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0307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绝缘性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分析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绝缘特性,通常的做法是:在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绝缘层上制取一定厚度的绝缘样片,利用厚度仪测量绝缘样片厚度。再利用工频电压装置对电极施加电压,则电极在绝缘油中对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统计其击穿电压值,结合绝缘样片测量到的厚度计算绝缘样片的击穿场强。根据击穿场强分析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绝缘特性。其中,电极的形式不同,计算出的击穿电压值也是不同的。

在实际试验操作中,通常在交联聚乙烯电缆的绝缘层上进行多次切片,从而得到多个绝缘样片,然后对每个绝缘样片分别进行电气击穿试验,计算每个绝缘样片对应的击穿电压值。因此,工作人员需要依次将每个绝缘样片放置于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中,当一个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完成后,就需要换取另一个绝缘样片继续进行电气击穿试验,这样一来,无法连续地对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从而导致不能全面连续地反映电缆绝缘层的电气绝缘特性。并且,更换绝缘样片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则人工参与较多,容易导致试验结果出现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连续对多个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并且人工参与较多易影响试验结果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油槽、与油槽可开合连接的盖体、置于油槽内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及传送装置和联动装置;其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相对设置且具有预设距离,第一电极与油槽的底壁相连接,第二电极用于与置于油槽外部的电压发生器相连接;传送装置用于使呈胶片状态的绝缘样片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以及当绝缘样片的待击穿位置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时,停止传送绝缘样片;联动装置与第二电极相连接,用于带动第二电极运动,当绝缘样片的待击穿位置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时,使得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夹设于绝缘样片。

进一步地,上述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中,传送装置包括:驱动机构、主动轮和从动轮;其中,盖体开设有第一穿设口和第二穿设口,第一穿设口和第二穿设口分别对应于第二电极的两侧;绝缘样片的第一端绕设于从动轮,绝缘样片依次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一穿设口、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隙和第二穿设口,绝缘样片的第二端绕设于主动轮;驱动机构与主动轮相连接,用于驱动主动轮转动,带动绝缘样片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隙,以及当绝缘样片的待击穿位置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时,停止驱动主动轮转动。

进一步地,上述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中,传送装置还包括:导向机构;其中,导向机构设置于油槽内,用于对绝缘样片进行导向,以使绝缘样片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隙内。

进一步地,上述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中,导向机构包括:两个导向组件;其中,两个导向组件均与油槽的底壁相连接,并且,两个导向组件分别置于第一电极的两侧,以及,每个导向组件均对应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隙处。

进一步地,上述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中,每个导向组件均包括:底座、第一导向件、第二导向件和两个阻挡件;其中,底座与油槽的底壁相连接,并且,底座的顶面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间隙处于同一平面;第一导向件的第一端与底座相连接,第二导向件的第一端与底座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第二导向件用于调节与第一导向件之间的间隙,间隙用于使绝缘样片通过;两个阻挡件分别与第一导向件的第二端和第二导向件的第二端一一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中,每个导向组件均还包括:导轨;其中,导轨连接于底座,第二导向件的第一端设置有滑块,滑块与导轨可滑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中,联动装置与主动轮相连接,联动装置用于在主动轮的带动下带动第二电极运动,并当绝缘样片的待击穿位置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时,使得第二电极运动至与第一电极夹设住绝缘样片。

进一步地,上述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中,联动装置包括:传动杆、连接杆和凸轮机构;其中,连接杆可滑动地穿设于盖体且部分置于油槽内,连接杆的第一端与第二电极相连接,连接杆的第二端与电压发生器相连接;传动杆的第一端与主动轮相连接,传动杆的第二端通过凸轮机构与连接杆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还包括:弹性件;其中,弹性件套设于连接杆置于油槽内的部分且置于第二电极与盖体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中,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呈胶片状态的绝缘样片,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绝缘样片呈一片一片状,能够使得绝缘样片连续地进行电气击穿试验,并且,通过传送装置能够使得绝缘样片自动传送以使绝缘样片的各待击穿位置依次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通过联动装置能够使得绝缘样片夹设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便于进行电气击穿试验,实现了自动且连续地对绝缘样片的各待击穿位置依次进行电气击穿试验,进而能够全面连续地对电缆绝缘层的电气绝缘性能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无需人工参与,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各绝缘样片依次进行电气击穿试验,大大降低了每次操作的不一致性并减少了每次试验时电极与绝缘样片之间的接触程度等的偏差,有效地提高了电气击穿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确保了电缆绝缘层的电气绝缘性能分析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连续对多个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并且人工参与较多易影响试验结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中油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中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电缆的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可以包括:油槽1、盖体2、第一电极3、第二电极4、传送装置6和联动装置7。其中,油槽1为一个内部中空的壳体,油槽1的内部内充满了绝缘油。油槽1的顶部设置有盖体2,盖体2与油槽1可开合地相连接。

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均置于油槽1内,并且,置于油槽1的中心部分。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相对设置,并且,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具有预设距离。第一电极3与油槽1的底壁相连接,使得第一电极3与油槽1相对固定,即第一电极3保持固定不动的状态。并且,第一电极3与接地极相连接,使得第一电极3接地。第二电极4置于第一电极3的上方(相对于图1而言),第二电极4用于与置于油槽1外部的电压发生器5相连接,电压发生器5用于对第二电极4施加高电压。具体地,第二电极4与电压发生器5之间通过高压引线相连接,则第二电极4在油槽1内呈悬空设置。电压发生器5可以为高压发生器。具体实施时,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传送装置6用于使呈胶片状态的绝缘样片8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以及当绝缘样片8的待击穿位置置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时,停止传送绝缘样片8。具体地,传送装置6用于传送绝缘样片8,该绝缘样片8呈胶片状态,即从电缆的绝缘层上连续呈螺旋状切削,使得切下来的绝缘样片8呈连续的长条状态,类似于胶片,并且,绝缘样片8的厚度保持相同。绝缘样片8可滑动地穿设于油槽1,并部分置于油槽1的内部。在油槽1的内部,绝缘样片8置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处,并从该间隙处可滑动地穿设,最终穿出油槽1置于油槽1的外部。绝缘样片8在传送装置6的传送作用下,不断地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处穿过。当绝缘样片8的待击穿位置置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时,传送装置6停止传送绝缘样片8,则绝缘样片8停止运动。

具体实施时,电缆可以为交联聚乙烯电缆,也可以为其他的电缆,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联动装置7与第二电极4相连接,联动装置7用于带动第二电极4运动,当绝缘样片8的待击穿位置置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时,使得第二电极4与第一电极3夹设于绝缘样片8。具体地,第二电极4在联动装置7的带动下可向第一电极3处(图1所示的向下)运动以使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变小,也可向远离第一电极3处(图1所示的向上)运动以使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变大。当绝缘样片8的待击穿位置置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时,绝缘样片8停止运动。联动装置7带动第二电极4向第一电极3处运动,则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变小,以夹设处于停止状态的绝缘样片8。此时,电压发生器5可对第二电极4施加高电压,以击穿绝缘样片8。当击穿绝缘样片8之后,传送装置6继续传送绝缘样片8,则联动装置7带动第二电极4向远离第一电极3处运动以使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变大,便于绝缘样片8的穿过。

联动装置7可以与传送装置6相连接,联动装置7在传送装置6的带动下带动第二电极4的运动。

具体实施时,绝缘样片8的待击穿位置可以通过预先确定绝缘样片8的移动距离来确定,则当绝缘样片8的第一待击穿位置进行击穿后,在移动预设的移动距离后,即达到了第二待击穿位置。也可以是,预先对绝缘样片8进行电气击穿试验的位置进行确定,当绝缘样片8的第一待击穿位置进行击穿后,在移动至绝缘样片8的第二待击穿位置后,对绝缘样片8进行电气击穿试验。本实施例对绝缘样片8的待击穿位置的确定不作任何限制。

工作过程为:初始状态下,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较大,呈胶片状态的绝缘样片8穿设油槽1并且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穿设,绝缘样片8与传送装置6相连接。传送装置6传送绝缘样片8,使得绝缘样片8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处穿设过去。联动装置7带动第二电极4运动,当绝缘样片8的待击穿位置置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时,传送装置6停止传送绝缘样片8,第二电极4向第一电极3处运动,并且,第二电极4正好运动至与第一电极3之间的间隙较小,以夹设住绝缘样片8。电压发生器5对第二电极4施加高电压,在第二电极4和第一电极3的共同作用对绝缘样片8的待击穿位置处进行电气击穿试验,得到击穿电压值,进而计算该位置处对应的击穿场强。这时,传送装置6继续传送绝缘样片8,当绝缘样片8的下一个待击穿位置置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时,停止传送绝缘样片8并夹设住绝缘样片8,进行电气击穿试验,计算该位置处对应的击穿场强。依次重复上述过程,对绝缘样片8的多个待击穿位置进行击穿试验,得到各位置处对应的击穿场强,进而分析该电缆的绝缘特性。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呈胶片状态的绝缘样片8,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绝缘样片呈一片一片状,能够使得绝缘样片8连续地进行电气击穿试验,并且,通过传送装置6能够使得绝缘样片8自动传送以使绝缘样片8的各待击穿位置依次置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通过联动装置7能够使得绝缘样片8夹设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便于进行电气击穿试验,实现了自动且连续地对绝缘样片8的各待击穿位置依次进行电气击穿试验,进而能够全面连续地对电缆绝缘层的电气绝缘性能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无需人工参与,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各绝缘样片依次进行电气击穿试验,大大降低了每次操作的不一致性并减少了每次试验时电极与绝缘样片之间的接触程度等的偏差,有效地提高了电气击穿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确保了电缆绝缘层的电气绝缘性能分析的准确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连续对多个绝缘样片进行电气击穿试验并且人工参与较多易影响试验结果的问题。

继续参见图1,上述实施例中,传送装置6可以包括:驱动机构61、主动轮62和从动轮63。其中,盖体2开设有第一穿设口21和第二穿设口22,第一穿设口21和第二穿设口22为平行并列设置,第一穿设口21和第二穿设口22均用于供绝缘样片8的穿设。第一穿设口21和第二穿设口22分别对应于第二电极4的两侧,具体地,第一穿设口21和第二穿设口22分别置于第二电极4的左右(相对于图1而言)两侧,以使绝缘样片8由第一穿设口21进入油槽1内,再由第二穿设口22穿出油槽1。

第一穿设口21的长度大于等于绝缘样片8的宽度,优选的,第一穿设口21的长度与绝缘样片8的宽度相匹配。第二穿设口22的长度大于等于绝缘样片8的宽度,优选的,第二穿设口22的长度与绝缘样片8的宽度相匹配。第一穿设口2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穿设口22的长度方向均与油槽1的宽度方向(图1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相平行。

绝缘样片8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右端)绕设于从动轮63,绝缘样片8依次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一穿设口21、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和第二穿设口22,绝缘样片8的第二端(图1所述的左端)绕设于主动轮62。具体地,绝缘样片8在油槽1内呈“u”型布置。

驱动机构61与主动轮62相连接,驱动机构61用于驱动主动轮62转动,带动绝缘样片8可滑动地穿设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以及当绝缘样片8的待击穿位置置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时,停止驱动主动轮62转动。具体地,由于绝缘样片8的两端分别绕设于主动轮62和从动轮63,所以,主动轮62在驱动机构61的驱动作用下进行转动,带动绝缘样片8向主动轮62处滑动,进而带动从动轮63转动,使得从动轮63释放绝缘样片8,绝缘样片8沿第一穿设口21、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和第二穿设口22依次滑动,并被绕设于主动轮62。当绝缘样片8的其中一个待击穿位置置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时,驱动电机停止驱动主动轮62转动,则绝缘样片8停止运动。

优选的,驱动机构61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主动轮62相连接。具体实施时,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机控制器10,其中,电机控制器10与驱动电机相连接,电机控制器10用于控制驱动电机的转动与停止。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机构61驱动主动轮62转动带动绝缘样片8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处穿设,实现了绝缘样片8的自动传送,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绝缘样片8的传送。

上述实施例中,传送装置6还可以包括:导向机构。其中,导向机构设置于油槽1内,导向机构用于对绝缘样片8进行导向,以使绝缘样片8置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内。具体地,导向机构对置于油槽1内的绝缘样片8进行导向,以将绝缘样片8正好导入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内。这样,通过设置导向机构能够使得绝缘样片8准确地由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处穿设,避免绝缘样片8出现偏移,进而保证了绝缘样片8的待击穿位置正好置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便于进行电气击穿试验,有效地提高了击穿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导向机构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上述实施例中,导向机构可以包括:两个导向组件64。其中,两个导向组件64均与油槽1的底壁相连接,并且,两个导向组件64分别置于第一电极3的两侧。具体地,两个导向组件64分别置于第一电极3的左右(相对于图1而言)两侧,置于第一电极3右侧的导向组件64对由第一穿设口21穿设后的绝缘样片8进行导向,以使绝缘样片8输送至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处。置于第一电极3左侧的导向组件64对由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处穿出的绝缘样片8进行导向,以使绝缘样片8输送至第二穿设口22处。

每个导向组件64均对应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处,即每个导向组件64的导向平面均对应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以使绝缘样片8正好导入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处。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导向组件64,能够有效地确保绝缘样片8准确地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处穿设,进而保证了绝缘样片8的待击穿位置正好置于该间隙处。

继续参见图1至图3,上述实施例中,每个导向组件均可以包括:底座641、第一导向件642、第二导向件643和两个阻挡件644。其中,底座641与油槽1的底壁相连接,具体地,底座641的底壁可以通过连接件与油槽1的底壁相连接。底座641的顶面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处于同一平面,以使绝缘样片8正好导入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处。

第一导向件642的第一端(图3所示的下端)与底座641相连接,第二导向件643的第一端(图3所示的下端)与底座641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第二导向件643用于调节与第一导向件642之间的间隙,该间隙用于使绝缘样片8通过。具体地,第一导向件642的第一端和第二导向件643的第一端均置于底座641的顶面。第一导向件642与第二导向件643在底座641上相对设置,使得第一导向件642与第二导向件643之间的间隙用于供绝缘样片8通过。并且,第一导向件642与第二导向件643之间的间隙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相对应。

两个阻挡件644分别与第一导向件642的第二端(图3所示的上端)和第二导向件643的第二端(图3所示的上端)一一对应连接。具体地,每个阻挡件644均可以为长方体状。参见图3,第一导向件642的第二端的阻挡件644的宽度大于第一导向件642的宽度,则第一导向件642与阻挡件644形成倒“l”型,以对绝缘样片8进行限位。相应的,第二导向件643的第二端的阻挡件644的宽度大于第二导向件643的宽度,则第二导向件643与阻挡件644也形成倒“l”型。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导向件642与第二导向件643之间的间隙供绝缘样片8通过,能够对绝缘样片8进行导向,使得绝缘样片8更好地输送至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或者输送至第二穿设口22处,并且,第二导向件643在底座641上的位置可调,以调节第二导向件643与第一导向件642之间的间隙,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宽度的绝缘样片8,提高了适用范围,以及,两个阻挡件644的设置,能够对绝缘样片8起到阻挡作用,将绝缘样片8限制在第二导向件643与第一导向件642之间的间隙内,避免绝缘样片8脱离导向组件64。

参见图3,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件642的第一端与底座641为固定连接,如焊接连接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第二导向件643与底座641的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仅仅介绍其中的一种,但不限于此结构:每个导向组件64均还包括:导轨。其中,导轨连接于底座641,第二导向件643的第一端设置有滑块,滑块与导轨可滑动地连接。具体地,可以在底座641对应于第二导向件643的位置处设置导轨,也可以在底座641上整个铺设导轨。为了防止滑块从导轨上滑出,可以在导轨远离第一导向件642的一端设置限位件,限位件对滑块进行限制,防止滑块脱离导轨。

具体实施时,还可以设置有锁紧组件,该锁紧组件用于在确定第二导向件643与第一导向件642之间的间隙后对第二导向件643进行锁紧,避免第二导向件643的滑动。具体实施时,锁紧组件可以为螺栓,通过螺栓的拧紧以使第二导向件643固定,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底座641上设置导轨,以使第二导向件643与底座641位置可调地相连接,能够更好地调节第一导向件642与第二导向件643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绝缘样片8,提高了该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的适用性。

参见图1,上述各实施例中,联动装置7与主动轮62相连接,联动装置7用于在主动轮62的带动下带动第二电极4运动,并当绝缘样片8的待击穿位置置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时,使得第二电极4运动至与第一电极3夹设住绝缘样片8。具体地,主动轮62在驱动机构61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带动联动装置7的运动,联动装置7带动第二电极4的运动,并当绝缘样片8的待击穿位置快要置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时,第二电极4正好向第一电极3处运动,当绝缘样片8的待击穿位置置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时,第二电极4正好与第一电极3之间的间隙夹设住绝缘样片8。

联动装置7可以包括:传动杆71、连接杆72和凸轮机构73。其中,连接杆72可滑动地穿设于盖体2且部分置于油槽1内,连接杆72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下端)与第二电极4相连接,连接杆72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上端)通过高压引线与电压发生器5相连接。具体地,盖体2上开设有通孔,连接杆72可滑动地穿设于该通孔,并且,连接杆72的部分置于油槽1的内部,部分置于油槽1的外部。

传动杆71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下端)与主动轮62相连接,传动杆71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上端)通过凸轮机构73与连接杆72相连接,主动轮62用于在驱动机构61的作用下带动传动杆71转动,进而带动凸轮机构73的运动,以使连接杆72带动第二电极4运动。具体地,凸轮机构73与连接杆72置于油槽1外的部分相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凸轮机构73为现有结构,用于将转动转变为直线运动。凸轮机构73包括:凸轮、推杆731和机架,凸轮的转动带动推杆731的直线运动,其中,推杆731与连接杆72置于油槽1外的部分相连接。

工作时,主动轮62的转动带动传动杆71的转动,进而带动凸轮机构73中凸轮的转动,使得推杆731可上下(相对于图1而言)运动,由于推杆731与连接杆72相连接,则推杆731带动连接杆72上下运动,进而带动第二电极4上下运动,即第二电极4可向远离第一电极3处运动或者向第一电极3处运动,从而使得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变大或者变小。当绝缘样片8的一个待击穿位置进行电气击穿试验之后,主动轮62转动带动绝缘样片8向左(相对于图1而言)运动,同时,主动轮62的转动通过传动杆71、凸轮机构73带动连接杆72的运动,使得连接杆72一直处于上下运动的状态。虽然,连接杆72向下运动时,第二电极4向下运动则使得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变小从而夹设住绝缘样片8,但是,主动轮62不断转动,则凸轮也会不断转动,连接杆72也会继续向上运动,则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变大从而释放绝缘样片8,如此重复上述运动过程,直至绝缘样片8的下一个待击穿位置置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时,主动轮62停止转动,则绝缘样片8停止向左运动,相应的凸轮机构73也停止运动,则连接杆72也停止运动,并且,这时的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的间隙正好变小从而正好夹设住绝缘样片8。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联动装置7在主动轮62的带动下运动,能够有效地统一运动,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继续参见图1,上述实施例中,电气击穿试验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弹性件9。其中,弹性件9套设于连接杆72置于油槽1内的部分且置于第二电极4与盖体2之间。具体地,弹性件9呈压缩状态套设于连接杆72。当第二电极4向第一电极3处移动时,弹性件9呈压缩状态;当第二电极4向远离第一电极3处移动时,弹性件9仍呈压缩状态,只是压缩更紧。弹性件9可以为弹簧。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弹性件9,能够使得当第二电极4向第一电极3处移动时,能够在弹性件9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使得第二电极4与第一电极3之间的间隙更小,更好地夹设置于第二电极4与第一电极3之间的绝缘样片8,使得绝缘样片8与第二电极4和第一电极3的接触更为紧密,便于电压发生器5通过第二电极4对绝缘样片8施加电压以击穿。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能够使得绝缘样片8连续地进行电气击穿试验,并且,通过传送装置6能够使得绝缘样片8自动传送以使绝缘样片8的各待击穿位置依次置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通过联动装置7能够使得绝缘样片8夹设于第一电极3与第二电极4之间,实现了自动且连续地对绝缘样片8的各待击穿位置依次进行电气击穿试验,进而能够全面连续地对电缆绝缘层的电气绝缘性能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无需人工参与,大大降低了每次操作的不一致性并减少了每次试验时电极与绝缘样片之间的接触程度等的偏差,有效地提高了电气击穿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而确保了电缆绝缘层的电气绝缘性能分析的准确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