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构造演化和变形过程的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071777阅读:17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石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质构造演化和变形过程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1.0g/cm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60摄氏度),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摄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不过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区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2012年开采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实际上,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原料。

在油田勘探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分析目标区域的储层性质,解译分析区域内是否存在储集层或者储量。目前一般采用的物理模拟方式推测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演化和变形过程,但是这些推测手段都太过于复杂,不利于勘探结果的得到,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地质构造演化和变形过程的分析方法,采用简便的方法对地质构造演化和变形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为更好的开展石油开采提供有利参数,实用性更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的操作步骤如下:

1、利用计算机建立多个三维坐标模型;

2、选取历史地层同一层面上选取若干个点,并将这些点的地理位置坐标输至该三维坐标模型中后,将若干个点进行首尾相连形成历史地层同一层面的连线,按照上述方法在多个三维坐标模型中构造历史地层若干层面的连线,并做好层面标记;

3、获取目标区域的当前地层信息,并在当前获取的地层信息中选取若干个参考点的地理位置坐标,并将该坐标输入在对应层面的三维坐标模型中后,进行首尾相连,形成当前地层的一个层面的连线;

4、将上述地层一个层面上的连线与三维坐标模型构造历史地层的连线进行对比,观察连线走向趋势,即可判断目标区域位于该层面上的的变形过程;

5、将目标区域当前地层信息中的各个层面上的参考点地理位置坐标输入至其相对应的层面的三维坐标模型中后,获取多个层面的连线,并将其与各自的历史地层层面连线相比较,得到各个层面上的变形过程;

6、将各个层面的连线所形成的区域进行网格划分,能够得到该目标区域整体地层的变形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4中,在同一个三维坐标模型中分别在历史地层的连线和目标地层的连线上的同一高度上各选取两个参考点,并连直线,计算直线的斜率,即可得到准确的变化量。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3中的目标区域当前地层参考点的地理位置坐标采用红外传感技术测量。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3中的红外传感测量的方法如下:将带有红外发射装置的检测探头插入地层中的目标位置,此红外发射装置将该目标位置的距离进行红外反射至位于地表上方的三维立体坐标系中的红外接收装置,红外接收装置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中控端,中控端对红外反射光线进行距离测量并得到其位置坐标。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质构造演化和变形过程的分析方法,采用简便的方法对地质构造演化和变形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为更好的开展石油开采提供有利参数,实用性更强,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看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的操作步骤如下:

1、利用计算机建立多个三维坐标模型;

2、选取历史地层同一层面上选取若干个点,并将这些点的地理位置坐标输至该三维坐标模型中后,将若干个点进行首尾相连形成历史地层同一层面的连线,按照上述方法在多个三维坐标模型中构造历史地层若干层面的连线,并做好层面标记;

3、获取目标区域的当前地层信息,并在当前获取的地层信息中选取若干个参考点的地理位置坐标,并将该坐标输入在对应层面的三维坐标模型中后,进行首尾相连,形成当前地层的一个层面的连线;

4、将上述地层一个层面上的连线与三维坐标模型构造历史地层的连线进行对比,观察连线走向趋势,即可判断目标区域位于该层面上的的变形过程;

5、将目标区域当前地层信息中的各个层面上的参考点地理位置坐标输入至其相对应的层面的三维坐标模型中后,获取多个层面的连线,并将其与各自的历史地层层面连线相比较,得到各个层面上的变形过程;

6、将各个层面的连线所形成的区域进行网格划分,能够得到该目标区域整体地层的变形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4中,在同一个三维坐标模型中分别在历史地层的连线和目标地层的连线上的同一高度上各选取两个参考点,并连直线,计算直线的斜率,即可得到准确的变化量。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3中的目标区域当前地层参考点的地理位置坐标采用红外传感技术测量。

进一步地,所述的步骤3中的红外传感测量的方法如下:将带有红外发射装置的检测探头插入地层中的目标位置,此红外发射装置将该目标位置的距离进行红外反射至位于地表上方的三维立体坐标系中的红外接收装置,红外接收装置将接收到的信号传递给中控端,中控端对红外反射光线进行距离测量并得到其位置坐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利用历史地层建立标准坐标系,再将目标地层地理位置信息输入至坐标系中与历史地层信息做对比,就能够快速准确的得到目标地层的变化量,方便快捷且简便易操作。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地质构造演化和变形过程的分析方法,采用简便的方法对地质构造演化和变形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为更好的开展石油开采提供有利参数,实用性更强,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地质构造演化和变形过程的分析方法,本发明涉及石油技术领域;它的操作步骤如下:利用计算机建立多个三维坐标模型;将若干个点进行首尾相连形成历史地层同一层面的连线,按照上述方法形成当前地层的一个层面的连线;进行对比,观察连线走向趋势,即可判断目标区域位于该层面上的变形过程;获取多个层面的连线,并将其与各自的历史地层层面连线相比较;将各个层面的连线所形成的区域进行网格划分,能够得到该目标区域整体地层的变形过程。采用简便的方法对地质构造演化和变形过程进行分析与研究,为更好的开展石油开采提供有利参数,实用性更强,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润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9.22
技术公布日:2017.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