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试验线夹及成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4198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试验线夹及成套装置。



背景技术:

变电站(发电厂)的保护用电压是通过屏顶小母线方式传输到各个保护装置,而所有保护屏柜的屏顶小母线是互相连接的,当需要更换其中一面保护屏柜时,就需要将屏顶电压小母线过渡,这就是本发明研究的症结所在。以前传统的电压小母线过渡时有以下几个难点:1、保护用电压小母线过渡时工作难度大,工作中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一不小心容易造成电压短路或接地,导致变电站所有保护装置失压,造成继电保护的误动作,后果极为严重。2、电压小母线过渡工作项目多、耗时长。过渡小母线需要敷设二次电缆,将电缆两侧剖开,对线套号码管,最后二次电缆两侧需要专人仔细确认后再接入屏顶小母线,工作内容多且耗时长。3、小母线恢复时仍需要专人在电缆两侧共同拆除二次电缆。检修人员曾进行过核算,一条220kv线路更换保护,需拆除并更换两面保护屏柜,大约工期5天,但是如果需要电压小母线过渡,则工期需要6.5~7天,增加40%左右工作量(这里还不考虑本保护屏柜为所有保护电压源头的极端小母线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一直是二次专业中工作复杂且风险系数很高的工作,且过渡时一般需要熟练的技术人员亲自管控,耗时长,以前的小母线过渡方法---过程繁琐、步骤多、易发生电压回路短路或接地,基于上述小母线过渡的种种不利因素,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电压小母线的快速过渡、明显缩短小母线过渡所需时间,大大方便了现场检修工作,缩短了检修工作时间,提高了小母线过渡效率,轻便可携带、安全风险低的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试验线夹及成套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试验线夹,包括金属套管和金属杆,所述金属杆和金属套管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金属套管的外壁上设有插座,所述金属杆的中部插设于金属套管中且一端设有两个咬合臂、另一端设有绝缘手柄,所述两个咬合臂之间设有扭力弹簧且根部通过销轴与金属杆相连,所述金属套管及插座的外壁上设有绝缘套,且所述咬合臂的后侧抵靠在绝缘套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两个咬合臂的夹持面上设有相互咬合的夹持齿。

优选地,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与金属套管上,且所述金属套管一端抵触在插座的根部、另一端抵触在金属杆的绝缘手柄上。

优选地,所述绝缘套的前端设有伸缩容置腔、后端设有弹簧容置腔,所述两个咬合臂的根部布置于所述伸缩容置腔中,所述压缩弹簧布置于弹簧容置腔内。

优选地,所述绝缘手柄上设有基座,所述绝缘手柄通过基座与金属杆相连,所述咬合臂张开时基座的端部插设于弹簧容置腔中。

优选地,所述金属杆的端部设有螺纹段,所述基座和金属杆端部的螺纹段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绝缘套的中部设有沿径向伸出布置的第一手持部。

优选地,所述绝缘手柄的端部设有沿径向伸出布置的第二手持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手持部的前侧设有防滑纹,所述第二手持部的后端设有防滑纹。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成套装置,包括至少一组过渡连接单元,所述过渡连接单元包括过渡线和两个前述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试验线夹,所述过渡线的两端均设有插头,且所述过渡线两端的插头各与一个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试验线夹的插座相连。

本发明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试验线夹具有下述优点:

1、本发明能够实现电压小母线的快速过渡、明显缩短小母线过渡所需时间,大大方便了现场检修工作,缩短了检修工作时间,提高了小母线过渡效率,轻便可携带、安全风险低。

2、本发明包括金属套管和金属杆,金属套管的外壁上设有插座,利用插座即可和过渡线快速连接,具有连接效率高的优点。

3、本发明金属杆和金属套管之间设有压缩弹簧,金属杆的中部插设于金属套管中且一端设有两个咬合臂、另一端设有绝缘手柄,两个咬合臂之间设有扭力弹簧且根部通过销轴与金属杆相连,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过渡线夹的长力矩设计,能够有效保证咬合力度,同时较长的结构设计对保护屏柜的双层小母线也适用,通过压缩弹簧的弹力能够确保两个咬合臂咬合牢固,在现场实际过渡中不会脱落,保障安全完成检修过渡工作。

4、本发明试验线夹的金属套管及插座的外壁上设有绝缘套,专用全部绝缘化设计,金属部分全部绝缘密封,杜绝电压回路短路或接地现象,保障检修的安全性。

本发明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成套装置包括本发明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试验线夹,包括过渡线和两个前述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试验线夹,通过过渡线的两端的插头各与一个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试验线夹的插座相连,能够实现电压小母线的快速过渡,同样也具有本发明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试验线夹的前述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咬合臂夹紧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咬合臂张开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金属套管;11、插座;2、金属杆;21、咬合臂;211、夹持齿;22、绝缘手柄;221、基座;222、第二手持部;23、扭力弹簧;3、压缩弹簧;4、绝缘套;41、伸缩容置腔;42、弹簧容置腔;43、第一手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试验线夹包括金属套管1和金属杆2,金属杆2和金属套管1之间设有压缩弹簧3,金属套管1的外壁上设有插座11,金属杆2的中部插设于金属套管1中且一端设有两个咬合臂21、另一端设有绝缘手柄22,两个咬合臂21之间设有扭力弹簧23且根部通过销轴与金属杆2相连,金属套管1及插座11的外壁上设有绝缘套4,且咬合臂21的后侧抵靠在绝缘套4的端部。本实施例的试验线夹通过插座11即可实现和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过渡线相连,试验线夹的夹持工作原理如下:在初始状态下,由于压缩弹簧3的推力作用,金属杆2向绝缘套4内缩,因此两个咬合臂21由于受到绝缘套4的挤压作用而克服扭力弹簧23的扭力呈闭合状态,如图2所示。在需要使用时,手持绝缘套4按压绝缘手柄22使得金属杆2向绝缘套4外伸出,压缩弹簧3被压缩使得行程变短,两个咬合臂21之间设有扭力弹簧23由于不再受到绝缘套4的挤压作用而张开,如图3所示;此时,如将屏顶小母线置于两个咬合臂21的开口之间再松开绝缘手柄22,即可恢复初始状态,且两个咬合臂21由于受到绝缘套4的挤压作用而克服扭力弹簧23的扭力呈闭合状态,从而将屏顶小母线咬合夹紧。本实施例的试验线夹具有轻便可携带,两侧线夹均绝缘,即装即用的特点,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电压小母线的过渡,能够明显缩短电压小母线过渡所需时间,大大方便了现场检修工作,缩短检修工期,提高了小母线过渡效率,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能够明显降低电压小母线过渡时的安全风险,显著改善过渡时电缆两侧人员操作不一致导致保护电压短路或接地现象,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具有轻便可携带、安全风险低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两个咬合臂21的夹持面上设有相互咬合的夹持齿211,通过相互咬合的夹持齿211能够提高两个咬合臂21之间的咬合力,以及提高试验线夹的接触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咬合臂21采用导电性能、机械性能良好的合金材料,保证过渡时的二次回路载流量需要且不会变形。

本实施例中,压缩弹簧3套设于与金属套管1上,且金属套管1一端抵触在插座11的根部、另一端抵触在金属杆2的绝缘手柄22上,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克服在需要较大咬合力时,由于压缩弹簧3受力较大而容易发生扭曲的问题,能够确保弹簧3的大咬合力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绝缘套4的前端设有伸缩容置腔41、后端设有弹簧容置腔42,两个咬合臂21的根部布置于伸缩容置腔41中,压缩弹簧3布置于弹簧容置腔42内,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了金属部分全部绝缘密封,能够实现对压缩弹簧3的全覆盖式包裹以及两个咬合臂21包裹,杜绝电压回路短路或接地现象,保障检修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绝缘手柄22上设有基座221,绝缘手柄22通过基座221与金属杆2相连,咬合臂21张开时基座221的端部插设于弹簧容置腔42中,通过上述结构,能够确保不论两个咬合臂21在打开还是在闭合状态,都可以确保弹簧容置腔42内部结构被基座221阻挡,从而有效提高绝缘密封性能,安全性更好。

本实施例中,金属杆2的端部设有螺纹段,基座221和金属杆2端部的螺纹段螺纹连接,该结构连接牢固可靠,安装方便快捷,而且便于更换绝缘手柄22。

本实施例中,绝缘套4的中部设有沿径向伸出布置的第一手持部43,按压绝缘手柄22时第一手持部43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中,绝缘手柄22的端部设有沿径向伸出布置的第二手持部222,按压绝缘手柄22时操作面积大,和第一手持部43配合使用更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中,第一手持部43的前侧设有防滑纹,第二手持部222的后端设有防滑纹,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第一手持部43、第二手持部222的防滑,操作更省力和可靠。

本实施例的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成套装置包括多组过渡连接单元,过渡连接单元包括过渡线和两个本实施例前述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试验线夹,过渡线的两端均设有插头,且过渡线两端的插头各与一个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试验线夹的插座11相连。本实施例的用于继电保护小母线过渡的成套装置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小母线过渡,且试验线通过颜色不同区分不同的电压相别,本实施例中该试验线有10芯,满足正常双母接线的220kv或110kv电压等级的所有电压芯线的过渡需要(a630、b630、c630、l630、a640、b640、c640、l640、n60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