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站环吊控制网及其建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24379发布日期:2018-07-13 14:2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施工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环吊控制网及其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环吊是指核电站用的环行桥式起重机,是在核电站建造和运行阶段,为反应堆厂房内的重型设备安装、维修以及反应堆换料提供吊运服务的特种重型桥式起重机。

其中,环吊是通过多个牛腿共同支撑固定在反应堆厂房筒体内部的上方位置。这样,为了保证环吊在后期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对环吊的安装过程进行精准控制,例如对安装角度和安装方位的监控。如果单纯依靠全站仪进行环吊安装过程的测量监控,则不仅无法保证测量的精准度,而且还可能由于反应堆厂房筒体内部其他设备的影响而无法覆盖整个环吊的测量,因此可能会影响环吊安装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单纯采用全站仪对环吊进行安装过程的测量,可能存在测量精度低和测量范围小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核电站环吊控制网。该核电站环吊控制网,包括一个基准点位和多个控制点位;其中,所述基准点位位于堆芯基准点上方位置,并且与所述堆芯基准点位于同一直线;多个所述监控点均匀分布在厂房筒体的内部,并且位于环吊设计位置的上方;所述基准点位与多个所述控制点位之间以及多个所述控制点位自身之间相互通视。

优选的,所述控制点位位于牛腿的上方位置。

优选的,该核电站环吊控制网中包括五个所述控制点位。

一种建立上述核电站环吊控制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建立基准点位;首先将堆芯基准点引至环吊设计高度位置附近,然后确定堆芯基准点所在位置,确定基准点位;

步骤s2,建立控制点位;在厂房筒体的内部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多个支撑架,用于安装设备作为控制点位,并且保证控制点位之间相互通视;

步骤s3,复测控制点位;以基准点位为基准对所有控制点位依次进行测量,确保基准点位与所有控制点位之间保持相互通视;

步骤s4,控制网检测;首先,进行监控网外业测量,获取基准点位和所有控制点位的角度数据和距离数据;接着,对外业测量获得的数据进行平差处理,获得评估数据;然后,对评估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基准点位和控制点位的安装位置是否合格。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1中,借助天底仪将堆芯基准点引至所述控制点位所在平面。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厂房筒体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水平固定的对中盘,用于安装设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对中盘的中心位置设有安装孔,并且所有对中盘的安装孔位于同一圆周上。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3和所述步骤s4中,采用全站仪和棱镜进行控制点位的复测和控制网的检测,并且将棱镜水平放置固定。

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4中,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对基准点位和控制点位依次进行测量。

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4中,每一个点位进行多个测回,并且对多个测回取平均,获得最终的角度数据和距离数据。

采用本发明的核电站环吊控制网,作为核电站中环吊安装的控制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本发明的控制网中,通过根据环吊的半径尺寸,在厂房筒体内部沿圆周方向均布布置数量和位置合适的控制点位,在堆芯基准点上方设置基准点位,形成以基准点位为中心的正边形结构控制网。此时,基准点位与各个控制点位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保持相等,各个控制点位相互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也保持相等,从而使每个控制点位的观测覆盖范围相等。这样,通过一个基准点位和多个控制点位相互配合的观测,可以对后期的测量误差和放线精度进行精准控制,有效地提高放线速度和观测质量,进而保证环吊安装的精准度。

2、在本发明对控制网进行建立的过程中,首先对控制点位和基准点位进行建立,接着以基准点位对检测点位进行检测,然后在基准点位和控制点位进行整体检测,并且对点位的建立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保证建立过程的正确,进而提高整个控制网建立的准确性和后期使用过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核电站环吊控制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核电站环吊控制网的建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

结合图1所示,本发明的核电站环吊控制网,包括一个基准点位1和五个控制点位。其中,基准点位1位于堆芯基准点的上方位置,并且与堆芯基准点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五个控制点位位于环吊设计位置的上方,并且以基准点位1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分布在在厂房筒体3的内部,依次为第一控制点位21、第二控制点位22、第三控制点位23、第四控制点位24和第五控制点位25。

在本实施例中,将基准点位1和五个控制点位置于同一水平面内,并且基准点位1与五个控制点位之间以及五个控制点位自身之间都是相互通视的。同样,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工况,对基准点位1和五个控制点位之间的竖直方向距离进行相对调整,在满足点位之间相互观测角度范围的情况下,保持相互通视即可。

此外,由于厂房筒体3的中心位置设有塔架,用于厂房筒体3内部设备的吊装。因此,为了保证基准点位1和控制点位之间的相互通视,可以对控制点位进行圆周方向的转动,并且最好将控制点位选取在牛腿的上方位置,这样可以利用预先完成安装的牛腿作为布置控制点位的辅助平台,提高对控制网建立的便捷性。最终,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控制点位21固定在12°的位置区域,并且以72°为间距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进行第二控制点位22、第三控制点位23、第四控制点位24和第五控制点位25的布置。这样,既可以保证所有控制点位对整个环吊安装区域的观测覆盖以及相互间的通视,而且使每一个控制点位的下方均对应一个牛腿,从而便于后期控制网的建立。

同样,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环吊的设计尺寸以及牛腿的数量和安装位置,选取不同数量的控制点位并且布置在不同的位置。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对本发明的核电站环吊控制网进行建立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s1,建立基准点位。首先将堆芯基准点引至环吊设计高度附近,然后确定堆芯基准点所在位置,确定基准点位。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根据环吊的设计高度,在塔吊上的对应高度位置安装天底仪,将天底仪对中堆芯基准点。接着,分别以厂房筒体中的0°、90°、180°和270°四个位置为基准轴线,对天底仪的中心位置进行调整,将位于厂房筒体底部的堆芯基准点引至该高度位置处。然后,拆除天底仪、安装全站仪,并且利用全站仪以厂房筒体的0°作为基准轴线,分别对90°、180°、270°的基准轴线进行方向值测量,并且根据测量结果对全站仪的位置重新进行调整,直至测量的方向值偏差在±10″以内,从而完成基准点位的建立。

步骤s2,建立控制点位。在厂房筒体3的内部与基准点位高度接近的位置,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五个支撑架,用于安装全站仪或棱镜,从而作为控制点位。其中,在确定控制点位的高度位置时,可能对基准点位和控制点位之间的高度进行调整,使控制点位与基准点位的高度接近甚至相等,从而便于基准点位与控制点位之间的相互观测。在本实施例中,将五个控制点位分别布置在12°、84°、156°、228°和300°五个位置区域,从而构成正五边形的五个顶点。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采用金属杆状结构,并且支撑架的一端与厂房筒体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水平固定的对中盘。在对中盘的中心位置设有安装孔,用于对全站仪和棱镜进行开拆卸式的固定连接。同时,将五个对中盘上的安装孔置于同一个圆周上,从而使每一个控制点位与基准点位之间的距离保持相等,提高对环吊安装时进行定位放线操作的便捷性。

步骤s3,复测控制点位。完成控制点位和基准点位的建立后,以基准点位为基准对各个控制点位依次进行测量,确保基准点位与所有控制点位之间保持相互通视。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在完成基准点位的建立后,将全站仪安装在基准点位,同时在五个测量点位处全部安装上棱镜,并且将棱镜调整至水平状态。然后,利用全站仪和棱镜对基准点位和控制点位之间的通视关系进行检测,并且根据检测结果对控制点位的位置进行微调,最终保证基准点位与所有控制点位均处于相互通视状态。

步骤s4,控制网检测。

首先,进行监控网外业测量,获取基准点位和各个控制点位的角度数据和距离数据。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对基准点位和控制点位依次进行观测,并且为了降低观测的误差,对每一个点位进行四个测回,对四个测回的数据进行取平均,获得最终该点位的角度数据和距离数据。同样,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每一个点位进行不同的测回。

其中,在对基准点位进行观测时,将全站仪安装在基准点位,以厂房筒体的0°基准线定向,依次观测第一控制点位、第二控制点位、第三控制点位、第四控制点位和第五控制点位,并且对四个测回的角度数据和距离数据进行记录,对四个测回的角度数据和距离数据分别进行平均处理,取平均值作为基准点位最终观测的角度数据和距离数据。

在对第一控制点位进行观测时,将全站仪安装在第一控制点位,以基准点位定向,依次观测第二控制点位、第三控制点位、第四控制点位和第五控制点位,并且对四个测回的角度数据和距离数据进行记录,对四个测回的角度数据和距离数据分布进行平均处理,取平均值作为第一控制点位最终观测的角度数据和距离数据。

同理,根据对第一控制点位的观测方法,依次对第二控制点位、第三控制点位、第四控制点位和第五控制点位进行观测,并且获得对应控制点位最终观测的角度数据和距离数据。

接着,对外业测量中获得的各个点位的角度数据和距离距离进行平差处理,获得评估数据。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科傻测量平差软件对以上观测获得的数据进行平差处理,获得控制网中各个点位的评估数据,包括点位误差、环闭合差和后验单位权中误差。

然后,对评估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基准点位和控制点位的安装位置是否合格。如果评估数据不合格,则需要对该点位进行调整直至合格,反之则表示该点位合格。当所有点位都合格时,则整个控制网的建立完成并且合格。

在本实施例中,分别对评估数据中的点位误差、环闭合差和后验单位权中误差进行误差允许范围比较,以判断对应点位是否合格。其中,将点位误差控制在±1mm以内,将环闭合差控制在±24"以内,将后验单位权中误差控制在5"以内,以保证整个控制网的观测精度。

此外,在进行监控网外业测量时,还需要对观测过程进行监控,从而保证观测过程的正确,进而保证观测获得数据的准确性。其中,在对同一个点位进行角度观测时,要求半测回归零差小于4",一测回内2c互差小于8",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小于4",并且三角形闭合差应在±15"以内,环闭合差应在±24"以内。在对同一个点位进行距离观测时,要求一测回读数较差小于1.5mm,边长测距往返各三测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