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移传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7225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位移传感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位移传感系统。



背景技术:

位移传感器又称为线性传感器,是一种将物体的直线机械位移量转换成电信号的器件。目前,位移传感器已广泛应用在轧钢设备中。图1为一种应用于轧钢设备中的位移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位移传感器包括进线电缆1、电子仓2以及测杆3,其中,测杆3用于测量直线位移量,电子仓2内用于将直线位移量转换成电信号,进线电缆1用于将传输电信号。位移传感器的工作过程包括:将位移传感器安置在液压缸4内,位移传感器检测液压缸4的动作行程,并根据检测的液压缸4动作行程,控制轧钢设备的动作速度及位移量。

在实际使用时,由于轧钢工艺大多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因此,位移传感器的安装环境温度较高,一般高于70℃,而位移传感器的电子仓2部分可承受的最高温度为65℃左右。若位移传感器长期处于过高温条件,则容易发生故障或损坏,从而造成测量误差,进而影响轧钢设备的动作。

为了防止位移传感器受到高温的损害,在位移传感器的外部增设一防护隔热罩5。如图1所示,防护隔热罩5罩设在位移传感器的外周,用于将位移传感器与高温环境进行隔离。但是,目前的防护隔热罩5的密闭性与隔热性能不足,对热辐射阻挡效果较差,位移传感器的实际工作温度仍然超过其可承受的最高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位移传感系统,以解决现有的位移传感器无法在轧钢设备等高温设备内正常工作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位移传感系统,所述位移传感系统包括位移传感器与液压缸,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进线电缆、电子仓以及测杆,所述液压缸套设在测杆的外周,所述位移传感系统还包括套置在所述电子仓外周的冷却组件与用于向所述冷却组件提供循环冷却水的冷却水泵。

优选地,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套筒,所述冷却套筒的一侧用于与液压缸紧紧贴合,所述冷却套筒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伸出进线电缆的出线口;

所述冷却套筒的筒壁包括从内至外依次嵌套的内筒壁与外筒壁,所述外筒壁与内筒壁之间形成密封的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用于容纳冷却水;

所述冷却套筒上设有均与所述中空腔相连通的进水口与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冷却套筒包括拆卸连接的第一冷却部与第二冷却部,

所述第一冷却部包括第一中空腔以及均与第一中空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

所述第二冷却部包括第二中空腔以及均与第二中空腔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冷却套筒的内筒壁的尺寸与所述电子仓的尺寸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位移传感系统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冷却组件的支撑架。

优选地,所述出水口处设有测温计,所述测温计用于检测流出的冷却水的温度。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位移传感系统,包括位移传感器与液压缸,位移传感器包括进线电缆、电子仓以及测杆,液压缸套设在测杆的外周,位移传感系统还包括套置在电子仓外周的冷却组件以及用于向冷却组件提供循环冷却水的冷却水泵。本申请的位移传感系统在电子仓的外周增设冷却组件,并通过冷却组件与冷却水泵共同作用,降低电子仓的温度,确保电子仓内的温度时刻低于其可承受的最高温度,从而提高了位移传感器的使用稳定性,延长了位移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另外,冷却组件套设在电子仓的外周,可对电子仓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保护电子仓免受来自外部的碰撞或撞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应用于轧钢设备中的位移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位移传感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位移传感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冷却部与第二冷却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1-4中的标号分别表示为:1-进线电缆,2-电子仓,3-测杆,4-液压缸,5-防护隔热罩,6-冷却套筒,61-出线口,62-中空腔,63-进水口,64-出水口,7-第一冷却部,8-第二冷却部,9-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本申请位移传感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位移传感系统包括位移传感器与液压缸4,位移传感器包括进线电缆1、电子仓2以及测杆3,液压缸4套设在测杆3的外周;位移传感系统还包括套置在电子仓2外周的冷却组件与用于向冷却组件提供循环冷却水的冷却水泵。冷却组件利用冷却水降低电子仓2的温度,同时,冷却组件可以隔绝环境中的热量进入电子仓2,从而确保电子仓2保持在适宜工作的温度范围内。冷却水泵用于向冷却组件提供冷却水。目前,冷却水泵的实现结构有多种,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选择,在此将不进行具体限定。另外,鉴于本申请中并没有对冷却水泵进行改进,因此,也将不在附图中进行相应的图示。

本实施例中,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套筒6,冷却套筒6的一侧(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准,冷却套筒6的一端是指冷却套筒6的右端)与液压缸4紧紧贴合。在实际使用时,可通过密封剂等材料,将冷却套筒6与液压缸4密封贴合,防止环境中的热量从冷却套筒6与液压缸4之间的间隙中进入,造成电子仓2温度升高。冷却套筒6的另一端(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准,冷却套筒6的另一端是指冷却套筒6的左端)设有出线口61,出线口61用于伸出进线电缆1。当然,为了防止环境的热量从出线口61进入,造成电子仓2的温度升高,出线口61的尺寸不易过大,以可通过出线口61为宜。

冷却套筒6的筒壁包括从内至外依次相嵌套的内筒壁与外筒壁,外筒壁与内筒壁之间形成密封的中空腔62,中空腔62用于容纳冷却水。冷却套筒6上设有均与中空腔62相连通的进水口63与出水口64。在具体使用时,冷却水从进水口63流入中空腔62,然后,通过出水口64流出。在冷却水处于中空腔62的过程中,由于冷却水的温度低于电子仓2的温度,冷却水与电子仓2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冷却水将带走电子仓2的部分热量,从而实现对电子仓2的降温工作。同时,冷却水环绕在电子仓2的外周,可隔绝环境中的热量传递给电子仓2,因此,也有效的防止电子仓2温度的升高。

为了充分发挥冷却组件的冷却作用,本申请中,冷却套筒6的内筒壁的尺寸与电子仓2的尺寸相匹配,即冷却套筒6的内筒壁的尺寸稍大于电子仓2的尺寸。一方面,可使冷却水最大限度的靠近电子仓2,从而携带走电子仓的更多热量;另一方面,减小内筒壁与电子仓2之间的间隙,减少环境中的热量与电子仓2的接触。

本申请中,在出水口64处设有测温计,测温计检测流出的冷却水的温度。根据检测的冷却水的温度,可控制冷却水的流速以及估算电子仓2的温度。

为了确保冷却部件的稳固性,本申请中,位移传感系统还包括支撑架9,支撑架9与冷却套筒6固定连接,支撑架9用于固定冷却套筒6的位置,防止冷却水进入中空腔62时,由于冷却水的重力作用使冷却套筒6发生位置移动,从而无法完成对电子仓2的冷却作用。

由于进线电缆1的长度较长,因此,进线电缆1穿入或穿出出线口61的过程需要消耗较多的时间,为了避免该问题,本申请提供了移传感系统的另一实施例。图3为本申请位移传感系统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将冷却套筒6分成了可拆卸的两部分,第一冷却部7与第二冷却部8。第一冷却部7包括第一中空腔以及均与第一中空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第二冷却部8包括第二中空腔以及均与第二中空腔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第一冷却部7与第二冷却部8相对独立,其内部的冷却水也独立的进行冷工作。在具体使用时,第一冷却部7内的冷却水由第一进水口流至第一中空腔内,对电子仓2进行冷却作用,然后从第一出水口流出。同时,第二冷却部8的冷却水由第二进水口流至第二中空腔内,对电子仓2进行冷却作用,然后从第二出水口流出。

实现第一冷却部7与第二冷却部8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卡扣连接、螺栓螺帽连接等。本实施例中,采用螺栓螺帽连接。图4为本申请第一冷却部与第二冷却部的截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冷却部7包括两个法兰,第二冷却部8的对应位置处也包括两个法兰,第一冷却部7的两个法兰与第二冷却部8的两个法兰通过螺栓、螺帽连接。在需要对电子仓2进行冷却时,通过拧紧螺栓与螺帽,将第一冷却部7与第二冷却部8安装在电子仓2的外周;在不需要对电子仓2进行冷却时,通过拧松螺栓与螺帽,即完成对第一冷却部7与第二冷却部8的拆卸。在安装或拆卸的过程中,不需要穿入或穿出进线电缆1,因此,提高了冷却组件的使用便捷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第二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第一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第一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位移传感系统,包括位移传感器与液压缸,位移传感器包括进线电缆、电子仓以及测杆,液压缸套设在测杆的外周,位移传感系统还包括套置在电子仓外周的冷却组件以及用于向冷却组件提供循环冷却水的冷却水泵。本申请的位移传感系统在电子仓的外周增设冷却组件,并通过冷却组件与冷却水泵共同作用,降低电子仓的温度,确保电子仓内的温度时刻低于其可承受的最高温度,从而提高了位移传感器的使用稳定性,延长了位移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另外,冷却组件套设在电子仓的外周,可对电子仓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保护电子仓免受来自外部的碰撞或撞击。

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