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45557发布日期:2018-07-27 22:33阅读:18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卫星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地质灾害监测手段主要采用群测群防的方式,一些比较专业的监测方式也是以人工监测为主,自动化监测点较少,而采用远程传输控制的监测点则更少,因此,其总体监测效率相对较低。而随着gnss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地质灾害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gnss具有精度高、不受天气干扰、可以连续长时间进行实时监测,具备良好的自动化和易于集成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地质灾害监测中,并且,由于gnss监测站点之间不用通视,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还可以将gnss观测数据上传到室内数据处理中心,以实现远距离灾害监测。现有的gnss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大多由设备、服务器和部署在服务器上的解算软件和发布软件组成,各个站点设备通过通讯技术将gnss数据传至服务器上,用户再由服务器上的软件对数据进行解算和发布,整套系统主要由技术服务由提供商提供,而且各项目系统之间相互独立。

但是,现有的gnss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1)对于技术服务提供方而言,全国各地项目分散,软件的安装和维护增加了技术人员出工数和出差成本,且各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各地项目资料、设备、数据等无法形成有效的统一管理,其作业效率偏低。

(2)对于用户而言,需提供用于解算和发布的服务器供用户使用,而且需培训后的专业人员对服务器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操作和维护,提高了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各地的地质灾害监测项目进行统一管理与解算,提高技术服务提供方的工作效率并减少其人工维护成本,同时减少用户方的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为各方提供更有效、更经济、更便捷的地质灾害监测服务。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能够实现对各地的地质灾害监测项目进行统一管理与解算,提高技术服务提供方的工作效率并减少其人工维护成本,同时减少用户方的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为各方提供更有效、更经济、更便捷的地质灾害监测服务。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实现对各地的地质灾害监测项目进行统一管理与解算,提高技术服务提供方的工作效率并减少其人工维护成本,同时减少用户方的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为各方提供更有效、更经济、更便捷的地质灾害监测服务。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实现对各地的地质灾害监测项目进行统一管理与解算,提高技术服务提供方的工作效率并减少其人工维护成本,同时减少用户方的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为各方提供更有效、更经济、更便捷的地质灾害监测服务。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监测站点、平台服务器及用户端;所述监测站点将监测数据上传至所述平台服务器;所述平台服务器对各个所述监测站点上传的监测数据进行集中解算、过滤统计并生成预警信息;各个所述用户端接收所述平台服务器上传的与其所述监测站点对应的解算数据及预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服务器将解算数据、过滤统计数据、预警信息数据存于其数据库中,所述用户端利用api调用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通过权限分配的方式接收与其所述监测站点对应的解算数据及预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还包括第三方监测系统,所述第三方监测系统利用api调用数据库中的解算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端为网页端和/或手机端,所述网页端和/或手机端接收与其所述监测站点对应的解算数据并以形变位移时间序列图、形变位移雷达图、形变位移整日周期对比图等形式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服务器为himonitor平台服务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步骤:接收监测站点上传的监测数据;

处理步骤:对监测数据进行集中解算、过滤统计并生成预警信息;

上传步骤:将对应的解算数据及预警信息上传至监测站点。

进一步地,所述上传步骤还包括将对应的解算数据上传至第三方监测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步骤:接收监测站点上传的监测数据;

处理步骤:对监测数据进行集中解算、过滤统计并生成预警信息;

上传步骤:将对应的解算数据及预警信息上传至监测站点。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将对应的解算数据上传至第三方监测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目的之二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方法,通过设置平台服务器对监测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解算,能够实现对各地的地质灾害监测项目进行统一管理与解算,提高技术服务提供方的工作效率并减少其人工维护成本,同时减少用户方的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为各方提供更有效、更经济、更便捷的地质灾害监测服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1、监测站点;2、平台服务器;3、用户端;4、第三方监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的一种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包括监测站点1、平台服务器2及用户端3;该监测站点1包括若干gnss监测设备,分布于各个项目的该监测站点1的若干gnss监测设备将监测数据上传至该平台服务器2;该平台服务器2由技术服务提供方进行操作运行,该平台服务器2对各个监测站点上传的监测数据进行集中解算、过滤统计并生成预警信息;各个该用户端3接收该平台服务器2上传的与其对应监测站点1相对应的解算数据及预警信息。

通过设置该平台服务器2对各个该监测站点1上传的监测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解算,并将解算数据及预警信息发送给对应的各个该用户端3,能够实现对各地的地质灾害监测项目进行统一管理与解算,采用由一方处理,向多方发布的整体模式,使得一对一变成一对多,利用互联网技术,一个服务端对多处用户端,将各地工程数据集中到一起管理、解算和发布,使得项目管理更加统一有效,提高技术服务提供方的工作效率并减少其人工维护成本,同时减少用户方的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为各方提供更有效、更经济、更便捷的地质灾害监测服务。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平台服务器2将解算数据、过滤统计数据、预警信息数据存于其数据库中,该用户端3利用api调用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通过权限分配的方式接收与其监测站点1对应的解算数据及预警信息。利用系统操作函数api完成指定的指令,使各个该用户端3仅接收与其对应监测站点1相对应的解算数据及预警信息,这样既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也使该用户端3比较针对性地了解其监测站点1的监测数据。

具体地,该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还包括第三方监测系统4,该第三方监测系统4利用api调用数据库中的解算数据。通过设置该第三方监测系统4,该第三方监测系统4提取所需的解算数据,使得各监测站点1的解算数据得到充分的利用,该第三方监测系统4可通过各地的解算数据进行地质研究,实现更为高效的地质灾害监测。更具体地,该用户端3为网页端和/或手机端,网页端和/或手机端接收与其监测站点1对应的解算数据并以形变位移时间序列图、形变位移雷达图、形变位移整日周期对比图等形式显示,为地灾监测分析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直观、有效的数据支持,并且,多端口接收解算数据及预警信息,更便于随时随地了解地灾监测情况。该平台服务器2为himonitor平台服务器,himonitor具有实时检测的特性,便于对各个该监测站点1实行实时监测。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的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接收监测站点上传的监测数据;

s2:对监测数据进行集中解算、过滤统计并生成预警信息;

s3:将对应的解算数据及预警信息上传至监测站点。

通过对各地的地质灾害监测项目进行统一管理与解算,能够提高技术服务提供方的工作效率并减少其人工维护成本,同时减少用户方的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为各方提供更有效、更经济、更便捷的地质灾害监测服务。

具体地,上传步骤还包括将对应的解算数据上传至第三方监测系统。通过将解算数据上传至第三方监测系统,使得各监测站点的解算数据得到充分地利用,第三方监测系统可通过各地的解算数据进行地质研究,实现更为高效的地质灾害监测。

实施例三:

如图2所示,实施例三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接收监测站点上传的监测数据;

s2:对监测数据进行集中解算、过滤统计并生成预警信息;

s3:将对应的解算数据及预警信息上传至监测站点。

需要注意的是,处理器和存储器均可采用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成由处理器执行,处理器执行该程序时,实现实施例二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法,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等一系列的电子设备。

具体地,该处理器执行该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将对应的解算数据上传至第三方监测系统。通过将解算数据上传至第三方监测系统,使得各监测站点的解算数据得到充分地利用,第三方监测系统可通过各地的解算数据进行地质研究,实现更为高效的地质灾害监测。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实施例2中的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