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勘探用弹击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5471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震勘探用弹击锤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击锤,特别涉及一种地震勘探用弹击锤。



背景技术:

当前,震源是地震波法勘探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震源包括落重、锤击、炸药、可控震源等。由于人工敲击的锤击方式较方便,在浅层地震勘探中应用较多,但是人工敲击时的力度不同,在进行浅层或者超浅层路基、路面检测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地震勘探过程中人工敲击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地震勘探用弹击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震勘探用弹击锤包括有上壳体、下壳体、卡簧触发杆、导向管、弹簧、锤体和锤头,其中上壳体设在下壳体的顶端,卡簧触发杆、导向管、弹簧和锤体均装配在下壳体内,导向管套设在卡簧触发杆上,锤体套设在导向管上,锤体能够沿导向管进行上下滑动,弹簧设在锤体的顶部,弹簧也套设在导向管上,导向管通过连接管与锤头相连接,连接管的外侧壁设有滚珠卡簧,锤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的尺寸与滚珠卡簧的尺寸相应,滚珠卡簧能够卡接在锤体内侧壁的第一卡槽内,从而使锤头卡接在锤体上。

上壳体的上端螺接有顶盖,上壳体的下端与下壳体连接处的内腔中设有挡板。

卡簧触发杆的顶端设有顶板,顶板的位置与上壳体下端挡板的位置相应,卡簧触发杆的下端设有卡簧活塞,卡簧活塞上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的尺寸与连接管外侧壁上的滚珠卡簧尺寸相应,通过第二卡槽与滚珠卡簧的卡接能够实现锤头和锤体的分离。

导向管与连接管之间通过连接对丝相连接。

锤头的顶端为球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锤体套设在导向管上,下壳体向上移动时上壳体下端的挡板带动卡簧触发杆,通过卡簧触发杆带动卡簧活塞,将滚珠卡簧锁住,将锤体固定在导向管上,在锤体的内壁加工有第一卡槽,当滚珠卡簧挤出后,锤体通过内壁的第一卡槽卡接在滚珠卡簧上,从而固定在导向管上,下壳体向下移动时,通过卡簧触发杆带动卡簧活塞,将滚珠卡簧解锁,锤体向下运动。弹簧位于锤体顶部与上壳体之间,置于下壳体内,当锤体通过滚珠卡簧固定在导向管上时,下壳体向下移动,压缩弹簧,当滚珠卡簧解锁时,锤体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卡簧活塞上设有第二卡槽,在卡簧触发杆的作用下上下移动,进而控制滚珠卡簧的开或锁。导向管对锤体具有导向作用,它通过连接管与锤头相连,当下壳体向下压时,滚珠卡簧解锁后在弹簧的作用下垂体弹击锤头,为保证锤头与路面接触的一致性,将锤头顶端设计成球形,锤体弹出弹到锤头,将震动传递到路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弹击锤通过滚珠卡簧实现锤体的固定与弹击,通过外壳的移动实现滚珠卡簧的固定与解锁,弹击锤整体采用自动触发的方式进行弹击,锤体是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弹击锤头,通过锤头将震动传到地面。

2、由于弹击锤的触发是自动的,且锤体弹击锤头时的力是由弹簧提供的,弹簧给弹击锤的力是固定的,这就有效地避免了由于人为的敲击力度不均匀而导致的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3由于锤体与弹簧相连,所以在弹击到锤头后弹簧可以有效的抑制锤体反弹,避免了二次锤击对检测结果造成的影响。

4、弹击锤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方便加工,成本低廉,携带方便。

5、弹击锤操作简单,只需要人力的下压便可实现弹击锤的触发,大大提升了检测的效率和速率,同时避免了人工敲锤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为地震法检测的连续作业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锤体内侧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卡簧活塞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滚珠卡簧位置结构示意图。

1、上壳体 2、下壳体 3、卡簧触发杆 4、导向管 5、弹簧

6、锤体 7、锤头 8、连接管 9、滚珠卡簧 10、第一卡槽

11、顶盖 12、挡板 13、顶板 14、卡簧活塞 15、第二卡槽

16、连接对丝。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震勘探用弹击锤包括有上壳体1、下壳体2、卡簧触发杆3、导向管4、弹簧5、锤体6和锤头7,其中上壳体1设在下壳体2的顶端,卡簧触发杆3、导向管4、弹簧5和锤体6均装配在下壳体2内,导向管4套设在卡簧触发杆3上,锤体6套设在导向管4上,锤体6能够沿导向管4进行上下滑动,弹簧5设在锤体6的顶部,弹簧5也套设在导向管4上,导向管4通过连接管8与锤头7相连接,连接管8的外侧壁设有滚珠卡簧9,锤体6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卡槽10,第一卡槽10的尺寸与滚珠卡簧9的尺寸相应,滚珠卡簧9能够卡接在锤体6内侧壁的第一卡槽10内,从而使锤头7卡接在锤体6上。

上壳体1的上端螺接有顶盖11,上壳体1的下端与下壳体2连接处的内腔中设有挡板12。

卡簧触发杆3的顶端设有顶板13,顶板13的位置与上壳体1下端挡板12的位置相应,卡簧触发杆3的下端设有卡簧活塞14,卡簧活塞14上开设有第二卡槽15,第二卡槽15的尺寸与连接管8外侧壁上的滚珠卡簧9的尺寸相应,通过第二卡槽15与滚珠卡簧9的卡接能够实现锤头7和锤体6的分离。

导向管4与连接管8之间通过连接对丝16相连接。

锤头7的顶端为球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将锤体6套设在导向管4上,下壳体2向上移动时上壳体1下端的挡板12带动卡簧触发杆3,通过卡簧触发杆3带动卡簧活塞14,将滚珠卡簧9锁住,将锤体6固定在导向管4上,在锤体6的内壁加工有第一卡槽10,当滚珠卡簧9挤出后,锤体6通过内壁的第一卡槽10卡接在滚珠卡簧9上,从而固定在导向管4上,下壳体2向下移动时,通过卡簧触发杆3带动卡簧活塞14,将滚珠卡簧9解锁,锤体6向下运动。弹簧5位于锤体6顶部与上壳体1之间,置于下壳体2内,当锤体6通过滚珠卡簧9固定在导向管4上时,下壳体2向下移动,压缩弹簧5,当滚珠卡簧9解锁时,锤体6在弹性势能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卡簧活塞14上设有第二卡槽15,在卡簧触发杆3的作用下上下移动,进而控制滚珠卡簧9的开或锁。导向管4对锤体6具有导向作用,它通过连接管8与锤头7相连,当下壳体2向下压时,滚珠卡簧9解锁后在弹簧5的作用下垂体6弹击锤头7,为保证锤头7与路面接触的一致性,将锤头7顶端设计成球形,锤体6弹出弹到锤头7,将震动传递到路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