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漂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5957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测漂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力测量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用于测试浮漂吃铅(即配重)的测漂仪。



背景技术:

当前,钓鱼领域采用的手工制作的浮漂品种繁多,规格不一,即便是同一厂家、同种材质,同一型号,由于手工制作原因,吃铅参数不一致的现象十分普遍。而浮漂的吃铅是衡量浮漂性能的至关重要的参数值。浮漂厂生产量较大,传统的测吃铅方法只能通过加载配重的办法进行反复增减调试,耗时耗力,工程量巨大,且不良品无法用人工来检测!

出售浮漂的商家,给予消费者的浮漂吃铅参数也只是人工抽样测量,不良品最终流入市场,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售后问题,且至今还没有一个方便快捷精准的测量工具。

CN200920147798.7公开了一种浮漂的浮力测试装置,该浮力测试装置包括有一透明管和一浮力测量尺,所述透明管的一端设为密封的,另一端设有可拔出的密封塞;所述浮力测量尺上设有刻度,浮力测量尺设在透明管上,可以沿着透明管滑动。该实用新型通过读出放入浮漂后液体移动的距离,然后再依据阿基米德的浮力定律换算出浮力,该实用新型由于人工读数的准确率有误差,测算出的浮力精度不高,且不能直接读取最终数据,实际操作过程较复杂,其测试浮漂的浮力不能直接得出吃铅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漂仪,以解决传统测量浮漂吃铅量的时效问题,以及传统方法测量精度不高,不能直接读取数据,实际操作过程较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漂仪,包括测漂台、测试管、浮力传导装置、电子称,浮力传导装置包括底座、平衡杆,所述平衡杆和底座通过销钉连接,所述浮力传导装置通过所述底座安装在测漂台上,所述平衡杆一端设置探针与固定在测漂台上的电子秤相接,另一端与测试浮漂相连,所述测试管固定在所述测漂台上。

特别地,所述平衡杆与所述测试浮漂的连接点到所述平衡杆与所述底座连接点的距离是所述平衡杆与所述电子秤的连接点到所述平衡杆与所述底座连接点的距离的(1+ρ拟配重)倍,这是由于实际吃铅量应为水对浮漂的浮力加上对配重的浮力,利用杠杆原理,将浮漂的浮力放大(1+ρ拟配重)倍。

特别地,所述(1+ρ拟配重)=1.07~1.1。

特别地,所述测试管一端为开口,另一端设有可拔出的密封塞,方便装水和放入测试浮漂。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杆与所述测试浮漂相连的一端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底部为圆锥形。该设置是为了使测试浮漂的浮力作用于一个定位点,测试浮漂的尾部刚好落在该圆锥形凹槽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管与所述平衡杆水平方向垂直,使实验时浮力与平衡杆垂直。

进一步地,在所述电子秤清零时,所述平衡杆处于水平状态。该设置使实验没有受外力的影响,实验的结果精度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浮漂在进行浮力测试时不加载配重,以准确测出所需配重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秤的精度为0.01g。该设置使本实验测量的数值精准度为±0.01g。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杠杆原理,将浮漂的浮力转换成对电子秤的压力,通过电子秤直接显示所需吃铅量的重量值,测量的数值精准度为±0.01g,比人工读数和换算精准度更高,且装置结构和原理简单,便于操作,测量效率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平衡杆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秤;2、浮力传导装置;21、底座;22、平衡杆;3、测漂台;4、测试管;5、测试浮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测漂仪,包括测漂台3、测试管4、浮力传导装置2、电子称1,所述浮力传导装置2是一个利用杠杆原理的平衡装置,包括底座21、平衡杆22,所述平衡杆22和底座21通过销钉连接,所述浮力传导装置2通过所述底座21安装在测漂台3上,所述平衡杆22一端设置探针与固定在测漂台3上的电子秤1相接,另一端与测试浮漂5相连,所述测试管4固定在所述测漂台3上。

所述测试管4一端为开口,另一端设有可拔出的密封塞,测试管4中水的水位控制在放入测试浮漂5后,水面离所述测试管4的开口小于0.5cm左右的距离,所述测试浮漂5在进行测试时不加载配重,不加铅锤。

为了使测试浮漂5的浮力作用于一个定位点,在所述平衡杆22与测试浮漂5相连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部是圆锥形,所述测试浮漂5的尾部刚好落在该圆锥形凹槽底部。

为了读数精准,所述测试管4与所述平衡杆22水平方向需垂直。

在放入测试浮漂5前,需对电子秤1清零,此时平衡杆22须处于水平状态,因此平衡杆22一端与电子秤1接触的探针的高度等于所述平衡杆22与所述电子秤1之间的净距,且该探针的重量应大于平衡杆22的另一端的重力,以便探针能始终压在称盘上。

为了使测量精度更高,选用精度为0.01g的电子秤1。

浮漂与配重的搭配关系至关重要,水对浮漂产生的浮力需要相对应重量配重的重力来平衡,但是在加载配重后,水对该重量的配重也会产生相应的浮力,实际配重产生的重力应为浮漂的浮力加上配重的浮力。为了使加载的配重重量更精准,可将每克配重产生的浮力换算成相应重量配重的重力,然后通过杠杆原理放大浮漂的浮力:利用杠杆原理,所述平衡杆22与所述测试浮漂5连接点到所述平衡杆22与所述底座21连接点的距离需为所述平衡杆22与所述电子秤1连接点到所述平衡杆22与所述底座21连接点的距离的(1+ρ拟配重)倍。将放大的浮漂浮力转换成对电子秤的压力,使电子秤1直接显示为所需配重的重量,不需要人工换算。

以下以配重的材质是铅为例:

铅的密度为11.3437g/cm3,故每1g铅皮产生的浮力:F=G=ρ*g*V=ρ*g*(m铅皮铅皮)=1g/cm3*0.0098N/g*(11.3437g/cm3)=0.000864N;

将每克铅皮的浮力换算成相应重量铅皮的重力

由F=mg,故m=F/g=0.000864N/0.0098N/g=0.09g

由上可知,为了平衡1克铅皮产生的浮力需要增加0.09g的铅皮。

因此实际配铅的重力应为浮漂浮力的1.09倍,即电子秤1受到的压力为浮漂浮力的1.09倍。考虑到杠杆材质、铅芯做工等因素,该数值在1.07~1.1范围内灵活浮动。

详见图2,利用杠杆原理,所述平衡杆22与所述测试浮漂5连接点到所述平衡杆22与所述底座21连接点的距离需为所述平衡杆22与所述电子秤1连接点到所述平衡杆22与所述底座21连接点的距离的1.07~1.1倍,优选1.09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