环境地图包含多个二维地图,每个二维地图对应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信息。上述的多个二维地图是通过设置在自移动机器人机体不同高度上的传感器组件的探测来实现的,比如:激光测距传感器组件、红外传感器组件或超声波传感器组件等。这些设置在不同高度上的传感器组件将待作业空间在特定高度范围内,分割成多个探测层,并记录每个探测层探测到的障碍物信息生成多层环境地图。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探测到待作业空间的高度范围,由各种传感器组件本身的工作范围决定。

所述步骤200中的综合处理包括:将每个二维地图中的障碍物信息取并集,得到待作业空间的所有障碍物信息。即:只要在多层环境地图中的其中一层环境地图上某处有障碍物,就认定所述某处自移动机器人无法通过,该位置为自移动机器人不可行走的区域,那么待作业空间的除了上述不可行走的区域之外的部分,均为可行走区域,自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在可行走区域范围内进行规划。

另外,在所述步骤100中,所述自移动机器人在待作业空间中行走,所述行走的方式可以为多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移动机器人原地扫描探测周边区域,并向下一个未探测区域行走,直至探测完待作业空间的全部区域。上述的原地是只自移动机器人刚开机时所处的位置。

更具体地,所述步骤300中的规划自移动机器人行走路径包括:在所述可行走区域中选择自移动机器人的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间最短路径为行走路径。当自移动机器人规划好路径之后,需要从当前位置移动到起点开始进行作业时,根据已建立的多层环境地图,规划较优的行走路线行走。

因此,在实施例一中,自移动机器人通过原地探测的方式,获得二维多层环境地图,并从多层环境地图中选取障碍物信息的并集,获得可行走区域,并在该区域中规划路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自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自移动机器人在待作业空间中行走,采集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信息并生成所述待作业空间的多层环境地图;

步骤200:对所述多层环境地图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获得综合处理数据;

步骤300:根据所述综合处理数据,规划自移动机器人行走路径。

具体来说,所述步骤100的中的多层环境地图包含多个二维地图,每个二维地图对应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信息。

所述步骤200中的综合处理包括:将每个二维地图中的可行走区域取交集,得到可行走区域。即:只要在多层环境地图中的每一层环境地图上都认定某处为可行走区域,则所述某处为可行走区域。

所述可行走区域为待作业空间中所有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特定值的区域。所述特定值为20厘米。实际工作中,需综合考量障碍物区域和可行走区域,选取可行走区域中离障碍物一定距离的区域作为较优的行走路径。

另外,在所述步骤100中,所述自移动机器人在待作业空间中行走,行走方式为:所述自移动机器人直接进入待作业空间的中间位置,在所述中间位置扫描探测周边区域,并向下一个未探测到区域行走,直至探测完待作业空间的全部区域。

更具体地,所述步骤300中的规划自移动机器人行走路径包括:在所述可行走区域中选择自移动机器人的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间最短路径为行走路径。

因此,在实施例二中,自移动机器人通过直接进入待作业空间的中间位置,并从该中间位置开始对周边区域进行探测的方式,获得二维多层环境地图,并从多层环境地图中选取可行走区域的交集,并在该交集的基础上规划路径。

实施例三

一种自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自移动机器人在待作业空间中行走,采集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信息并生成所述待作业空间的多层环境地图;

步骤200:对所述多层环境地图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获得综合处理数据;

步骤300:根据所述综合处理数据,规划自移动机器人行走路径。

所述步骤200中的综合处理包括:将每个二维地图中的障碍物信息取并集,得到待作业空间的所有障碍物信息;并将每个二维地图中的可行走区域取交集,得到所述待作业空间的可行走区域信息。

所述可行走区域为待作业空间中所有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不小于特定值的区域。所述特定值为20厘米。

除此之外,在本实施例中的多层地图为一个二维地图,但所述的二维地图上有对应不同高度上的障碍物的综合分布信息。为了便于识别,所述不同平面高度的障碍物信息用不同方式标记,比如:图案、色彩或者为障碍物编号等方式进行区别。

另外,在所述步骤100中,所述自移动机器人在待作业空间中行走,所述行走的方式为:遍历行走,比如:直线往复行走、弓字形或之字形规则路径行走以探测待作业空间的所有区域。

更具体地,所述步骤300中的规划自移动机器人行走路径包括:在所述可行走区域中选择自移动机器人的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间最短路径为行走路径。

因此,在实施例三中,自移动机器人通过在待作业区域遍历行走的方式,探测获得具有对应不同高度上的障碍物的综合分布信息的二维地图,并从二维地图中同时选取障碍物信息的并集和可行走区域的交集,在综合上述两个条件的基础上规划路径。

实施例四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自移动机器人在待作业空间中行走,采集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信息并生成所述待作业空间的多层环境地图;

步骤200:对所述多层环境地图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获得综合处理数据;

为了兼顾人工介入路径规划的问题,所述步骤200中的获得综合处理数据还可以包括:

步骤210:判断是否需要增加新的行走路径,如果是,则对应更新多层环境地图后进入步骤300;否则,直接进入步骤300。

步骤300:根据所述综合处理数据,规划自移动机器人行走路径。

同样地,所述步骤100中的多层环境地图包含多个二维地图,每个二维地图对应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信息。另外,在所述步骤100中,所述自移动机器人在待作业空间中的行走方式、所述步骤200中的综合处理方式或所述步骤300中的规划自移动机器人行走路径方式,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所采用的任意一种,在此不再赘述。

因此,在实施例四中,自移动机器人通过原地探测的方式,获得二维多层环境地图,并从多层环境地图中选取障碍物信息的并集,获得可行走区域,并在该区域中规划路径。显然,本实施例是为了使自移动机器人在自动建图并选点和规划行走路径的基础上,兼具人工参与增加或更改新的行走路径的功能,在规划最终的行走路径之前,增加一个对是否有人工操作介入的判断,当判断结果为“是”时,根据人工介入的信息更新地图信息之后,再做最终的路径规划;当判断结果为“否”时,则直接进行路径规划。

综上所述,无论采用的是上述实例一至四中的哪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自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通过采集不同高度的障碍物信息并生成所述待作业空间的多层环境地图,获得综合处理数据,规划自移动机器人行走路径,方法简便,计算速度快,路径规划合理且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地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