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原与包被原的制备鉴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42448发布日期:2019-03-05 19:20阅读:16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科技领域,特别涉及免疫原与包被原的制备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ota广泛存在于粮谷类、葡萄干、可可、巧克力、咖啡、葡萄酒、调料、乳制品等多种食品和饲料中,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具有蓄积毒性。饲料中ota的污染较为严重,动物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饲料摄入ota。研究发现,单胃动物摄入体内的ota大部分通过血液被转移至肾脏,并在消化道和肾小管的近端和远端被吸收,ota通过肝肠循环被反复分泌和吸收,位于肠道的微生物会把ota转化成无毒性的代谢产物otα;而进入血液的ota与has紧密结合,在动物体内非常稳定,不易被代谢降解,因此动物性食品,尤其是猪的肾脏、肝脏、肌肉、血液等常有ota检出。针对人体或动物体内可能存在ota,需要制备出免疫原与包被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ota污染的技术问题,提供免疫原与包被原的制备鉴定方法,本发明可提高人体或动物对抗ota的免疫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免疫原与包被原的制备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水溶性乙基二甲氨丙基碳化二亚胺法制备免疫原个包被原,使ota与载体蛋白的偶联比为50:1,制备好免疫原与包被原;

(2)将制备好的免疫原与包被原分别在紫外可见光谱扫描仪检测在200-400nm下进行扫描,通过数据对比可定性证明偶联成功与否,同时计算出以蛋白含量计的偶联物的浓度以及分子间的偶联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偶联反应中使用的ota和载体蛋白用量为:ova2.34mg、bsa1.51mg、ota5.0mg,偶联反应均在青霉素瓶中进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1)中,免疫原与包被原的制备具体包括一下步骤:

(101)载体蛋白溶于1ml去离子水中,将ota溶于0.5mldmso中再滴入到载体蛋白溶液中;

(102)10mgedc溶于0.2ml去离子水,滴入到步骤(101)中制备好的溶液中;

(103)4℃搅拌反应16h,反应后若有沉淀,离心去除沉淀后进行透析;

(104)反应结束,将产物放入经处理的透析袋中,均用去离子水透析,没8h换一次透析液,透析72h后,收集放置于-20℃保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中,将偶联物适当稀释后,测定波长为260和280nm时的分光光度值,从光谱图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偶联比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2)中,计算偶联比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01)系列稀释小分子和载体蛋白,分别读出小分子和载体蛋白的最大吸收峰处(分别为λa、λb)的吸光度,做出浓度对吸光度的标准吸收曲线f(a)和f(b);

(202)将偶联物稀释至适当浓度后,将浓度代入到f(b)中得到吸光度a1,读出在偶联物最大吸收峰处的吸光度a2;

(203)a=a2-a1(偶联物中小分子对总吸光度的贡献值=偶联物的吸光度-载体蛋白对吸光度的贡献),将a代入f(a),得到偶联物中小分子的浓度c,m(摩尔浓度)=c(质量浓度)/分子量;

(204)用pbs作为空白对照,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包被原溶液的od280nm、od260nm,然后按下列公式偶联比,公式为:

偶联比=[m(偶联物)一m(载体蛋白)]/m(ota)。

具体实施方式

免疫原与包被原的制备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水溶性乙基二甲氨丙基碳化二亚胺法制备免疫原个包被原,使ota与载体蛋白的偶联比为50:1,制备好免疫原与包被原;

(2)将制备好的免疫原与包被原分别在紫外可见光谱扫描仪检测在200-400nm下进行扫描,通过数据对比可定性证明偶联成功与否,同时计算出以蛋白含量计的偶联物的浓度以及分子间的偶联比

步骤(1)中,偶联反应中使用的ota和载体蛋白用量为:ova2.34mg、bsa1.51mg、ota5.0mg,偶联反应均在青霉素瓶中进行。

步骤(1)中,免疫原与包被原的制备具体包括一下步骤:

(101)载体蛋白溶于1ml去离子水中,将ota溶于0.5mldmso中再滴入到载体蛋白溶液中;

(102)10mgedc溶于0.2ml去离子水,滴入到步骤(101)中制备好的溶液中;

(103)4℃搅拌反应16h,反应后若有沉淀,离心去除沉淀后进行透析;

(104)反应结束,将产物放入经处理的透析袋中,均用去离子水透析,没8h换一次透析液,透析72h后,收集放置于-20℃保存。

步骤(2)中,将偶联物适当稀释后,测定波长为260和280nm时的分光光度值,从光谱图获得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偶联比率,计算偶联比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01)系列稀释小分子和载体蛋白,分别读出小分子和载体蛋白的最大吸收峰处(分别为λa、λb)的吸光度,做出浓度对吸光度的标准吸收曲线f(a)和f(b);

(202)将偶联物稀释至适当浓度后,将浓度代入到f(b)中得到吸光度a1,读出在偶联物最大吸收峰处的吸光度a2;

(203)a=a2-a1(偶联物中小分子对总吸光度的贡献值=偶联物的吸光度-载体蛋白对吸光度的贡献),将a代入f(a),得到偶联物中小分子的浓度c,m(摩尔浓度)=c(质量浓度)/分子量;

(204)用pbs作为空白对照,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包被原溶液的od280nm、od260nm,然后按下列公式偶联比,公式为:

偶联比=[m(偶联物)一m(载体蛋白)]/m(ota)。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生物科技领域内的免疫原与包被原的制备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水溶性乙基二甲氨丙基碳化二亚胺法制备免疫原个包被原,使OTA与载体蛋白的偶联比为50:1,制备好免疫原与包被原;(2)将制备好的免疫原与包被原分别在紫外可见光谱扫描仪检测在200‑400nm下进行扫描,通过数据对比可定性证明偶联成功与否,同时计算出以蛋白含量计的偶联物的浓度以及分子间的偶联比。

技术研发人员:翟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翟乾
技术研发日:2017.08.31
技术公布日:2019.03.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