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外观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33408发布日期:2018-06-30 11:2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设备外观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外观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空调、冰箱和洗衣机等设备的外观标识一般包括:能效标签、铭牌标签或说明书附件等,现有生产线对外观标识的检测方法为人眼检测或通过多个固定式相机进行检测,其中,人眼检测因人容易产生疲劳,因此,检测结果并不可靠;固定式相机检测又不能很好地适应多品类的产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设备外观检测系统,该设备外观检测系统的检测可靠性高,适应性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外观检测系统包括: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具有支撑台和输送轨道,所述输送轨道相对所述支撑台在前后方向可运动,所述输送轨道带动待检测设备从所述输送轨道一端向另一端方向移动;位置检测装置,所述位置检测装置设于所述支撑台上用于检测待检测设备在所述输送轨道的位置;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第一相机模块,所述第一相机模块相对所述输送轨道的位置可调节;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输送装置、所述位置检测装置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连接,在所述位置检测装置检测到待检测设备位于指定区域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轨道停止运动并控制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对待检测设备的外观标识信息进行采集,完成采集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输送轨道继续运动以将待检测设备带出指定区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外观检测系统,第一相机模块相对输送轨道的位置可调节,从而可以根据实际待检测设备的具体情况做适应调整,从而提高检测可靠性和适应性,避免漏检或错检,进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外观检测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一相机模块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相机模块上下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降机构为丝杠机构,所述丝杆机构包括:丝杆、伺服电机和连接于所述丝杆上的丝杆螺母,所述伺服电机驱动所述丝杆旋转并带动所述丝杆螺母沿所述丝杆的轴向方向上下移动,所述第一相机模块与所述丝杆螺母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多个安装脚,多个所述安装脚固定于所述支撑台上;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于所述安装脚上且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丝杆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相机模块包括:长板,所述长板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多个短板,多个所述短板设于所述长板上;多个相机组件,多个所述相机组件设于所述短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短板包括:第一短板,所述第一短板垂直于所述长板的左侧;第二短板,所述第二短板设于所述长板的右侧且向所述长板的后端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相机模块还包括:第一光源装置和第二光源装置,所述第一光源装置设置于所述长板的上端,所述第二光源装置设于所述第二短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相机模块还包括:调整板,所述调整板设于所述第一短板上,所述调整板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圆形孔,所述第一短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长圆形孔对应的第一螺钉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相机模块还包括:第二调整板,所述第二调整板设于所述第二短板上,所述第二调整板设有腰形孔,所述第二短板设有与所述腰形孔对应的第二螺钉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短板包括垂直连接的横向板和纵向板,所述相机组件安装于所述横向板上,所述纵向板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圆形孔,所述长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长圆形孔配合的第二螺钉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相机模块还包括:拖链组件,所述拖链组件连接于所述长板上并随着所述第一相机模块的上下移动而移动,所述第一相机模块的线束被收纳于所述拖链组件的拖链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相机模块还包括:多个防震肋条,多个所述防震肋条设于所述长板的右侧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上机架,所述输送轨道横设于所述支撑台,所述上机架连接于所述支撑台以构设出前后两端敞开的容置腔,所述上机架设有第二相机模块。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送轨道的一端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导向护栏,两个所述导向护栏间距从前向后逐渐收窄。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设备外观检测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设备外观检测系统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图像采集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图像采集装置的分解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第一相机模块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第一相机模块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

设备外观检测系统100;

输送装置10;

支撑台11;

输送轨道12;导向护栏121;

上机架13;

图像采集装置20;

第一相机模块21;

长板211;

第一短板2121;横向板21211;纵向板21212;第二短板2122;

相机组件213;

第一光源装置214;

第二光源装置215;

第一调整板216;

拖链217;

防震肋条218;

第二调整板219;

升降机构22;

丝杆221;

伺服电机222;

丝杆螺母223;

安装支架224;安装脚2241;第一安装板2242;

丝杆护盖225;

第二相机模块23;

位置检测装置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组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现在参照图1-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外观检测系统100,产品生产线流程中需要对设备外观标识进行检测以避免出现漏贴、少贴或贴错的问题,外观标识一般可以包括:能效标签、铭牌标签或说明书附件。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外观检测系统100可以对各种设备的外观进行检测,例如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外观检测系统100大体可以包括:输送装置10、图像采集装置20、位置检测装置30和控制器(图未示出)。

具体地,如图1结合图2所示,输送装置10具有支撑台11和输送轨道12,输送轨道12相对支撑台11在前后方向可运动,输送轨道12带动待检测设备从输送轨道12一端(如图1中的前端)向另一端(如图1中的后端)方向移动。例如,输送装置10可以为滚轮输送线,支撑台11上搭设有滚轮,滚轮自前向后滚动从而带动待检测设备移动,从而方便设备在流水生产线上输送。

位置检测装置30设于支撑台11上用于检测待检测设备在输送轨道12的位置。其中,位置检测装置30可以包括多个,多个位置检测装置30沿输送轨道12的延伸方向分布。例如,位置检测装置可以设置于输送轨道10的左右侧,从而便于检测待检测设备是否进入指定区域内或者是否离开指定区域,为控制器发送相应的指令提供依据。其中,位置检测装置30可以为光电传感器。

图像采集装置20包括第一相机模块21,第一相机模块21相对输送轨道12的位置可调节。也就是说,第一相机模块21与输送轨道12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的,例如,设备的外观标识贴的较高的情况,可以上移第一相机模块21,设备的外观标识贴的较低的情况可以下移第一相机模块21;再例如,设备的外观标识贴的较后情况,可以后移第一相机模块21,设备的外观标识贴的较前的情况,可以前移第一相机模块21,简言之,第一相机模块21的位置可以根据待检测设备的尺寸及外观标识的具体位置做适应的调整,从而提高检测准确性,避免漏检、错检等情况的发生。

此外,对于第一相机模块21的运动方式并不受特别限制,第一相机模块21可以做上下、左右或前后的直线运动,第一相机模块21也可以做上下、左右或前后的翻转运动,从而准确地将第一相机模块21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控制器分别与输送装置10、位置检测装置30和图像采集装置20连接,在位置检测装置30检测到待检测设备位于指定区域时,控制器控制输送轨道12停止运动,即将待检测设备定位于指定区域,同时控制图像采集装置20对待检测设备的外观标识信息进行采集,完成采集后,控制器控制输送轨道12继续运动以将待检测设备带出指定区域。

控制器根据图像采集装置所提供的外观标识信息,判断设备的外观标识是否满足要求,若满足要求可以给出合格(OK)的信息,若不满足则给出不合格(NG)的信息。例如,控制器可以通过显示面板显示相应的信息,或者通过系统仿真人声的方式对操作人员发出提示信息。

简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外观检测系统100,第一相机模块21相对输送轨道12的位置可调节,从而可以根据实际待检测设备的具体情况做适应调整,从而提高检测可靠性和适应性,避免漏检或错检,进而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图像采集装置20还包括:升降机构22。升降机构22安装于支撑台11上,升降机构22与第一相机模块21连接用于带动第一相机模块21上下移动。即通过升降机构22带动第一相机模块21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例如,待检测设备的外观标识的设置位置较高的情况,可以通过升降机构22将第一相机模块21上升至与外观标识大致同一水平高度;若待检测设备的外观标识的设置位置较低的情况,可以通过升降机构22将第一相机模块21下降至外观标识大致同一水平高度,从而实现对不同设备的外观标识进行采集。

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升降机构22可以为丝杆机构。如图3和图4所示,丝杆机构包括:丝杆221、伺服电机222和连接于丝杆221上的丝杆螺母223。伺服电机222驱动丝杆221旋转并带动丝杆螺母223沿丝杆221的轴向方向上下移动,第一相机模块21与丝杆螺母223连接。即丝杆221与伺服电机222的轴连接,将伺服电机222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丝杆螺母223的上下运动,丝杆螺母223带动第一相机模块21上下运动,从而实现对不同设备的外观标识进行采集。

此外,丝杆机构还可以包括丝杆护盖225,丝杆护盖225固定于丝杆221的两端用于遮蔽丝杆221,防止灰尘粘附在丝杆221上,从而保证丝杆螺母223可以始终正常的上下滑动。

进一步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升降机构22还包括:安装支架224。安装支架224包括多个安装脚2241和第一安装板2242。多个安装脚2241固定于支撑台11上。第一安装板2242连接于安装脚2241上且沿竖直方向延伸,丝杆机构固定于第一安装板2242上。即将丝杆机构固接于第一安装板2242上,并通过多个安装脚2241牢靠地安装于支撑台11上,从而提高整个升降机构22的稳定性,避免连接于升降机构22的第一相机模块21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提高第一相机模块21采集外观标识信息的准确性。

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相机模块21可以包括:长板211、多个短板和多个相机组件213。如图5结合图6所示,长板211与升降机构22连接。短板设于长板211上,多个相机组件213设于短板上。即通过多个相机组件213拍摄待检测设备的外观标识,其中,多个相机组件213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根据单独工作,从而满足检测的需求。

一些可选示例中,短板包括:第一短板2121和第二短板2122。第一短板2121垂直于长板211的左侧,第二短板2122设于长板211的左侧且向长板211的后端方向倾斜延伸。如图2结合图3和图4所示,位于第一短板2121上的相机组件213的镜头朝向待检测设备的侧面,位于第二短板2122的相机组件213的镜头朝向待检测设备的后侧面,这样,位于第一短板2121和第二短板2122上的相机组件213可以从不同方向拍摄待检测设备的外观标识。

进一步可选示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相机模块21还可以包括:第一调整板216。第一调整板216设于第一短板2121上,第一调整板216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圆形孔,第一短板2121设有与第一长圆形孔对应的第一螺钉孔。换言之,第一调整板216可以沿着左右方向移动,从而改变位于第一短板2121上的相机组件213在左右方向的位置,进而使得第一相机模块21适应于不同设备的外观标识。

进一步可选示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相机模块21还可以包括:第二调整板219,第二调整板219设于第二短板2122上,第二调整板216设有腰形孔,第二短板2122设有与腰形孔对应的第二螺钉孔。从而改变位于第二短板2122上的相机组件213的位置,进而使得第一相机模块21适应于不同设备的外观标识。

进一步可选示例中,第一短板2121包括垂直连接的横向板21211和纵向板21212,相机组件213安装于横向板21211上,纵向板21212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圆形孔,长板211上设有与第二长圆形孔配合的第二螺钉孔。换言之,可以通过前后移动第一短板2121,从而改变相机组件213在前后方向的位置,进而使得第一相机模块21适应于不同设备的外观标识,提高检测效果。

进一步可选示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相机模块21还包括:第一光源装置214和第二光源装置215。第一光源装置214设置于长板211的上端,第二光源装置215设于第二短板2122上,其中,第一光源装置214可以为条形光源,第二光源装置215可以为环形光源,通过第一光源装置214和第二光源装置215从不同方向向待检测设备打光,从而提高相机组件213的拍摄效果,提高外观标识检测的精确度。

进一步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结合图4所所示,第一相机模块21还可以包括:拖链217组件。拖链217组件连接于长板211上且随着第一相机模块21的上下移动而移动,第一相机模块21的线束被收纳于拖链217组件的拖链217内,从而避免线束在移动过程中出现打结现象。

进一步可选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相机模块21还包括:多个防震肋条218。多个所述防震肋条218设于所述长板211的右侧面。防震肋条218可以起到隔离的作用,避免长板211对待检测设备划伤。

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输送装置10还包括:上机架13,输送轨道12横设于支撑台11,上机架13连接于支撑台11以构设出前后两端敞开的容置腔,上机架13设有第二相机模块23。这样,可以通过第二相机模块23对待进入指定区域的待检测设备进行拍摄,为控制器提供初步的拍摄信息。

在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输送轨道12的一端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导向护栏121,两个导向护栏121间距从前向后逐渐收窄。通过导向护栏121将待检测设备引导至输送轨道12的指定区域,其中,导向护栏121可以包括多个沿输送轨道12的延伸方向分布的多个滑轮,由此,可以减小待检测设备与导向护栏121之间的摩擦,避免待检测设备的外观受到影响。

对于设备外观检测系统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属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理解并容易获得的,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前”、“后”、“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