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位计及其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24374发布日期:2018-07-13 14:24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位计及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油位计是一种用于测量发动机内的机油油位高度的部件,并且,人们能够根据附着在油位计上的机油的颜色,判断出机油的品质是否劣化,以择机更换机油,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

如图3和图4所示,为节约材料和减重,传统的油位计手柄通常在手柄1’的一侧设计有减胶槽111’,在手柄注塑成型时,这种减胶槽111’阻挡了材料的流动性,材料只能从减胶槽111’右方流动。当树脂流体注入时,使油位尺2’的端部具有偏向减胶槽111’一侧的压力,此时需要通过至少一个定位销支撑油位尺2’,以保证油位尺2’处于模具(手柄1’)的中间位置,不会因压力导致油位尺2’外露,正是由于在手柄注塑成型时需要使用定位销来支撑油位尺2’,因而在手柄上增加了工艺孔5’。当油位计装入油位计导管后,发动机内的机油温度上升到一定值时,机油会气化而产生油雾,此时,油雾会通过手柄的工艺孔5’向外散出,而出现了漏油的质量问题,即容易导致“烧机油”的现象。并且,传统的手柄注塑模的整个分模线6’均在产品中心线位置,其缺点是:手柄注塑后进行开模时,手柄1’粘附在动模上,由于油位尺2’下端被限位部件限位,使手柄1’和油位尺2’形成拉力,最终容易导致手柄1’和油位尺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动,此时油位尺2’发生下移,十分容易脱出手柄1’,使手柄1’和油位尺2’之间的拔脱力严重偏小,产品在后期使用中出现分离脱落的质量问题。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油位计及其成型方法,其取消了工艺孔,杜绝了油位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漏油的风险,同时油位计的手柄在注塑成型时进料流动性好,油位尺受力均匀,并通过分模线的调整使脱模时避免了粘下模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位计,包括手柄和油位尺,其要点在于:所述手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持握部和连接密封部,所述持握部的两侧面上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减胶槽,所述连接密封部的上部具有向外延伸的凸缘,在该凸缘下部的所述连接密封部上套设有密封圈,所述油位尺的上端嵌设在所述连接密封部中;所述手柄上具有分模线,位于持握部的分模线处于其侧面的边缘处,位于连接密封部的分模线处于其侧面的中部。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将手柄的结构对称设计,使手柄注塑成型时的进料流动性更好,油位尺受力均匀,在不使用定位销或定位顶针的情况下即可保证油位尺始终处在模具的中间位置,避免了因工艺孔引起的漏油问题,设置有两个对称减胶槽能够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手柄的用料;同时,通过重新设计分模线,使手柄大部分都位于下模的型腔内,使其在脱模时避免发生粘上模的现象而造成质量问题。

作为优选:在所述连接密封部的外壁上设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密封圈嵌设在该安装槽内。采用以上结构,安装槽对密封圈进行定位,使密封圈的安装更加可靠,保证了油位计插入油位计导管时的密封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采用橡胶材质的o形圈。采用以上结构,密封性能好,制作成本低廉。

作为优选:所述持握部的上端具有圆环形的指套。采用以上结构,便于将油位计从油位计导管中放入或者取出。

作为优选:所述持握部和连接密封部一体成型。采用以上结构,便于制造,并有效提高了手柄的结构强度。

一种油位计成型方法,其要点在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s1:预热上模和下模25min~45min,使其温度达到60℃~80℃;

s2:在下模上放置油位尺,油位尺下端的上缺口和下缺口分别受油位尺定位夹具上的定位块限位,将上模盖合在下模上,在上模和下模之间形成注射树脂的型腔,油位尺的一端位于型腔内,并使上模和下模内的压力增加至40bar~60bar;

s3:向料把流道供给液态的树脂,使料把流道将树脂注射入型腔,注射时间为2s~6s,注射完成后上模和下模内的压力增加至85bar~105bar;

s4:保持上模和下模内具有65bar~85bar的压力,保持时间为1s~5s;

s5:冷却上模和下模,冷却时间为10s~20s;

s6:上模和下模内的压力降至40bar~60bar时,打开上模;

s7:通过顶针顶出手柄,取下油位计。

采用以上方法,重新设计了树脂流动方向和分模面,既能够避免在脱模时发生粘上模的现象,又能够使油位尺在注塑成型时始终处于模具的中间位置,不再需要使用定位销支撑油位尺,保证了手柄和油位尺的连接精度和连接强度,大大降低了废品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本体和设置在该下模本体上部的油位尺定位夹具,在所述下模本体的上端面上设有下半流道部以及与该下半流道部连通的下半型腔部。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油位尺定位夹具定位油位尺的位置,将油位尺的端部直接注塑成型一个手柄,大大提高了手柄与油位尺的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本体,在该上模本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料把流道连通的进料通道,在所述上模本体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下半流道部相适应的上半流道部以及与所述下半型腔部相适应的上半型腔部,所述上半流道部和下半流道部合围形成所述料把流道,所述上半型腔部和下半型腔部合围形成所述型腔。采用以上结构,通过上半流道部和下半流道部合围形成的料把流道向上半型腔部和下半型腔部合围形成的型腔供给液态的树脂,使树脂在型腔内的流动更加顺畅,保证了油位尺的受力均匀,使油位尺始终处于型腔的中间位置。

作为优选:在所述下模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一根所述顶针。采用以上结构,通过顶针能够向上顶出成品,使其脱模。

作为优选:在所述油位尺定位夹具上设有用于限位所述油位尺的限位槽和用于定位所述油位尺的定位块。采用以上结构,通过限位槽防止油位尺在手柄注塑成型的过程中左右摆动,通过定位块确定油位尺的安装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油位计及其成型方法,结构新颖,易于实现,使手柄注塑成型时的进料流动性更好,油位尺受力均匀,在不使用定位销的情况下即可保证油位尺始终处在模具的中间位置,不再需要使用定位销支撑油位尺,避免了因额外增加工艺孔而引发漏油问题,并减少了用料;同时,通过重新设计分模线,使手柄大部分都位于下模的型腔内,使其在脱模时避免发生粘上模的现象,降低了废品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油位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传统的油位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上模和下模的装配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油位计,包括手柄1和油位尺2,所述手柄1从上到下由持握部11和连接密封部12组成,并且,所述持握部11和连接密封部12一体成型,所述油位尺2的上端嵌设在所述手柄1的下部。

请参见图1和图2,所述持握部11的上端具有圆环形的指套112,使用者可一根手指穿过并扣住指套112,所述持握部11的前后两侧面(如图1所示方向)上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减胶槽111,两个减胶槽111的大小和形状相同,且均为立方体形,在保证持握部11的连接和支撑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重量,节约材料。

请参见图1和图2,所述连接密封部12的上部与持握部11的连接处具有向外延伸的一圈凸缘121,该凸缘121用于限制油位计安装在油位计导管中的最大深度,即当凸缘121的下表面与油位计导管的管口抵接时,油位计已下至限定的最大深度。在所述连接密封部12的外壁上设有一圈环形的安装槽122,该安装槽122位于所述凸缘121的下方,在安装槽122内安装有密封圈3,该密封圈3优选为橡胶材质的o形圈,密封圈3手安装槽122限位,当油位计插入油位计导管时,密封圈3分别与连接密封部12和油位计导管的内壁过盈配合,因而密封圈3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防止机油油雾溢出,避免了机油的损耗。

请参见图1和图2,油位尺2采用扁丝,在油位尺2的下部设有上缺口21和下缺口22,上缺口21和下缺口22均为“v”字形,其中,上缺口21为机油油位的上限标识,下缺口22为机油油位的下限标识,当油位尺2从油位计导管中抽出时,机油液面为于上缺口21和下缺口22之间时,发动机内的机油量正常,不用补充机油,当机油液面低于下缺口22时,需向发动机内补充机油。

请参见图1、图2和图6,所述手柄1上具有分模线6,所述手柄1的分模线6位于持握部11和连接密封部12的左右两侧(如图1所示方向),其中,位于持握部11的分模线6处于其侧面的边缘处,位于连接密封部12的分模线6处于其侧面的中部,分模线6在持握部11和连接密封部12的连接处折弯。此设计使手柄1大部分都位于下模41的下半型腔部431中,即仅仅只有连接密封部12的上半部分位于上半型腔部432中,避免了在脱模时发生粘上模42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废品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一种油位计成型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预热上模42和下模41,预热25min~45min后,上模42和下模41的温度达到60℃~80℃。然后在下模41的油位尺定位夹具412上均匀放置四根油位尺2,油位尺2下端的上缺口21和下缺口22分别受油位尺定位夹具412上的定位块412b限位,放好后,将上模42盖合在下模41上,此时,在上模42和下模41之间形成注射树脂的型腔43,四根油位尺2的一端均位于型腔43内,然后将上模42和下模41内的压力增加至40bar~60bar。合模完成后,通过进料通道46连续地向料把流道44供给液态的树脂,使料把流道44不断地将树脂注射入型腔43,持续时间为2s~6s,使上模42和下模41内的压力增加至85bar~105bar。树脂注射完成后,保持上模42和下模41内具有65bar~85bar的压力,保持时间为1s~5s。保压完成后,采用水冷的方式冷却上模42和下模41,冷却时间为10s~20s。冷却完成后,上模42和下模41内的压力降至40bar~60bar后,打开上模42,开模后,通过顶针45顶出四个手柄1,顶出后,取下完成注塑成型的油位计。

请参见图5~图7,所述下模41包括下模本体411,在该下模本体411的上部安装有油位尺定位夹具412,在该油位尺定位夹具412上设置有用于限位所述油位尺2的限位槽412a和用于定位所述油位尺2的定位块412b。其中,定位块412b为两两一组,共八个,每组中的两个定位块412b的形状分别与油位尺2的上缺口21和下缺口22的形状相适应,即通过一个定位块412b卡入油位尺2的上缺口21,另一个定位块412b卡入油位尺2的下缺口22,以定位一根油位尺2的位置。所述限位槽412a为长条形的槽状结构,其形状与油位尺2的形状相适应,油位尺2能够刚好嵌在限位槽412a中,以对油位尺2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并在限位槽412a两侧的油位尺定位夹具412上设置有向上凸起的限位块412c,该限位块412c同样两两一组分布在限位槽412a的两侧,一组限位块412c中的两个之间的距离等于限位槽412a的宽度,以对油位尺2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防止其左右摆动。

请参见图6,在所述下模本体411上设置有多根所述顶针45,顶针45均可向上顶出,以便于注塑成型后脱模。

请参见图7和图8,在所述下模本体411的上端面上设有下半流道部441以及与该下半流道部441连通的下半型腔部431。所述上模42包括上模本体421,在该上模本体42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料把流道44连通的进料通道46,在所述上模本体42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下半流道部441相适应的上半流道部442以及与所述下半型腔部431相适应的上半型腔部432,所述上半流道部442和下半流道部441合围形成所述料把流道44,所述上半型腔部432和下半型腔部431合围形成所述型腔43。液态的树脂从进料通道46进入后,流经料把流道44,注射入型腔43,形成手柄1。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