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当量试验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201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当量试验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样品设备测试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砂当量试验仪。



背景技术:

砂当量试验仪是一种用于测定细集料中所含的粘性土或杂质的含量,以评定集料的洁净程度的仪器。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203454的中国专利,一种制备测试用的样品的装置,它包括试筒和箱体,其特征在于箱体上设有一夹座和夹套,试筒被水平放置在夹座上,扣上夹套旋紧限位旋钮。箱体内设有电动机,它被固定在箱体后壁上,大、小皮带轮和压轮固定在箱体顶部,大皮带轮上还装有连杆,连杆一端与夹座相连;箱体顶部装有二个支座,支座上安装有二根平行的滑杆轴,滑杆轴上套有滑块和滑槽块,通过螺钉将滑块与夹座连成一体。

但是,在使用时,必须放置在无扰动的桌面上进行测试,当工作人员临时有事出去时,通过人为或者非人为的原因导致放置砂当量试验仪的桌面发生扰动,而此时,测试人员不在砂当量试验仪边上,因此,不知道砂当量试验仪已经需要重新校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还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砂当量试验仪,当试验仪本体发生扰动时,就会发出提示,用来提示工作人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砂当量试验仪,包括试验仪本体,所述试验仪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检测试验仪本体是否被移动并输出移动检测信号的移动检测装置,所述试验仪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移动检测装置的检测盒,还包括耦接于移动检测装置以接收移动检测信号并输出比较信号的比较装置、用于给比较装置提供基准信号的基准装置、耦接于比较装置以接收比较信号并输出移动控制信号的移动控制装置、耦接于移动控制电路以接收移动控制信号以实现提示的提示装置;

当所述比较装置接收到的移动检测信号大于基准信号时,所述提示装置以实现提示。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试验仪本体上的检测盒将移动检测装置进行安装,同时通过比较装置对移动检测信号的大小与基准信号的大小进行比较,当移动检测信号大于基准信号时,移动控制装置就会控制提示装置发出提示,用来提示工作人员。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盒上设置有供移动检测装置放置的放置腔,所述检测盒上还枢接有端盖。

采用上述方案,检测盒上枢接的端盖,将检测盒放置腔中的移动检测装置进行盖合,减少灰尘进入,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同时枢接的设置方便端盖启闭,防止端盖的丢失。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上设置有卡扣,所述检测盒上设置有供卡扣卡接的卡槽。

采用上述方案,卡扣与卡槽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对端盖的闭合效果,且卡接的设置,方便了端盖的启闭。

作为优选,所述端盖上还设置有与移动检测装置抵触连接的海绵垫片。

采用上述方案,海绵垫片设置在端盖上,使海绵垫片与移动检测装置进行抵触,提高了对移动检测装置的固定,同时防止会灰尘进入到移动检测装置中,提高了检测的精准度。

作为优选,所述试验仪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块,所述检测盒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安装块中以实现固定的插条,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供插条插入的插槽,所述试验仪本体上还设置有供检测盒放置的挡板。

采用上述方案,插条与安装板的配合使用,使检测盒可以进行拆卸,同时挡板的设置,使检测盒可以更加牢固的安装在试验仪本体上,提高了对检测盒的安装稳定性,同时提高了对移动检测装置的检测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所述插条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供凸块卡接且与插槽互相连通的凹槽。

采用上述方案,凸块与凹槽的配合使用,提高了插条与安装块的牢固性,使人们在安装检测盒的时候,一旦安装完毕后就会获得一种被卡接的状态,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还包括耦接于移动检测装置以接收移动检测信号并输出放大信号的放大装置,所述比较装置耦接于放大装置以接收放大信号并输出比较信号至移动控制装置。

采用上述方案,放大装置对移动检测装置的信号进行放大,使比较装置对信号比较起来更加方便,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控制装置包括耦接于比较装置以接收比较信号并输出控制开关信号的控制开关电路、耦接于控制开关电路以接收控制开关信号并输出移动控制信号至提示装置的控制触发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控制开关电路在电路中作为开关作用的电路,一旦控制开关电路接收到高电平的信号后,控制开关电路就会导通,反应速度快,控制触发电路一旦接收到高电平的控制开关信号就会控制提示电路发出提示。

作为优选,所述提示装置包括耦接于移动控制装置以接收移动控制信号并输出自锁的自锁电路、耦接于自锁电路以接收自锁信号并实现提示的提示电路。

采用上述方案,自锁电路与提示电路配合使用,当测试人员不在边上时,一旦发生移动,自锁电路就会持续导通,使提示电路持续提示,直到工作人员回来关闭为止,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所述提示装置还耦接有用于切断提示装置的供电回路以实现复位的复位按钮。

采用上述方案,复位按钮的设置,使测试人员在意识到提示装置进行提示时,可以按下复位按钮,使提示装置停止提示,同时对试验仪本体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试验仪本体发生扰动时,提示装置就会持续发出提示,直到按下复位按钮后,才会停止提示;

2、移动检测装置安装牢固,且可以进行拆卸,同时降低了对移动检测装置的检测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试验仪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检测盒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检测盒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部的剖视图;

图5为移动检测装置、放大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6为比较装置、基准装置、移动控制装置、提示装置、复位按钮的电路连接图。

图中:1、试验仪本体;2、移动检测装置;3、检测盒;4、比较装置;5、基准装置;6、移动控制装置;7、提示装置;8、放置腔;9、端盖;10、卡扣;11、卡槽;12、海绵垫片;13、安装块;14、插条;15、插槽;16、挡板;17、凸块;18、凹槽;19、放大装置;20、控制开关电路;21、控制触发电路;22、自锁电路;23、提示电路;24、复位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砂当量试验仪,包括试验仪本体1,试验仪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移动检测装置2的检测盒3。

如图1、2所示,试验仪本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检测盒3的挡板16,且试验仪本体1上设置有安装块13,检测盒3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安装块13上的插槽15的插条14。

如图1、2所示,检测盒3上设置有供移动检测装置2放置的放置腔8,且检测盒3上枢接有端盖9,端盖9靠近移动检测装置2的一侧设置有海绵垫片12。

如图2-4所示,端盖9上远离枢接的一侧设置有卡扣10,检测盒3上设置有与端盖9上的卡扣10互相卡接的卡槽11,且安装块13上设置有供插条14上的凸块17卡接的凹槽18,凸块17呈半球形设置,且凸块17设置有两个。

如图5所示,移动检测装置2包括感应线圈PV、电容C1,电容C1为传感器电容。感应线圈PV的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感应线圈PV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当移动检测装置2检测到试验仪本体1移动时,输出移动检测信号。

如图5所示,放大装置19包括电容C2、电阻R1、电阻R2、电容C3、放大器A1、电容C4、电阻R3、放大器A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5、电位器RP1、滑动编组RP2。电容C2为电缆电容,放大器A1的型号为AD544L,放大器A2的型号为uA776。

如图5所示,电容C2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另一端、地GND、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3的另一端、放大器A1的输出端、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2脚)、电阻R4的一端、电容C5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位器RP1的一端、放大器A2的输出端(6脚)连接,电位器RP1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A2的同相输入端(3脚)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地GND连接,放大器A2的8脚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滑动变阻器RP2的控制端、电源V连接,滑动变阻器RP2的一端与放大器A2的5脚连接,滑动变阻器RP2的另一端与放大器A2的1脚连接。

如图5所示,当移动检测装置2检测到试验仪本体1移动时,移动检测装置2输出的一端检测信号被放大器A1进行放大后,在通过放大器A2将信号进行再次放大同时具有调整放大倍数的作用。

如图6所示,比较装置4为比较器A3且型号为LM324,基准装置5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

如图6所示,放大器A2的输出端(6脚)与比较器A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放大器A3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地GND连接。

如图6所示,提示装置7包括控制开关电路20、控制触发电路21。控制开关电路20为三极管Q1,三极管Q1为NPN型的三极管且型号为2SC4019,控制触发电路21为继电器KM1。

如图6所示,比较器A3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GND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M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M1的另一端与电源VCC连接。

如图6所示,提示装置7包括自锁电路22、提示电路23,自锁电路22为共耦合器U1、U2,提示电路23为发光二极管LED1,复位按钮24为常闭的开关S1。

如图6所示,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KM2-1的另一端连接与光耦合器U1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光耦合器U1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地GND连接,光耦合器U1中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光耦合器U2中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开关S1的一端连接,光耦合器U1中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光耦合器U2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光耦合器U1中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光耦合器U2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发光二极管LED1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与地GND连接,开关S1的另一端电源VCC连接。

装配过程:

1、将移动检测装置2放置到检测盒3中的放置腔8中;

2、将带有海绵垫片12的端盖9与检测盒3闭合,使卡扣10与卡槽11完成卡接;

3、将检测盒3上的插条14插入试验仪本体1上的安装块13中,并使凸块17与凹槽18卡接,此时检测盒3放置在挡板16上。

工作过程:

1、当试验仪本体1没有被移动时,移动检测装置2通过放大装置19将信号进行放大,比较器A3输出低电平的信号,三极管Q1不导通,继电器KM1不得电,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断开,光耦合器U1、U2均不得电,发光二极管LED1不发光;

2、当试验仪本体1被移动时,移动检测装置2通过放大装置19进行放大,比较器A3输出高电平的信号,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KM1得电,继电器常开触点KM1-1闭合,光耦合器U1、U2导通完成自锁,发光二极管LED1开始闪烁,当按下开关SB1时,发光二极管LED1停止闪提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