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铀多金属综合勘查效率的铀矿地质填图工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57025发布日期:2019-03-20 00:0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铀多金属综合勘查效率的铀矿地质填图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阶段

步骤1.1选择能够穿越最多地质体、重要构造带、代表性矿化带的线路,开展野外踏勘和剖面测制工作,从而初步建立工作区区域构造格架、各类地质体空间接触关系及地质体组合顺序,并基本确定基本填图单位;

步骤1.2在步骤1.1开展野外踏勘和剖面测制工作的过程中,重点开展典型脉体、构造以及重点蚀变的特征辨别和典型样品采集,通过对常规蚀变和与铀及多金属矿化有关的重点蚀变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形成与铀及多金属矿化有关的蚀变标志识取表;

步骤2.路线地质调查

根据铀矿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的比例尺精度对开展路线地质调查工作的具体路线进行布设,具体路线包括系统观测路线和检查路线;

步骤2.1系统观测路线布设

系统观测路线以穿越法为主,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必须全面覆盖工作区重要地质体、所有矿化体和构造体,(2)能够明确体现出地质体之间的接触关系,(3)能够全面体现矿化体及脉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和重要构造的空间发育情况;

步骤2.2放射性测量

按照步骤2.1布设的系统观测路线开展系统观测路线地质调查,在这过程中除了携带野外地质常规工具之外,每组调查人员应当佩带一台伽玛枪,开展顺便γ-放射性测量,并重点检查铀矿化信息、多金属矿化信息和构造这些信息,根据步骤1建立的铀及多金属矿化有关的蚀变标志识取表,着重对目标岩性、接触带、脉体、构造、蚀变及特殊地质现象进行识别和追索检查,重点对可能有意义的蚀变点段进行典型样品采集;

步骤3.检查路线设计

步骤3.1初步检测

对步骤2.2采集的典型样品当天及时使用X-荧光仪进行初步检测,并对有异常显示的典型样品和项目进行记录;有异常显示或构造、蚀变发育较好的点带,将其作为检查路线布设的重要依据;

步骤3.2检查路线布设

步骤3.2.1根据步骤3.1初步检测的结果,布设检查路线使之包含步骤3.1所述的构造、蚀变发育较好的点带;

步骤3.2.2根据步骤3.2.1布设的检测路线开展检查路线地质调查,工作过程中调查人员多人一组,携带伽玛枪、能谱仪和X-荧光仪这些便携仪器,全面完成放射性测量、各类矿化蚀变信息的研究和系统样品采集,得到矿化蚀变强度及规模的初步预测结果;

步骤3.2.3对于步骤3.2.2中初步预测结果的蚀变规模大的区域,开展地表或浅地表连续取样;

步骤3.3检查路线地质调查全面结束后,将所有样品送实验室进行金属含量的分析测试;

步骤4.异常检查

得到步骤3.3的分析测试实验数据后,根据各金属元素的边界品位,然后初步圈定铀多金属矿化异常点带;对铀多金属矿化异常点带开展异常检查工作,检查异常点带的真伪和空间延伸及发育规模情况;

步骤5.结合步骤3所述的放射性测量结果、X-荧光仪检测和分析测试结果以及步骤3.2检查路线和步骤4异常检查的结果,对步骤4检查为真的异常点带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分别圈定出有利的铀和多金属找矿远景区;

步骤6.全面结合项目情况、步骤4得到的异常点带及步骤5圈定的铀和多金属找矿远景区特征,选择进一步的具有针对性的高精度工作方法,最后开展工程验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铀多金属综合勘查效率的铀矿地质填图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路线的设计应当尽量垂直地质体、矿化体、构造线和接触界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铀多金属综合勘查效率的铀矿地质填图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中对于不能全面达到步骤2.1所述的全部要求的系统观测路线,应当布设追索路线进一步探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铀多金属综合勘查效率的铀矿地质填图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1进行系统观测路线布设时,应当考虑在全面分析整理工作区内通过资料收已知的铀矿化信息、多金属矿化信息和构造信息,使系统观测路线包含专门针对这些信息的路线,并将之作为重点观测内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铀多金属综合勘查效率的铀矿地质填图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1中所述的异常显示或构造、蚀变发育较好的点带是指宽度不低于0.2米的构造带或蚀变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铀多金属综合勘查效率的铀矿地质填图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3中所述的蚀变规模大的区域是指长度不低于1米,宽度不低于0.5米的蚀变点带。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